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真的可以遺傳嗎?

  生物遺傳已經是科學界最為振奮人心的研究領域,而時下流行的科幻大片中,也不乏以人類克隆技術為題材的,如《第六日》(The 6th Day)、《逃離克隆島》(The Island)。影片中將人類克隆出複製品並賦予人格的情節,實在令人驚心動魄。而最令人迷惑和充滿遐想的當數對人類記憶的複製與遺傳。大腦的記憶當真象其他生物特徵一樣可以遺傳嗎?

  一切科學問題都離不開物理背景和經驗數據。從人類現有的經驗來看,記憶是不可以遺傳的,沒有哪個人說自已擁有父母童年的記憶。然而,這是否意味著記憶是絕對不可以遺傳的呢?

  在人們發現光的色散理論之前,白光被認為是不可以分解的。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白光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等不同頻率的光合成而來的。人類無法在自己的大腦中發現前一代人的記憶,也許是記憶不可遺傳造成的,但或許存在另外一種解釋。

  讓我們大膽做個假設,如果記憶是可以遺傳的,那麼是以怎樣一種模式來遺傳的呢?這種模式是否能夠解釋為什麼我們無法感覺到從父母、祖父母那裡遺傳下來的記憶呢?

  記憶的遺傳模式應該具備以下幾種特徵:

  (1)記憶的遺傳不是人類個體記憶的精確複製。

  如果記憶可以從一個人身上毫無缺失的遺傳到下一代身上,那麼,我們現在就應該擁有每個祖先獨特人生經歷的記憶。而且隨著時間的不斷積累,這種記憶趨向於無窮多。這麼多的記憶存在於後代大腦中是不可理解的。此外,如果我們擁有每個祖先的記憶,理論上講,我們應該比前輩人更聰明,擁有更多知識和經驗。事實證明,我們當代人未必比古人更聰明許多。

  (2)記憶的遺傳具有衰減的特徵。

  如果說記憶是可以遺傳的,而我們又絲毫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那麼,記憶在遺傳過程中一定是以某種方式逐漸衰減,變模糊甚至消失的。在經過每一代人的遺傳後,記憶就像一個信號經過“濾波器”,去掉了一部分表達精確細節記憶的“高頻成分”。在多代遺傳後,記憶中的“頻率成分”越來越少,最後變成了毫無起伏的“直流分量”,不再承載任何有用信息。而我們也就無法在遺傳下來的記憶中察覺上代人的痕跡。

  (3)記憶的遺傳具有累加的特徵。

  既然是遺傳,記憶就會從一代人傳遞給下一代人,後代擁有前代人所有記憶的累加。

  (4)記憶的遺傳具有強化作用。

  記憶是與人生經歷聯繫在一起的,不斷重複的經歷會強化記憶的遺傳作用。如果部分人生經歷在每一代人中都持續發生,這部分記憶就會得到加強,以很高的強度遺傳下來。

  那麼,這種被不斷重複強化的遺傳記憶是否存在呢?俗話說“龍生龍,鳳聲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諺語的前兩句無疑是說生物特徵的遺傳,而第三句話似乎是說某種共同的“人生經歷”的遺傳。每個生活在自然界的老鼠從出生到死亡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記憶,但是老鼠祖祖輩輩的共同經歷是挖掘洞窟。也許這個被不斷重複的記憶正是“強化遺傳”的部分。當然,從一句民諺是無法得出嚴謹的科學結論的。不過,也許我們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從而窺得“遺傳記憶”的神祕面紗。

  如果記憶真的能夠遺傳,我們是否能夠找回失落的古老記憶呢?我的一種假設是,也許遺傳記憶並非永久存在於我們的一生當中。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比如,嬰兒時期,我們的大腦還未受到過多的外界刺激,還未形成自己的個體記憶,這個時候遺傳下來的記憶是最清晰的,也最容易被發現。有人認為初生的嬰兒也會做夢,那麼在嬰兒的夢境裡是什麼呢?除了在母體中形成的感受之外,誰能說一定不存在其他美妙的記憶呢?

  在藏傳佛教中,人們篤信“轉世靈童說”,而靈童的候選者對活佛生前記憶的保存程度,是確認靈童身份的重要依據。這是極為特殊的個例,但是這個看似孤立的“記憶遺傳”特例,也許正是通向未知科學世界的入口。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