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會計學習計劃
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會計人員,就必須首先通過基礎會計的學習,那麼大家應該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一、課程名稱
《基礎會計》
二、課程目標
1、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準確理解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能夠運用複式記賬原理熟練處理經濟業務;
3、能根據提供的實物單據準確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
三、課程特點
基礎性、規範性、實用性。
四、教學方法
採用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方法,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根據會計實務操作性強的特點,對部分操作性強的章節進行相關的實操教學;如《基礎會計》中的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內容,如果只在課堂上講理論既費時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將要講授的內容製成多媒體課件,將所需的各個單據和整個填制過程完整地展示給學生,這樣既形象又生動,然後再進行配套的實操教學讓學生根據所給資料進行模擬練習,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真正實現教與學的互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其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了鞏固。
五、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是會計學科的入門課程,也是財務會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學習初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專業課程的基礎。本課程主要介紹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對會計的定義、會計核算的職能、會計核算的物件、
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性原則、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等基本理論的講解;詳細闡述會計科目和賬戶的設定、複式記賬原理、成本計算和財產清查、會計核算程式、會計工作組織等基本核算方法;全面介紹了會計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和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基本技能。
篇二
新學期開始,針對基礎會計學制定了學期計劃,計劃如下:
一、課程簡介
《基礎會計學》是我校會計學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幹課程,是會計證考試必考科目之一。本課程的設定旨在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術的掌握,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基礎會計學》既是一門會計學的入門課程,又是一門理論性與實務性相容的課程。因此,本課程要求對基礎理論的學習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課程學習的基本方法力求全面而客觀,並輔之以必要的操作訓練和案例分析,在此基礎上加深對本課程的認識;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能基本掌握憑證、帳簿直至報表的一般流程。
二、課程的教學目標及總的教學要求、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及總的要求:
通過本課程學習,要求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熟練運用會計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術,為學習會計專業的後續課程打下紮實基礎。為此,基礎會計應以“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為中心,在基本理論基礎上,將會計假設、會計確認、計量、會計要素等貫穿全部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教學的重點:
複試記賬的概念和原理,複試記賬的理論依據:會計衡等式;會計六大要素及會計核算的方法體系;借貸記賬法的特點和具體運用;會計迴圈系統,主要經濟業務的核算:即資金籌集、供應過程採購業務、生產過程產品歸集、銷售過程、財務成果形成、財務成果分配的賬戶設定與賬戶運用;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理論及運用;幾種主要會計核算程式特點、優缺點;財產清查中的兩種盤存制度理論和操作;會計兩張主報表的概念、結構、編制。
教學難點:
會計準則的基本理論;如會計假設與會計原則等理論性較強的基本理論問題;經濟業務內容的分類;會計核算基礎,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理論及運用;材料的成本計算和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財產清查中的兩種盤存制度理論和操作;會計兩張主報表的概念、結構、編制。
三、課程性質
專業基礎必修課,物件為會計及相關專業學生。
四、教學方法
圍繞培養實用型人才,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講授基礎會計課必須堅持理論聯絡實際原則,把理論與生活工作聯絡起來,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和研究。
採用靈活、多樣化教學,增強師生互動;對有些章節可採用討論式、自學式,區分不同的物件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
五、課程考核辦法
本課程為考試課,考試課程的成績,已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適當參考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採取閉卷統一考試的辦法。試卷要求覆蓋面要廣,考試內容覆蓋課程的各章、各節;試卷的各能力層次: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各佔一定比例;試卷的難易程度應合理。考試題型,可選擇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判斷、不定項選擇等形式。
小學生期末複習計劃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