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三家政策性銀行
1994年,我國組建了三家政策性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均直屬國務院領導。那麼,有哪些知識呢?小編為您分享。
國家開發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於1994年3月正式成立,總行設在北京,下設總行營業部、27家國內分行和香港代表處。國家開發銀行註冊資本金為500億元人民幣,由國家財政全額撥付。
國家開發銀行貫徹“既要支援經濟建設,又要防範金融風險”的方針。主要任務是: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巨集觀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區域發展政策,籌集和引導境內外資金,重點向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專案以及重大技術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專案發放貸款;從資金來源上對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和結構進行控制和調節。
國家開發銀行按照國家巨集觀經濟政策和開發銀行信貸原則獨立評審貸款專案、發放貸款。其資金主要靠以市場方式向國內外發行金融債券籌集,資金運用領域主要包括: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專案;直接關係增強綜合國力的支柱產業中的重大專案;重大高新技術在經濟領域應用的專案;跨地區的重大政策性專案等。
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分為兩部分。一是軟貸款,即國家開發銀行註冊資本金的運用。其主要按專案配股需要貸給國家控股公司和中央企業集團,由其對企業參股、控股。二是硬貸款,即國家開發銀行借入資金的運用。國家開發銀行在專案總體資金配置的基礎上,將借入資金直接貸給專案,到期收回本息。目前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主要是硬貸款。
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於1994年4月正式成立,總行設在北京,境內設有9家代表處,***設有2家代表處。中國進出口銀行註冊資本金為33.8億元,由國家財政全額撥付。
中國進出口銀行實行自主、保本經營和企業化管理的經營方針。主要任務是: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外貿政策,為擴大我國機電產品和成套裝置等資本性貨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援。
中國進出口銀行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外貿政策、產業政策和自行制定的有關制度,獨立評審貸款專案。其資金主要靠以市場方式向國內外發行金融債券籌集,業務範圍主要是為成套裝置、技術服務、船舶、單機、工程承包、其他機電產品和非機電高新技術的出口提供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支援。同時,該行還辦理中國政府的援外貸款及外國政府貸款的轉貸款業務。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於1994年4月正式成立,總行設在北京,國內設有2276家分支機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註冊資本金為200億元人民幣,由國家財政全額撥付。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實行獨立核算,自主、保本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經營方針。主要任務是: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籌集農業政策性信貸資金,承擔國家規定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業務,代理財政性支農資金的撥付。
目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實行“庫貸掛鉤、錢隨糧走,購貸銷還、封閉執行”的信貸原則。即發放的收購貸款額要與收購的糧棉油庫存值相一致,銷售糧棉油收入中所含貸款要全部收回,防止收購資金被擠佔挪用,保證收購資金及時、足額供應,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糧棉油生產和糧食購、銷、調、存等方面工作的順利開展。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銀行的再貸款。其業務範圍主要是向承擔糧棉油收儲任務的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和供銷社棉花收儲企業提供糧棉油收購、儲備和調銷貸款。此外,還辦理中央和省級政府財政支農資金的代理撥付,為各級政府設立的糧食風險基金開立專戶並代理撥付。
政策性銀行的概述
所謂政策性銀行,主要是指由政府創立或擔保、以貫徹國家產業政策和區域發展政策為目的、具有特殊的融資原則、不以盈利為目標的金融機構。我國政策性銀行的金融業務受中國人民銀行的指導和監督。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常常存在一些商業銀行從盈利角度考慮不願意融資的領域,或者其資金實力難以達到的領域。這些領域通常包括那些對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投資規模大、週期長、經濟效益見效慢、資金回收時間長的專案,如農業開發專案、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等。為了扶持這些專案,政府往往實行各種鼓勵措施,各國通常採用的辦法是設立政策性銀行,專門對這些專案融資。這樣做,不僅是從財務角度考慮,而且有利於集中資金,支援重大專案的建設。
政策性銀行的特徵
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如要對貸款進行嚴格審查,貸款要還本付息、週轉使用等。但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有其特徵:一是政策性銀行的資本金多由政府財政撥付;二是政策性銀行經營時主要考慮國家的整體利益、社會效益,不以盈利為目標,但政策性銀行的資金並不是財政資金,政策性銀行也必須考慮盈虧,堅持銀行管理的基本原則,力爭保本微利;三是政策性銀行有其特定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發行金融債券或向中央銀行舉債,一般不面向公眾吸收存款;四是政策性銀行有特定的業務領域,不與商業銀行競爭。
駐馬店商家加入拒絕銷售樂天商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