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寒的飲食風俗
小寒是第二十三個節氣,在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同時,有同名作詞人小寒。在小寒每個地方的飲食風俗都會不同的。
小寒飲食習俗
南京-吃菜飯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廣東-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因此,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池曉玲說,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切記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
【健康養生】小寒節氣的養生習俗
美食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時為小寒***slight cold***,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按古代曆書記載,小寒節氣的物候特徵為“雁北鄉,鵲始巢,雉始鴝”。小寒天寒地凍,陽氣萌動,候鳥大雁順陽氣而活動,此時出現北飛跡象;喜鵲是感陽氣萌動而築巢的留鳥,小寒開始築巢穴,並將巢門南開,以躲避北方寒風侵襲;雉,俗稱山雞,也感陽氣而發聲,小寒時節開始鳴叫。這些物候提醒人們小寒的到來,開始本節氣內的生產農事與生活等。
小寒天氣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產農事、生活習俗。農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區地裡已沒活,都要進行歇冬,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積肥等工作。過去,牛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勞力,需特別養護。
小寒時居民的日常飲食習慣自然也改向於暖性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這些驅寒保暖的肉食,而那個羊肉湯最為常見。你要是在街邊逛,還能經常看到餐館推出各種羊肉湯特色菜。一些傳統上的的冬令時節的羊肉菜餚就會重新出現餐桌上。
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到廣州玩,你還能發現廣州人吃糯米飯,他們把臘肉臘腸切碎再加一些碎蔥白後,直接攪在飯裡面吃。因為廣東人很講究養生飲食。在小寒的時候,處於隆冬,土氣旺盛則腎氣變弱。所以要減甘增苦來調理腎臟,這樣才有好效果。所謂“三九補一冬”。不過呢,千萬不能大補,這樣會過猶不及,導致身體逆轉,變得虛寒。如果有條件的,還能結合藥膳來調補自己的身體,根據身體是陽虛還是陰虛進行調整,這樣就能對陣下藥,讓身體變得好起來。
所謂寒為陰邪,越是冷自然越是陰邪盛,何況是在最冷的節氣。這時,鱒魚、火腿、辣椒、肉桂、韭菜、茴香、香菜、海蔘、蘆筍、豬肚、狗肉、雞肉、鰱魚、蝦、淡菜、蚶這些食材,都是能夠抵禦寒氣,強壯人體。如果你喜歡吃火鍋,那就更好了,因為吃火鍋正是在這個節氣最好的選擇。不過切記多加鍛鍊,要不然只會吃了之後事倍功半。
因此,在小寒,我們不要害怕自己身體變弱,只看記住上面推薦的食物,自己挑選幾樣喜歡吃的,在這個節氣,做上一頓飯菜犒勞自己,自然一舉多得。
關於小寒的圖片漂亮精美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