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比目魚的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比目魚的飼養有很大的經濟價值,那麼你們知道怎麼飼養比目魚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生物學特性 牙鮃屬於鰈形目,鮃科,牙鮃屬。牙鮃屬的魚類在南、北美洲東西岸較多,而亞洲沿岸只有牙鮃一種,主要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及朝鮮、日本、俄羅斯沿岸海區。 牙鮃仔魚培育的最適溫度為17-20℃,成魚生長的適溫為14-23 ℃,最適溫度為21℃。牙鮃在13℃以下,23℃以上攝食減少,25℃以上停止生長,長期處於27℃的環境下易引起大量死亡。牙鮃為廣鹽性魚類,能在鹽度低於8‰的河口地帶生活。牙鮃對低溶氧的耐受能力強,一般養殖時應以4毫克/升為標準。牙鮃是肉食性魚類,攝食魚類的種類包括鯤魚、天笛鯛、小型蝦虎魚、玉筋魚、沙丁魚和鮐魚等的幼魚及烏賊類。牙鮃的產卵期為4—6月,盛期為5月份,屬多次產卵型魚類,產卵的適宜水溫範圍為10—21℃,最適水溫為15℃。體長45—70釐米的雌魚每尾懷卵90—100萬粒。

  育苗技術

  1、設施條件 育苗池為容積20-60 立方米,深度1米左右的圓形水泥池,迴圈流水。

  2、親魚的選擇與蓄養

  自然海區的牙鮃雌性性成熟年齡為3-4年,雄性為2-3年,雌雄親魚均以3齡以上,體重天然魚1.6 -7.0 千克,養殖魚0.9 -5.1 千克為好。牙鮃不在產卵期難以鑑別雌雄,在產卵期生殖孔紅而圓者為雌性,細長而不發紅者為雄性。親魚培育需黑布遮光,完全人工光源,光照一般由40-200 瓦的白熾燈控制,光照時間為每天8-14小時。親魚的放養密度為1-2尾、體重5-15千克/平方米。蓄養期間餌料種類以沙丁魚、鮐魚、玉筋魚等小雜魚類為主、日投餌量控制在魚體重的1%-3%,日投喂2次。天然魚剛入池時較難適應,必須採取流水使餌料慢慢活動或人工餌料擺動等方式誘食,使之儘早攝食。蓄養期間使用砂濾海水,換水每天迴圈5-12次為宜。

  3、產卵和採卵

  牙鮃為分批成熟、多次產卵魚類,產卵多在夜間進行。發現產卵後可於傍晚在溢水口外放一小型水槽,在水槽內建80目篩絹網箱,產出的卵隨水流入篩絹網箱內,翌日早收集卵子。受精卵子在海水中是上浮的,可將收集的卵子置於小水槽內靜置10分鐘,除去沉底的壞卵,即可孵化。另可於繁殖季節在海上直接捕撈性成熟的親魚,獲得受精卵。人工授精可採取幹法或溼法授精,授精時避免在陽光直射下進行。採卵採精前,將親魚體上過多的水輕輕擦乾,將卵和精液分別擠入乾淨器皿內,然後先加精液於盛卵容器內攪勻後再加海水攪幹法或先加海水再加卵、精液攪勻溼法。受精卵的運輸可採用塑料袋充氧密封運輸。在50×70釐米塑料袋內加入60%-70%的海水15升左右,可放卵20-30 萬粒,然後充氧密封運輸。運輸水溫以10—17℃為宜,避免陽光直射,運輸時間可達15-20 小時。

  4、孵化

  牙鮃孵化最適水溫為14—17℃,適宜鹽度為28‰-33‰。孵化方法可用孵化網箱或孵化水槽,也可直接在育苗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一般為1—5萬粒/立方米。孵化期間應微量充氣,每天定時清除死卵和髒物。

  5、幼體培育

  分為前期幼體培育從孵化到底層生活階段的培育和後期幼體培育從營底層生活到全長50毫米階段的培育。

  1前期幼體培育。平均為1個月左右時間。初孵仔魚密度為2-4萬尾/立方米,體長為13-15 毫米沉底期時密度為1萬尾/立方米。初孵仔魚一般經2-5天培育,便開口攝食,開口餌料以輪蟲為好,投放密度最好5-10個/毫升,每天投喂3-4次。隨著生長髮育,應及時補投滷蟲無節幼體,最好0.2 -0.5 個/毫升,輔助使用天然橈足類、配合餌料等。育苗初期可用靜水微衝氣培育,每天定時吸汙,並補充新鮮海水,一般前10天可每天換水30%-100%,後期可採取微流水培育,每天交換100%-300%,高密度培育時更應及早流水並加大換水量。控制水溫在18-20 ℃,PH在7.8 -8.4 ,溶解氧在5毫升/升以上。隨仔魚生長,可適量加大充氣量。光照控制在500-2000 lu x 。

  2後期幼體培育。培育方法分兩種:一種是讓變態著底稚魚直接沉到水池底面進行培育,稱為“直接培育法”;另一種是將變態著底的稚魚移入箱內,讓其變態著底於網底,然後進行培育,稱“網箱培育法”。放養密度在剛著底時為1萬尾/立方米左右,隨著生長應逐漸減低密度,至全長30毫米時,可為1000-8000尾/立方米。後期培育餌料以滷蟲無節幼體、成體滷蟲為主。後期培育水溫控制在18-22 ℃。每天換水可控制在300%-400%,當水質汙濁和殘餌過多時,應及時清除殘餌並加大換水量,後期培育中,由於個體間大小的差異,特別是全長在20-50 毫米時,易發生相互殘食現象,要及時進行分選,分選後按不同規格分池飼養。後期培育50天即孵化後80天,魚苗全長達50毫米,即可用於養成。

  養成技術

  1、養成設施 養成車間可採用磚石結構牆壁,屋頂採用竹架,竹架結構上蓋竹蓆和油氈紙。水池主要為磚混凝結構,池形八角形、圓形、方形、長方形等。底面積多為30-80 平方米,深1-1.2 米。中間排水,可設2-3處進水孔,使池水旋轉,將殘餌和糞便等集中於排水口以便排出。

  2、苗種選擇 苗種選擇規格整齊,全長達8釐米以上,色澤近似於天然魚體色,並棄去黑白個體。苗種運輸時應避開7-8月的高溫季節,以免引起不良反應,應注意水溫、鹽度的差。

  3、養成密度 放養密度主要與魚體大小、水質有關。在良好水質的情況下,可根據放養時間及魚體重的增加不斷降低,一般開始時為800尾/平方米,魚體重至800克時為15尾/平方米。也可根據魚體面積和池中放養覆蓋面積來計算放養尾數,一般水池中放養面積覆蓋率分池時以80% -90%為宜。

  4、餌料投喂 目前普遍的做法是採用牙鮃專用粉末飼料與冷凍或新鮮雜魚混合製成軟顆粒飼料投喂,使用的雜魚主要是沙丁魚、玉筋魚、竹莢魚、鮐參魚及其他雜魚等,要求新鮮度一定要好,新鮮度差或冷凍時間長的不能使用。餌料中可新增維生素C、維生素E和複合維生素類。提倡使用專用乾性顆粒飼料,乾性配合飼料營養更為全面,對水質汙染輕,有利於減少病害發生。 投餌次數和投餌量:稚魚期每天投喂4-6次。魚體重100克前後每天3-4次,400克以每天2次。在水溫低於12-13℃或高於25℃,魚攝食不良時可適當減少投餌次數。藥浴時也要減少投餌次數或停餌,特別是藥浴前不要投餌。具體投餌量根據魚攝食情況確定,原則上是不能有殘餌。投餌時應觀察魚的攝食情況及攝食量的變化,遵循“慢、快、慢”的投餌原則。

  5、養成水溫 牙鮃養成中要特別注意水溫,飼養的適宜水溫為18-22 ℃,最好保持在10℃以上。

  6、大小分選 幼魚全長10釐米以前互殘現象仍較嚴重,常有咬傷,10-20 釐米的幼魚,雖然互殘現象減少,但小規格魚攝食不足,生長緩慢,所以必須大小分選。從8-10釐米階段一般分選2-3次,10-20 釐米視生長情況而定。每次分選以後,為防止擦傷帶來的細菌感染,應用福爾馬林藥浴。

  比目魚的食用方法

  菜譜名稱:紅燒比目魚的做法

  食材:比目魚

  調料:醬油、糖、姜、雞精、蔥、精製油

  做法:

  1.處理乾淨魚後晾乾或擦乾,切成5CM寬的魚段

  2.魚段放入用姜暴過的油中煎成微黃

  3.倒出多餘的油,倒入適量醬油、放入糖中火煮5分鐘入味

  4.最後放點雞精翻一下、撒上蔥花裝盆即可

  另一做法:

  1.將比目魚新鮮沒有去皮的買後去皮,除內臟,沖水洗淨切塊等待。

  2.熱鍋冷油中投入碎蒜苗和薑絲偏好辣的可以加些辣椒丁爆半分鐘左右。

  3.投入比目魚邊爆炒邊下醋少許滴去其腥氣不能放太多,否則會有酸味,再下黃酒小半瓶蓋吊其香味,爆炒兩分鐘後用一點點沸水兌老抽倒入,調至最小火燜三分鐘左右再揭開,邊加入鹽及味精邊翻炒起鍋即可。

  比目魚肉還算細嫩幼滑,味道也算鮮美。借用盧照鄰在《長安古意》中的“得成比目何辭死,願做鴛鴦不羨仙”一句,這道菜名不妨也整個噱頭叫願做鴛鴦不羨仙。總比霸王別姬王八燉土雞的名字強些。呵呵~

  菜譜名稱:炸比目魚的做法

  剁椒比目魚

  原料:鮮比目魚1500克,雞蛋100克,麵粉100克。

  調料:食油250克,雪利酒50克,白醋、精鹽、胡椒粉各適量。

  烹飪方法:將比目魚除腸雜洗淨去頭尾,切成150克一塊,撒上精鹽、白醋、胡椒粉、雪利酒醃製約15分鐘,沾上一層面粉,再沾上一層雞蛋液,備用。把鍋燒熱後倒入食油,待油溫5成時,逐塊放入魚塊炸至金黃香熟,即可食用。

  特點:香嫩味鮮

  菜譜名稱:日本料理做法之削比目魚

  削比目魚:比目魚2kg1/4條,蘿蔔10cm,青紫蘇4塊,海苔3cm塊,嫩葉10g,醬油適量。製作方法:

  1.將比目魚三塊去骨,剝皮。

  2.按圖案所示切成5mm厚的魚片。

  3.將蘿蔔切片。

  4.將海苔浸水一晚,煮後浸冷水,撈出切成適當大小。

  5.蘿蔔片盛盤,將魚片盛在鋪有青紫蘇的盤上,海苔與嫩葉、裙帶菜為配菜,添醬油佐味。

  菜譜名稱:四喜魚卷的做法

  比目魚750克。豬肥瘦肉30克、黃蛋糕末20克、水發冬菇末20克、火腿末15克、青菜末15克。精鹽5克、紹酒15克、蔥末15克、胡椒麵3克、澱粉50克、芝麻油10克、清湯100克、熟雞油5克。將比目魚肉洗淨少劈成八條長10釐米、寬2.6釐米、厚0.5釐米的條。再由兩端向裡劈至中間中間連線,撤上精鹽、紹酒、骯漬入味。豬肉剁成細泥,加蔥末、胡椒麵、精鹽、紹酒、雞蛋、溼澱粉、芝麻油攪勻。攪好的餡分別卷在魚肉片內每條魚片卷四個卷。在四個小魚卷內分別按上蛋糕末、冬菇末、火腿末、青菜末、然後放蒸籠內蒸熟取出,整齊地擺在盤內。鍋內加清湯、精鹽、紹酒、燒沸後撇去浮沫,勾流漓芡澆在魚捲上,淋上熟雞油即成。色澤豔麗,肉質細嫩,口味鮮香,造型美觀。

  釣比目魚的方法

  找到比目魚

  在大西洋海岸的海水地帶捕捉。比目魚在秋季遷徙,那時在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河流、河口和靠近海洋的河流裡,都可以看到它們在那上下跳躍。在東南部,比如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捕捉比目魚是非常盛行的事。不過,在東北沿海地區,比目魚的數量也是可觀的。

  准許你釣的魚在大小或者數量上經常都是有限制條件的,所以要核查好當地的條例。釣魚時你也可能需要釣魚執照。

  在比目魚遷徙的時候捕捉它們。實際上比目魚全年都可以捕捉,但是在秋天,九月到十一月之間,比目魚大量遷徙到海洋的時候,會更容易捕捉到它們。它們在春夏季產卵繁殖,等到數量眾多時,就一齊游到海洋裡,在那過完冬才會回來。

  你要是想在冬天和春天捕捉比目魚,當然也是可以的。但是恐怕捉來飼養的比目魚都不夠大。

  在你計劃你的旅行前,查閱下你準備去捕捉比目魚的那個地區的捕魚記錄。

  在海底尋找比目魚。比目魚常常棲息在河流、河口或者它們居住的沿海地區的底層。比目魚中的一個龐大的特殊物種叫做“擦鞋墊”,這個名稱就是和它的形狀和偏愛底棲生活的習慣相關的。

  比目魚是棕灰色的,有著淡淡的斑點,這有利於它們在沙地、遍佈卵石的河床和河口的環境中生活。

  比目魚的雙眼同在頭的一側,這使得它們在側臥的時候可以看到上面發生的事。

  在巖壁下找比目魚。比目魚喜歡呆在靠近巖壁和滑坡的地方,比較容易襲擊經過的魚。[1]在那些淺水灘和深水區交接的地方,你會找到比目魚的。

  在你放線釣魚之前,要找到巖壁和滑坡位置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先到水裡試下水。用你的腳感受下週圍環境,好找到比目魚藏身的最佳位置。

  尋找比目魚的足跡。比目魚喜歡棲息在海底,當它們醒來四處遊動去找食物時,會留下足跡。退潮的時候熟悉這些痕跡,這樣你就能通過它們找到比目魚了,因為漲潮的時候它們又會回到這裡來。瞭解你想要捕魚的地方,是最能幫助你捕捉到比目魚的方法。在漲潮和退潮的時候多去觀察幾次,能幫助你更瞭解比目魚的習性。

  選擇魚餌和釣具

  用活的魚作誘餌。比目魚鍾情於鰷魚、鯔魚和白花魚這些小活魚。[2]海洋蠕蟲和蛤蜊也是很好的魚餌。用大點的魚當誘餌時要鉤住魚的嘴脣,小點的鉤住眼睛就好了。

  你可以在餌料裡混入一些新鮮的魷魚條和活蝦。

  如果把一種魚餌扔下去了,但是沒有一點反應,那就試試另外一種。比目魚是很挑剔的,即使它們碰到了之前很喜歡的那種型別的魚餌,也不會總去咬鉤的。

  考慮一下在你捕捉比目魚的地方抓些活誘餌。

  試試人造的誘餌。如果在當地不容易弄到活誘餌,或者你想要換換方式,就用紅色、粉色、白色或者黃色的蟲尾一樣的釣鉤當誘餌。有時候比目魚其實更喜歡人造的誘餌,所以要是弄不到活誘餌的話,帶些人造的誘餌去也是不錯的。

  裝備好你的釣具。標準的捕捉比目魚的槍柄式杆大小中等,大約兩米長。使用能承受得起12斤左右的比目魚的釣線。使用迴旋鉤,這種鉤子更容易被比目魚咬住。你還需要一個下沉球,來確保這個鉤處在海底的比目魚所能夠到的範圍之內。

  使用有效的方法

  把魚餌拋到海底,讓它漂一會。比目魚通常呆在海底的某個地方,你需要等到魚餌漂過它們面前的時候才能釣上它們。一直在同一個位置釣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這樣做的話,你很有可能一條魚也釣不到。

  在船上釣比目魚是很容易的,因為你可以讓魚餌慢慢地漂,它在漂流的過程中就能吸引比目魚過來。在水流平穩的地方釣魚,水流太快的地方魚沒辦法吃到魚餌。

  要確保當魚竿上的魚餌觸到地表時,你自己能感覺到。如果你沒有感覺到,可能是你掛的東西重量不夠。在你的裝備上附加一個按BB槍的尺寸大約30-45釐米長的小部件,來確保你的魚餌能沉在底部。

  在拉釣線之前等一會。因為比目魚一側臥在地面上,它們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咬住魚餌。在拉釣線之前,等大約五秒鐘,來確定它的嘴巴是真的被鉤住了。

  嘗試用魚叉捕魚。你也可以用“魚叉捕魚”的方式捕捉比目魚,這種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矛頭刺穿魚。夜間你在淺水裡行走,發現靜止不動的魚就刺過去。要刺到比目標更低些的地方,因為水會使光線彎折,使魚看上去比它實際所在的位置更高。


飼養菜鴿的方法
怎樣教育孩子講文明
相關知識
飼養比目魚的方法
飼養神仙魚的方法有什麼
飼養鳳尾魚的方法有哪些
飼養多寶魚的方法有什麼
飼養斑馬魚的方法
飼養接吻魚的方法有什麼
飼養劍骨魚的方法是什麼
飼養胭脂魚的方法
飼養海水魚的方法有什麼
廣東飼養塘鯴魚的方法_廣東塘鯴的飼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