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證明,在汙染水體中種植一些耐汙能力特別強,能在原位生態條件下正常生長,並輕易收穫高等植物,對水體起到很好淨化作用。 利於不同生態條件和汙染程度水體的針對性治理,採用不同品種、種植結構等,做到定性設計和基本量化指標的控制。 陸生植物水上種植後,能形成較大生物量,特別是發達的根系,可吸附大量藻類等浮游生物,根系釋出能降解有機汙染物的分泌物,加速汙染物分解。 可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美化汙染水體的水面景觀。供試植物可供途徑選擇,如水生蔬菜等。若採用不同花期的花卉組合,兼有美化景觀功能,即水面種花治理水汙染。造價低、供試植物和浮床載體材料來源廣,結構組裝方便,剛柔兼備,較好抗風浪能力,載體可移動拼裝。
1、採用人工浮床植物技術可直接富集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主因素--P、N 等營養物質,並可通過收穫農產品的形式將其搬離水體,使水質狀況得到根本性改觀,從而為水生動植物群落的生存及繁衍營造一個良好的水體環境,繼而為水生生態系統的自然恢復提供條件保障。
2、與以往採用的利用鳳眼蓮等漂浮植物淨化水質方法相比較,使原來僅侷限於利用其淨化水質擴充套件到淨化與利用相結合,亦即變原來有害於水體的營養物質為具有實用價值的陸生植物的養分來源,從而達到化害為利的目的,同時能克服漂浮植物因水份含量過高,不易收穫而引起任其自生自滅,乃至成為新的公害之不足。同時拓寬了淨化水質的植物領域,為篩選和開發淨化效率更高、經濟效益更好的植物種類開創了新途徑。
3、與以往發達國家曾經採用,目前我國的一些湖泊(如太湖和滇池等)也在嘗試的直接採用人工種植水生維管束植物進行治理與生態修復相比較,在思路上有了根本性改進,即首先利用陸生植物作為先鋒植物,並通過其對水體中的 N、P 等營養物的吸收利用,以大幅度減少乃至基本去除水體中的過量營養物以及其它有害物質,使水質得到較大改善,從而為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營造一個良好的水體環境條件。這樣做的優點在於可以避免出現因湖泊的水體透明度普遍較低,其中的沉水植物既使予以人工種植,也往往由於光照等生境條件難以保障其正常生育而死亡的現象。
4、實施過程和後續效果不但能確保對人體健康和水生生物有安全保障,而且在治理過程中還能美化水域景觀,對水生生物的多樣性發展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實施效果不但好於其它技術,且成本遠低於物理生態工程,並及易進行規模化、模式化和機械化作業。
5、展望。由於中國的人均耕地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糧食存在潛在危機,而採用本技術治理富營養湖泊時,在選用糧食作物為植物材料的前提下,將在水質得到淨化的同時收穫農產品,且由於中國的汙染水域中,90以上是因水體中的 N、P 含量過高而引起的富營養化造成的,因此生產農產品是有安全保障的。從其的綜合效果來看,它是至今最有效、最經濟以及最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技術之一。
總之人工浮床利用無土栽培技術,在河湖水面種植 景觀植物以控制富營養化水質。 人工浮床淨化水體 的機理主要有: ① 接觸氧化; ② 對內源營養物質的吸 收即脫氮除磷; ③ 降解大分子物質; ④ 對藻類的他感 作用及克藻效應; ⑤ 植物與微生物的協同效應。 人 工浮床對河道水體的淨化作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 通過浮床基質對水體的過濾、吸附作用去除部分水 體汙染物;另一個是利用浮床植物的吸收、生物降解 作用去除水中汙染物,降低氮、磷等營養物質,從而 抑制水體中藻類的生長,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