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糖尿病偏方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患有糖尿病應該如何使用中醫偏方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1、嫩柳枝條煮水治糖尿病
從柳枝條第一個葉數起,至第七個葉處剪下,洗淨入砂鍋煮水,開鍋後用文火煮15分鐘,取汁,每天早晨空腹喝下,連服7天,能把葉子吃掉最好。服後躺下休息15分鐘。
2、冷開水泡綠茶治糖尿病
茶葉內含茶多酚和酶,可增強人的胰島素功能和幫助腎對糖的吸收,但這些好東西在加熱到50度時就會被氧化,故要用冷開水浸泡它,才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3、外敷神闕穴治糖尿病
鮮牛膽1個,蕎麥麵20克,膽汁入面,拌溼為度,然後用紗布包住,敷於神闕穴上,外用膠布粘牢,一帖3天,連敷3個月。重度患者可同時服用菟絲子,方法是:取菟絲子500克,揀淨,水淘,控幹,趁潤搗之,焙乾,再研為細末。每日服2-3次,每次5克。
4、苦瓜茶治糖尿病
我們將苦瓜的籽和瓤都去了,然後切成片狀,放在通風的地方風乾,每天喝茶的時候,放四五片和茶一起泡了喝。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1、上消
屬燥熱傷肺,主要證狀有煩渴多飲、食不多、口舌乾燥、尿頻量多,舌赤苔黃,脈洪數。治療藥物有天花粉,重用之,以清熱生津止渴;黃連,清心火;麥冬,清心降火止渴;全括蔞,瀉火潤肺。
2、中消
屬胃火,主要證狀有多食易飢、口渴多飲、小便多、形體消瘦或大便祕結、苔黃,脈滑實有力,可用白虎湯治之。
3、下消
消腎陰,陰虛火旺,“陰”泛指身體內的體液及津液。主要證狀有尿頻量多、口乾舌燥、腰膝痠軟、尿甜渾濁或兼煩躁遺精、失眠、脈細數,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若腎陽虛,尿頻量多、腰膝痠軟、尿甜渾濁、怕冷、四肢冷、面色黑消瘦、飲水一斗,小便亦一斗者,可用八味地黃丸治療。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中藥材
黃芪
有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之效。配伍山藥、枸杞子、知母、天花粉,降血糖、尿糖療效顯著。本品適用於糖尿病偏於脾胃虛弱及肺氣不足者。
山藥
入脾肺腎經,不寒不燥,具有補益脾胃、養肺滋腎之功。配伍枸杞子、知母,可增加滋陰補腎之效;配伍薏米,可減少飲食。適用於各種型別的糖尿病,尤其對脾胃虛弱、口渴善飢者更佳。
人蔘
具有滋補五臟、安精神、明目益精、補元氣和健身延年的作用。單用增加體力,大補元氣。配伍山藥、知母、枸杞子、黃芪,可補益氣血、生津止渴,適用於氣陰兩虛者。
玄蔘
性味苦鹹涼,入肺腎經,有滋陰降火、除煩解毒的功效。配伍黃芪、天花粉、丹蔘、黃芩、山梔子,本方有益氣滋陰、活血化瘀之功效。主治口乾嗜飲、尿多食旺、倦怠乏力者。
知母
性味苦寒,歸肺胃腎經,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之功。治燥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本草通方》曰:知母瀉有餘之相火、理消渴之煩熱。治消渴症的玉液湯系古代名方,其中即以知母、山藥為主藥。
玉米鬚
性味甘、平,歸胃、膽、腎諸經,有利尿、消腫、清熱、降壓降糖之功效。糖尿病輕型患者可用玉米鬚30克水煎代茶飲,重者配伍黃芪、山藥。主治糖尿病口渴、多尿者。
枸杞子
補而不膩,有滋陰補腎、益精明目、生津止渴、陰陽並補之功。配伍五味子、黃精、元參,適用於偏於肝腎不足者,可改善消渴症狀。
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1、首先要控制飲食
中醫認為糖尿病的發生和飲食有關,飲食控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治療的效果。孫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飲食治療的先驅,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面。”唐王燾還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們均強調,不節飲食“縱有金丹亦不可救!”
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也總結出不少藥膳驗方。如豬胰子1只,低溫乾燥,研成粉狀,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飲:綠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湯服用;苦瓜炒肉:鮮苦瓜100克、瘦豬肉50克,武火炒後食用等等。但服用這些驗方時也應將其計算在每天攝入的熱量之中。
2、必須配合運動
《諸病源候論》提出,消渴病人應“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後食。”《外臺祕要》亦強調:“食畢即行走,稍暢而坐”,主張每餐食畢,出庭散步。說明適當運動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這一點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
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的選擇要適當。應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以不疲勞為度”,“不能強所不能”。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極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運動強度過大或活動時間太長引起勞累,會使病情加重。尤其是嚴重缺乏胰島素的患者及合併冠心病、腎病者,應該限制活動量。但運動強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療作用,特別值得推薦打太極拳,它具有輕鬆、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點,是糖尿病患者最為適宜的運動形式。
3、注重調攝情志
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都和情緒有一定關係。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確對待生活和疾病,“節喜怒”、“減思慮”。保持情志調暢,氣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復。
4、適當的中藥治療
傳統的中醫治療糖尿病是根據臨床症狀進行三消論治。隨著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發展,不能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應該納入包括現代醫學檢查專案在內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標,用中醫的辨證和西醫的辨病相結合。
中醫治療糖尿病,應揚長避短選擇好適應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藥絕對沒有西藥快,但它注重整體調控,在改善症狀等方面明顯優於西醫。適合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經併發症者。但對胰島素依賴型患者中藥就不適合,因為胰島素依賴型患者自身沒有或僅有極少量的胰島素產生,完全依賴外源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島素治療則會出現酮症酸中毒而威脅生命。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中藥能代替胰島素。
冬天如何養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