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對敵四要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楊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上由鬆入柔,剛柔相濟,形成獨特的風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沉轉走化”

  這裡的沉,指的是三重意思。一是沉肩墜肘。要兩手成為彎曲的兩張弓,在自身使用力量最小的情況,利用生理曲形成最大的張力,格擋敵人的攻擊。有人擔心如此手上無力,還能擋住敵人,不過不要怕。

  當你的手沉肩墜肘,呈自然彎曲的情況下,對方想抬起你的手,或把你的手按向你自已的胸前是非常困難的,就算你一點勁都沒用,對手都感覺到你的手非常重,非常有力。不信你可以和別人試試。二是身體重心下沉。

  重心下沉可以使對手的勁放空,引導對手撥根,同時讓自已站的更穩。三是肩珠和肘珠***可參考九曲珠理論***向外、向下運動,以開勁的方式引長對手的勁路。

  對手的勁一旦被引長,就容易重心失衡,或亮出空檔。注意,我現在說的全部是沉,但只是沉,還是不夠,如果只是沉著保持不動的話,就會和對手形成抗勁,那就不是打太極了。

  因此,第二個字的“轉”的作用就出來了,在沉的基礎上轉身、轉手、轉腳,把敵人的力量全部轉到地下,化解身上的壓力。

  用張老頭同志的話來說,就是“逢力必沉,逢沉必轉”。一沉一轉加起來的效果,就稱為“走”,意思就是讓對手的力量在自已身上走掉,是為沉轉走化。在走化的過程中,兩腳要隨身體重心的變化虛實過渡。否則,手上手勁走化到腰以後,兩腳不能虛實過渡,也無法達到走化的目的。

  二、回身引帶

  楊式太極以走化為開,既然走化為開勁,身形上也必須張開。在手上通過棚、捋二勁走化對手勁力的同時,腳也必須悄悄伸出。伸到什麼位置?必須伸到對手的重心之下。這樣一來,不只是勁路上為開,身形同樣是張開的。

  為什麼要悄悄的出腳,一是為隱藏自已的勁路,不讓對手發現我方即將發擊。二是保持自已運勁的穩定,協助手、肩、腰等部位以抽絲勁引化對手的力量。

  有些朋友也許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悄悄出腳也許很難。其實,你只要體會到楊式書譜上說所的邁步如貓行,要做到這一點面非常容易。

  剛才說的全是腳上的動作,那麼手上呢?手上就是兩個字“引帶”。在引帶的過程中,八種太極勁法都可以用到。我的老師張老頭喜歡用棚、捋兩勁。

  他先用棚向上引偏對手的勁力***他把這稱為挑動四兩撥千斤。注意,這裡用的是“撥”字。只要能夠做到沉轉走化,就可以輕易撥偏對方的力量。***然後,他變棚為捋,將對方的力量引帶的向他身後進發,使對手失去重心或處於背勢。

  想想看,兩手***也可以是一手***向上,向後引化對方的勁路,一腳卻悄然伸到對方重心之下,會形成什麼樣的身形。對了,多數情況下是側身。

  看起來就象迴轉身體一下,故名“回身引帶”。不要小看這個要素,這可是楊式太極以開式引勁的關鍵,沒有這一步,以合勢發勁的效果就不太好,要麼發不出勁,要麼發出勁後,被敵方成功走化。

  因此,手和腳的動作,必須在腰的協調下,配合轉動,手要以肘為圓心轉動,腿要以膝為圓心運動,才能時時刻刻保持兩身兩腿的四張弓,以抽絲勁的方式運化勁力。

  三、凌空壁立

  凌空壁立是發勁的前奏,也是能否順利發出猛烈太極整勁的關鍵,不能做到凌空壁立,就無法發出太極整勁。凌空壁立要從對敵和對已兩個層面理解。

  對敵方面:在通過回身引帶,使對手失去重心或處於背勢後,開勢***或開勁***也就走到了盡頭,現在需要的就是合勁出擊***或合勢打勁***。

  具體說來,就是襠勁前追,快速向敵方運動,使身形向敵方快速逼近。要逼近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來說,自已靠敵人方近的一側,肩部離敵人的間隔不到30CM***如果要使用靠勁,側肩部離敵身體必須逼近到不足10CM的地方***,手掌或拳頭離敵身體不到10CM,如同自已的身體是塊牆壁,擋在敵方身前,使敵方失去所有的著力點,如同靠在絕壁上一般。

  同時,快速近逼的身形可以產生很強的氣勢,使敵方不由自主產生後退的想法,也可以速度加劇對方的背勢。也許有人要問:要快到什麼程度才行?我的回答是,你能有多快,就要有多快,越快越好!

  但整個過程必須是以手領勁***兩種領勁方式,一是中指根領勁,二是用掌凹陷外領勁。兩種方式都可以,看你個人的習慣***,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鬆腰,以腰腿運化,帶動身體極速前逼,儘量做到用意不用力,否則到最後關頭就會出現發勁不暢的問題。

  對已方面:意想自已的後方就是萬丈深淵,掉下去絕對有死無生,而對面的敵人則是絕壁,只有用身體靠上絕壁才能有一線生機。因此,必須放下一切雜念,感覺整個身體都是透空狀態,除手、肘、肩、腰等部位除了做到沉肩、墜肘、坐腕、含胸、鬆腰以外,沒有一絲多餘的力氣***張老頭的說法是一羽不能落,一蠅不能加***。

  以後腿蹬地,襠勁前追,襠部內裹***注意,此時不是把襠開撐圓,而是把襠裹圓,撐的力向外,裹的力向內***,形成身形和勁力內合,帶動身體前衝,同時身體前衝勁作用於肩,使肩部擺動,以肩部的動作帶運肘部和手部的動作。

  此時有個要領,就是即將作用打擊手而發勁的那支手,其肘只能在肩的帶動下作向下、向後或後前的小輻度運動***用張老頭的話來說,就是肘定位,肩傳送,肘定位後,手才能集中全身的勁力發勁***,以此催動手部向前、向上快速運動。記得,在這個過程裡你的身體是透空的,不要發出一點力量,要把所有力量放在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的環節使用。

  四、撞擊吐勁

  楊式太極有拳打一寸之說,其實這話已經說明了楊式太極吐勁的距離,也就是10CM右左。也就是,在靠近對手身體的最後10CM吐勁,楊式太極吐勁時手伸出的距離也就是10CM左右。但這個勁如何吐法,許多人卻不知道。

  前面我們說了凌空壁立,實際上凌空壁立快速移動的過程,就是蓄勁的過程,當打擊手移動到敵手身前10CM的距離時***也可以更近一些***,就到了該吐勁的時候了。

  吐勁時,肩部起了極為關鍵的作用,你可以象想你的手掌或拳是一根釘子,而你的肩部是一把錘子,把進步、裹襠產生的力量通過鬆腰猛然轉移到肩部,使肩部產生猛烈擺動***也可以說成是抖動***,在鬆沉的基礎上瞬間猛然發出極強的撞擊力。

  這個勁力就是靠勁。可以用這個勁力直接打人,也可以用這個勁力轉化或增強其它勁力。可以說,在吐明勁時,楊式太極的其他勁力都離不開肩部靠勁的支援,在肩從不同方向衝擊力的作用下,通過肘與手的作用,可以催生其他的七種太極勁路吐出明勁。

  肩部在鬆沉的基礎上猛然發出向前的撞擊力後,你可以把手想象成釘子,而肘部則是釘子的定位支架,然後“轟”的一聲,身體產生的力量通過肩部和透空的肘部,直接作用到手上,將手這個釘子釘到敵人的身體裡面。

  此時在外形上,就是身體猛然一緊,然後根據身體產生的撞擊力量就運動方位的不同,變成八種太極勁作用到敵人身上,用張老頭同志的話來說,就是“冷、暴、脆、彈,打完就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沉轉走化和回身引帶做的到位,凌空壁立成功架空對手的話,對手多數情況下都會被你發放出去。

  如果你沒有沉轉走化和回身引帶,對手也會結結實實被你打上一下。被這種勁力直接打到是非常疼痛的,如果你腰、腿、肩本來就有力量,如此發勁,足以將與你身材同樣的人打坐到地方站不起來,不信你可以試試。

  因此,張老頭總是說,棚勁是楊式太極運化所暗勁的根本,而靠勁則是楊式太極發放所有明勁的基礎,只有將靠勁練好了,放到其他招式中,才能形成吐出各種太極整勁的明勁,必須練好靠勁才能練其他的勁力。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撞擊吐勁,也必須保持沉肩、墜肘、鬆腰、含胸拔背***注意,吐勁時是裹襠而不是開襠***的狀態,否則肩、腰、腿產生的整勁就會執行還暢,無法較好的吐到手上。

  當整勁通過手部吐完了,立即鬆沉下來。你是否吐對了勁,有個辦法可以檢查,那就是如果你吐完勁後,如果身體某個部分已經用了僵勁,就說明你的那個部位沒有輕沉。如果吐勁後全身仍然輕沉,那就說明你勁路吐對了。

  楊式太極除了打擊人的瞬間,一般不發明勁,基本上都把勁力隱藏在鬆沉的動作中,在不發明勁時,以鬆勁的各種太極勁走化,讓對人感到你的手明明看似軟弱無力,但接觸起來卻非常重。

  其實,在楊式太極看來,鬆沉走轉也是發勁,只不過這個勁力不論快慢,都保持比較平穩執行,象抽絲一樣,所以稱為抽絲勁。

  而發明勁打擊對手,則是由抽絲勁自然過渡,所以稱為棉裡裹鐵。而發明勁的過程,就是把本來隱藏著的東西吐出來一樣,所以稱為吐勁或者通勁。

  在張老頭看來,楊式太極發勁並不神祕,只要抽絲勁做到位了,可以每個動作都吐勁。楊式太極不像陳式那樣走明勁,但是一旦吐勁,威力不比陳式太極產出的攻擊力小,而且更難防範。而要正確的發勁,主要就是正確的運用腳、腿、腰、肩、肘、手的力量,千萬不要空談內功和內勁。

  在張老頭看來,正確的身體和四肢的執行方式,正確的運用身體各部份在鬆沉的基礎上吐勁,就是所謂的內功,就是所謂的內勁。

  那些空談內力的人是永遠練不出太極整勁來的,如果離開鬆沉條件下身體力量的運用空練什麼氣功,空談什麼大軟大鬆,最終都會害了楊式太極,使楊式太極成為太極操。

  在張老頭看來,練楊式太極輕柔是必須的,不輕柔就無法順利發出整勁,而做到楊式太極“十要”,基本上就做到了鬆柔。

  但是當前許多練楊式的,片面看中了輕柔,卻忘記了楊式太極還有一個要求,就是積柔成剛。比如,上面說到的“沉轉走化、回身引帶、凌空壁立、撞擊吐勁”等四個要素中,前三個都是要求鬆柔,也就是說前三個都在積柔,只有最後一個要素撞擊吐勁才是成剛,但是成剛也是在鬆沉的條件下吐勁。

  其實,要體會到積柔成剛,只要專注練習“凌空壁立、撞擊吐勁”兩個要素就夠了,凌空壁立就是以快速運轉的抽絲勁積柔,也就是堆棉花。而撞擊吐勁則是成剛,也就裹鐵。把這兩個要素加在一起,就是棉裡裹鐵,不知不覺中吐勁發人。

  張老頭還認為,“沉轉走化、回身引帶”也體現了棉裡裹鐵,因為只要你的“手、肘、肩、腰、腿、腳”做到了鬆沉,那怕你在手上不加一點勁力,對手都會感到你的手非常重,如果你再抖過白臘杆,對方就會感到你的手更重,也就是那種看起來很軟,摸起來很重的感覺,用老楊家的話來說,就是棉裡裹鐵。

  對於如何練發勁。其實楊式太極的每個動作可以發勁,所以張老頭要求他的學生以練單式為主,推手為輔,套路次之。

  為什麼以單式為主,因為單式拆招可以直接運用於散打,是體會楊式太極連消帶打,化勁吐勁,積柔成剛最為直接的方式。比如:一個最簡單的單手按,可以先讓其他師兄向你出拳喂招,當對方的拳向你時,你出一隻手上棚敵拳並化捋勁向外、向下順引,同時一隻腳貓行上步,悄然進入對手重心之下,然後以鬆沉之勢產生按勁,將對方的手按向對方胸前,當手將伸直,或即將按到對手身體時,立即撞擊吐勁,對方如果此時中招,最輕的程度都是向後跳出數米,否則必被擊倒。

  如果有些網友不知楊式太極每個動作如何拆招,那麼要練習吐勁也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練習每一式的定式。楊式太極中,每式定式都是棉裡裹鐵、積柔成剛最後吐勁的那個動作,可以多多練習。用張老頭的話來說,必須把每個動作的拆招和發勁練成身體的本能,只有這樣,在技擊時才能化發自如。

  技擊的時候,可沒那麼多時間讓你思考如何發勁,只有本能形成的條件反射才是最快的。

  為什麼推手為輔,因為推手的動用比較單調,動作的限制也較多,對於練習技擊沒有直接的作用。因為技擊時,沒有會按照推手的固定動作來和你打,那種把太極推手當成打手的看法是非常有害的。但推手也不能說完全沒用,因為通過練習推手,你可以學到許多沉轉走化和回身引帶的勁路和技巧,這對技擊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因此,練習推手有益,但把推手作為練習太極技擊能力的唯一方式,那就是大錯特錯了。要知道,在技擊時,你能夠有效打擊對手是第一位的,而是否能夠有效化解對手的勁力是第二位的。否則,輸的只有你。當然,只有精通了推手裡面的沉轉走化,你的太極功夫才能直正的上層次,做到拿勁打勁,而不是單純的見招拆招。

  為什麼套路為次,因為套路只是最初武師為了方便推廣技術,教會別人最基本的攻防動作,而把各種技擊攻防動作串在一起而形成,學楊式大極,如果你只練套路,那麼你除了得到一副好看的外形,產生健身的作用外,其他的東西,你都全部得不到。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學楊式太極的人很多,楊式套路打得好的人也不少,但具有技擊能力的人沒幾個的根本原因。

  沉肩墜肘只要練架子標準基本都能做到,但是那是自已一個人練的時候,一旦有外力相加,許多人就會不由自主的架肩,這是錯誤架子造成的錯誤習慣。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以下幾個辦法。一是在走化對手勁力時,肘和肩儘量不要動,儘量在肩沉肘墜的情況下,讓小臂以肘為圓心進行運作,千萬不要抬大臂來化勁。這種運動方式在楊式太極裡面有兩種叫法,一種叫肘定位,另一種叫肘墜腰圈。

  有人認為大臂的力量比小臂大,而且運化大臂看起來更優美,其實運用大臂來化勁比運用小臂吃力得多,而且極容易架肩,你可以找個朋友來試驗一下,看看肘定位***注意,不是說肘完全不動,而是肘只在腰圈附近小輻度運動***,小臂以肘為圓心運動化勁省力,還是以大臂為圓心化勁省力。

  以肘為圓心的小臂轉動,因為物理學中的力距效應,就算你用的力較少,轉到手掌上也後會成倍放大,對方自然感到你的手重。而且這樣運動有個好處,那就是上身和襠部可以保持圓活,應變能力增強。

  至於重心下沉,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太極整勁——沉勁,實現沉勁一種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接手化勁的時候,襠走下狐線,同時兩跨放鬆,兩膝放鬆引導兩腿外撐***有時候一隻腳會向外邁出***,撐圓襠部,沉勁自然產生,配合手上的動作,就可以引長對手的勁路。

  這樣的一種運勁方式,楊式太極中稱為“開”。“開”和“沉”是一體的,外形上是開,勁路就是沉,目的是撥偏外力,或者在身體各部位的配合中,把外力消化掉,感覺就象把力量引入腳底一般。而楊式太極攻擊人的時候,走的是另一種勁路,稱為“合”和“升”,此時兩手配合打擊對方勁路,一般一隻手起引導作用,勁擋化解撥高和撥除對方勁路,稱為引導手。

  另一支手起打擊主攻的作用,稱為打擊手。兩手勁路相合,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此時,兩跨仍然要放鬆,兩膝放鬆引導兩腿內裹,使身體產生一個擺動力,可以上下襬,也可以左右擺,還可以前後擺***棚式、擠式、雲手一般是左右擺,搬攔、按式一般是前後擺,起勢、收勢、十字手等一般是上下襬。***然後用保持鬆沉的中正的肩部順力擺動,將這種力量傳導到手上,以中指領勁,吐出冷、爆、脆、彈的整勁。

  至於九曲珠嘛,是傳統理論中,把肘、肩、膝、胯的八個關節與腰共成九個大的關節看成是可以圓的九個珠子,要求無論盤架子還是推手、散手,這九個珠子必須保持圓活,防止有些人一講肘墜腰圈或肘定位之類的要求,就把這些關節固定的很死,反而變成了僵勁。

  一般來說,無論手上受到多大外力,代表肘的珠子都必須外身體外側、偏後側的方面圓滑運動,讓小臂能夠靈活轉動化勁。在肘珠靈活且相對定位的,小臂靈活運轉的情況下,對手加在你小臂上的力越大,小臂輕輕隨勁一動他就越容易失去平衡。

 

楊氏太極拳訓練的要求
健康養生太極拳如何修煉
相關知識
楊式太極拳對敵四要素
楊式太極拳對於掌指的要求
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的要求
楊式太極拳對眼法的要求
練楊式太極拳對軀幹的要求
楊式太極拳的身法要領解析
陳式太極拳對腰的要求
楊式太極拳的步法要求有哪些
楊式太極拳體用七要訣
楊式太極拳習練六要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