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冬至吃狗肉的來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臨近冬至,對於吃狗肉的說法,又再次蔓延到大街小巷。在冬至這個敏感的節氣中,好像人們討論得更多的是我們是否應該繼續吃狗肉?現在大多數人在思想上都不願意去吃狗肉,但在行動中卻未能說服自己的味蕾。每到冬至,總覺得要吃了狗肉才算是過了冬至,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吃羊肉,這個各有不同。那麼冬至的你,選擇吃什麼呢?

  每年冬至貴州人為什麼要吃狗肉?

  冬至時,太陽黃經為270°。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的歷史故事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冬至,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樞的日子,這一天之後,陰氣漸消,陽氣漸長。冬至,皇帝到天壇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裡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冬至吃狗肉的由來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來了,我不吃狗肉!

  1

  何為冬至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2

  冬至吃狗肉的由來

  冬至吃什麼好?有些地方冬至吃湯圓,有些地方冬至吃餃子,但是也有些地方冬至吃狗肉,雖然吃狗肉備受爭議,但是其實冬至吃狗肉是有典故的,這要從漢代說起。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3

  善待人類最忠誠的朋友

  每到冬至這天,各大狗肉店以及酒店,甚至是家中的飯桌上,必有一道狗肉菜餚,這天也被網友稱為是狗狗們的“受難日”,每到冬至來臨之際,網路上,該不該吃狗肉的問題也引起了大範圍的討論。在調查中發現,仍有不少網友會選擇吃狗肉,即使當天不是冬至,也會在寒冷的天氣裡嚐嚐狗肉,去去身體裡的寒氣。

  我不吃狗肉,我怕吃到給人家守了大半輩子門的狗,怕吃到某個孩子從小的玩伴,怕吃到退役的警犬,怕吃到救過人命的工作犬,怕吃到某個盲人的眼睛....

  4

  冬至吃什麼

  其實不止只有狗肉能夠起到禦寒滋補的功效,吃其他的肉也能夠替代,並且狗肉屬於溫性食物,人吃了容易“上火”,特別是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吃了會出現咽喉疼痛、鼻子出血等症狀。而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蔘等。這些肉類都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均為冬至進補的物件,達到禦寒效果。


冬至的起源和歷史淵源
傳統節日冬至的來歷
相關知識
傳統節日冬至吃狗肉的來歷
北方冬至吃羊肉的來歷
傳統節日冬至的來歷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冬至吃狗肉怎麼大補
二十四節氣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吃羊肉由來
冬至吃羊肉的禁忌有哪些
冬至是傳統節日嗎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