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心理健康的認識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在實踐中,通過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是學校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敗的重要因素。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篇一

  剛走進大學,跨過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高考,又有欣喜,有辛酸。一切五味陳雜,然而,總是過去了。舊的大門關閉,一扇新的大門已經敞開。

  人的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我也不例外。起初我很迷茫,很懵懂。而且寂寞無助。等多次參加了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及心理健康知識競賽以後,我才懂得健康觀、價值觀、人生觀,逐漸從困惑中走出。

  我懂得了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我發現考試負擔的繁重,擇業與自我實現的迷茫,以及青春期躁動帶來的情緒、情感波動,使得一些大學生在輕鬆瀟灑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痛苦、抑鬱的心靈。尤其是大學生在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理想現實、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反映出來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日益突出。

  那麼,該怎麼消除呢?

  通過聽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與瀏覽有關心理健康知識的材料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通過正面教育提高思想素質,克服個性心態的負面效應正確認識自我,不斷完善自己。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 。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

  第三,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並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四,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規律 、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

  第五,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 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心理健康就是有幸福感。

  所謂幸福感,就是人們根據內化了的社會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的

  整體性、肯定性的評估,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及其各個方面的全面評價,並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性情感佔優勢心理狀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瑟裡格曼表示,這個能被歸納成:快樂+參與+意圖=幸福。

  總之,我學到了很多,並使之應用於生活,現在的我,不再迷茫,不再心理壓抑,不再體會不到幸福感,我知道,一切就在我們身邊。

  篇二

  首先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

  認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沒有關係的概念。實際上,這是不正確的。在現實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聯絡、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心理長期處於一種抑鬱狀態,就會影響內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會乘虛而入。一個原本身體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懷疑自己得了什麼疾病,就會整天鬱鬱寡歡,最後導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應該注意合理飲食和身體鍛鍊,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開闊自己的心胸,避免長時間處在緊張的情緒狀態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續不快時,要及時進行心理自我除錯,必要時到心理門診或心理諮詢中心接受幫助,以確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隨著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和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們所處的社會也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工業化、現代化、社會化、一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時間越來越寶貴,人越來越為效益所趨使;自主的、創造性的勞動和高階的智力勞動越來越多;人們的活動範圍在不斷拓展,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多,處理微妙複雜的人際關係為每個人所不可避免;各種各樣的競爭強度也越來越巨大,人與人之間的收入、社會地位等差異越來越顯著。

  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正常人有許多人整天愁眉苦臉、心煩意亂、以***渡日,長期在苦悶絕望中掙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殺的絕路;有許多人終日以酒為伴、沾酒就醉,打人罵人;有許多人與人敵對、衝突、訴訟、犯罪;有許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壓、關節炎等非器質性疾病,甚至身患絕症、早亡;有許多人無能、失意、潦倒、貧窮;有許多人學生學習不好;有許多人苦惱於性問題;有許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處,整日疑神疑鬼;許多家庭因成員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惱萬分;許多夫妻不和、爭吵、打鬧、離婚„„。

  而大學生的普遍年齡一般在18—25歲之間,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正處於青年中期。大學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許多特點,但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大學生又不能完全等同與社會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採用量表測量,其標準不

  是固定不變的。心理健康標準隨著時代變遷、文化背景變化而變化。

  大學生心理健康已經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大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自殺、凶殺等一些反常或惡性事件不時見諸報端,今年初發生的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社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達到高潮。人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大學生怎麼了!?

  黑龍江大學負責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華教授說,目前的中國大學生看起來有喜有憂。喜的是,他們已有了很強的獨立性和自我經營、學習、發展的能力。憂的是,他們的心理狀況與整個社會大背景下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社會上各種各樣的風氣不斷影響著原本清純的大學校園,校園已不是一片淨土,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十分集中和突出。 據瞭解,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學時都要進行人格問卷調查,然後把學生分成A、B、C三類,問題比較突出的同學則歸到A類,問題不大的同學歸到B類,沒有問題的同學歸到C類。許多學校的調查結果都表明,A、B兩類學生大概佔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龍江省一所高校統計,該校目前每週前往心理健康中心諮詢的學生有二三十人。在學校每年大量的心理諮詢中,來自高年級的學生大概佔一半左右。 據哈爾濱工業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裴秋宇老師分析,大學生心理問題綜合起來大體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一般性的成長心理問題,有心理障礙傾向但並不嚴重,這是大學生心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另一類則是出現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礙。成長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的問題,學習心理除錯不當而出現的心理問題,情緒控制、自我認知、人格發展、意志品質鍛造能力的相對較弱而造成的人際交往、戀愛、性心理等方面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 專家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有著諸多原因,其中人際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與戀愛所造成的危害卻最嚴重。首先在人際交往上,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上的嬌生慣養和學習上的一帆風順,使他們很少經受挫折鍛鍊,獨立的生活能力較差,大學生活與夢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學生活上的差異,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不穩定。其次在性與戀愛上,開放的校園使性與戀愛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話題,一些學生難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現問題可能走向極端。第三在學習上,由於從緊張的高考中脫穎而出,許多大學生到了大學就想放鬆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學生沒有了往昔的優勢,學習壓力增大。據調查,理科生的學習壓力與文科學生相比較為突出。第四是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在校大學生帶來新的壓力。近年來大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而據專家預測,由於擴招生將於明年開始畢業,今後大學生就業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經步入全面發展時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有些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已具備相當的規模和水平。他們開展了許多諸如心理沙龍、心理交流等活動來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專業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隊伍正在逐漸成長。同時,大學生自身也已經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許多高校學生自發地建立了學生心理社團,一些同學還自編自演心理劇來宣傳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 黑龍江高校學生心理諮詢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任曉萍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社會系統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密切配合起來,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能夠在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學校要營造和優化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環境,以促進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和團結友愛的人際氛圍,形成一個群體心理健康的大環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要將國外的科學理論與我國的國情結合起來,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並與德育、傳統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全社會都要正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家長和我們的基礎教育應該從小就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篇三

  什麼是健康?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早在***指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是個體在謀求健全發展過程中,生理、心理與情緒上之健全結合。它是一種延續的適應過程,它隨時引導個體不斷地朝向前進中的目標,它使個體良好地適應目前的生活,更促使個體不斷地追求未來,它是從自我接納、自我開放到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的永不停止的過程。

  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有積極的自我觀念,在他真正的自我與所扮演的角色中,乃至在自我與外在自我之間是沒有矛盾分歧的,也就是說,他對自己是誠實的,對別人的態度是坦誠而熱情的,他熱愛別人、接受別人,正如熱愛自己一樣;他樂於參與各種活動,更願意幫助他人,分擔他人的憂愁,分享他人的歡樂;他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而且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價值;他勇於面對挑戰,深信生活的目的就在於克服一切困難,創造一切美好的未來;他不但願意接受變化,而且更主動地推進可能發展;他不迴避自己的缺點,他知道人生不是盡善盡美、順心如意的,力求克服困難,正確對待挫折,努力創造未來;他對自己有堅定的信心,深信自己的直覺,也相信自己的經驗;他的內心是開放的,他樂意聽取別人意見;他具有創造精神,不滿足已有的成就,不迷戀對過去的回憶,更不沉溺於今天的享受;他是負責的、合群的,充滿活動,不推辭所應完成的任務;他對自己是嚴格的,對別人是寬厚的,樂於與他人相處,不輕視別人,不炫耀自己。能夠保持平靜的情緒、敏銳的智慧,具有適應社會環境的行為和適度的舉止。

  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的:“經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才算達到最完美的心靈的健康。”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積極因素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對社會作出良好的適應,能充分發揮身心潛能,而且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每個人都處在極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線線上的某一點上,它只反映某人的在某個特定時間內的特定狀態。我們所說的心理健康是指較長一段時間記憶體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是一時看到的偶發現象。

  那麼,教師的心理健康該怎樣衡量呢?我認為,一是熱愛本職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對教育事業有神聖的追求,諳悉並貫徹現代教育理念,身體力行。二是熱愛教育工作尊重學生,努力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對待學生,寬容而不縱容,嚴格而不苛刻,一致而不苛刻,一致而不死板,靈活而有原則;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但會加以合理的限制和引導,讓學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時學會承擔責任;經常激勵學生,真誠地讚揚學生的長處,不會只盯著學生的弱點;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並真誠地幫助他們進步;努力去理解學生各方面的興趣和愛好,與之進行良好的溝通。三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應該具有良好的認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其次,應具有良好的情緒與情感,心胸開闊,樂觀向上,善於調節情緒,克服自己常遇到的心理問題***如職業適應不良、職業倦怠、人際交往障礙等***;第三還要具有堅強的意志力,能夠抗干擾、抗誘惑,有良好的耐挫力。四是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與學識。能夠正確地制定教育目標,懂得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使其獲取知識的過程;具有淵博的學識,不斷學習新知識,優化知識結構;創造良好的條件來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而不會用填鴨式教學來窒息學生的創造力;不會把教學等同於講課,也不會用死記硬背來代替理解;精心備課上課,潛心教研教改,開拓創新,勤懇務實。五是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除保持良好的師生關係外,還包括保持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與教育管理者的良好溝通、與家長的協調與合作關係,當然也少不了充滿溫馨關愛的家庭成員關係與親朋關係。
 

大學心理健康協會工作總結
大一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相關知識
對心理健康的認識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總結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教育總結
高中心理健康的工作總結
談談對心理健康的自我認識論文
關於心理健康的知識手抄報
關於心理健康的知識手抄報內容
大學生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心理健康的知識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