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依據教材給的例子,通過觀察,發現規律,再進行模仿練習,課堂沉悶乏味,而本節課我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一、對主題圖使用的體會

  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是計算正方體的個數,在計算中,出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產生我們需要的素材。教後,發現學生能呈現的演算法基本上侷限在:3×4×5、3×5×4、4×5×3範圍內,我們探索所需要的類似3×***4×5***的算式是較難主動再現的。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刻意的人為的“引導”得到,其實很不自然,有些強加的感覺。也許,直接呈現給學生會更好些。但是又與以前學習的知識是相矛盾的,如***3×4***×5,是不應該添括號的。

  二、對教學內容的體會

  在教學中發現,在具體應用時,學生對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是很難分清楚的。比如:25×125×8×4,學生處理的第一步是:25×4×125×8,第二步是:***25×4***×***125×8***。一般來說,學生認為第一步是依據乘法交換律,第二步是乘法結合律。顯然這樣的認識是不全面的。

  我認為有些知識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可以模糊一點。

  首先,在小學階段,有些問題要搞清楚,是很難的。對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北師大教材沒有文字定義,只有字母模型,參考人教版,它對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定義是: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不變;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較之原來浙教版,少了三個數相乘和兩個數相乘的前提,結合它的教師用書,我們不難發現,它告訴大家的資訊是:編者無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低,科學地分析計算過程中到底根據什麼規律,對他們來說,太麻煩,也不好理解,只單純產應用了結合律或交換律算了。

  其次,沒有這個必要的。在小學階段不存在非要清楚區分乘法結合律與交換律,我們只要讓學生理解乘法結合律是一種數學規律,意義是改變運算順序,積不變;乘法交換律也是數學規律,改變乘數位置,積不變。至於一定要在三個數相乘和兩個數相乘的前提下討論的話,那學生在簡便計算中,看不到三個數、兩個數的模型,很難想到依據的定律是什麼,只知道改變的什麼。所以,從意義上理解定律更能讓學生接受,然後讓學生體會用定律模型能把這種變化規律表達地最簡潔、本質。

  三、關於對乘法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關係的思考

  是不是學了乘法運算定律以後,學生才會簡便運算的呢?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教師應該有體會。很多學生在學習乘法結合律與交換之前,已經會簡便運算了。我認為原因有三:一是教材本身和老師之前或多或少有滲透;二是學生課外學習所得;三是來自學生自身的計算經驗。他們根據自己經驗,模糊地知道在乘法算式中,改變乘數的位置、改變運算順序,結果是不變的,出於需要有時就會對算式進行轉換,他們很顯然不是通過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看來,會不會學生是對定律的意義現有模糊認識,然後我們給他們提煉一個本質、簡潔的模型的,而這個模型的作用是為他以前的簡便演算法找到一個數學上的依據。

  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只是為了簡便運算嗎?學生一想到乘法運算定律就想是簡便運算,包括驗證時的舉例時。其實乘法運算定律是一種數學運算規律,存在一切連乘算式中,它是這種乘法運算中可變化規律最本質、簡潔的模型。這些模型代表的可變化規律,有時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但它不是因為簡便運算而產生的,它的存在也不是單單為了簡便運算。這點機會可以讓學生體會。

  從運算定律到簡便運算,就這樣一個課時可以了嗎?我認為不合理,建議教材在運算定律教學中,重點建立模型和理解意義之後,安排一節運算定律的練習課,不是強化對運算定律模型的認識,而是對運算定律意義及作用的體會。同時培養學生規範的表達簡便運算過程的習慣。在學生碰到一些特殊運算時,能有意識地根據定律向有利於我們計算簡便的方向轉化,即具備簡便運算的意識。

  範文二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依據教材給的例子,通過觀察,發現規律,再進行模仿練習,課堂沉悶乏味,而本節課我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

  本節設計中,在新課引入階段,創設了生活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通過讓學生幫助老師搭建領操臺需要多少塊方磚來發現問題,提出猜想.作為一節探索數學的規律課,對於乘法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於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這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同學們都在探索乘法交換律時,經歷了發現規律、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歸納規律的科學探索過程。在歸納乘法結合律時,思維特別積極活躍的同學,更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評價方面,重視增加我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特別是同學之間的評價,更能激發學生的情緒。

  範文三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運用等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通過反思我認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有以下幾個亮點:

  1、在開課加入複習口算,通過5×2、25×4、125×8的計算,使學生明確:這三組數的乘積是一個特殊的整十、整百、整千數,會給學生的計算帶來很大的幫助,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2、通過比賽計算***15×25***×4和15×***25×4***誰的計算速度快,使學生自己體會到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變得簡便。學習乘法結合律的目的是為了使計算簡便,但我想這一點如果直接告訴學生,學生可能沒有深刻的體驗,因此我在這裡採用了男女同學計算比賽的遊戲,即調劑了計算課枯燥呆板的課堂氣氛,又使學生自己有了深刻的體驗,感受到學習乘法結合律的必要性。

  3、探索數學規律是有一個過程的,對於這個過程的認識不是教師傳授的,而是學生自己體驗感受的,對學生已有的體驗與感受及時的歸納總結,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環。本節課我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思想,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等形式,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算式等式***去感受,再經過學生的大膽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結合律的內容,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沒有結合具體情境教學,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舉例驗證,總結規律。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規律,將計算規律的探索學習與解決問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2、這畢竟是一堂計算課,在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練習密度過小,這對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一定影響。還有就是練習的層次不是十分的明顯,在練習中可以穿插變式練習,如:25×16等,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為了使學生靈活使用乘法結合律,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還可以在練習中設計不能簡算的連乘法,讓學生判斷能否簡算,從而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

  3、在教學中,有點偏於關注部分學生,要注意與全體學生的交流,讓所有人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並且在平時教學中,多注意學生的養成教育,教會學生“傾聽”。

  在本節的教學中,我對數學的呈現方式進行了嘗試,就是簡單的運用幾個算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直接感知新知識。雖然沒有讓學生明確感知是生活中的數學,但是可以讓學生感覺簡單的數學課,簡簡單單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數學筆算乘法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數學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乘法結合律教學反思
乘法結合律教師教學反思
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最新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乘法的意義教學反思
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
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反思範文
人教版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乘法分配律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