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孩子難免會大魚大肉,暴飲暴食,還會打破原先正常的飲食規律,但孩子的脾胃嬌嫩,抵抗力低,很容易損害孩子的健康。春節過後,如何調整孩子的飲食,順便給孩子養養胃呢?
撥正飲食生物鐘,恢復飲食習慣。
節日期間,爸媽忙於招待親朋或忙於自己娛樂,放任了孩子的飲食。因此,孩子的飲食變得沒規律、無節制。如果節後再不加調整,孩子飲食的不良習慣將會延續。所以,首要任務就是撥正孩子的飲食生物鐘,恢復孩子的飲食習慣。
仍需保持食物的多樣化和均衡性。
孩子節後飲食的調整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不少爸媽認為,節日期間孩子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節後飲食就以素為主。其實,以素為主的膳食會造成新一輪營養失衡,特別是動物食品裡富含的B族維生素、部分微量元素、優質蛋白、必需脂肪酸等攝入不足。所以,節後飲食仍應該保持食物的多樣化和均衡性。不過,從原則上來說,吃素是可取的,但時間不宜過長。
補充“特殊”食物有必要。
節後孩子飲食除了清淡飲食,減少油脂攝入外,還須有意識地加強一些“特殊”食物的攝入。
加強蔬菜攝入。節日裡,大魚大肉攝入過多,因為蔬菜中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帶著難以排出的油脂,蔬菜還可以補充因葷食過多而致缺乏的維生素。但避免過量攝入蔬菜,因為蔬菜還含有相當數量的不可溶性粗纖維,會延緩胃排空,造成腹脹、消化不良、食慾降低等現象。
適量攝入粗糧。粗糧能夠補充膳食纖維,起到調理腸胃的效果,此外,粗糧中還含有較多的B族維生素,作為能量轉換過程中的輔酶,可以幫助人體能量轉換。
及時補充羹湯。春節期間,孩子炒貨攝入過多,羹湯能夠預防或緩解便祕,且補充粗糧時也需補充水分。
不忘祛溼食物。春節過後,潮溼天氣緊跟而來,高溼度的作用下使人煩躁、疲倦、腸胃功能減弱,食慾不振等現象,在飲食方面要懂得巧用食物被祛溼,比如,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扁豆、冬瓜等食材都有祛溼的功效。
總之,節後爸媽給孩子調整飲食的同時,也讓寶寶恢復正常作息,加強體育鍛煉,使其得到全面的恢復。
溫馨提醒:
1、本文系睿爸原創,如果你喜歡,你就輕輕點選一下右上方的“有用”與“收藏”,睿爸將不勝感激;同時,如不當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便於今後的提高。謝謝...
2、如果,喜歡睿爸,那就“粉”一下睿爸,有你相“粉”,將是睿爸的創作動力,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