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遠農村小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摘要:漢陰縣漩渦鎮田堰小學是一所邊遠農村小學。我校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現象非常嚴重,產生了大量的學困生。分析形成原因,探索轉化策略和對策,使他們樹立自信,學好文化科學知識,不但是提高素質教育水平的需要,也是廣大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此課題從學生、學校、教師、社會、家庭各個方面分析了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比較適合邊遠農村小學實際情況的轉化策略和對策,並對教育管理部門提出了一些建議和設想。

關鍵詞:邊遠農村 學困生 成因 對策 研究 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提出的背景

我校地處陝西省漢陰縣漩渦鎮田堰村,是一所邊遠山區的農村完全小學,是一所管理規範、教育得力、安全有保、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共有學生一百五十名,生源分佈散,服務五個村,學生家庭住址偏遠。八名教師,七個教學班,每班有二十名左右的學生,但每班學困生都佔有三分之一以上,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非常嚴重。這種局面若得不到改變,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和人生髮展,將嚴重影響學校的教學成績,阻礙著學校的發展。學困生是班級的弱勢群體,在過去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左右下,我們曾一度輕視、冷淡過他們,然而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已經成為整個教育界關注的重要問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理念,使我們把關注的目光再次投向學困生。學困生的智力、身體發育也許正常,絕大多數人也都有改變這種困境的主觀願望。為了給這些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他們重樹學習的信心,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研究農村小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如何轉化學困生,成為我們教師急待解決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當前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同類課題研究的近況

本課題研究的問題比較普遍。同類課題在國外早有研究,但由於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給我們的借鑑意義不大。省內外也有許多研究,但大多研究把學困原因歸咎於學生自身,忽略了造成他們學習困難的客觀原因,如教師、學校、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因素。有些同類課題研究的物件側重於城市學生,脫離了邊遠農村小學的背景,因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與農村情況不盡相符,對我們的指導意義比較有限。本課題研究試圖立足本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套適合邊遠農村小學學生解決學困狀況,縮小兩極分化的方法與策略。

三、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理論價值:本課題的研究為教師瞭解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如何轉化學困生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2、實踐意義:本課題著眼於學困生形成的主客觀因素,關注學困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困生健康成長,鼓舞他們克服困難、積極向上的激情,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困生走出學習困難的處境,再通過教師的不懈努力讓每個學困生愛學習,使他們由厭學到學有所獲到樂學,使他們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學好知識,從而大面積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合格的小學畢業生。不斷的總結經驗,探索一套有效轉化學困生的方法,為邊遠農村小學教學縮小兩極分化的局面提供一些具體的做法和經驗,為教育部門的決策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五、學困生的界定

本課題研究的學困生,是指智力也許正常,但由於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當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學習效果低下,達不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困難學生。既然他們的智力正常,而且有些人的其他學科成績相當優秀,只要對症下藥,採取合適的幫助策略,他們的學困是可以轉化的。也包括極少數道德品質較差,已經放棄學習的,或者確屬智力低下和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

六、課題的理論依據

本課題研究可以找到大量的理論依據,概括如下:心理學觀點:心理學認為在需要、誘因和動機的關係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需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有機體的內部,也可以來自個體的周圍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說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參加教學活動,讓學生的知識能力得到提高是可行的。

掌握學習理論:芝加哥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95%以上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學習動機等方面沒有大的差別,只要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並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加上教材合適,教法設計得當,教師在教學態度和教學時間上為學困生提供平等的機會,教師就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多數學生達到他們所能達到的發展水平。

最新發展區理論: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將學生在成人的指導和幫助下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立活動中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的差異稱為最新發展區,根據最新發展區理論,教育和發展是一種社會和合作活動。教師在這一活動中扮演促進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教師在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時,不僅應該瞭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而且應該找其最近發展區,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多元智慧理論:多元智慧理論認為:學校教育的宗旨,應該是開發多種智慧並幫助學生髮現適合其智慧特點的職業和業餘愛好。我們發現學困生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們有的模仿能力較強,表現出較好的畫畫智慧和技能。多元智慧理論啟示我們:教師必須全面瞭解學生,承認他們之間的差異,並且尊重這些差異,才能教有所獲。

課程改革的理念:新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等理念。義務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著眼學生的終生髮展。有教無類,學校要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發展。

專家理論:1、侯一波的《一個都不能落—名師提升學困生的針對教學》。2、謝明初 蘇式冬 徐勇的《數學學困生的轉化》。3、家庭教育與學困生的成因和對策。4、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的非認知因素的分析及對策的研究。5、幾種反映當代兒童觀與教育觀較為傾向兒童數學發展教育基本理論。如皮亞傑幼兒思維發展理論、費爾德曼的認知發展理論、維果茨基教學論等。6、《小學教育指導綱要》。7、陳鶴琴先生的理論。8、虞永平的綜合理論。9、肖湘寧的有關數學教育的著作、理論。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學困生的型別:學困生的學習困難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動力型困難。這是佔比例最多的一類,約為學困生總數的56 %。他們在學習態度、動機、意志以及自我意識等方面存在較多的障礙,他們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動機不足所抑制。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自我概念,激發其學習動機是對這類學生教育的關鍵問題。2、能力型困難。這類學生所佔比例最少,約為學困生總數的6%。能力較差是他們學習上的主要障礙。而他們的動機,意志水平不低,這是他們身上寶貴的尚未開發的動力資源。3、整體型困難。這類學生所佔比例約為學困生的15 % 。他們的能力較差,動機、意志、自我意識等水平均較低。主要原因是他們的心理髮展水平低,造成持續的學習困難。同時,長期的學業失敗使他們經常受到家長、教師和同學的否定評價,也使他們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二)學困生學習障礙的典型表現:1、思維發展的缺陷。著名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指出,學困生對教學內容理解、掌握較慢,常常跟不上課堂教學進度,漸漸出現知識缺陷和能力欠缺。就知識學習而言,這種能力欠缺主要是指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聽覺記憶能力、推測能力以及旁聽能力等的欠缺。學科的特點要求他們在學習中能以舊引新,舉一反三。如果沒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而單靠別人教是不行的。久而久之,就形成大量的學困生。2、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缺陷。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課內不認真聽講,不大膽開口,不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不做筆記;課後不復習鞏固,作業馬虎、抄襲;不主動思考、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注重完成老師佈置的軟任務;不認真完成作業;不會利用知識融會貫通,而是孤立地死記硬背;不會在實踐中學習;不善於傾聽別人的講解;不認真訂正作業中的錯誤習慣;不會進行正確的自我評估等。3、意志的缺陷。一些學困生也曾發憤學習過知識,但經過一番努力,效果不理想,於是逐漸喪失信心,甚至放棄學習。他們最根本的缺點是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4、性格的缺陷。部分學困生性格內向、孤僻。他們不願開口,不善交往,碰到問題不向同學或老師請教;在課堂上不舉手發言;回答老師的提問時或低頭不語,或輕聲細語。小組活動時不積極參加,沒有合作精神,缺乏自我表現的意識。

(三)弄清學困生形成的原因:1、對學習沒有興趣,不喜歡學習,學生基礎差,跟不上班,學校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適當、不合理,不完整、不和睦的家庭環境以及不良的學校周邊環境和社會環境。

(四)學困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1、缺乏上進心,學習目的不明確。2、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嚴重。3、認知水平低,理解思維能力差。4、缺乏系統性,知識結構不合理。5、學習不得法,學習效率低。

(五)學困生的轉化策略:1、關愛學困生,優化教育環境,培養自信心。2、改進教學,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3、創設條件為學困生提供展示的平臺。4、開展互幫互學的活動,座位的排列儘量讓中、差生創設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5、利用家長,讓家長協助教師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6、發掘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研究法:製作問卷調查表,對學困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他們學習產生困難的時間、原因和他們的期望。2.比較法:在不同年級裡採用不同的幫教措施進行比較實驗,總結出最佳的幫助策略。3.教育教學實驗法: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探索出好的教學方法。4.理論探究、經驗總結法:加強理論學習,瞭解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在充分吸取別人經驗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特點,力爭使課題研究有自己的特色。5、還有觀察分析法,談話、座談法,個案分析法,對比法,跟蹤調查法、榜樣示範法等方法進行實驗和研究。

九、課題研究的物件 全校學生中的學困生。

十、課題研究的步驟安排

1、準備階段:(1)整理課題申報相關材料完成課題申報。(2)收集有關資料、進行系統學習。(3)制定研究計劃,形成實施方案。(4)對學困生進行調查,並作出分析。

2、實施階段:(1)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和心理特點,針對學困生的現狀和成因,設計研究措施。(2)進行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嘗試。(3)認真閱讀書籍,及時傳寫讀書筆記和案例分析。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調整方案,召開多次學困生座談會,對促進其有效發展的具體措施進行科學、客觀的驗證。

3、結題階段:在觀察、調查、實驗、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論證,完成個案分析、材料整理,並總結、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十一、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以下成果:我們瞭解到學困生厭學的原因,充分調動學困生學習的興趣,向學困生撒下更多的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能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學習的熱情,能自覺、主動參與。現在我就如何讓學困生厭學轉化為愛學談談做法和獲得的經驗。通過觀察、詢問、調查知道造成學生厭學的原因既有自身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一)自身方面的原因:從某種層面上分析,學困生的學習障礙表現同時也是他們學習困難形成的原因。

非智力因素方面: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包括學習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基本因素。學困生通常表現為:對學習知識的動機不明確,大部分學困生對學習的動機不明確、缺乏上進心。他們沒有樹立我要學的思想。對知識不感興趣,甚至想放棄學習,自控能力差,上課不願聽講,甚至違反紀律,不能堅持學習,作業照抄,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性格內向、意志薄弱,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學習意志、自覺地達到目的的行為心理。學習優秀的學生都具有堅強的意志,他們能夠克服困難,戰勝自我。而學困生則不然,他們在經歷幾次學習失利後就失去學習信心。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學習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後獨立完成作業、課上聽課、課後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知識歸類、系統總結的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遇到探索性問題時,經常不知所措,分析綜合的能力較差。學困生往往他們習慣於機械記憶,忽視意義記憶。知識學習中,機械記憶與意義記憶是相輔相成的,而學困生認為學知識只靠強記。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考試屢考屢敗,長期處於班級的後面,有混的心理,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知識缺乏自信心。依賴心理強。上課依賴老師,作業依賴同學,把學習的希望寄託在老師和同學的身上。學習基礎差,跟不上班。

智力因素方面:缺乏質疑習慣,質疑是開闊與加深思維的重要方法。而學困生往往不具備這種習慣。他們不善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削弱了他們學習思維的獨創性與深刻性。缺乏有意注意力及其穩定性,注意是心靈的開關,善於集中自己注意力的人,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窗戶。有意注意力及其穩定性更是學習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而學困生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上課經常分心走神,學習效率很低。

(二)教材方面的原因:教材容量大、要求高,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知識難度增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再加上學科增多,整天應付作業,沒有時間消化,從而影響學習。教學內容太多,短短的40分鐘課堂時間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更不可能把課堂時間真正交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訓練。所以出現夾生飯、兩極分化現象就不足為怪了!知識點分散,缺乏系統性。內容設計脫離農村實際。有些內容側重於城市學生生活,與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距離較大。既缺乏具有豐富的知識,又缺乏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義的優秀內容。學困生非常需要多讀那些鼓勵他們百折不繞、知難而進的好內容!如果我們的教材能更緊貼農村學生的特點,是不是能幫助減少學困生呢?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對知識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但一開始就接觸到大量的生字,他們感到無所適從,難免產生厭學的心理。這樣的教材在農村小學堅持使用下去,學困生恐怕是增多而不是減少。

(三)學校方面的原因:無論我們承認與否,學校也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促成學困生的罪人。被曲解的分層次教學。許多農村小學不能正確地看待學校的教育功能,學校教育被簡單化為教學、考試名次兩步曲。他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數尖子學生的身上,放鬆甚至放棄對學困生的教育。為追求升學率,編了快慢組。被編入慢組的學困生便自暴自棄,教師也愛莫能助了。得不償失的疲勞戰,有些學校違背孩子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隨意延長學習時間,搞疲勞戰。根據科學論證,小學生的每天睡眠時間應確保九至十個小時。但絕大多數農村小學高段學生的睡眠時間不足八小時,所以課堂上出現了睏倦、走神的現象,記憶力也明顯下降。這對於學困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取消了第二課堂。學校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把學生封閉在狹窄的教室、運動場、家庭這樣的小空間裡,除了課堂還是課堂,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思品課、綜合課、勞技課、音樂課、美術課均與小學生無緣。試想,學生在學校裡無快樂可言,他們還會有多少心思去知難而進呢?頻繁地調換任課老師,學生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可能面臨多次地調換老師,師生之間需要一定磨合期,好不容易相互適應了,又被拆散,學困生就得不到老師及時的管理和幫助,在學困的道路上越滑越遠。

(四)教師方面的原因:在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時,教師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專業素質不高,教師隊伍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系統正規的訓練,基本功不紮實,表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展示新時期教師的風采,也就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往往因為對某位教師失去信心,而對其任教的學科失去興趣。教學理念陳舊,有些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課堂設計單調,方法呆板,過分強調統一的標準答案,缺乏對學生進行創新和求異思維訓練,長期下去使學生養成偏狹的思維習慣。有些教師跟著應試教育指揮棒走,忽視基礎知識,造成課堂死氣沉沉。這些都會導致學困生的增長。課業負擔重,教師的課業負擔太重,任雙主課,還要跨年級,根本沒有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幫助與輔導。缺乏敬業精神,也有少數教師無意長期從事教學,不願意學習別人好的教學經驗,不善於挖掘學生的潛力,他們看重的是分數,對成績好的學生偏愛有加,對成績差的學生缺乏耐心,聽之任之,誤人子弟。

(五)社會方面的原因:社會是學生成長的最大空間和最典型環境。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傳統、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對學生的發展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例如:電視、舞廳、遊戲、桌球等娛樂設施也從城市發展到農村,誘惑著廣大小學生,分散了他們的學習精力。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淨的心靈,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一切向錢看、讀書無用論等不良社會風氣嚴重腐蝕了廣大小學生。許多學困生也就被引入歧途。

(六)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部分農村家庭沒有很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促進子女健康成長。例如:有些學生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父母不和,經常吵架甚至離婚,父母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可能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父母外出工作,子女無人教養,留守在家,缺少溫暖和樂趣,導致其對學習喪失信心。部分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和袒護,致使孩子養成了好逸惡勞、不思上進的壞習慣。有些家長則認為學習並不重要。還有許多農村家庭生活狀況極其困難,不能為子女及時購買學習用品,更談不上為孩子添置必要的學習資料,如字詞典、課外讀物等,有些學生就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

十二、轉化學困生的對策

我們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閱讀了許多理論書籍,為學困生的轉化找到了理論依據;同時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借鑑別人的經驗,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系列的學困生幫助實踐,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一)加強目的性教育,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學困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採用不同的方法,為學生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就能點燃學生渴求知識的火焰,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知識,在豐富的學習環境中體驗成功的愉快,引導學生走上愛學的道路,以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樹立起學困生的自信心,我們的轉化工作才找到了起點,要用愛心幫助學困生。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現實意義。可以講大道理,使學生感到國家的建設、交往、工作需要知識,從而使他們產生一種責任感。同時講小道理,即結合他們自己的前途,使他們懂得掌握知識對他們將來就業和事業發展有很大幫助。把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動機。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習慣入手教起,教師就要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是學好知識的根本所在。教師要遵循認知規律,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勤學好問、大膽開口、普通話準確、書寫規範、善於學習、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勤於動筆、善於總結等。

(四)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些方法是指:預習,找疑難;聽課,邊聽邊思,解除疑難;鞏固,積極鞏固訓練所學內容;課後複習,獨立作業,記憶所學知識;科學用腦,合理安排時間。

(五)轉變教學觀念,豐富課堂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持久學習的原動力。教師要努力做到:精心備課,為學生設計各種有趣的學習任務;把遊戲、簡筆畫、實踐活動帶入語數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使用直觀教具,多利用真實情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教學。

(六)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可以把學困生均勻地分到各個學習小組中,給他們每人配一位成績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遇到困難時可以得到及時的幫助,分心時可以得到及時的提醒,偷懶時可以得到及時的監督,成功時可以得到及時的分享。

(七)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她。向學困生撒下更多的愛,用愛心縮短距離。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它更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一個人來到人世間,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懷,愛,使他們健康發育成長。入學後,他們有三分之一多的時間在學校裡度過,老師自然成了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這種現實就會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把愛的希望寄託在老師的身上。這時,如果愛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師生之間心與心的距離就會縮短,學生對老師就會產生一種依戀感,就會相應地把讀書看作是一種樂事。因而教師應用愛心拉近他們之間的關係,而不應該因為他們是學困生而貶低、排斥他們。要辯證的看待所謂的學困生,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使他們同其他的同學一樣都能沐浴在師愛的陽光中。對學困生要加強個別幫助與輔導。教師要主動接近他們,與他們交流,給他們關愛。藉助教師的日常提問、作業分析、課堂反饋、個人訪問、診斷性測驗等方法,查明學困生的困難所在,進行有目的幫助。

(八)多給他們參與的機會,教師要多給學困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完成任務中找到自信,體驗到成功,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九)總結成績,及時表揚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是憑藉別人對自己的反應作出自我判斷的。著名的皮克馬利翁效應說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智慧成就的預言,會決定另一個人的智慧成就。如果教師對學困生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欣賞,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明顯提高。教師要有意識地找出他們的積極因素,當他們取得成績時,教師要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們,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快慰和成就感,繼而信心倍增。

(十)營造濃厚的校園氛圍。通過開闢習慣養成表揚櫥窗、校園廣播、牆報、手抄報,在公共場合設立宣傳欄、三好學生表揚欄等;學校舉行各種競賽活動,如書法比賽、朗讀比賽、演講比賽、寫作比賽、數學競賽等,並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學困生。

(十一)建立學困生進步檔案袋。教師要及時記錄學困生的進步情況,把他們的點滴進步都放進他們的檔案袋儲存下來,如一次清楚的作業,一張考得較好的試卷,一次小組活動的回答記錄,一次品德的展示。多次的小進步,就會積累成一個大飛躍,當他們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時,就會堅定地繼續前進。

(十二)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學困生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為重要的。老師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議、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訊息。

(十三)在教育教學上時時想到學困生,具體做法是:教師備課要想到學困生,要備學困生的轉化情況,要明確學困生理解教材的難點是什麼,學困生容易出現的錯誤是什麼?教師備課保證教學質量和轉化學困生同時並進。教師上課要想到學困生,一是課堂提問,教師要把較難較大較深的問題分解成較小較易較淺的問題,讓學困生也有回答的機會。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不準再將他們擱置起來,置之不理,控制學困生課堂違紀的問題。佈置作業時,要想到學困生,要讓學困生在作業中體驗快樂。一是從數量上照顧,只求準確度,不求數量多。二是從難易程度上來照顧,學困生只需作基礎題,對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批改作業時,要想到學困生,作業要優先批改,要當面批改,要精批細改,不但要在錯誤處打上記號,還要幫助學困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發掘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都需要老師多進行表揚和鼓勵,使之明白學習樂趣所在。正確評價學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能因學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視學生,甚至認為他已經無可救藥。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教師的愛。

十三、課題研究後的思考

雖然研究學困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研究的對策有一定的侷限性,僅從學校的角度去研究比較膚淺。因為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響的因素較複雜,既有學生自己的知識、技能基礎,智力與能力結構;非智力因素水平,學習心理準備狀態及身體狀況等自身因素,也有教育、社會、家庭等環境的因素。學困生的出現是由學校、社會、家庭綜合教育失誤造成的,農村家長不太重視教育,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撫養,他們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轉化學困生不能只是學校、教師孤軍奮戰,要社會、學校、家庭、老師、家長共同努力。

十四、建議與設想

在幫助學困生的教學實踐中,僅僅依靠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援和學校的配合。在此我們建議:(一)教育部門要加強監督,確保小學教師一定要經過正規的培訓和嚴格的考核,持證上崗;多舉辦一些小學教師的基本功比賽和崗位培訓,多開展一些送教下鄉的活動,促進他們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二)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急待提高。(三)學校在安排任課教師時,是否考慮進行小迴圈,讓他們為高、低段教學積累豐富的經驗。(四)教學中要做到治療與預防齊頭並進。讓預防涵蓋所有的學生,而治療僅僅指向學困生。

學困生的形成有錯綜複雜的原因,而幫助他們轉變學困的局面更是一項艱鉅漫長的任務。但只要分清原因,措施到位,大部分學困生是可以被轉化的。小學階段是雙高雙普教育的關鍵階段,能否將全體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畢業生和勞動者,關係到普及教育的質量,關係到我國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道路長,任務重,但我們別無選擇。

原因, 學生, 教師, 農村, 學困生,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