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手抄報高中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欣賞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1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2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3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4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5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資料1

  1*** 勝利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持久的人。

  2*** 望遠鏡能展望前進的目標,卻不能縮短要走的路程。

  3*** 滴水也能裝滿缸,慢火煮出好飴糖。

  4*** 治瘡莫怕挖肉。

  5*** 險山不絕行路客,水深也有渡船人。

  6*** 漫長的旅途檢驗好馬,艱苦的歷程考驗英雄。

  7*** 浪再大也在船底下,山再高也在人腳下。

  8*** 堅強不屈是英雄的品質,貪生怕死是懦夫的本性。

  9*** 畏懼大海的人不會成為航海家。

  10*** 澆樹澆根,知兵知心。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資料2

  心理諮詢師幫你分析購物的心理學

  商家把我們練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我們的“雙11”購物狂們等待“雙11”零點的鐘聲響起,就像短跑運動員聚精會神等待發令槍聲一樣,然後就是瘋狂的下單。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章魚表示,其實我們買的東西大都不是那麼便宜,買的就是快感,買的是一種氣氛,買的是大家在茶餘飯後的話題,買的是自以為佔了便宜。

  可能我們曾經真的買到過一兩件超值的東西,再跟朋友和同事的不斷吹噓中,一遍一遍就強化了我們的這種知覺。說到這種知覺,不得不先給大家講講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與他的狗:巴甫洛夫每次給他的狗送食物前都要開啟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只要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了。

  漫天的“雙11”打折宣傳就是“開紅燈、響鈴聲”,而物品的降價就是“狗的食物”,這幾年來不斷出現的將“雙11”打折宣傳與物品的降價相結合,惹得很多人看到“雙11”打折的宣傳,就忍不住“開始分泌唾液”,即已經做好了整裝待發準備搶購的準備了。

  這是商家的成功,讓我們成為了巴甫洛夫的狗,只要響鈴我們就流口水,只要打出“雙11”我們就覺得自己要撿到便宜了。

  要買就買摸得著的

  陳家婆婆是個小心謹慎的人,不怎麼合群,兒媳約她一起去市場,她也不去。每次見兒媳婦在網上買東西都會嘮叨:“網上沒好貨,還不如我去市場買,也就二三十”。兒媳婦拿著自己買的好東西,說是什麼的大牌子跟她理論,她不言語,待下次兒媳網購後依舊嘮叨:“網上沒好貨,只有自己用手摸過的東西才靠得住。”

  買東西過於小心謹慎或是抑鬱質

  年紀比較大的人不是很容易接受僅憑几張圖片或者別人在網上打的幾個字,就相信那個東西是好東西,即使再便宜,也不願意買回家,在他們看了,哪怕只要一元錢,如果不合適,那也是浪費。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宇寰說,畢竟,六七十歲了,沒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馬上讓他們接受很難。可如果是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還那麼慢,我們就要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性格有問題了。人的氣質型別可分為四大類: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其中,膽汁質、多血質的人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而黏液質的人穩重,考慮問題全面,但如果考察清楚後還是能接受的。

  可如果你是抑鬱質的人,為人小心謹慎,也不太願意跟人溝通,很難接受新鮮事物,就需要鍛鍊自己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要不,不僅便捷的生活你跟不上,你的性格特點還會影響你與人溝通。像陳家婆婆,與人交往不合群,買東西很謹慎,就可能是抑鬱質的人,需要家人多些耐心陪伴。

  買好貨就選外國貨

  “呀,你給孩子買奶粉怎麼買國產的,現在海購多方便呀,你也不怕給孩子弄個三氯氰胺什麼的,你可是親媽好吧!”被同事這麼一說,剛做了孩子媽的小楊也覺得自己是不是買錯了。上網一查,果然,各大網站都有海購的服務,同事還熱心的說,自己有朋友在香港、韓國,都可以幫忙買,幫忙郵寄,很方便,也很安全。

  電影電視劇在牽著你的鼻子買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楊永琴表示,“外國的月亮圓”心理,在我們周圍一直都有,以前是我們對國外的資訊瞭解的太少,想當然地以為那是個物資豐富,遍地黃金的地方。可現在為什麼我們又開始如此熱愛外國產品,尤其是歐美日韓消費品呢?

  除了各種安全事件頻頻在媒體曝光,讓我們擔心本土產品不夠安全外,更多的是國外品牌隱含的身份認同及富有的象徵,這要歸功於多年歐美日韓國家藉助電影、電視、動漫等文化產品做的宣傳推廣。

  “你看人家用起來好方便,我就想要個那樣的。”很多人甚至會按照電影、電視劇裡的那個東西去找來買。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還有些富裕的人,或者認為自己是富裕的人,傾向於購買外國產品,並以此作為其身份和富有的象徵,比如珠寶、化妝品、包、服裝等。

  我們總是喜新厭舊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買了一件新T恤,然後開始嫌棄你難看的舊褲子。啟蒙時期的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有篇著名的論文叫做《與舊睡袍別離的懺悔》。講的是在他的小公寓裡,狄德羅都穿著他那破舊的睡袍的,直到一天他的朋友送了他一件漂亮的深紅色睡袍。狄德羅很喜歡它,但發現新睡袍和他廉價的舊傢俱格格不入。於是,他把草椅換成了皮椅,又換掉了書桌和牆上的貼圖。之後,又開始換掉他的日常服——結果,狄德羅負債累累而鬱鬱不樂,只好打工來繼續供養他漂亮的房子。他原本是物質的主人,後來卻變成了一件睡袍的奴隸。

  狄德羅效應在作祟

  根據社會學家的說法,完全體驗狄德羅效應,要從定義你的家當開始。不幸的是,我們已經這麼做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隨手挑一件衣服,或者坐在一件傢俱上,然後開始想“不,這爛玩意配不上我。”為什麼會這樣呢?不管是衣服還是傢俱,分明都只是一個普通的物件啊。

  但消費可不是這樣作用的。哪怕是穿著最隨便的人也會用穿的衣服來傳達“我是誰”的資訊。我們用所擁有的東西定義自己。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不會只想要高品質。事實上,很多人拒絕高品質。我們想要的是統一,是呈現出一個連續的整體。這對於很多想讓我們買東西的商家來說是個大問題。不管他們提供的產品有多好,只要消費者認為這個產品是在自己平日生活穿著的整體之外的,他們就會拒絕購買;而另一方面,一旦我們有了個特別好的、與現有家當不統一的東西,我們就會非常暴怒地“重建自己”。要麼把“奢侈品”扔掉,要麼升級自己。當然結果是,很少有人會把好東西扔掉。大多數人都會開始更換其他生活用品,這會花掉一大筆錢。

  買一件奢侈品,怎麼最後就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根據研究,關鍵是人們並不是簡單的把這當做一次購買,而是把它看作一次“替換”。你不是買了個皁液器,而是把原來浴室裡骯髒的舊肥皂換成了好看高效的皁液器。你意識到這種事情也可以發生在一整套東西上嗎?相同的情況對浴簾也適用。你不是買了雙新鞋,而是把舊鞋換了一套更簡單省時的裝備——然後你又把牛仔褲換成了好看的裙子和便褲。我們今天買的許多東西都是為了構建一種完整生活方式的嘗試品。人們不僅是在買奢侈品,而是在購買更好的自己。這就帶來了回頭客。

  營銷學教授提醒:不要餓著肚子逛街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的徐靜***AlisonJingXu***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過一個研究結論,人在飢餓狀態下更容易產生購買行為。

  “根據生物學的解釋,當人體缺乏食物供給的時候,胃部就會分泌一種名為‘ghrelin’的激素,它能夠作用於大腦正中前額葉皮質,這個區域與動機和獎勵相關,因此能促使人尋找食物,來滿足身體的卡路里需求。”徐靜教授認為,這個機制產生了溢位效應,讓人對食物以外的其他東西也充滿渴望。慾望一旦被勾起,就會超出它最初的界限,無論是食物還是其他,無論是不是需要付錢。

  “如果空著肚子去購物,很可能會花掉比計劃中更多的錢。這個警告對消費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如今移動終端無處不在,所有人只要動動指頭,錢包就會變扁。”徐靜教授說。

  她還提醒,飢餓與購物慾的關聯是雙向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最近正在垂涎某種奢侈品,也有可能因此食量大增。

  買買買也不全是錯:花錢能平復情緒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張小童說,我們把錢看成是自己的私有物,當我們花錢時等價於消費掉自己另外的私有物***情緒***一般,花了錢,情緒也就往下降了降。高興的不那麼高興了,傷心的不那麼傷心了。當然,也可能是購物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而這個時間足夠讓情緒平復些,即使不能完全平復,也可以不是在情緒剛開始的應激狀態下了,我們也就會感覺好受些了。

  所以,如果你想買一樣東西很久了,還沒下定決心買,那麼,不妨將這個東西留著在自己感覺很難受的時候去買,那樣既買到了自己心儀的東西,又能幫助自己平復情緒。當然,心情不好,到超市買點自己喜歡吃的小點心,或者給自己選一份禮物也是不錯的選擇。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的警句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
相關知識
心理健康的手抄報高中
關於一年級心理健康的手抄報
關於大學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
關注心理健康的手抄報圖片模板資料
關注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手抄報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手抄報
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手抄報
關於心理健康的手抄報簡單的
保持心理健康的手抄報
大學生做的心理健康的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