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既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素材,又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因此教材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卓越教育老師為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作者近期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學》(簡稱人教版《生物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學》(簡稱北師大版《生物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簡稱華東師大版《科學》)三種不同版本的新教材分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儘管編寫的方式、切入的視角、內容的選擇各不相同,但又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體現出以下共同的特色。
1.充分體現新《課標》的精神
三種版本的新教材都是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為依據的基礎上編寫的,充分體現了生物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指導思想。
例如三種版本新教材在全面落實新《課標》倡導的課程理念方面: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與舊教材相比,它們的教學內容都有所減少,克服了過去那種“偏”“難”“舊”“繁”的弊病。編寫過程中都非常注重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和強調學生在生物學知識、科學探究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思維品質以及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認識等領域的全面發展。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2.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
探究是指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的科學方法以及進行的實驗。它的基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探究是學生能動地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本次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三種版本新教材對探究式學習都特別重視。例如人教版《生物學》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的科學探究活動多達57個。又如華東師大版《科學》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七章第四節《生物資源利用》一課中,探究活動竟達9個(其中調查活動五項,小資料兩項,科學•技術•社會、視窗和探究課題各一個)。這些探究活動能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構建全新的教材體系
傳統的生物學教材是把植物學、動物學和人體解剖生理學分開編排的,然後以生物進化的順序為線索,強調生物體與環境統一的觀點來安排章節具體內容的。這樣的編排雖然具有系統性強、基礎知識紮實等優點,但它會造成學科間知識不易銜接、內容重複和學生整體感知困難的結果。
新教材的編寫嚴格遵守新《課標》精神,打破原有的教材編排體系,重新構建了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新體系。如北師大版《生物學》各單元的編排體系是:一.認識生命、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三.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四.生物圈中的人、五. 生物圈中的動物和微生物、六.生命的延續、七.生命的演化、八.生物與環境、九.生物技術,各單元又分為若干個章節。這種學科內綜合的編排體系徹底打破了植物學、動物學和人體解剖生理學的分塊編排模式。採用這種綜合式的知識體系,不僅能把知識、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串聯起來考慮,還能把生物學知識與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絡起來,體現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華東師大版《科學》的編排體系變化更大,它是將初中生物學與地理、化學、地球科學安排在一起編寫的。這種大綜合的編排體系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與加強學生的技能,而且還能提高他們對自然界的整體認識,幫助他們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4.滲透先進的科學教育理念
新教材在減少傳統生物學知識的同時,還不忘給生物科學的發展給予更多的關注。如人教版《生物學》新教材的七年級上冊《科學•技術•社會(STS)》內容包括:生物圈II號,從古老的光學顯微鏡到電子顯微鏡,“脫繮之馬”——癌細胞,朊病毒、瘋牛病、克雅氏病無土栽培,節水農業,現代化溫室,熱帶雨林——地球的“肺”。上述內容都是現代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應用了當代最新的科學技術。學生是未來的主人,在教材中滲透這些先進的生物科學技術成果,有助於他們正確看待生物學的發展和生物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作用與影響,為將來承擔起社會發展的責任打下基礎。
5.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種版本的新教材在內容選擇和編排上還力求做到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力爭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5.1引人入勝的序言
人教版《生物學》新教材開篇從“致同學們”入手,通過向學生介紹綠色果蔬、雜交稻、生態面臨的問題、試管嬰兒、克隆動物、轉基因食品、人類基因組計劃、DNA偵破技術等當今的前沿科學技術來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北師大版《生物學》新教材同樣以“致同學們”入手,介紹了一些奇特的生物現象和一些代表性強或常見的生物類群,再加上近年的高新生物科研成果的介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2精緻的彩圖
人教版和北師大版的《生物學》新教材每冊彩圖約有200幅,而華東師大版《科學》新教材每冊高達300幅左右。這些彩圖不僅新穎、美觀,而且圖文並茂對學生極具吸引力,可有效地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5.3優美的語言
各版本新教材的又一巨大變化就是枯燥的說明文字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生動的描述。如北師大版教材中有“‘樑上雙燕,翩翩雄與雌......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十來往,猶如巢中飢。’唐代詩人白居易這膾炙人口的詩句,描寫了燕子生兒育女的艱辛,反映了生物繁衍後代的本領。”“曾記否?跋涉於青山綠水,宿營於溪畔林間,在大自然中鍛鍊,在篝火旁傾訴心曲——夏令營,多麼美好的回憶。” “寒來暑往,春華秋實,生物課的學習就要結束了,然而生物科學仍在迅猛發展著,我們對生物學的學習遠沒有結束。”北師大版中也有“窗外吹來和煦的微風,帶來大自然熾熱的生命氣息。親愛的同學們,此時此刻或許你們又提出了很多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許同學們希望能夠對生命世界有更加深入的瞭解和研究......”類似的句子,課文中還有很多。這些優美的語言不僅是科學與文學的交融,還體現出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更能激發學生對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喜愛之情。
6.明確的學習目標
6.1北師大版《生物學》和華東師大版《科學》在每章的開頭都設定有學習目標,學生看過之後就會知道本章所學的重點內容有哪些,各章內容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又是怎樣具體要求的。人教版《生物學》則通過單元或章的提示,來讓學生知道章節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
6.2各版本教材分別用了不同的字型和顏色來表示各級標題,使學生翻開教材就知道目前所學的課題內容。
6.3在各單元或各章的後面都有小結,便於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也有利於開展正常的教學評價。
7.高度重視實驗
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許多探究性活動都是通過實驗來進行的。新教材在重視實驗方面具體表現為:
7.1實驗形式多樣化,如各版本教材的實驗種類有探究、進一步探究、演示實驗、調查、設計、課外實驗、模擬製作等型別。
7.2實驗數量上升化,如各版本教材的實驗數量都佔總課時數的50%以上,並且有的課一節需要做兩個以上實驗。還有一個新特點就是探究性實驗多於驗證性實驗。
7.3實驗操作更加規範化,如各版本教材的實驗過程中,在醒目的位置多設有“注意”符號,便於及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和提高他們實驗成功的技巧。
8.加強與日常生活的聯絡
8.1各章節的開頭多采用觀察與生物學有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徵象父親,哪些特徵象母親,哪些特徵與父母親都不象?為什麼會同父母既象又不象呢?......你已經進入遺傳和變異的探究了。”
8.2把學過的知識迴歸到生活中去,如學習血液後,讓學生分析血液化驗單的資料;學完尿的形成後,讓學生解釋“人一天飲水量多餘排放量”的原因;學完反射弧的結構後,讓學生測試“握手——握手”反應要用多少時間等。
8.3學習材料與生活聯絡緊密,為了使各地區的學生都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正常開展實驗,各教材中不但提供多種方法供學生探究,還儘量給學生列出各種身邊易得的材料供學生選用。如溼土、塑料袋、紙盒、紙板、棉花纖維、小刀、藥品盒等。這些簡單的實驗材料學生都唾手可得,便於開展實驗。
參考文獻:
1.汪忠,劉恩山.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5)9—10,15—16.
2.金京澤.日本初中理科教科書的特色.課程.教材.教法.2004,(3)94—95.
3.林立雄.北京師範大學新世紀版《生物學》新教材的特色與改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12).20—22.
原作者: 卓越教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