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如何吃應該是困擾中國人的一大難題。中國城市居民餐桌上食用油的問題很大,我甚至認為,烹調油是城市居民膳食結構中最大的健康隱患。
方法/步驟
隱患一:吃油過多
與人們常說的“大魚大肉”相比,大油遠比它們嚴重得多。中國人均食用油為49.1g\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25~30克\天),83.4%的家庭人均每日攝油量超過25g,35.2%的家庭超過50g。中國人在食用油消費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比較而言,肉類和奶類的消費量則不在前列,還相差很遠。
近年,中國食用油自給率不足四成,大部分依賴進口。每天吃49.1g油意味著什麼?它貢獻了一名普通女性一日所需能量的1\4,如此吃法,焉能不胖?
隱患二:食用油品質低下
比吃多油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食用油品質低下。“地溝油”成為家喻戶曉的詞彙就說明了這一點。據專家鑑定以及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經常吃地溝油(一週四次)在飯店吃,最終一定會把身體吃出毛病來。
因此,選好油吃對油“油”為關鍵,如何選?
吃油少量、多樣
控制做菜食用油的量這是必然,如果實在是做不到,應該從多樣化下手,目前市場上的食用油大概分為是三類:第一類是常見的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它們共同點事亞油酸含量很高(40%~70%),或者以亞油酸為主要成分。亞油酸是必須脂肪酸之一,人體無法合成,必須由食物提供,否則會因為缺乏而患病。
第二類是橄欖油、高油酸菜籽油、火麻油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油酸含量很高(70%~80%),油酸具有降低膽固醇、改善血脂的作用,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有益。衛生部有關部門亦提倡,火麻油,橄欖油是高膽固醇患者的首選烹調油。此外,還有研究說,增加油酸攝入量對控制餐後血糖很有幫助。
第三類是亞麻油和紫蘇油,它們的共同點是亞麻酸含量較高(50%~60%),或者以亞麻酸為主要成分。亞麻酸也是一種人體必需脂肪酸,缺之不可。而且亞麻酸及代謝產物EPA、DHA等對血脂也很有益處。更關鍵的是,亞麻酸在其他植物油或食物含量都很少,來之不易。
食用油做到“交替食用”並不難
自制調和油:將三類植物油各取一部分按比例混合製成調和油。調和的時候最關鍵的是涉及到脂肪酸平衡的問題,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與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比例,n-6型脂肪酸與n-3型脂肪酸之間的比例,以及烹調油與其他食物配合等。建議比例為:1:0.4:0.4。調和起來的油不宜用於高溫,尤其是油炸,會破壞油的成分,失去該有的營養價值。
這種油不調和也很健康
從食用油成分看,巴馬火麻油的成分相對來說比較折中:亞油酸為57%,亞麻酸為25%,亞油酸與亞麻酸的比值為2.4:1,符合國際推薦的油脂食用平衡標準≤4:1,這類油長期食用具有平衡血脂、調節血糖平衡、保護血管的作用。此外,巴馬火麻油因為地取世界長壽之鄉,汲取了當地抗衰老元素“錳鋅硒”,近年來被綜合評定為“最具開發價值的食用油”。
少吃壞油
必須提醒大家,烹調時不要主動選用“動物油”。流傳甚廣的錯誤說法是“適當吃豬油有益”。但沒有任何證據支援持豬油有益於健康,而且豬油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它們對心腦血管系統有害,但主動選用葷油烹調菜餚時非常不可取的。因此衛生部發布的《血脂異常與心肌梗死和腦血栓防治知識宣傳要點》建議,“不吃肥肉和豬油,少用黃油”。
拒絕反式脂肪酸食物
反式脂肪酸普遍存在於加工食品中:餅乾、麵包、方便麵、油炸食品、薯條薯片、蛋糕、雪米餅、各種酥、各種派中大量使用,從而被人們大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