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發揮下意識的作用。那麼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1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人向上,而且具有提高效率和學習質量的功效。反之,一個人如果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而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痺他的最好創舉,並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可見,克服壞的學習習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會使你的學習更有意義和價值,而且會使你終生受益。

  一、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意義

  所謂習慣是指由於不斷重複而形成的比較固定化的行為方式。習慣的最大特點是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麼情況下就按什麼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英國思想家洛克說得好:“習慣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恆,更加簡便。”培根則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非智力因素有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佔有重要位置。古今中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過得像鐘錶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說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當然,也包括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建立穩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動力定型”。習慣是人在較長的時間內形成的規律性的行為方式,一旦形成便難以改變。長期有規律地安排學習的人,便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通過生物鐘,通過條件反射自動提醒你自覺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比如,每天晚上臨睡前,自覺地整理好書包,為第二天上學做好準備;上課鈴聲一響自覺地進教室;放學回家,每到電視英語節目時間,就自覺地及時開啟電視機。這些事情,對於一個有良好習慣的人來說幾乎都是靠生物鐘、靠條件反射來自動控制的。如果不是靠習慣,這許許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來就會顯得手忙腳亂,甚至丟三落四,以至於使你動輒被動,造成心煩意亂。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調動潛意識為學習服務,潛意識地特點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響。大多數學生都有這樣的體驗,心理已經清醒地意識到,嘴上也在說:“貪玩不利於學習,今後不再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不能自制地又貪玩了。為什麼會這樣?這實際是潛意識在支配他,是他的潛意識中有一種強烈的想玩的渴望。而一個養成了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對學習有一種親合心理,他從心底裡把學習當成了第一需要,當成了樂趣,不學習便難受,甚至連睡眠做夢的內容也都與學習相關。其實這是潛意識在發揮作用,潛意識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之所以在休息時,甚至在睡眠時產生靈感,都是因為他的潛意識與外界刺激,與自己不懈尋覓、孜孜以求、長期探索的問題之間保持著必要的聯絡。例如: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夢中看見了他日思夜想的元素週期表。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發揮下意識的作用。下意識的特點是直接受習慣的支配。一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的下意識會隨時隨地地支配他按照平時習慣了的套路做那些與學習相關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覺中,事情做得輕輕鬆鬆,有條有理。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便可終身受益。

  二、 應該著重培養的學習習慣

  根據小學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齡特點,根據兒童學習活動的基本規律及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應著力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學習習慣。

  ***一*** 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生必須養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小學語文S版教材上《小貓釣魚》的故事,還有古代“一手畫圓,一手畫方”的說法,都旨在告訴人們學習時不可一心二用。

  曾有人做過對比研究的實驗:請來兩組知識水平差不多的學生,讓第一組的同學邊聽故事,邊做簡單的加法習題,而第二組也做同樣的兩件事,但是兩項內容分開進行。同樣的時間後,檢查加法題的成績,並請每個人複述聽過的故事。結果是:第一組習題與複述的錯誤率都明顯高於第二組。由此看來,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時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質量都有所降低。比如:你左手右手各拿一支筆,一手畫圓,一手畫方,雙管齊下,其結果必然是圓也不圓,方也不方。古語:“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專心致志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致力於主攻方向不分神。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緊緊圍繞主攻方向,安排學習內容,除學校組織和提倡的健康活動外,一切與主攻方向相悖的乃至不相關的勞神費時的事情都儘量不要涉足。比如迷戀電腦遊戲,過多地看電視等等。二是全神貫注不開小差。上課時要全神貫注地聽講,做作業時聚精會神地思考。對於一切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能夠做到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有些學生上課時思想不集中,講話或擺弄東西,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課後做作業,一邊聽歌一邊寫字、算題,哪裡說話就哪搭茬兒。這些做法都是與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背道而馳的,要堅決徹底地改正。

  ***二*** 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

  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提高學習質量,有利於培養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於增強人的發現、發明和創造力。養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可以通過思考不斷解開疑團,激發靈感,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讀書善於思考。在研究古書時,發現諸家說法不一,相互矛盾之處甚多。他決定“採其精華”。“正其謬談”,使之“是非有歸”。經過深入實際考證研究,為一千多種藥物重新作出了科學結論。在《本草綱目》中還增輯了三百多種新藥,八千多條新方。我國化學家溫之凱,在大學一年級上無機化學課時,學到離子極化一節,老師,教材和所翻及的參考書都說這是個定性理論。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大量的化學現象,但有侷限性。他想,把這個理論從定性發展到定量該多好。後來,他下決心研究這個問題,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建立了一種定量模型。再如:同樣是水壺,普通人燒出來的是開水,而瓦特卻燒出了蒸氣機;同樣是手***葉子拉破了,普通人只會想到埋怨草的無情和自己的粗心,而魯班卻想到了發明鋸;同樣是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果農見了只感到心疼,而牛頓卻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造成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因為瓦特、魯班、牛頓平時善於認真思考,所以這些自然界的微弱刺激便激起他們靈感的火花。

  養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對書本知識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讀死書”和“死讀書”,不僅能鑑別和選擇書籍,而且還能夠死書活讀。在讀書時,不論是業務知識還是思想觀點,都能批判地吸收,正確的予以肯定吸收,錯誤的加以否定揚棄。明代有一位醫生給病人開了一服藥,並關照說,在煎時加一塊“錫”,一位叫戴之禮的醫生聽了後狐疑頓起,趕去尋問,那醫生翻開書說:“書上是這樣寫的嘛!”戴仍疑雲未消,找了很多書對照,發現“錫”乃“鍚”字之誤,前者為重金屬,後者為糖。從而糾正了醫學上的一大錯誤,可見,思考對於批判地吸收別人的東西是何等重要。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清代學者王夫之說:“致知之途有二,曰學,曰思。”這都是在強調養成認真思考習慣的重要性。

  ***三*** 知難而進的學習習慣

  目前的家庭獨生子女多,家庭條件好,家長對孩子的任何事都想得很周到,如老師讓學生課外查閱資料,佈置調查或親自考查的作業,儘管時間允許,家長還是包攬下來,幫忙到底。結果使他們養成了遇到困難繞著走的毛病,學習中每當遇到難題,他們總想依靠老師,依靠父母,缺乏鑽研的精神。自然而然他們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就比那些遇困難知難而進的同學差些。長期下去,這樣的學生就會被淘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我們幹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學生學習也是如此,他們在實踐中也會經常遇到困難,如:難題、難懂的概念等,遇困難是正常的,要樹立迎難而上的精神,只有不斷克服困難,逐步開拓自己的思維,才能提高破解難題的能力。學習的過程也是不斷戰勝困難的過程,只有不斷的戰勝困難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最終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由此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知難而進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四*** 定時定量執行學習計劃的學習習慣

  一般來說,目標比較容易確定,計劃也比較容易制定,難的是定時定量地完成學習計劃。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知易行難”。

  定時學習是完成學習的前提。定時學習,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每天必須保證必要的學習時間,二是到了該學習的時候馬上學習。人腦也像機器一樣,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把大量的學習內容輸入到大腦裡去。因此,學習需要長流水不斷線,需要安排足夠的時間。一個人只要一日三餐,常年不斷,雖粗茶淡飯,也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飢一頓飽一頓,雖吃山珍海味,也難有好體格。與此相似,知識必須日積月累,才能武裝出聰明的頭腦,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必然事倍功半。俗話說:“不能一口吃個胖子,”“不能一鍬挖個井”,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因此說,定時學習是完成學習計劃的前提。

  定量學習是完成學習計劃的保證。學習計劃是通向學習目標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學習計劃,就等於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進,在計劃的指導下,當知識的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便到達了目標。沒有量的積累,便不會有質的飛躍。知識積累的總量是由每日、每時學習的份量累加起來的。

  在實際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學習缺乏應有的計劃,既不定時,也不定量,從形式到內容全是被動式的,老師推一推,他就動一動。在學習的時間安排上,總是先鬆後緊;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喜歡搞臨考突擊。往往是老師留作業,就做一做,不留作業,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記憶內容欠帳,複習欠帳,導致知識的鏈條斷檔,老師講課跟不上趟兒。這樣學到的知識,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往往是“水過地皮溼”,經不起嚴格的檢驗。也有的同學,在該記的沒有記住、該懂的沒有搞懂之前就忙於去做課外難題,題是勉強會做了,但沒有掌握規律,沒有抓住根本。因此,定時定量執行學習計劃的學習習慣,是實現目標,獲得知識的法寶。

  三、 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瞭解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和意義後,那麼該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 從小抓起,循序漸進,逐步發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後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儘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於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於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並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如有的學生有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習慣,即使在老師的教誨下有了改正的決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 ,才能徹底改掉。很多人認為小學低年級要讓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級習慣自然就養成了是極其錯誤的,所以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起,就要開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定的自覺行為。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一朝一夕養成,也不能統統一下子養成,它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如在小學低年級,要讓學生養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小學高年級乃至中學,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階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獨立思考習慣,勇於創新習慣等。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某種高階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二***嚴格要求,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覆的實踐,並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覆訓練,直到鞏固為止。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覆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於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覆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與班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作為學生,自己也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比如,發現自己的字寫得不端正了,發現上課時自己精神不集中了,發現自己沒有執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劃了…..立即作出調整。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

  ***三***樹立榜樣,啟發自覺,互相促進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所以設身處地,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持之以恆,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材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穫,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穫,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穫,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穫。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人生的確是太重要了,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聖陶曾明確指出:“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聯絡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細分析一下,就會越發感到那些教育家的話確實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學習問題上,幾乎對於每一個人都適用。因此,要想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要想有效地利用時間,我們一定要重視從小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我國現當代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英國哲學家紼郎西斯·培根在《隨筆集》中指出:“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其教育名著“愛彌兒”一書中指出:“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可見,習慣對於一個人性格的形成、能力的發展等都具有特別的作用。學習,為什麼?回答是:學慣了,不學習覺得難受。而壞習慣使孩子不知不覺地去拖拉,去懶散,去幹擾人。他為什麼那樣做?回答是:不為什麼,就是拖拉慣了,懶散慣了,干擾慣了,不這樣做覺得難受。

  習慣是一種力,是一種能量。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又確實存在,確實在起著作用。好習慣使孩子不由自主地去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的穩定飯量是米飯一碗,如何讓這個人在一年後穩定飯量增加為兩碗?

  方案一:告訴這個人,你的任務是一年後飯量增加到兩碗,然後有計劃的每天增加飯量,比如飯後加強體育鍛煉,最終完成任務。

  方案二:告訴這個人,你必須完成任務,否則沒飯吃。那麼這個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務,或者可以吃三碗米飯。

  方案三:不告訴這個人任務,只是每天吃飯時給他碗裡增加10粒米飯顆粒,並且時刻根據他的消化反饋來動態調整,一年後他也完成了任務。

  三種方案都完成了任務,但三年後會出現不同的反映:前兩種方案的人都會回到原來的一碗米飯。為什麼?第一種需要減肥;第二種因為已經完成任務,繼續吃一碗米飯。只有第三種永遠改變不了,因為他已成習慣,他認為是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現象。 現在我們很多教師面對學生在解決教育和教學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時所採取的方式上大都選擇方案二的做法,常告誡學生你不好好學就考不上大學,上不了大學就怎樣怎樣,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學習,而方案三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科學的為師之道。 我們這些身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應該處處曉得如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用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好的學習習慣總和成績優秀的同學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懶蟲”、“小饞貓”、“小犟牛”、“小磨蹭”、“小馬虎”現象的學生成績總在中下游徘徊。可見,學習習慣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之大。小學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可塑性大,向師性強,容易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也容易沾染各種不良習慣。因此,從小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矯治他們的不良習慣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哪些學習習慣,又怎麼培養呢?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和各位作一個交流。

  一、課堂中的學習習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主戰場,課堂中如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掌握知識就會較為輕鬆,教學質量就會明顯提升。 首先,在課堂中我們要培養好學生課前準備的好習慣。課前準備包括了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知識準備就是要做好預習,這個環節,我們經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學美術中,我們有時佈置了預習任務,蒐集資料,有的學生回家根本不找,有的家長還說美術課要什麼預習呀,上課學就行了。所以,我們改變策略,我們可以利用精彩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展示和這節課有關的資料,讓其他學生也能瞭解一些知識;或者利用上課後的1-2分鐘,讓學生瀏覽本節課內容,使學生心中有數,利用學生知道的展開交流,做好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

  所謂物質準備生理準備,就是上課前,要求學生把上課用的東西,如彩筆、膠棒、剪刀學具等放在課桌一定的位置,上課鈴聲一響,快步走進教室,靜坐教室,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等待老師來上課。儘管我每次都提醒同學們帶什麼工具,但是到上課時還是有沒有帶工具的學生,低年級的學生我會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讓他們知道不帶工具找別人借很尷尬,還有就是讓同學們學會交流,讓學生學會幫助別人。對幾個特別調皮的,每次都不帶工具的學生,會安排“小老師”利用下課時間督促他們準備下堂課的用品,並趴在桌上好好靜息。半年堅持下來,效果顯著,孩子們責任心加強,自由散漫的現象明顯消失了,每個孩子都學會了聽鈴聲,做準備。那幾個調皮的學生也特別喜歡上美術課,早早的就在教室等著我了。

  第二、在課堂中要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課堂中,我們肯定會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可有的學生課堂中就是不認真聽講,這和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夠持久有關係,受年齡特徵制約,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所以,要想學生認真傾聽,還得從我們老師自身做起。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形象化的直觀教學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②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深入淺出,使學生都能聽得懂。③注意調動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講刺激學生的語言,教態和藹可親。在我的美術課上,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我講課時大部分同學都能聽得很認真,可是,在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上,就不行了,好多學生開始討論了,他根本不聽別人是怎麼回答的,和自己的是不是一樣?對於這種情況,我經常採用複述的形式,讓孩子說說剛才聽到的發言,也可以複述教師的語言,這樣可以溝通同學之間的資訊,取長補短,學會尊重他人。

  第三、養成敢於質疑的習慣。師生關係要能真正做到和藹、平等,學生才不會“怕”老師。學生才敢於質疑,學生會提問,一方面說明學生對於學習的內容有著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把疑難問題放在課堂中解決,不會日積月累,越積越多。教師要注意發現和把握學生中出現的疑點和難點。並及時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問題,組織引導學生討論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對主動質疑問題或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大力表揚。記得去年周老師來學校聽課,二年級的學生唐天瑞就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時在後面聽課的老師有二十幾位,學生膽量特別大,學的特別投入,在課上,就主動給我說:“老師,我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他敢於向老師挑戰,我當時就表揚了他,他很聰明,思路總是和別人不一樣,他總能很全面的看問題。課下,周老師就說,那個學生不錯,他敢於向老師挑戰,當時我們下面聽課的老師一下子就別他吸引了,還替你捏一把汗呢,不過,學生說的那個方法確實不錯。學生既要學,還要敢問,既要學,又要問。這樣我們的課才會精彩。

  二、作業時學習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學習實踐活動。常有這樣的現象,一節課或者兩節課作業還沒畫好,下死命令下課必須交。下課交上來的作業一塌糊塗。這時我們就疑惑了:是要質量還是要速度? 對於作業的要求,我們可以用“乾淨整齊、突出主題”、“認真”、“金點子”三個層次來進行衡量。“乾淨整齊、突出主題”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把主題突出了,作業乾淨整齊,總是給人很舒服的感覺。。“認真畫”,有的學生確實在造型方面有一些欠缺,可是他認真畫了,他達不到那些好學生的水平,可是他很認真的對待每一堂課,我覺得他做的很好,我也是以為他是好學生,我會在課下教他一些技法,讓他能畫出更好的作品。“金點子”是對作業目的的更高層次的要求。這樣的學生總是跟人們眼前一亮的感覺,他們的想法特別好,總是能畫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對於這樣的學生我不會提太多的要求,我怕限制他的想象力,我會鼓勵他按自己的想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是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逐步形成的過程。所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

  第一、習慣訓練持之以恆。“習慣彷彿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習慣比喻為一根繩索,每次行為的重複,就相當於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很顯然,每天纏,不斷纏,纜繩會越來越粗,終於有一天,會粗到牢不可破。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我想這只是一個平均數,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每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時間肯定不一樣。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老師們要反覆抓、抓反覆,對不斷出現的壞習慣,不要氣餒,而要耐心訓導,直至徹底改掉。

  第二、杜絕“5+2=0”現象。5天學校的教育成果和養成的習慣還來不及鞏固,就可能在週末的兩天中因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而消失殆盡。調查發現,存在“5+2=0”現象的孩子佔相當比例,尤其在農村,這種現象更為普遍,這當中既有成績差的學生,也有成績好的學生,因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杜絕這種現象,一要不斷的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尋求家長和社會的幫助。對於這一點,我想作為家長來談,因為我的孩子上二年級,平時在學校表現的都不錯,可是到了週末,一切規律都打亂了,他完全放鬆了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這點上,我做的還是不夠,我一般是讓她到了週五晚上就將進入狀態,重新收拾自己的思路,把該記得、改寫的都整理一遍,防止週一時什麼也不會了。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在學校好不容易改掉的壞毛病,不要讓他輕易的丟掉。

  第三、整體發展,互相促進。除了學習習慣外,還要養成的良好習慣有很多,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它們都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它們之間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如一個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就為他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創造了條件,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學習中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是很難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單槍匹馬,孤軍作戰,不僅要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結合起來,還要與學校、家庭結合起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進而“會學習”、“會求知”、“會探索”、“會思考”、“會辨別”,在不知不覺中,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糾正學生心理和行為上的偏差,使學生各方面習慣都得到有效培養,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每位老師應該承擔的責任。 只要我們每一位老師對每一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相信我們每位學生都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3

  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孩子的將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比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

  一、首先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我個人的體會是: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我們在 期初這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有些父母這 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不能!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 子創造一個安靜寬鬆的家庭學習環境。平時在家裡,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不對孩子表示過度關心即問孩子肚子餓不餓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著孩子 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使孩子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學生的專心學習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

  二、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 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為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 學習,什麼時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我要求學生給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表,比如一位學生的時 間表是這樣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鐘;涮牙洗臉10分鐘;吃早點15分鐘;家裡讀15分鐘早讀***7:00去上學

  中午:12:00——12:30吃午飯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學

  下午:4:30——5:00放學後,孩子自由活動一下

  5:00——6:00孩子學習和做作業時間

  6:00——7:30吃晚飯和飯後看電視時間

  7:30——8:30看書

  9:00孩子上床睡覺

  說明:作息時間表是按學校上課時間星期一到星期五時間安排的作息表,雙休日不包括在內。

  星期六***休息日***:上午學習和做作業,

  中午看電視,

  下午2:00——3:00練毛筆字;

  3:00——4:30孩子自由活動;

  4:30——6:00自己去體校田徑鍛鍊

  晚上休息時寫一篇日記。

  星期日***休息日***:上午9:00——11:00去體校田徑訓練

  下午休息,父子倆人去書店和到超市去看看;

  晚上練毛筆字和寫一篇短日記,然後自由活動。

  三、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為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 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 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告訴人打魚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 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我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四、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

  一個學生每天如果能養成記下教師佈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著這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 行為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就給孩子買好記事本,告訴孩子記事 本是用來專門記錄教師交待的事情和教師佈置的當天作業題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記事本都有記載,不能有空隙,一開始我每天都會檢查孩子記事本的記錄情況,看孩 子記得是否認真,還是沒有記,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改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發現孩子沒有記錄的話,就取消孩子玩得時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五、從小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學生在做作業時,我從來不打擾學生,讓他一個靜心的做題。學生做完作業後,我的具體做法是,例 如數學,要求學生看一看計算是否準確,單位換算是否搞錯,應用題的算式列得可對,訓練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訂正過來;語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寫錯, 作文寫好後主要是自己去讀,看語句是否通順,讓別人文章後得到了什麼啟迪和感想。

  六、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習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

  我就要求學生每次做完作業後,自己養成整理書桌並收拾好學習用品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面對生活,學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

  “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好習慣。”好習慣可以使學生終生受益。

 

1.小學教育專業探析論文範文

2.淺談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

3.讓花兒在自由的空氣裡快樂成長

4.如何養成優秀的學習方法習慣

5.良好學習習慣是怎樣養成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範文
淺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方法論文
淺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論文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父母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家長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家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
淺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