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理財路上的四大陷阱?

隨著居民收入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投資理財已經成為大部分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過,在理財的路上,不少市民遇到了糟心事,不僅沒有獲得預想之中的收益,反而損失了自己辛苦賺來的本錢。這些陷阱表現形式不一,有的只是在銷售環節“忽悠”的成分大些,產品本身還算靠譜,有些則是赤裸裸的騙局,用犯罪的手段來攫取別人的血汗錢。一  去銀行存錢  存單變保單  劉大爺5年前帶著兩萬元養老錢來到當地一家銀行,打算存成定期存款。結果銀行大堂裡的一名工作人員對他說:“現在有一種存款比定期好,不僅利息比儲蓄高,還另外有分紅。”劉大爺一聽動了心,買了這種“存款”。  5年期滿後,劉大爺去銀行取錢,滿以為可以拿到高額的利息,卻發現總額才22588.1元。按照當年銀行存款利率計算,兩萬元存5年利息可達3600元,如今收益比存款利息還少了1101.9元。  據瞭解,近年來,很多被忽悠購買分紅險的投資者都是在銀行見到的銷售人員介紹和推薦的。事實上,分紅險中的分紅並不在保險合同中予以保證,完全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  近年來,這種客戶去銀行存錢被忽悠買了保單的案例在各地都時有發生。今年4月1日,保監會和銀監會聯合釋出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明確要求銀行應當對投保人進行需求分析與風險承受能力測評,根據評估結果推薦保險產品,保證投保者明確知曉自己的投保行為和內容,同時將銀保渠道保險產品的猶豫期從10天延長到了15個自然日。  從客戶自身角度講,一定要仔細閱讀理財協議和合同說明,瞭解產品本質,不能只聽工作人員的推薦。如果已經購買了分紅險,而且已經錯過了猶豫期,建議不要輕易退保,否則只能領到有限的現金價值和紅利。二  釣魚理財網站  高收益令人咋舌  “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達20%以上”。去年以來,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網上出現不少號稱可以提供“零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公司。據悉,這類網站的主要投資模式為“天天返利”,有些網站在搜尋引擎和各大論壇有強大的“水軍”和廣告替他們美言,有些則是靠初期的兌現承諾,讓投資人口口相傳,吸引親友加入,甚至引進“傳銷”模式,大力發展下線。一旦規模做大,錢賺得差不多了,就會把網站關門大吉。  今年3·15被央視曝光的金玉恆通理財詐騙案就是其中一個典型。自2012年8月起,號稱總部在英國,實力雄厚的金玉恆通通過在各大視訊網站、理財論壇、搜尋引擎上的強勢廣告宣傳和月息45%的高收益讓無數投資人動心。去年9月3日,這家公司突然關網,數萬名遍佈全國的投資人血本無歸,涉案資金高達上百億元。  據360釋出的《2013年網路投資理財詐騙現狀及防範措施》報告,實行會員准入制、投資專案繁多、天天分紅、傳銷、網站無ICP備案號或備案資訊與金融無關、搜尋競價推廣是網路投資理財詐騙的主要方式。  360相關負責人萬仁國表示,這些騙子網站70%以上的伺服器都設定在境外,沒有經過我國工信部的ICP備案,因此追討損失也十分困難。他建議,廣大網民在遇到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時,應先冷靜辨別資訊真假:一要檢視其網址是否有合法的ICP備案資訊;二是宣稱“天天分紅”、“保本保收益”的基本都是騙子;三要核實理財產品真實投資的專案情況。三  貴金屬投資有騙局  70倍的高收益、兩天淨賺10萬元,這些極其誘惑的詞語充斥在宣傳當中,誘惑了不少人加入炒金炒銀的行列。而實際上,它表面上是投資,實際上是交易所在操盤。一些貴金屬交易平臺實為對賭平臺,投資者投資只會虧損,不會賺錢。  目前國內從事現貨白銀交易的交易所上千家,每個交易所又會發展上千的會員。名稱各異的貴金屬投資公司,既可以自行招攬客戶,也可以通過發展代理商招攬客戶。  有受騙客戶反映,一開始,這些機構的工作人員都是以高額回報誘惑客戶開戶,然後開始介紹現貨白銀,說現貨白銀交易更加靈活,可以雙向買賣,漲的時候可以做多,跌的時候可以做空,盈利空間大。等開戶後,有貌似專業的老師帶著操作,剛開始幾天可能會賺一些,然後會說你的錢太少來錢慢,讓投資者加大資金量,結果就變成無休止的虧損。  業內人士已經揭露,這實際上就是一場對賭遊戲,交易軟體被後臺人為操縱,交易所、會員、代理商層層設定陷阱,行情處於高位時不能平倉,本該下跌的白銀價格,在交易軟體上卻直線飆升。勢單力薄的散戶們幾乎不能賺到錢,虧損的錢都被代理商賺走了。  投資者參與白銀投資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平臺操作和交易軟體,我國目前只有三家正規的交易平臺——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如果是聲稱註冊地在境外,提供境外炒金、炒匯的網站,則80%可能是騙局。四  P2P公司魚龍混雜 要擦亮雙眼  近兩年來,P2P貸款發展迅猛,誕生了不少受到市場肯定和歡迎的明星企業,同時也頻頻爆出倒閉跑路事件。P2P行業目前仍是無監管、無門檻、無標準的三無行業,投資人在選擇平臺時需要練就火眼金睛的本領,千萬不能被高收益矇蔽。  今年年初,P2P網貸平臺中貸信創、國臨創投、鋒逸成立同時出現無法提現問題。與此同時,中華文化產權交易所也出現了投資者無法提現的問題,而為上述4家公司承擔擔保責任的中瑞隆信託也已人去樓空。據投資者統計,涉案約7個億,全國20多個省近幾萬受害人血汗錢被這個龐大的騙局吞噬。  投資者在維權調查時才發現,這5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都是鄭旭東。鄭旭東成立三個網貸平臺融資,然後利用網貸平臺資金設立了中瑞隆信託,中瑞隆信託再反過來為網貸平臺提供擔保,形成資金安全假象。  但是,中瑞隆信託未經銀監會批准在名稱或經營範圍中違規使用了“信託”字樣。目前,深圳市公安局已對鄭旭東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進行偵查。  據介紹,出事的平臺一般沒有合作的金融擔保機構;平臺對借款專案進行自擔保;利用不正常的高息吸引投資者,如年化利率高於30%以上。  投資者在選擇平臺時,選擇有正規資質,規模較大,信譽好的公司進行投資。不僅要了解平臺的背景,如風險控制能力、自由資金實力,也要清楚平臺的運作模式,一般來說能提供不動產抵押的借款人風險相對較小。  昨日,還有投資人爆料,北京的P2P平臺網金寶跑路,其網站從6月4日開始就不能開啟。一些投資者在新浪微博控訴網金寶詐騙,並稱已經向警方報案。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陸續已有31家P2P平臺“出事”,2007年後出現提現困難、詐騙跑路、歇業關閉的平臺數量達135家,涉及金額超21億元。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也強調,P2P從業機構不得逾越的底線:一是要明確平臺的中介性質;二是要明確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三是不得將歸集資金搞資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