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寺的前身是隋朝智泉寺,始自北齊。民國溥儒《白帶山志》引《順天府志》記載:“北齊(550—577)沙門慧思淨住莎題(白帶山因山上盛產一種植物莎題草,故又名“莎題山”),誓宣鴻願,普鐫見籍,鏡幽穹巖。弟子靜琬,密承法付,於大業末遞於貞觀,疲毫琢版,疊窟盈堪。”“雲居寺,隋為智泉寺,以泉名也。”隋文帝仁壽元年(601),曾於諸州高爽清淨30處建舍利塔,白帶山智泉寺也奉安了舍利,建造了舍利塔。隋煬帝大業(605—616)年間,慧思的弟子智泉寺靜琬秉承師訓,在白帶山開創了石經刊刻事業,到唐貞觀五年(631),為刻經的需要在白帶山下大規模修建廟宇,並把寺院重新命名為雲居寺。
方法/步驟
文明祭奠
清明節是祭祀掃墓的日子。為了引導人們改變掃墓時破壞環境的不文明陋習,雲居寺設計了菩提信箋和手工製作紙蓮花兩項遊客參與專案,並在地藏殿院內設立了祈福區,遊客可以在這裡感懷清明,遙寄相思。
吃寒食
來雲居寺參觀的遊客或信眾,在清明節當天可以品嚐到燒餅、麻球、油條等寒食
插柳、戴柳
柳木在佛教中被稱為“鬼怖木”,據說有辟邪之意。古老諺語中就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的說法,因此人們在清明時節大都沿襲著插柳、戴柳的傳統,同時表達了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
踏青
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雲居寺坐落在萬畝松柏林區中,負氧離子含量較高,您漫步在雲居寺既可享受千年文化的薰陶,又可以感受春回大地的氣息。
放生
求福莫過於齋戒佈施,求壽莫過於戒殺放生。管理處在雲居寺正門外專設放生處。遊客隨喜功德,就可以參與在寺門前仗引泉放生。放生者一方面可以傳達眾生平等的慈悲情懷,另一方面倡導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精神理念。
來雲居寺除了能祈福參觀千年古剎風采之外還可以賞花
注意事項
乘車路線: 天橋或六裡橋乘坐836路到良鄉西門站換乘12路或31路公共汽車直達雲居寺。 自駕路線: 1.沿京港澳高速行駛至琉璃河出口下,經韓村河、長溝即到雲居寺。 2.沿京昆高速行駛至雲居寺路出口下,向西行4公里即到雲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