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案例心理教育作為一種選材典型、貼近生活、聯絡實際的教育方法,越來越受到廣大老師的重視,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學生的基本情況:

  xxx,男11歲,三年級學生。

  二、家庭情況:

  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上知識分子,有很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要求要求特別嚴,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同時母親平時又愛嘮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由母親替孩子安排好,甚至每天穿哪件衣服都要聽家長的。上了三年級後該生認為,他很不自由,幹這不行,幹那媽媽又不讓,他覺得自己沒有活動的空間,看到與自己同齡的孩子可以騎自行車上學,可以自己去公園,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在心裡產生了怨氣。

  三、個性特徵:

  該生雖很然聰明,學習成績好,但是性格很怪,不愛幫助他人,很貪玩,特別是內心思想活動與正常的孩子不同,有時還表現出一些過激的言行。

  1.該生穿戴整齊,衛生好,但卻很少關心他人。

  2.學習成績好,但思維總愛走極端,看不到生活中到處都充滿關愛。記得有一次在心哩課上,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平時在家裡誰最關心你,最愛你?他舉手回答說;“沒有”,我接著說:“你的父母不關心你、不愛你?”他卻說:“他們對我太嚴了,我都快要窒息了,我也要自由啊!”

  3.有時在班級還拉幫結夥製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

  1.由於父母都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當人希望自己記的兒子也象他們一樣出人頭地,所以在平時非常溺愛,沒有注意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只叢生體貼是不夠的。

  2.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也會產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父母要從多方面去指導他們的行為和學習習慣,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然就會與父母產生隔閡隱瞞內心世界。

  3.上三年級後他認為自己長大了,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說了算,所以在班級就有一幫小哥們。

  4.他還覺得上三年級後,生活中不單純是學習,要交朋友也要學會自己應該掌握的一些技能。

  五、具體措施:

  1.我發現了這名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思想變化,認為要引起重視。

  2.與家長溝通,瞭解情況指出要改變孩子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所有事情進行包辦就是一種溺愛。該大膽放手時就應該相信他,給他鍛鍊的機會,指導他掌握各種技能,對孩子要求過嚴,更會產生相反的效果。他有什麼事,有什麼心理話都不敢和家長說,有時還可能使孩子撒謊來欺騙家長。

  3.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培養自立能力和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告訴他思考問題要多從正面去想不

  要總有怨言。

  4.要學會感激,利用各種節假日為姑母做事,讓父母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能做事了,這樣父母也就會給你一些自由的空間。

  5.改善同學關係,把在小幫派裡發揮的作用引導為班級集體作貢獻上來,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出他的積極性。

  六、初步結果: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工作,該生改變了對待家人的態度,也改變了自己的心態,特別是在看待事物時他的思維方式改變了,怨言少了,行為上有了很大改變,他知道了要學會感激,要學會關心他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關愛啊!

  篇2

  一、案例介紹

  李建鵬,男,小學二年級學生。他成績中上,中等智商;性格孤僻、冷淡、粗暴;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很大。他以自我為中心:同學之間開不起玩笑,同學關係不夠融洽;在學校裡,自己不願受到一點委屈,但又經常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同學。他逆反心強,在情緒不佳時,看到作業本上老師打錯的數學題,也會當著同學、老師的面摔本子。

  二、案例分析

  以自我為中心,是一種狹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現,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現象,而不是個例。其主要原因是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取向發生偏差。叛逆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但大多時候是不願承認或接受自己隱性的、心理上的問題,而不願接受自己作業上明顯的錯誤,說明已經發展到十分任性的程度,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

  我對這位學生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經過分析認為有三方面因素:

  ***一***個人因素

  通過觀察,我發現他長期受冷淡、焦慮、恐懼等負面影響,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定位自己,沒有了正確的價值取向,而不能正確處理親人及同學間的關係,往往又使他陷入錯誤的惡性迴圈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了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家庭結構和教育方式的影響

  家庭結構是指家庭中的人員組成。家庭結構的完整與否是家庭環境

  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缺乏母愛的兒童是有缺陷的兒童;完全沒有母愛或缺乏母愛,會使孩子心理上沒有穩定感,產生情緒上、人格上的障礙。程某同學正是這類孩子:在他三歲時,母親死於非命,他與父親生活在一起。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程某同學的父親對孩子的期望很高,但表達的方式有時過於膚淺,有時又十分粗暴。孩子與同伴或同學發生糾紛,他會縱容孩子:如果有人再欺負你,我找他算賬;孩子做事違背了他的意願,他會拳打腳踢,有時會使孩子鼻青臉腫;他經常酗酒,醉酒後又不分青紅皁白打罵孩子……長期以來,孩子對父親十分懼怕,並形成了這種孤僻、冷淡、粗暴,情緒波動,甚至欺軟怕硬的不良心理問題。

  ***三***教師因素

  在學校裡,他總是一個問題學生,瞭解他情況的老師都同情他,想幫助他,但由於他喜怒無常,情緒波動很大,很多老師又沒有了耐心。老師對他的關注少了,他在老師那兒得不到適時的關懷、溫暖、表揚和讚歎,他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同時,他又不甘寂寞,便表現出一些反常的行為來宣洩自己,如:欺負弱小的同學,叛逆等。

  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程某同學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他的心理有一定問題。如何幫助他走出這個陰影呢?

  三、心理輔導和教育的過程

  1.加強與家庭聯絡,說服家長改變教育方法

  每個問題孩子,都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原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的影響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子女的心理品質。我認識到造成他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在於

  家庭,因此,我加強與其家庭聯絡,讓其父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喚醒一個父親應有的義務和責任感。我幾次用課餘時間進行家訪,和任課老師一起做他父親的思想工作,告訴其父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作為家長不能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在生活上,要鍛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學習上也需要多過問、多關心、多輔導。經過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談,他父親的教育方法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他接受了我們的建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待人處世的態度有了一定的轉變,對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興趣。

  2.架起愛的橋樑,感受集體溫暖

  我儘量把班集體營造成一個溫暖的、充滿愛心的大家庭,對程某同學給予了更多的體貼和關懷,常與他進行交流談話,談理想,談未來,談人際交往,拉近師生的距離。有一次,他告訴我,他和同桌之間有了一點小摩擦,想調換座位。我舉例說,生活就像流水,每個人都是大海里的一粒小石子,海水在不斷奔流的過程中,石子之間在不斷的摩擦、碰撞,到最後,每一顆石子都是那樣美麗、光潔,正因為它們美麗、光潔,所以,人們都喜歡它們。生活在集體中的人們,不正是那些小石子嗎?聽了這些,他欣慰地笑了。在之後的時間裡,他和同桌相處的一直較好。

  3.遇到衝突,堅持冷處理

  雖然他在很多方面有了較大的改變,但他依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在集體中快樂地生活,他的情緒還是時有波動。遇到這種情形,我大多時候採用冷處理,等到他情緒穩定了,再找個恰當的機會,與他交談,

  他會馬上認識的自己的錯誤,有時還主動向老師或同學道歉。

>>>下一頁更多精彩“”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講話稿
小學健康教育專項實施計劃
相關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典型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案例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案例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案例介紹
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介紹
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集
心理健康教育選析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分析案例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