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控制情緒方式
教會孩子情緒管理,並不是讓孩子遠離消極情緒,而是讓孩子擁有情緒自我覺醒的能力。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孩子控制情緒方法篇一
招數一:當孩子感到憤怒時
小朋友被搶走了玩具,孩子的臉漲得通紅,甚至有出手打人的衝動。此時作為媽媽,要做的不是責怪孩子不懂得分享,也不應表情輕鬆的對孩子說"這有什麼好生氣的",而是應該先接受孩子有"憤怒"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並認同它。你可以跟孩子說:"如果我心愛的東西,被人搶走了,我肯定也會很生氣。不過,其實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講講道理,說不定可以玩具要回來?或者你跟小朋友協商一下,你們輪流玩這個玩具或者一起玩這個玩具,說不定大家一起玩會更開心呢?"
招數二:當孩子感到悲傷時
孩子心愛的玩具壞了,孩子感到難過,這個時候媽媽最忌諱的是說"早跟你說了,要好好愛惜的嘛",也不要立馬跟孩子表示"壞了沒關係,媽媽再給你買一個新的"。此時,媽媽應該做的是傾聽和同情:"媽媽知道你很難過,讓媽媽好好抱抱你,或者你自己呆一會兒。"如果立馬用擁有的快樂去代替失去的傷痛,會讓孩子失去體驗悲傷情緒的機會,也就無法領略駕馭悲傷情緒的喜悅。
招數三: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孩子可能會怕狗、怕黑,也可能會怕陌生人,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媽媽應該做什麼?媽媽應該先跟孩子共同體驗一下情緒。"不僅小孩有害怕的時候,大人也有害怕的時候。害怕的時候,我們會想躲在爸爸嗎的懷裡或者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把自己藏起來。不過,有的時候害怕是沒有必要的。比如說,你以前很害怕上幼兒園,可是上了幼兒園之後你發現其實幼兒園很好玩,對不對?媽媽還聽說,每到黑夜,月亮公主和各種小精靈都會來到這個世界呢!"
招數四:當孩子感到妒忌時
每個孩子都會妒忌,尤其妒忌媽媽對別的小孩子表示親暱,因此如果一個媽媽抱別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對此會很緊張,並通過哭泣或者拉扯其他孩子來捍衛自己愛的領地。作為媽媽,此時不能立即教育孩子不能小心眼,而是應該找機會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愛媽媽,因此妒忌別人獲得了媽媽的擁抱。如果別人得到了我想要的的東西,我也會很妒忌。不過,雖然我不喜歡妒忌的感覺,但每次感到妒忌時,我都告訴我自己,我也有很多他們沒有的東西呢。想一想,媽媽每天都擁抱你,但是別的小朋友偶爾才能獲得媽媽一次擁抱呢!"
招數五:當孩子感到內疚時
孩子不小心打翻了家裡的魚缸,小魚也因此死了,內心感到十分內疚。媽媽此時是該對孩子說"打破魚缸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是對孩子說"父母不怪你"之類的話?其實,此時媽媽該做的是認可孩子的"內疚"情緒:"我知道你此時感到很內疚,如果我遇到這樣的事情,也一樣會內疚。不過,內疚並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如我們一起把打碎的魚缸清理好,把死去的小金魚們都安葬在花園的樹下。然後,我們再去買一缸新的金魚,以後你更加悉心地照顧它們好不好?"
教孩子控制情緒方法篇二
1、讓孩子認同自己,有情緒空間
要讓孩子喜歡自己,家庭要給孩子認同感。父母是孩子的模範,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讓不良情緒帶給家庭、帶給孩子,要塑造出一種安全、溫馨、平和的心理情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身處其中的孩子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獲得安全感,讓其能自由、開放地感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使某些原本正常的情緒感受不因壓抑而變質。
2、讓孩子認識情緒,表達情緒
通過親子之間的對話讓孩子正確認識各種情緒,說出自己心裡此時此刻真實的感受。只有知所想,才能知何解。平時,父母可以在自己或他人有情緒的時候,趁機引導孩子知道"媽媽好高興哦""恩,我很傷心"等讓孩子知道原來人是有那麼多情緒的,我們還可以通過句式"媽媽很生氣,因為……""我感到有點難過,是因為……"來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來源,同時你也可以問孩子,"你是什麼感覺啊?""媽媽看見你很生氣、難過,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等對話來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及發現自己情緒的原因,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情緒敏感度。
3、讓孩子體驗情緒,洞察他人情緒
遊戲在幼兒的心理髮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要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需要。除了父母與孩子要交流自己的情緒感受外,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編故事、角色扮演和孩子討論故事中人物的感覺和前因後果及利用周圍的人、事物,來引導孩子設想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從他人的情緒反應中,孩子會逐漸領悟到積極情緒能讓自己和對方快樂,消極情緒會讓自己和對方造成痛苦,不利於事情的解決。如果幼兒在表達情緒與控制情緒之間取得平衡的話,便能以建設性的態度表達強烈的情感,而且控制對自己、對他人有傷害的情緒表達方式。
4、讓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激發人體的潛能,使其保持旺盛的體力和精力,維護心理健康;消極的情緒體驗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害身心健康。為此,學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與情緒,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作為父母,要培養孩子樂觀地面對人生,自己首先對生活要有一種樂觀的態度。孩子的情緒受父母行為的直接影響,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 在教育孩子學會樂觀地面對人生時,除了多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首先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鼓勵和支援。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進取,克服一些他現在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教會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和措施保持樂觀。
5、教會孩子適當宣洩不良情緒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洩機會宣洩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淚水含有的毒素比較多,用淚水餵養小白鼠會導致癌症。可見,在悲傷時用力壓抑自己,忍住淚水是不合適的。另外,在憤怒的時候,適當的宣洩是必要的,不一定要採取大發脾氣的方法,可以採用其他一些較好的方法。例如:在盛怒時,不妨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個體力活來幹,或者乾脆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
國外如何教育孩子管理情緒
美國:自我控制是人生基礎課
奧斯丁,美國人,今年6歲,從學校裡帶回一張漫畫,其上方寫著“保持鎮靜”幾個大字,下面是一道公式:1+3+10=鎮靜。漫畫中有個大頭娃娃在講解這個公式,“1”是告訴你自己“要鎮靜,放鬆”,“3”指的是深呼吸三次,“10”的意思是“慢慢地從1數到10”。漫畫的最下方寫著“保持鎮靜使我能夠採取負責任的行動”。
奧斯丁的母親說,這是學校里老師給學生們講“自我控制”時發的。老師要求孩子們在生氣時按照這個公式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英國:斥資千萬改善學生情緒
早在2005年,英國教育部就撥款1000萬英鎊,用來改善學生的品行,重點是教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宗旨是“為目前那些不知道通情達理為何物的學生提供情緒教育與社交禮儀方面的指導”,計劃的一項內容是鼓勵學生討論自己的情緒,並一起玩“猜猜我的感覺是什麼”的小遊戲。
此前有調查顯示,英國小學生的品行出現滑坡,表現為自我意識膨脹,稍遇不順就怒火沖天,失去理智,甚至行為失控,出現打人、砸東西等暴力行為。英國教育部認為,造成學生品行不佳的原因,是因為“家庭破碎”,或“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越來越深”。教育部告訴各學校的校長,學校不應該再把教育學生控制自己脾氣的責任推給家長。
瑞典:教育從尊重開始
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是生命個體,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任何人無權漠視孩子的意願,更不能扼殺孩子的個性。所以,家長從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對孩子十分尊重。孩子在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做的事,就連穿衣戴帽這類小事,父母都要聽孩子的意見。
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說話時,會蹲下身來,與孩子在高度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訴孩子:咱們是平等的。家長和孩子講話時,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樣做,我感到十分高興。”“你能這樣做,我們感到非常欣慰。”讓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架下自由選擇正確的做法。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絕對的自主權。家長不會厲聲呵斥,更不會逼迫孩子吃某道菜。家長只有解釋權,告訴孩子這道菜含有哪些營養,吃後對身體有哪些好處,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吃或者不吃。
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現是從不在人前教子。瑞典人認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孩子,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是一條捷徑。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