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給了我們什麼??

賞識教育給了我們什麼? 我們應該如何做?

方法/步驟

 1.賞識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我國的家庭教育多年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注重的是“師道尊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觀念分明,孩子對父母、師長恭敬有加;教育方法以嚴厲為主,“嚴師出高徒”“棒下出孝子”,孩子一旦犯下錯誤就會戰戰兢兢,寢食不安。

   在很多中國人心裡,教育孩子就是訓導、嚴責、打罵,就是要擺出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架勢,讓孩子唯唯諾諾,唯命是從;孩子即使有優點、有進步,也被指出 “要謙虛,不要驕傲”“繼續努力,爭取好上加好”;讓孩子見了自己,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才是成功的家長。這種教育觀念至今仍然存在。

  但是,到了現代社會,這種傳統的教育孩子的觀念越來越顯示出其弊端——抹殺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壓抑了孩子的潛能,直接造成很多孩子產生了自卑、怯懦等心理疾病。

  這個時候,賞識教育的提出,讓人眼前一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傳統的教育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人們好像發現了一把神奇的教育武器。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讚賞,這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地方。”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 識。”可見賞識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孩子,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於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賞識教育是生 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賞識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而傳統教育的特點是注重糾正孩子的缺點和短處,容易使孩子自暴自棄。缺乏賞識、肯定、讚美的激勵機制,很多時候孩子顯得動力不足。

  威譜·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賞識激勵至關重要。

  “你真行”“你真棒”這些話出現在父母、老師的嘴裡,確實能很好地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產生好好學習的願望。”

  2.賞識創造的奇蹟

  說起賞識教育,不能不提其主要的倡導者——周弘。

   周弘本是工廠的一名普通技術人員,20年前,他的女兒周婷婷因注射慶大黴素致使雙耳失聰。為還女兒一個更完整的世界,周弘把一腔父愛都投注到教育和培養女 兒身上。1987年,在上海買到的一本極其普通、由日本心理學家寫的《幼兒才能開發》一書深深地震撼了周弘。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 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蘊藏在每個孩子心中。儘管在他們雙親無限愛心的摧殘之下,仍然有不少孩子成了才。”正是因為這本 書,周弘也由此打開了“賞識教育”的大門。此後,周弘便不斷地向女兒灌輸“你是天才”的概念,讓女兒在歡樂和投入中學習。

  周婷婷成為賞 識教育的第一個受益者,這套方法和理論在她身上取得了令人驚歎的效果:婷婷6歲能認2000多個漢字;8歲能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數字,打破吉尼 斯世界紀錄;10歲時與父親共同出版科幻童話;11歲榮獲“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9年學完中小學12年的課程,16歲成為中國第一位殘疾大學生;17 歲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18歲主演根據自己的故事改編的電影《不能沒有你》;21歲成為美國加勞德特大學的研究生。

  周婷婷是賞識教育創造的奇蹟。

  周弘在《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中,非常動情地介紹了自己對女兒周婷婷——一個聾啞孩子的成功教育經驗。提出了賞識成功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說,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夠成功。

   他在書中說:“準確地說,我們稱它為‘賞識——成功教育’,說白了,就是教孩子說話走路時的教育,孩子學說話,說得再差再遲,我們會說‘貴人語話遲’, 父母從不會抱怨,只會不斷鼓勵讚賞;孩子學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也不會嘲笑他,只會堅持不懈地幫助他,結果每個正常的孩子都學會了說話、走路。賞識的實質是 承認差異、尊重差異。”

  周弘有一句名言: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地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他到處演講,希望家長們向孩子豎起大拇指,賞識自己的孩子,發掘每一個孩子身上無限的潛能。

  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說:“教育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知識的過程,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周弘的賞識教育實踐正是驗證了這句話。

  3.每個孩子都需要賞識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他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 父母的喜愛和關注,他們沒有自我評價的能力,常常會以成人的評價來?量自己。父母的賞識和積極的評價會對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激發孩 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愉悅的情緒體驗,可以讓他們具有成就感並獲得新發展。他們需要成人的賞識,尤其是父母的賞識,父母一句表揚的話,一個讚許的眼神,會讓 孩子備受鼓舞。

  因為孩子會在父母的賞識中感受到期望和肯定,“期望”能給孩子指明前進的方向,“肯定”可以給孩子帶來自信和動力。

  我們不止一次聽過周圍成功人士這麼解讀他們成功的動力:“小時候,爺爺就說我聰明,將來一定能讀大學,我就真的讀了大學。”“有一次上課,老師誇我作文寫得好,將來一定能成為作家,我就這樣成了作家。”

  表面看來,好像很離奇,但是究其背後,卻掩藏著科學道理。

  父母對孩子的賞識態度會激勵孩子,如果父母認為孩子是“天才”,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待,孩子願意全力以赴地去改變自己。相反,如果父母天天挑剔孩子,總把缺點拿出來說,很容易在孩子心中產生一種感覺:我不是好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好不了了……

  沒有一個家長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業有成、人格健康,可是,應該警覺的是,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態度,會無形中引領孩子的走向。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的種種“不行”時,卻沒有想到,這種抱怨在無意中放大和加速了孩子的“不行”!

  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個實驗:

   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為二,把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給一個實驗員,說這一群老鼠是屬於特別聰明的一類,請他來訓練;他把另一群(B群)交給另外一名實驗 員,告訴他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兩個實驗員分別對這兩群老鼠進行訓練。一段時間後,羅森塔爾對這兩群老鼠進行測試,測試的方法是讓老鼠穿越迷宮,結果發 現,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聰明得多,都跑出去了。

  其實,羅森塔爾對這兩群老鼠的分組是隨機的,他自己根本不知道哪隻老鼠更聰明。當實驗員認為這群老鼠特別聰明時,他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方法進行訓練,結果這些老鼠真的成了聰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個實驗員用對待笨老鼠的方法訓練,也就把老鼠訓練成了不聰明的老鼠。

  羅森塔爾立刻把這個實驗擴展到人的身上。1968年,他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進行了一項實驗:

  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共選了18個班,對班裡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佔總人數20%的“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任課老師,並叮囑他們一定要保密,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8個月後,他們再次來到這所小學,對那18個班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而且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其實,當初那份名單只是羅森塔爾隨機挑選出來的,不過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心理暗示。在這8個月裡,謊言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能力評價,他們相信 這些學生確有前途,於是對他們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給予了更多的表揚、信任和鼓勵。而學生也能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厚愛和期望,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 信、自強,比其他學生更加努力,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這個實驗結果深刻地表明瞭一點: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表揚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一結果當時在美國教育界引起轟動。

  可見,賞識是每個孩子的需要,能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使他成為一名天才,取決於父母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地愛他、欣賞他、表揚他。

  就像周弘所說,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而自豪。孩子的成長道路猶如跑道和戰場,父母應該為他們多喊“加油”,高呼“衝”,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堅信第一千零一次他們能站起來。

方法/步驟2

怎樣讓孩子接受“逆境鍛鍊”?  “逆境鍛鍊”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幼兒時期滲透“吃苦”的教育,體現了教育觀念的更新。

   讓孩子接受“逆境鍛鍊”,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和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有助於培養幼兒在困 難面前冷靜地動腦筋想辦法的習慣。人生的旅途上是不會一帆風順的,挫折和苦難是促進幼兒成長的催化劑,因此,老師和家長應該,從小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逆 境鍛鍊”,即創造環境對幼兒進行磨練意志品質的鍛鍊,讓幼兒堅強勇敢,沉著冷靜,遇事便能迅速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接受“逆境鍛鍊”也應該是孩子們成長過 程中的一門“必修課”。如何上好這門“必修課”呢?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做法:

 鼓勵克服困難,培養抗挫勇氣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產生消極反應,往往會垂頭喪氣,採取退避的 方式。要改變這種現象,就必須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教育孩子要採取正確的態度,勇敢面對,向困難發起挑戰。例如,當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時,我們就應該鼓勵 孩子說:別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麼?”“你真勇敢!”許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這時,我們就應該鼓勵孩子說:“別怕,你準行!”孩子走路不好 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這樣,孩子就會逐步樹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戰勝困難。當孩子一次次戰勝困難時,他們便會增添勇氣,激起對戰勝 困難的願望,害怕的心理就會消失,自信心就會增強,這時孩子會對自己說:“我行。”“我可以。”

  有意設計障礙,培養抗挫能力

  人生中遇到困難,挫折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可為什麼還要有意 地製造困難呢?因為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總是難免要遇到苦難、阻礙的,如果孩子平時走慣平坦路、聽慣順耳話、做慣順心事,那麼一旦他們遇到困難,就會不習 慣,從而從束無策,情緒緊張,容易導致失敗。所以老師、家長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有意地給孩子設置些障礙,在設置障礙時,要注意挫折教育具有預防性和針對 性,有目的的組織障礙性活動。同時,老師家長還要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置障礙的困難程度須是幼兒通過努力能夠克服的。例如,孩子拿不到他想要的物品,老 師家長不要馬上拿給他,而要讓孩子動腦筋,怎樣才能拿到物品。總之,老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和孩子的遊戲中,有意地設置困難障礙,不能光是挖空心思地滿足他 們的要求,而應學習日本、朝鮮、法國家長們千方百計地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的精神:帶孩子登山、野營、讓孩子自己動手撿柴火、備食科、定期讓孩子到艱苦 的地方生活,鍛鍊生活自理獨立的本領,培養挑戰困難與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抗挫能力。

 利用現實生活,提高獨立生活能力

  進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獨立生存 的能力,能獨立面對挫折較好地解決問題。美國人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借鑑,美國的教育專家認為,培養孩子的獨立處事能力和抗挫能力,父母具有重要作用。美國的 孩子從小就單獨居住自己的房間,自己活動,鍛鍊獨立生活能力。所以中國幼兒應該從3歲開始,家長必須要求幼兒晚上獨立睡眠,要求幼兒自己吃飯、入廁、穿衣 服、整理床鋪、收拾玩具;同時、家長和老師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教養態度也應一致,每天進行反覆練習,反覆提示,嚴格要求。同時還可以讓幼兒在很小的時候分 擔家務,例如打掃房間、替父母買東西等。在這些過程中他們常常會遇到困難挫折,父母便要求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在排除這些自然挫折的過程中,使他們進一步地 成熟起來,提高了獨立處事的能力。

  通過“逆境鍛鍊”,相信我們的孩子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一定會以頑強拚搏的精神去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