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護理學畢業論文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的醫療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於醫療護理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婦產科護理更是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婦產科護理隱患與防範措施
0引言
當前伴隨醫療水平的不斷髮展提升,婦產科作為醫院中特殊科室因所面臨孕產婦、新生兒這一特殊群體有著相對其它科室更高的護理要求,醫護人員稍有工作上的疏忽就可能發生護理差錯事故病患發生法律、法定規章制度允許範圍外的心理、機體結構的損壞、障礙、死亡。如何查找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紮實開展優質的護理服務,滿足病患與其家屬要求是醫護人員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最大程度防範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對婦產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護理隱患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提出針對性的防範措施。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婦產科的178例孕產婦,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27.6±1.2,住院時間為3~12天平均時間5±2。全部孕產婦依據隨機雙盲原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9例,兩組病患“年齡、產次”等一般情況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統計學方法
對婦產科歷史發生的事故因素進行統計,採用自編調查問卷的方式將護理隱患分為“護理人員因素、孕產婦因素、藥品及醫療裝置因素”三個主要類別。全部檢測資料採用SPSS13.0軟體進行統計處理分析,使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使用±s檢驗計量資料,分析結果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總結分析婦產科護理的隱患
2.1護理隱患
依據事故總結分析婦產科護理的隱患。
2.2針對護理隱患進行防範措施
2.2.1增強護患溝通當孕產婦入院時醫護人員便與之進行了第1次接觸,護理就已經開始。接診的醫護人員代表了醫院的整體形象,應主動的對自己進行介紹,並通過運用親切的語言與微笑有效消除產婦剛進入陌生環境而產生的不安全感,詳細詢問並記錄孕產婦的經產史、既往史等情況。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始終以“尊重、理解、關心、鼓勵”的態度去面對孕產婦,詳細為其介紹相關注意事項並進行宣教工作,耐心解答孕產婦與其家屬的各種疑問。
2.2.2營造良好的休息環境“安全、舒適、溫馨”的休養環境能夠幫助孕產婦放鬆心情。首先,“新鮮流通的空氣、柔和的光線、舒適的床位”能夠保證孕產婦有良好的休息環境,病房內應定時進行通風換氣,以保持空氣新鮮且溫度在20。C左右溼度在60%左右。全部孕產婦應穿著寬鬆的內衣,定期清理換洗床單保持清潔;其次,醫院走廊應貼上圖文並茂的宣傳圖片與安全警示標語,做好地面樓梯洗刷間等防滑工作,確保走廊暢通無阻,每位醫護人員的照片應上牆,便於孕產婦與其家屬的查詢。
2.2.3規範產前、產時、產後各項檢查護理措施首先,孕產婦產前應進行各項相關檢查,醫護人員對於存在“雙胎、羊水過多少、前置胎盤、妊娠高血壓綜合症”等問題孕產婦應強化監護,對於存在“慢性病、凝血功能障礙、妊娠合併症”等問題的孕產婦則應及時建議儘早終止妊娠;其次,醫護人員在孕產婦第1產程中密切觀察孕產婦的宮縮與胎心情況及宮頸擴張與胎頭下降程度,對於一些孕產婦可給予適量鎮靜劑。第2產程中給予孕產婦正確使用腹壓的指導。第3產程中及時準確測量“產後出血量,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等情況,給予縮宮素增強孕產婦子宮收縮;產後2小時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子宮收縮情況,督促產婦及時排空膀胱,在產後24h內密切對產婦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率等進行監護,定期進行會陰部清潔,並讓產婦與嬰兒進行面板接觸及早吸吮,有效刺激宮縮。
3結果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婦產科的178例孕產婦共發生5例跌倒、8例先兆子癇、4例胎盤早剝、14例新生兒窒息、6例產後出血、5例切口不癒合。觀察組與對照組事故發生率具有顯著差異。
4討論
安全不僅是醫療護理工作的首要問題,也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標準。婦產科護理物件的特殊性與護理工作人員工作上的疏忽都會導致護理事故時有發生,查詢婦產科護理存在的隱患並進行鍼對性的防範,直接關係到孕產婦與新生兒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筆者認為婦產科的護理工作中,醫護工作者必須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與警惕性,始終要以安全為首位,為孕產婦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
範文二: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原因及護理干預
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主要是指婦產科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導致了病菌感染,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則可能影響手術效果和預後,嚴重的甚至導致手術失敗。而導致患者感染的因素眾多,需要掌握各項導致感染的因素並採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以避免或減少感染髮生。因此,掌握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原因並及時採取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分析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產生原因及護理干預措施,本文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間診治的500例產科患者進行了分組試驗,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間診治的500例產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0例,試驗組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4.62±5.27歲,患者的手術型別包括:有59例為子宮肌瘤剔除術,49例卵巢癌根治術,21例子宮全切術,79例剖宮產術,另外42例為其他婦產手術;對照組年齡22~47歲,平均年齡35.23±5.42歲,患者的手術型別包括:有61例為子宮肌瘤剔除術,50例卵巢癌根治術,22例子宮全切術,81例剖宮產術,另外36例為其他婦產手術。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型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採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常規口頭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遵醫用藥等等;試驗組患者加強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
①加強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後及時為其講解住院環境、管理要求、病情和治療相關資訊,人院後健康指導向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及有關規定,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瞭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並採取有效的溝通技巧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
②術前檢查,在手術前嚴格按照規範開展各項檢查,全面評估患者的全身情況,並詳細為患者說明檢查的意義、注意事項等等,如果需要進行特殊檢查,則護理人員應陪同患者完成,並及時告知患者檢查結果,消除患者的疑慮心理;
③環境護理,預先對手術室進行清潔和消毒,日常工作中注意保持病房環境的乾淨、整潔、通風和採光,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時更換衣物,加強對外陰部的護理,避免發生病菌感染;
④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治療方式以及體質狀況為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方案,加強患者的營養供給,提高機體免疫力,避免抵抗力低下影響手術進行和術後康復;
⑤合理應用抗生素,臨床表明,正常女性陰道中細菌的數目與型別較多,除乳酸桿菌外,其他的病菌均可引起相應的疾病,手術操作往往會引起陰道微環境變化繼而導致菌群失調;對於發生感染的患者可在手術中留取標本並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
⑥併發症預防,婦產科手術患者往往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切口感染等併發症。護理人員應重點做好以上併發症的預防,具體措施包括:加強患者的個人衛生處理,如手術前做好面板準備、擇期手術前3d常規碘伏消毒陰道,如果患者有留置尿管需要觀察導管的鬆動情況,進行各項操作的時候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範進行,避免逆行感染,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深呼吸、咳痰、咳嗽方法,並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日常生活中注意口腔的清潔等等。對兩組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分析對比。
1.3統計學方法:
資料以SPSS18.0軟體分析,以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經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中有124例患者發生感染,感染髮生率為49.6%,試驗組中有36例患者發生感染,感染髮生率為14.4%,試驗組感染髮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P<0.05。感染髮生與手術型別有著密切的聯絡。
3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導致婦產科患者圍手術期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患者的原因,如患者的年齡較大、肥胖、合併有營養不良或者其他慢性疾病,這些因素導致了患者免疫力降低,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其次是醫護人員因素,如手術器械及手術區域消毒不嚴格、手術過程中未按照無菌操作規範等導致了細菌入侵而引發了感染;在手術過程中如果電刀使用不當或者切口不當也會導致感染髮生,當然,這些因素除了與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有關以外,與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也有著密切的聯絡,需要醫院從管理環節上加強。而通過資料表1可以看出,試驗組患者的感染髮生率顯著低於對照組,由此提示了婦產科圍手術期感染是可以預防的,需要加強護理干預。如在手術前做好患者的全面評估,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手術方案,使患者在最佳的狀態下開展手術;在進行手術及護理操作過程中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範要求,從而減少細菌的侵入,降低感染髮生率;手術後及時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加強面板、口腔等處的護理,在感染髮生前做好應對措施,避免感染髮生,綜合通過以上措施減少感染等併發症發生。本文主要通過分組對照的形式,對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間診治的500例產科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導致感染的原因主要為手術型別,同時與臨床人員的操作水平、患者自身行為及體質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絡,加強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感染髮生率。
醫學生護理專業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