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區寬頻服務提供商的角度來看,這個網路結構實際是一個大的區域網。這個區域網存在致命的弱點——廣播。單看拓撲,不考慮裝置,那麼這個網路還是挺合理的,接入層、匯聚層、核心層劃分的很明顯,是一個典型的樹行結構。但是看看接入層的裝置吧,雜牌的4口或者8口的交換機,什麼功能都沒有,這就直接導致了這樣一個現象,一個巨大的廣播域。因為不能在一層和二層上劃分網路,於是提供商在3層上進行網路劃分,但這仍然解決不了廣播氾濫的問題。舉個例子:我現在就是小區寬頻接入,我的IP是/25的掩碼,也就是255.255.255.128,我的地址的後16位是168.117,閘道器是168.1。如果一個網路劃分合理,那麼不管使用者如何更改IP,都是不可能訪問到任何其他網段的機器。但是現在的情況是這樣嗎?我把我的掩碼改成/24(255.255.255.0)之後,我能夠ping通168.221這個地址,而這個地址本不應該直接ping通。接下來,我更改了我的ip,由168.117改為了156.132,掩碼同樣是/24,閘道器為156.1,DNS不變,我發現我仍然能夠解析到www.163.com的地址,但是不能通過瀏覽器瀏覽,因為有認證程式。至此,我可以判斷,156.0這個網段的使用者跟我使用的168.0這個段在同一個廣播域內,156中的任何一臺機器對外廣播,我都能收到。這是254×2臺機器,多麼大的一個廣播域!可想而知我的網路究竟有多麼“快”。想象一下機器全部開啟時的情形。整個網路完全沒有規劃。當然並不是每個小區寬頻都這樣,但至少同一個主網(/24)的所有機器都在一個廣播域中。比如:192.168.1.1~192.168.1.127/25192.168.1.129~192.168.1.254/25因為樓宇交換機無法劃分網路。各位用小區寬頻的朋友,明白為何網速到了晚上7點左右會那麼慢了嗎?
原作者: 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