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訂婚戒指關於宗教的意義?

訂婚戒指揭祕,據歷史學家的記載,傳統訂婚儀式尤其是交換訂婚戒指可以追溯到公元(CE)4世紀。以下是對猶太教、基督徒、穆斯林及布魯斯信徒訂婚傳統的簡要概述。

猶太教:

哈拉卡說,訂婚的意義是避免新娘在沒有被準新郎娶回家前跟別人訂婚。曾經有一度,訂婚儀式(irusin是希伯來文的訂婚)持續一整年。自那以後,婚約就慢慢變短了,而今哈拉卡覺得訂婚似乎只是結婚儀式的一部份,在結婚當天一道進行。

如今戒指作為承諾的方式被廣為接受,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方式——承諾也可以用金錢或同等價值的東西來表達。為了體現婚約的有效性,訂婚時必須要有兩個見證人在場。

基督教:

婚禮跟訂婚是分開的,並可以在數年後才舉行。習慣上,訂婚儀式的宣佈要有家人及朋友在場。1215年, 教皇英諾森三世統治期間,教會決定訂婚儀式必須在教堂的神父面前宣誓。1477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把一顆鑽石戒指戴在他的未婚妻勃艮第的瑪麗手上,這顆鑽戒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顆鑽石訂婚戒指。

基督教傳統規定訂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因為它認為這根手指是“愛脈動”的來源並與心直接相聯。這一傳統可追溯到羅馬時期。從公元4世紀以來,打磨成心形的戒指就廣為流傳,並象徵著相愛的男女雙方。

伊斯蘭教:

通常慣例是在婚禮前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哈福拉(hafla),未婚夫贈給準新娘的珠寶象徵著快樂並願意照顧關心及包容她。在猶太教和基督教,一枚訂婚戒指只是禮物和珠寶選擇的一部分,就其本身並沒有特殊的代表意義。

布魯斯:

循規蹈矩的布魯斯人一般通過媒人、朋友或家人介紹認識他們的未婚夫或未婚妻。社會公認的婚齡是17-24歲,訂婚一般以一種家庭儀式辦理,有時也包括一份書面合同規定訂婚後1-3年結婚。在訂婚期間,新娘的家人須準備她的嫁妝,新郎則要準備新房。訂婚後,新郎可以去未來新娘的家中拜訪,但需有人陪同。只有在結婚儀式後――即一個星期後,新郎才可以和新娘單獨在一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