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它反映著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
方法/步驟
財政赤字原因
一國之所以會出現財政赤字,有許多原因。有的是為了刺激,有的則因為政府管理不當,引起大量的逃稅或過分浪費。當一個國家財政赤字累積過高時,就好像一間公司揹負的債務過多一樣,對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對於該國貨幣亦屬長期的利空,且日後為了要解決財政赤字只有靠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兩項措施,對於經濟或社會的穩定都有不良的影響。一國財政赤字若加大,該國貨幣會下跌,反之,若財政赤字縮小,表示該國經濟良好,該國貨幣會上揚。
財政赤字意義
財政赤字的大小對於判斷財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至關重要的。財政政策是重要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之一,而財政赤字則是衡量財政政策狀況的重要指標。因此,正確衡量財政赤字對於制定財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非常遺憾的是,對於如何正確衡量財政赤字,經濟學家並沒有達成共識。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通常意義上的財政赤字並不是財政政策狀況的一個好指標。這就是說,他們認為按照公認的方法衡量的財政赤字既不能準確地衡量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又不能準確地衡量給後代納稅人造成的負擔。
財政赤字侷限
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餘。但是,在現實中,國家經常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這是財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不過,這也反映出財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內,可以刺激經濟增長。當居民消費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資,以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這絕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