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心得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教師肯定有許多的教學心得,而寫下一片優美的隨筆。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今天請了一天假,一早送了兒子去幼兒園,在樓下咖啡店喝杯紅茶,然後出門辦點事。

  已經過了白領上班、圓領上工、制服上學的時間,我站在空曠的車廂裡,巴士走走停停。靠著車窗,一邊吹著空調,一邊感受外面還不算太炎熱的太陽光。沒帶耳機聽音樂,沒拿手機看微信,就這麼晃晃悠悠的胡思亂想著。

  忽然我想起十多年前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次坐公交車回家。那天天還沒黑,但不知道為什麼車上沒幾個人了,更是到了某一站的時候,乘客全下車了。車上頓時只剩下司機,兩個售票員,還有我。我站在車廂的中段,司機遲遲沒有開動。我抬頭望去,司機大哥正通過反光鏡看我,仰著脖子,半張者嘴巴,半天吼了一句:"你怎麼不坐啊!"我環視四周,人都下車了,我還跟那立著呢。倆售票員也歪著頭,好奇地看著我。我當時上車的時候就有很多空座,可我就是不想坐,一直站著不也是挺好的,又不累。可是司機大哥那意思好像我不坐下來,他就不開車的樣子,眼神中分明寫著:這麼多座都不坐,有病吧。

  我又想起曾經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上看過的一篇文章,提到一個美國來的遊客。當時很多人等著開往臨近新加坡的某個印尼島嶼的遊船,各國人都有,不過那一船中國遊客比較多。到了開門登船的時間,這位本來排在前面的美國老哥聽到背後一陣熙攘之聲,一批中國遊客從他身後湧了出去,人仰馬翻地檢了票,一陣風似的往遊船衝去。嚇得他呆立當場,以為遊船座位有限,人們這是去搶座位去了。其實,每個人都有座位的。他想不明白,既然每個人都有座位,還要去搶什麼?

  沒有人喜歡排隊,即使在處處都排隊的新加坡也不例外。上巴士排隊,上地鐵排隊,在changi village的排擋吃一碗很有名的雞扒河粉要排巨長的隊,中午吃工作餐的時候,有的攤位排隊都能排出貪吃蛇的造型出來。可是大家還是不得不排隊,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只要排著,遲早都會輪到自己,如果不排隊,搶先的人都屬於僥倖。本來一年四季天氣都那麼熱,搶什麼搶,還嫌出的汗不夠多啊,得了,乖乖排隊吧,遲早是自己的,跑不了。

  殊不知,人們越喜歡排隊,那些服務的崗位反而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們排隊等候的時間。

  賣雞扒粉的老闆早就把當天的需要的料全部備好,客人來買的時候,只見鍋飛碗跳的幾十秒鐘,客人付錢,取了托盤擺好碗筷,再用小碟子調好自己的料,廚師就把盤子放到你的托盤裡啦。手腳麻利的咖啡頭手,五秒鐘就能把咖啡放到你面前,這時候你錢還沒掏出來呢。

  再如新加坡醫院或政府服務部門更是投入資金提升系統,全部電腦系統操作。帶兒子去醫院,一進門將病例本上的條碼掃描一下,出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診室號和排隊號碼。來到診室門口的時候,螢幕上顯示現在在看什麼號碼的病人,再看看自己的,嗯,心裡有個大概時間了,等吧。看完病,醫生告訴你去幾樓幾號做個檢查,滑鼠一點,那頭就已經知道你要過去檢查什麼專案了。所有都完了以後,下樓結賬,病歷本掃描條碼,螢幕顯示診費多少,插入銀行卡,付了錢,對兒子說:"幫我拿收據。"兒子伸手從機器下面拿出一張a4紙,對我說:"爸爸,我餓了..."

  排隊看的不是隊伍的物理長度,而是要看等候的時間的長度。你越是爭搶的厲害,那與之相對應的就變成了物理空間設施的改進。但是奈何再大的空間,再多的人手,能比得上咱人多麼?八條車道的高速公路的車速,比不上人家四車道的普通公路的車速,你說我們是不是得弄個二十車道的路出來?穿鞋的人排隊都能排出球型來,那開車的人呢?

  我就想啊,空間是有限的,什麼都架不住人多。

  最後我想起一個讓我震撼的場景,某年,晚飯時間,我和老婆吃完飯在街邊遛食。路過一個排擋,聽見一通叮噹亂響,轉過去一看,是個賣魚圓面的攤販。他已經把煮麵變成了一個行為藝術,各種調料碗碟在他右手上飛舞,左手用漏勺煮麵,還時不時,飛出一隻長筷子在裡面迅速攪動兩下,撈出來甩甩水,再下另一口鍋裡煮,右手飛舞著已經把麵碗、菜葉、調料、托盤都放好了位置,還騰出來不知哪隻手,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最後雙手齊動,一碗熱騰騰的麵條瀟灑地擺放在托盤上,緊接著開始煮下一碗麵。所有的動作一氣呵成,在殘影中完成,殘影啊!。周圍人都傻了,我跟老婆說:"早知就吃這一檔了!"

  篇二

  咪蒙的《過度談論自己的孩子,就是沒修養》一文,說的是父母如何疼愛自己的孩子,在各種公眾平臺、場合,都要談論自己的孩子,超過了某個限度,是一種沒有修養的表現方式。

  裡面有這麼一段話:你覺得自己孩子出類拔萃,別人可能覺得十分平庸;你覺得孩子的屎尿屁不髒,別人可能覺得噁心透了;你覺得自己孩子的事都是國家大事,別人可能覺得無關緊要。最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你的孩子,關別人屁事。他只是你的孩子,不是全人類的孩子。

  作為一個旁觀者,而還未成為一個母親的女性而言,我很想為這段話,點32個贊。

  一位比我小的姑娘,跟我講述她同父同母的親弟弟的時候,我也是有這般感受,但是當話題轉向該如何教育一個孩子的時候,她的觀點,瞬間讓人覺得她有34歲了吧,其實,她才17。

  你對自己的孩子有多愛,包容就會有多深

  孩子該怎麼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個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已經在特殊的情況下。45歲左右的父母與4、5歲的孩子,這該怎麼教育相處?老來得子,父母都是相對而言比較寵愛的,家裡的老人則是更加的寵,想要什麼都會盡量的滿足。

  說到這裡,大家都知道,這樣不好。的確不好,一學期被老師把父母叫到學校裡面多次,都是說這個孩子怎麼不合群,怎麼沉默寡言,怎麼和同學打架。然後,父母急了,一時之間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了。

  那姑娘說,父母的年紀已經沒有耐心去好好教育她弟弟了,要麼一直寵過頭,要麼突然一次的打過頭。整個家庭裡面也許只有她最懂怎麼和他溝通,所以,教育什麼的都得她來。

  她就問他為什麼會打架,然後跟他用他大概能聽的懂的話,跟他說打架是不對的,和其他小朋友之間應該好好的相處如何等等。她說,其實,小孩子比我們想的更聰明,哪怕我們有些話說得深了點,感覺他們不一定會理解,但是其實他能夠從你的神情、語氣與偶爾的一兩個他能理解的詞中大致的明白你的意思。

  她的父母與其他家人,平常的時候是不會打弟弟的,只有她會***打屁股,但不打臉***。整個家庭裡面她弟弟最害怕的人也是她,不聽話的時候,說要叫姐姐過來就聽話了。

  她說,整個家裡的人對弟弟這麼包容,都是因為他是他們的親人,是他們疼愛的小寶貝,但是在外人眼裡呢?他弟弟什麼都不是。他們之所以包容弟弟的任何任性、調皮搗蛋的行為,都是因為他們愛他。愛有多深,包容就會有多深。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對他包容。因為,對於他們而言,他是獨一無二的寶貝,對於別人而言,他什麼都不是。如果,因為父母及其他人的寵愛,而導致他驕縱任性,以後進入了社會,別人不會像家人一樣包容他。萬一他還像在家裡那樣子,隨著性子做事情,以為會被包容的,說的嚴重點,也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我們都要好好的跟自己的孩子溝通講道理

  所以,她最為姐姐,家裡跟他年齡最相近的家人,要告訴他什麼是錯,什麼是對,只要做錯了,那就先小懲罰下,然後跟他講道理。

  如果不吃飯,那就讓他不吃,然後告訴他,如果現在不吃要等到下一頓,要是餓了,其他的每個家庭成員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給他熱飯做菜。

  如果跟同學起衝突了,那就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眼淚是沒有用的,打架也是很愚蠢的,覺得自己解決不了就告訴老師,要是不想說就直接回家告訴作為姐姐的她,那個時候就先忍著,難過就不要去想。

  當然,她現在這樣的教育方式,只能持續一段時間,等到弟弟再懂事些,她說就要換一種教育方式了。

  我不是想說,這位17歲的姑娘有多睿智,但是她的那般成熟的心智與說的來的話,的確引人深思。

  現在有多少人寵著自己的孩子,4個老人圍著一個小孩的情況我也見過,前呼後擁,現代社會的公主***或女王***的感覺。當然,有些孩子就是有一股天生的優越感,如果她有那個資本,並且一直維持下,我也不多做評論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畢竟,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還是很多的,不過蠻不講理傲嬌任性的也是有的。

  但是,如果將來長大進入了社會呢?如果他們依舊傲嬌任性,除非家底實力雄厚,來一些社會潛規則,不然誰都不會輕易的對誰包容。社會上的人又不是他們的父母親人男女朋友,憑什麼要對他們包容,處處聽之任之?

  就算現在還小,假如他不小心頑皮,弄壞了別人家的貴重物品,那就得照價賠償,不能因為孩子還小,並且是你們捧在手心上的,就逃脫了責任,小孩子沒有能力賠償,那就是父母的責任。當然,這也是父母教育不當的後果。所以,父母是在為自己的教育買單。

  倘若是別人家的孩子弄壞了你家的貴重物品,你會因為這是別人家小皇帝小公主,而說算了麼?誰都難以做到對別人家的孩子如同自家孩子般的包容。

  所以,我們都要在孩子的性格還能可塑的時候,好好地教育他們,耐心的跟她們溝通講道理。讓他們能夠辨別是非善惡,學會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不一定要提早,只需要在適合的時候提出來讓孩子學會慢慢的接受便可以了。

  當然,他們也可以有他們的疑問,並不是你的家長就代表你的觀點一定是對的,這時候一定要好好思考後回答,因為這對對他們影響很大。

  篇三

  孩子今年九歲,上小學三年級。因為一直在學鋼琴,年前選拔進了學校合唱隊,唱高音部。

  合唱排演先是一週一次,後來改為一週兩次,現在每天中午一小時,應該是高強度訓練了。最近孩子喉嚨發啞,不斷咳嗽,他說又癢又痛,顯然是因為合唱頻繁之故,給他買了潤喉片、胖大海之類,但喉疾不見好轉。

  我讓孩子請假。但他說,他在合唱隊裡的表現向來是很好的,他不想請假。妻子聽了覺得有道理,覺得孩子有上進心。還教了他一個“方法”,合唱的時候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音。但我卻覺得悲哀,因為這孩子“交”到學校以後,真的越來越“聽話”了,越來越“懂事”了,一切按照學校的“安排”在成長,我也提不出什麼反對的意見,既然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我又能怎麼樣?

  但這件事,讓人非常不舒服。既然身體不允許,為什麼不能休息呢?為什麼老師,甚至是自己的母親,也覺得健康並不是重要的,而受到老師的表揚才是重要的。

  我就想不明白了。

  這小小的一件事,我想是觸及了現行教育中最為核心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到底在關注什麼?難道學生除了關注各個學科的成績,其他就不重要了?

  孩子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開車送他去上學,在校門口,孩子剛下車,就遇到幾位同學。我聽到那幾位同學在笑話孩子:“原來你們家是普桑,這麼垃圾的車啊!”

  我看到孩子不聲響,但我顯然知道他內心的感受。我把這件事講給妻子聽。妻子當晚就在勸導孩子,讓他不要聽同學的取笑,不要比誰家的車好,而是要比誰的成績好。

  我又笑了。這大概又是我們教育的一個誤區,人是生活在社會當中的,即便把孩子養在玻璃瓶中,仍然會有一天他將面對社會,學校裡的比較無處不在,絕對不可能視而不見。與其去逃避,不如去面對和承受這樣的比較,這是成長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讓孩子知道,人一出生,在物質上的確有高低之分。有人富有,有人貧窮,人的確可以通過奮鬥去改變這一切,但最為重要的是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自欺欺人並不可取。而調適自己心情的地方,就是家庭,是孩子最親密的港灣。家庭,應該是一座遠離壓力的天堂聖地。而走出家庭,你就要去直面,沒有人能遷就你的心理感受。

  在孩子小學的三年中,我經常聽到妻子在“激勵”孩子,班裡的哪位同學考了滿分,誰又得了一週之星。但我總是與妻子辯論,為什麼一定要拿孩子班裡的同學來作比較,讓他去追趕這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

  我的觀點與別人不一樣,我希望孩子能與這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當朋友,而不是去“趕超”。我提醒孩子要來他們家裡的電話或者qq,多與他們討論各種問題。我一直認為,在一種合作的氛圍下成長,它會使孩子更得人緣,更加尊重他人,對自己也更自信。

  我總覺得現行的教育理念與我們這些“70後”接受的教育沒有本質的區別,孩子好不好,成績可以“一俊遮百醜”。我從小學至學校畢業踏入社會,都是一個成績好的學生。但當我踏進社會,才發現自己與這個社會脫離太遠,猛然發現成績好絕對不是人生當中極端重要的砝碼,懂得合作要比學習成績好的成功機率大。

  教育要關注什麼?其實每個人都明白。

五個月寶寶能吃薑嗎
優美的教師隨筆
相關知識
幼兒骨幹教師培訓心得隨筆
幼兒教師讀書心得隨筆
幼兒美術教師培訓心得隨筆_幼兒美術老師培訓隨筆
高中教師家訪心得隨筆
高中教師家訪心得隨筆
教師家訪心得隨筆
教師家訪心得隨筆
教師教學心得隨筆
小學教師的教學心得隨筆
初中物理教學心得隨筆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