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點滴時滴速過快的危害
冬天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是流感的高發季,相應需要輸液的病人也多了起來。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一起來看一看吧。
1、滴速過快易產生頭暈,嘔吐等不適
靜脈注射的藥物主要由水分構成。當這些水分被注入血管時,其血液迴圈中的液體量就會增加。當這些水分慢慢進入血液時,人體就會自動的調節,並將多餘的水分通過腎臟排出。但如果加快了輸液速度,這時水分就會大量的流入血液中,而且快速、大量的流入會使身體來不及調節,進而加重人體心臟的負擔。如果患者心臟不好,極其容易導致心力衰竭。但對於正常人來說,也會出現不好的反應,如頭暈,嘔吐等。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有人在打點滴時會出現諸多不適的原因之一。
2、滴速過快易得靜脈炎等不良反應
如今很多藥物對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而且高濃度的藥物還會產生很多的副作用。如果輸液速度過快,在輸液的區域性以及藥物所經處的血液,其濃度就會突然上升,這樣就很容易刺激到靜脈,易發靜脈炎等不良反應。
3、滴速過快會影響療效
輸液速度過快容易影響療效。當滴速加快時,濃度也會隨之上升,在打完點滴後這種高濃度也會下降到最低點。相對有效濃度而言,這種高濃度所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能維持的有效藥物作用也會降低,進而影響藥物的療效。
4、遵從醫生囑咐
如果打點滴時出現任何不適,需立即告訴醫生,並停止引發不適的藥水輸入。另外,遵從醫生的其它囑咐。
5、走針
走針是打點滴時經常出現的情況,患者區域性會出現浮腫的情況,此時應該先關掉液體,然後讓護士重新打針。
溫馨提示:有些藥物可以加快滴速,而有些則需要慢慢來。因此,輸液時最好聽從醫生的安排,切勿私自調整滴速。
輸完抗生素觀察半小時
輸液是個體力活。尤其在大醫院,患者本來就身體虛弱,再加上人多擁擠,不可能人人都有床位,很多人只能坐著甚至蹲著,有些孩子只能靠父母抱著輸液。因此而虛脫、暈厥的也不在少數。輸液前最好吃點能為身體提供能量、又好消化的東西。如果輸液時間較長,比如需要3~4個小時,也可隨身攜帶一些巧克力、餅乾、飲料等。輸液前最好去廁所排一下尿,這樣可減少輸液中的移動。
輸液時,藥液都是靠重力***地心引力***流入體內,所以點滴一般都是高高掛在點滴架上。若高度無法維持時***如有些小孩由家長抱著輸液***,常常會有“回血”現象,血液倒流至輸液管內,會引起患者的恐慌。所以,在整個輸液過程中,都要注意輸液瓶的高度,即便是需要走動、上廁所,也一定要保證瓶子處於心臟以上的高度。移動過程中,儘量不要出現觸碰針頭、拉扯輸液管等情況,否則都容易導致針頭移位、刺破血管,因此區域性皮下出血或水腫。
輸液後,一定要用棉籤按壓針眼足夠的時間,一般人需要3~5分鐘,老年人由於凝血功能差,需要6~10分鐘。“對於有些藥物,比如抗生素和降壓藥,輸完後最好留院觀察半小時,不要馬上離開。”醫生提醒說。
由於長期輸注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紅黴素、四環素等***,或在輸液過程中因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區域性靜脈壁化學炎性反應或區域性靜脈感染,區域性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現象,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叫做靜脈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區域性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溼熱敷。方法是將上述藥物把紗布或毛巾浸溼,蓋在靜脈炎出現的部位,然後蓋上塑料布,再用多層溫溼毛巾***大約60℃左右***保溫。每隔5分鐘將內層和外層都更換一次,每次20~30分鐘,一日2次。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輸液
很多人都認為吃藥往往比輸液好得慢,因此患者去醫院看病,就想著要儘可能接受先進、徹底的治療,而打點滴看上去要比吃藥先進、徹底得多。許多人覺得打點滴要比吃藥病好得快,這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對的,靜脈注射藥物能被完全吸收,藥效也比較快,十幾秒鐘就能讓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達到有效範圍;但是在其他情況下,就只是一種錯覺或心理作用,感冒打點滴就屬於此類。對許多患者來說,上醫院看病就要打點滴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另外現代人都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假如一個感冒要花很多天的時間慢慢好,似乎變成了耗不起的事情。另外,打針比輸液疼也是一個原因。而在所有醫保報銷種類中,醫保病人輸液治療或預防性輸液報銷比例偏高也是患者喜歡輸液治療的原因。
如何對症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