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調校技巧?

腕錶調校,是所有機械腕錶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考驗製表工藝的重大課題。至今為止,仍然有許多消費者缺少這個常識,機械腕錶走時並不精確(通常機械手錶的誤差是在+/-30秒/日內,石英手錶的誤差是在+/-0.5秒/日內)。這是因為機芯內部件眾多,而且因為結構或者材質限制,都存在相互間運作不夠精密的問題,所以腕錶調校向來無法迴避。這種不確定性,尤其使得組裝後的微調十分繁瑣。

  所以據說機械錶調校的時間,往往要佔整個機械機芯組裝時間的一半以上。

  即便組裝完畢,成表買回去,在日後的佩戴中,由於受外部環境,溫差、碰撞、震動、磁化,潤滑劑老化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腕錶往往會越來越走時不準,就像伴隨人年紀增長的衰老現象一樣,令人嘆息卻無可奈何。

  傳統的腕錶調校是藉助遊絲來完成的,眾所周知,遊絲是一枚機芯的靈魂,這個部件控制著擺輪。就像人類的靈魂僅重21克一樣,遊絲也是機芯中所有活動部件中最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枚機芯的其他部件做得再好,如果遊絲有什麼問題,這塊腕錶就會走時不準。遊絲的物料特性、長度、厚度、闊度、彈性和形狀都決定了一塊腕錶走時是否準確。

  遊絲的長短度是影響最顯著的,遊絲震動部分越短,擺輪擺得越快;遊絲震動部分越長,擺輪擺得越慢。擺輪轉動快,時間就走得快,擺輪轉動慢,時間就走得慢。而為了調校遊絲彈性位置的長度,大部分機芯都安裝了一根“快慢針”。通過移動快慢針,我們可以簡單地控制遊絲震動部分的長度。而很多時候通過單純以人手移動快慢針很難精細地調校到時間的快慢。而且快慢針在日常生活中的震動或者機油處理得不好會容易偏移,這樣也影響到機芯的精準。

  通常來說,有兩種調整結構可以用來改變表的走時精度:一種是有卡度遊絲結構,此結構是通過調校快慢的位置來改變遊絲的有效長度從而達到改變走時快慢的目的;另一種是無卡度遊絲結構,此結構是通過調整擺輪自身上均布的螺釘的進與出或者是調節被放置的可轉動砝碼的位置,改變擺輪旋轉半徑從而達到改變走時快慢的目的。

  卡度遊絲結構的優點就是調整的範圍寬,差幾分鐘都能調回來,但時間長了不準了,也會差的比較離譜。無卡度遊絲通過砝碼螺絲,調整擺輪重心控制振頻,調整的時間範圍很小,一般在一分鐘範圍內,在出廠時就調準了,使用中如果不損壞誤差很小,這也是目前高檔表都採用無卡度結構的原因。

  但事實上,對於機械腕錶來說,美觀以及技術的複雜程度,遠遠要比走時精準更為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機械腕錶能在“石英風暴”中復甦的原因。

  鵝頸微調,毫無疑問,幾乎所有腕錶愛好者都會認為,這是最美的調校工藝。這一源於19世紀中後期流行的傳統工藝,是在過去懷錶年代已經出現的一種裝置。雖然鵝頸微調並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但是卻有一種讓表迷對腕錶更加痴迷的力量。

鵝頸微調,顧名思義,它的形狀就好像一隻天鵝的頸部,大部分有鵝頸形狀的優美曲線。鵝頸微調是利用金屬片的彈性把快慢針夾住,再通過一根細小的螺絲精細地調校快慢針偏移幅度,調校好之後,快慢針就被緊緊地固定住了。隨著腕錶年代技術逐漸的發展,很多腕錶都有了各種各樣的調校機芯快慢的方式,鵝頸微調因各種原因漸漸地乏人問津。就像天鵝頸部高高地揚起,這個功能的設計就像是人類對於機械製造美感的精華,就像是總也無法忘記的“美好年代”,是機芯中最具情懷的功能之一。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