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演講打動聽眾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講既是資訊的傳遞,也是情感的交流,以情動人是演講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那麼,同學們在演講中,如何用情感來打動聽眾、引起共鳴,讓演講更耐聽呢?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演講是離不開事蹟的,找準切入點也就是找準聽眾對故事的聽取視角,而講述故事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以事感人、以情動人。從演講的實踐活動看,演講者只有針對聽眾的情感傾向,選好“動情點”,並運用有效的言語進行真摯而強烈的情感表達,才能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評價、人們價值觀念的形成和體現、人們心理體驗普遍性的情感狀態等,當受到客觀事物觸發的時候,都會體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傾向和情感意願。比如蔡朝東的演講《理解萬歲》中有一段話:

  將來,大家有機會到前線的話,請去看看我們犧牲了的戰友。麻栗坡烈士陵園裡,那一排排倒下的戰士裡面,有1966年、1967年出生的,幾年前就為國捐軀了,我們生活在和平環境裡的人們能理解他們嗎?如何看待他們的價值呢?

  這就是開啟人們情感大門的鑰匙——動情點,它能給聽眾以思想啟示和心靈上的感動,使人們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深刻的思想啟迪。因此說,用好這把鑰匙,就可以使聽眾產生情感共鳴。那麼如何來選準動情點呢?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評論人生價值的是非苦樂

  在演講稿的寫作中,談到人生觀、價值觀的可謂比比皆是,那麼在找準一個切入點、以事感人之後,雖然聽眾此時對故事中的含義能意會,但如果能夠讓演講者說出來,更會激起強烈的共鳴。例如,祁晉疆的《戰刀傳到我手中》,在講到一位學長在海拔5000多米的空喀拉哨所因下山背水而犧牲時,講道:

  親愛的朋友們,你可曾知道,在空喀拉哨所,像我的學長一樣,因為去小河背水而長眠在雪山上的中國軍人就有27名。如果不選擇從軍,他們也可以成為勤勞致富的開拓者;他們也可以成為商海搏擊的弄潮兒;他們也可以在花前月下享受生活的芬芳。可是,他們就因為一桶水悄然無聲地離開人世,難道他們的價值就是一桶水嗎?

  這種議論,雖然沒有答案,但聽眾從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心靈震撼中自然而然地就瞭解了軍人的偉大和無私。

  二、抒發情感體驗的心靈衝撞

  現實生活中,愛與恨、榮與辱、情與仇等這些互相對立的情感往往是對人的心理產生巨大刺激的外界因素,如果在演講中把它作為動情點,就會使聽眾產生強烈的精神激發性和巨大的現實鼓動力。例如:

  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澳門,你一定不會忘記,是誰,用拳拳母愛,擦去了四百多年前那滴濁淚?又是誰,描繪了“一國兩制”的藍圖,讓我們今朝相聚?這絕不是蒼天的恩賜,更不是殖民者的施捨,在這漫漫歸途上,遍佈著一個古老民族的血性和頑強!四百多年的屈辱辛酸,四百多年的渴望追求,四百多年的坎坷曲折,四百多年的奮鬥犧牲。china,不再是不堪一擊的瓷器,中國,已巋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如果,如果不是這樣,澳門啊,你回家的路還有幾多遠,幾多長?

  這是在慶祝澳門迴歸之際鄭曉江的演講稿《隔海相望》中的一段話,飽含著深沉的民族情感,從榮與辱的動情點上激發了聽眾的情緒,從而在新的歷史時期,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陳述利害關係的孰輕孰重

  在社會發展程序中,許多事物在給人類帶來利益的同時,也造成了危害,趨利避害就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根據自身的需要逐步形成的一種普遍性的情感意向。那麼倘若能抓住這一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陳述某種利害關係,就必然引起聽眾的情感震動和理智思考。例如《讓我們的星球永披綠裝》的演講稿中的一段話:

  我們開發了地球的能源,建立了工廠,但擴散的各種氣體擾亂了大自然的安寧,排洩的殘渣廢水汙染了水體,毒害了生靈,種種令人驚悸的疾病乘勢而生……環境惡化給我們帶來一連串的嚴酷報復,似乎在警告我們:如果我們只顧盲目地吮吸地球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動起來投入保護環境、拯救家園的戰鬥,最終毀滅的將是我們人類自身。

  演講稿在描繪了人類“創造繁榮與文明”的一幅幅嶄新的圖景之後,以嚴肅的責任感陳述了同時威脅人類生存和安全的一種潛在危害——環境惡化的嚴酷現實,讓聽眾在利與害的強烈對比中,既受到情感的震動,又獲得思想的警示,從而自覺行動起來,為保護環境、拯救家園而貢獻力量。

  四、坦露心聲,真情動人

  俗話說:言為心聲。在演講中,如果演講者的話是出自內心,發自肺腑,有自己的真情實感,那麼,聽眾的情感之弦就更加容易被撥動,演講者和聽眾的共鳴就會更強烈,聽眾也就更加容易接受演講者所表達的觀點。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全球兒童論壇上,合肥38中學身高僅1.2米的殘疾少年姚躍以“做個普通人”為題,情深意切地講道:

  “今天,我們關注一切與兒童生存、教育等有關的問題,可是,有一群兒童卻被人們忽視了。他們有的生活在黑暗中,有的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有的就像我這樣身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自卑,更因為社會沒有提供適合我們殘疾人學習、生活的條件,使得我們只能待在家裡……

  殘疾不是不幸,只是不方便而已。普通人可以以一種普通的方式生活,正常地接受教育,可我們由於校園的無障礙設施不完善,總是被普通學校拒絕……呼籲世界給我們提供與普通人一樣的平等環境,讓我們做個普通人! ”

  姚躍的演講獲得了巨大成功,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作為殘疾少年,姚躍用“他們有的生活在黑暗中,有的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有的就像我這樣身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計”來講述自己的生活,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然後袒露心聲:“讓我們做個普通人!”他在全球兒童論壇上,真切地為世界上所有的殘疾人鼓與呼,其情其意,怎能不讓人為之動容?

  五、適時評述,激情動人

  激情,是情感的瞬時爆發,是最能夠打動聽眾、征服聽眾的。振華中學的王康同學在主題為“用心回報父母”的演講中,這樣講道:

  “今年六月,河南有一位母親送兒子參加高考,因為天氣炎熱,一直在外等候的母親中暑倒地被路人送到醫院。經醫生救治後,母親醒了,她醒來的第一件事,竟是焦急地問護士:“我兒子考得怎麼樣?”同學們,這位母親令人感動,她心裡牽掛的始終是兒子。因為關心兒子,而忽略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可是,同學們,我們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我們不少同學總是報怨父母這樣不好,那樣不對,對父母的行為挑三揀四,橫加指責;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工作單位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精力和心血,而我們為自己的父母又做了什麼呢?因此,我們現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用心回報養育我們的父母!”

  王康同學在敘述了一位母親送兒子高考昏倒的故事後,立即充滿激情地進行了評述,指出當前中學生對待父母的不良現狀,責問同學們是否把父母放在了第一位,是否懂得父母的真心,是否用心回報過父母。其言辭鏗鏘有力,強烈地震撼著每一個聽眾的心。王康同學這一番滿懷激情的評述,使同學們產生了強烈的心理共鳴。

  六、鋪陳渲染,豪情動人

  在演講中,利用鋪陳渲染方法為演講的主題“蓄勢”,可以激起聽眾強烈的共鳴,把演講推向高潮。尤其在表達理想、志向和成長感悟時,運用鋪陳渲染更能收到節奏和諧、情緒激昂、語氣磅礴的表達效果,給人一種積極向上、氣勢恢弘、壯志豪情的美感和震撼,更容易以豪邁的情感和氣勢征服聽眾。請看揚子中學的張濤在《今年我十八歲》中的演講:

  “十八歲,我明白一個道理:花有開有落,人有離有合;十八歲,我記住那個道理:只有得失兩忘的人,才會執著追求,風雨兼程;只有寵辱不驚的人,才能得失兩忘,勇往直前;十八歲,我把那個道理刻在心裡,坦然地面對成功和失敗,坦然地面對眼淚和笑容,因為我們已經十八歲了。十八歲,這個火一樣的年齡啊!失敗和險阻又能將我奈何?

  十八歲,我們腳踏大地,頭頂青天;十八歲,我們仰望明月,追趕太陽;十八歲,我們不畏艱難,不畏險阻,敢踏出荊棘泥濘;十八歲,我們傾熱血為江,以信心築船,證明自己便是遠方的航標燈。”

  張濤同學的演講語言生動,酣暢淋漓,豪情動人,其成功之處就在於,他一連運用了兩組排比來鋪陳渲染自己十八歲時的深刻見解和思想感情。第一組排比,從“十八歲,明白一個道理”、“ 十八歲,記住那個道理”再到“十八歲,把那個道理刻在心裡”,深刻、形象地表達出十八歲的人生感悟。同時,他又用“花開花落”“人離人合”“得失兩忘”“寵辱不驚”進行鋪陳渲染,真情表達了自己“十八歲,這個火一樣的年齡啊!失敗和險阻又能將我奈何?”的萬丈豪情。第二組排比,用四個“十八歲,我們……”,用“天和地”“明月和太陽”“ 荊棘泥濘”“航標燈”進行鋪陳渲染,更加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自己立足現實、不怕困難、勇往直前、不懈追求的奮鬥精神和壯志豪情,給聽眾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以深深的啟迪。

  美國小說家維拉凱瑟曾說:“熱情是每個藝術家的祕訣。而演說家都應當是藝術家,這是一個公開的祕訣,十分有效。”總之,成功的演講離不開“情”,情感在演講中就像橋樑一樣,連線著演講者和聽眾的心。以“情”動人心,我們的演講才更耐聽!


怎樣做一場精彩的演講
演講時該怎樣使用態勢語言
相關知識
怎麼才能讓演講打動聽眾
怎麼才能在演講中提升自己的演講能力
怎麼才能讓孩子主動學習
怎麼才能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
怎麼才能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
怎麼才能讓孩子學習成績有效提高
怎麼才能讓孩子學習成績提高
怎麼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好
怎麼才能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怎麼才能讓孩子自覺主動的學習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