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震後心理輔導手冊:[6]?

教師在災後從事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的特則

  對不同發展階段兒童及青少年的輔導方式   上述的說明是一通則式的介紹,以下則針對不同兒童及青少年發展階段的身心需求,提供給教師從事學生災後心理輔導的參考。

雅安地震:震後心理輔導手冊:[6]

1.對學前階段的教師

  此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身邊賴以維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壞,會顯得特別敏感,反應也極脆弱,他們通常無法有效的以口語能力來表達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邊親近的大人能給予積極與適當安慰。我們建議以下的一些活動,不斷經驗"再保證"的過程中,重建學生的安全感與自我效能感。  

 # ·提供他們足夠的玩具、道具,鼓勵他們將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驗與觀察,災區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於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 ·多給予孩子身體的擁抱與接觸,或提供需相互碰觸的團體遊戲,如倫敦鐵橋、大籠球等。   

# ·提供孩子繪畫經驗,最好有一張大的牆報紙,讓孩子集體在紙面上盡情表達他的感受,之後再團體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畫筆最好不是水彩,此時要的是鼓勵孩子畫出具體的東西。   

# ·孩子此時的胃口可能並不是那麼好,建議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們在生理與情緒上的補充。  

 # ·用一些不具威脅性或低威脅性的活動來鼓勵他們來玩保護自己的遊戲,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隻狗狗,她要怎麼辦?""假如家裡突然停電了,要怎麼辦?"   

# ·告知家長,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動,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2.對學齡階段的教師

  此階段的兒童雖已能表達他們的經驗與感受,但他們往往缺乏具體且完整陳述的能力,此外,若他們失去心愛的寵物或物品,他們難過的心情也需要相當重視與安撫。以下是一些活動上的建議:   

* ·對低年級的學童來說,安排足夠的玩具、道具,特別是一些布偶,鼓勵他們將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驗與觀察仍然相當重要,災區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於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 ·給孩子一面牆(貼好牆報紙),讓他們在上面作畫,可以給他們一些小主題,如地震時,我家發生了什麼事?之後可以團體討論的方式來陳述每個人的經驗,注意仍可拉回到在"通則"中所曾提示過的概念,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再保證。  

 * ·讓學生編故事,也可以用繪畫或用接龍的方式提高大家的興趣,以便於整理與回饋。   

* ·以腦力激盪的方式,讓大家來面對這次災難發生後的身心症狀進行調適,學生可以想出許多方法來解決教師在整理後給予回饋。   

* ·亦可以腦力激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室內及家中的防災預防計畫演練 。

3.對中學階段的教師

此階段的學生大都以能充分表達他們的經驗與反應,唯處於同伴認同的階段,他們往往最關心的是別人的看法,同時也認為自己已是個小大人,因此,我們建議可安排以下的活動:   

# 同伴間的團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抒發與合理化他們感受到的強烈情緒,教師可能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向他們保證,他們所感受到的強烈情緒甚至是"瘋狂想法"在此災難中都是正常的。   

# 讓班上分為幾個小團體,讓他們談談救災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園重建的工作,這可協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對災難的支配感,這也可讓他們建立社會參與的成就感。   

# 設定專題討論,如"社群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題,讓學生能先有系統的蒐集資料後,加以報告與討論。  

 # 對地震的正確認識,對大自然的現象作有科學根據的瞭解與認識,避免聽信坊間的不實傳說,以建立科學家實事求證的態度。  

 # 認識「創傷後的心理重建」的意義與價值,這需要透過學校較專業的教師,進行專題演講,或由專業的心理學文章的閱讀,進行討論。   

# 藝術活動的表達,可以鼓勵學生從事繪畫、音樂、話劇等活動,將這次的災難經驗轉化為具創造力的方向。

心理, 手冊, 學生, 地震, 雅安,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