粽子的寓意和象徵?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和神靈,以求吉祥。後因“粽”的諧音,又有了更多寓意。“粽子”諧音“中子”,人們互贈九子粽寓意為求子,寓意人丁興旺。“粽”諧音“宗”,所以也有光宗耀祖之意。
粽子的由來
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擲粽子於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每年如此,以表示崇敬和懷念。除此之外,端午節的粽子還有驅趕蛟龍、功名得中等美好寓意。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
曾經有這樣的記載,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屈原,夢中人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這樣就不用擔心再被蛟龍破壞了!”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