祕收工作指導:[1]為什麼要積累寫作材料?

我國有一句成語叫“未雨綢繆”。原話的意思是,在沒下雨的時候,就要把門窗捆綁起來。後來,人們把它俞做一件事情先要做好準備工作,也就是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做好準備工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辦事情這樣,寫文章也如此。在動筆之前,就要做些準備工作。諸如蒐集材料、審題立意、選擇材料、編寫提綱等等。

在這些準備工作中,積累材料是基礎和出發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米做不成飯,沒有素材也難於寫成文章。因為文章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是頭腦中固有的,它是作者從生活中搜集材料,經過頭腦加工處理而寫出來的。所以說,積累材料是寫作準備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古人說“落筆成章”,那也是在平時積累了很多知識,經過深思熟慮,寫文章時才能一揮而就。如果平時沒有掌握豐富的材料,落筆是成不了章的。據說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他寫的詩又快又好。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都是些文人墨客。途中寂寞,大家坐在一起對對,寫詩,別人苦思冥想。搜腸刮肚,也寫不出一首好詩來,而他卻出口成章,落筆即詩,首首出色,驚倒四座。不久人們發現他身邊總是帶著小袋子,不時地在紙上寫些什麼,然後塞在袋子裡。有人偷偷地打開他的袋子一看,發現紙上全是記的詩句或蒐集的寫詩素材。大家這才明白他出口成章,落筆即詩的原因。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寫作雖在一時,積累全在平時,如果平時注意積累材料,知識只儲備豐富了。寫作時就可以化難為易,得心應手。有了材料,並不等於文章。因為一篇文章不能把所有材料都用進去,還有一個怎樣選用材料的問題。一旦文章的題旨確定了,下一步就是選擇最能充分地、圓滿地表現題旨的材料。如必須選擇與文章的題旨密切相關的材料,選出一個或幾個典型材料作為核心,串起其他有關材料。

形成一個完整的材料體系,選擇的材料必須真實、新穎等等。基於這些要求,積累的材料太少是不夠用的,材料少了就沒有選擇餘地,甚至選不出需要的材料。只有積累大量的材料。寫作時才能在非常豐富的材料中任其選擇,優中選優,這樣選出的材料才能保證質量。抗美援朝的時候,魏巍同志作為隨軍記者來到前線,他親眼看到聽到志願軍英勇殺敵、不怕犧牲的故事。他曾以深厚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以戰士英勇無畏的精神為主題,寫了一篇通訊,裡邊用了二十多個生動例子。他把稿子送給別人看,大家覺得不夠勁,好象記流水帳。後來他寫了《誰是最可愛的人》,從二十多個例子中篩選出三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即鬆骨峰戰鬥、火中救孩子、防空洞裡一把炒麵一口雪。來表現主題,歌頌英雄。文章發表後,強烈地震憾了讀者的心靈。“最可愛的人”就成了志願軍的代名詞。如果沒有二十幾個例子,也就難於選出有代表性的材料,也就寫不出好文章。只有平時養成積累的習慣,掌握大量的材料,才能給寫文章時提供選擇材料的可能。一篇好的文章,除了需要積累文章主題方面的材料之外,還需要許多輔助材料或相關材料。好比做菜,除了主料而外,還需要配料、佐料,主次搭配,才能色、香、味俱佳。如果只是清水煮肉,什麼其他材料都不放,再鮮嫩也難適合食客的胃口。曹雪芹寫《紅樓夢》,除了積累了貴族興衰這一主題所需要的大量材料之外,還積累許多下層人物的原型及其生活、性格材料,因此才能塑造出劉姥姥、晴雯、焦大等活生生的文學形象;除了積累高雅的詩,詞、對等知識。還熟悉瞭解諸如劉姥姥、薛蟠口中說出的粗俗語言;甚至連衣著、膳食、看病的藥方也無不涉及。可以說,曹雪芹如不積累廣博的知識、材料,根本不可能寫出千佔流傳的名作來,令各類讀者歎服。

總起來說,無論寫哪種類型的文章,都需要重視材料的積累。材料積累,一是要多,多才能擇優而用之;二是要廣,廣才能使文章豐富多彩。這就是材料積累最起碼的含義。

原作者: www.wenmizd.com 祕收工作指導 (共1篇)

材料, 公務, 文章, 祕書,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