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腦癱康復療法有哪些?腦癱患者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資質異常和運動障礙。除了可以通過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治療來修復期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配合腦癱康復訓練改善症狀外,正確的康復治療方法也可以促進患兒身體功能的恢復。有幾種實用性高而且操作簡便的家庭康復治療方法,教給大家:
1、頭部正中位:儘量使腦癱兒的頭部位於正中線,尤其是仰臥時,頭部兩側可用柔軟的物體支撐。若有後抑或前傾,家長可在其身後用兩手自頭頂垂直按壓,有利於正常模式的形成。
2、止住流涎:腦癱兒流涎是因為面部及吞嚥肌群同時處於痙攣不協調狀態,下頜關閉不全,吞嚥反射不靈敏所致。可讓病兒頭部垂直,用食指及中指沿著孩子口脣周圍及面頰進行連續敲擊及按壓;將食中指末端放在病兒舌骨兩側,托起下頜向上擡並向前劃出,使舌頭上擡,產生吞嚥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刺激,有望止住流涎。
3、採用側臥位:側臥位有利於痙攣性肌張力的緩解和肢體的對稱,患兒容易將雙手放在胸前。可以在患兒面前放置彩色鮮豔或能發出響聲的玩具,訓練抓握等上肢功能的同時,還可以增加顏色及聲音的刺激。
4、糾正拇指內收:家長可以常用一些球狀玩具讓患兒抓握,或經常牽拉患兒拇指外伸,或做一隻拇指手套,使其拇指持續地外展,以便得到糾正。
5、正確的抱姿:如病兒雙手不摟抱大人的頸部,軀幹的控制力又很差時,可用一隻手扶住病兒的肩背部,另一隻手扶住臀部,並將其雙腿分放在腰髂兩側;當病兒能用手摟抱大人頸部且軀幹有一定的控制力時,可一手托住病兒臀部處於坐的姿勢,並讓其腿分開,放在一側髂的前後。這樣有利於上肢功能發育,使下肢痙攣內收肌得到拉伸及牽張,起到良好作用。
6、合適的坐姿:痙攣型患兒保持在平面上坐位時髖關節屈曲90度,背部充分伸展。家長可跪在病兒身後,用大腿頂住其腰部,將雙上肢從其腋下穿過,阻止肩胛內收,同時分開孩子的雙腿並按壓膝關節使其下肢伸直。手足徐動型病兒坐位時,家長可將病兒雙腿併攏屈曲,再用握住其肩關節旋內,使孩子雙手放到胸前做支撐或抓握玩具。
7、手功能訓練:家長應常讓病兒雙手抓住物體玩耍,這有利於手的功能發育,也促進智力發展。進一步開展精細動作的訓練,就是眼-手協調動作。可以指導患兒進行如搭積木、拾豆子、結繩、繫鞋帶和扣鈕等活動,同時也為將來生活自理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