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在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中,由於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會出現人際交往和溝通不暢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人際理想失落
進入大學後,擁有了許多自由的空間,他們帶著強烈的交往慾望,帶著對友誼的美好憧憬來結交朋友,相處時間一長,發現了朋友身上的一些缺點、毛病,有的大學生會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他人,但結果通常是失敗的;有的大學生因此疏遠朋友,把友誼停留在表面。有些大學生經歷了幾次這樣的打擊,就容易引起強烈的失落感,時間久了就導致了交往恐懼,拒絕與他人溝通,自我封閉,從而遠離整個集體,對社會產生不信任感。
功利性的不正當交往
物質的重要性不斷被強化,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對大學生有所影響,使得大學生在交往物件的選擇上更注重物質條件,這種帶有功利性的交往很容易忽視弱勢群體.一些家庭比較困難、又有些內向的學生,往往被人忽視.在這種功利性的影響下,產生了自卑心理。個別學生把個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榮譽、成績都屬於自己,別人都不如自己。
寢室交往危機
在寢室中,幾個同學朝夕相處,他們相處基本都比較融洽,但時間長了也難免會產生一些小的摩擦,如果寢室關係處理不好,對於一些人來說就會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如果一個寢室裡只有一兩個人被孤立,那麼,這一兩個人自然就會有被冷落、忽視的感覺.久而久之,容易產生憎恨他人、悲觀厭世或打擊報復等不良情緒,很容易走向極端。輕者出現內向,躲避,重者出現精神妄想,自殺甚至犯罪等。像馬加爵事件就是個典型。雖然願意與他人交往,但由於性格原因卻無法讓別人瞭解自己。這樣的人一般性格內向孤僻,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不喜歡與他人接觸,很難融合到大集體中,產生一種極不和諧的情況。
大學生人際關係中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大學裡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分析起來大體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家庭教育的原因
現在大學生在家裡父母總怕孩子吃虧,慢慢的就養成孩子自私的心理。並且有些家長本身人際關係就不好,由於長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與人交往。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從他們那裡學來的,所以有時候,做家長的應當讓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虧教育,這樣才會讓他們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會感知社會。真正的去為人處世。
社會的影響
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助長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脹,這種思想意識也影響了大學生的處世理念和行為方式。大學生在對他人認識交往時,常常是從他人好的或者壞的區域性印象出發,擴散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壞的整體印象。部分學生對別人的評價不從現實的觀察、瞭解出發,而是從主觀出發;有些大學生對某學生組織或個人最簡單的固定化的認識,這容易產生偏差,造成“先入為主”的成見,阻礙人際之間正常的認知與交往,導致大學生在交往中產生誤解。
文化和地位障礙
很多高校的學生,來自於不同的民族、地域乃至不同的國別,其為人處事、思維方式、心理定勢必然不同。他們在交往的時候,容易發生文化的衝突和矛盾;大學生是來自不同社會處境中的人,存在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等的差異。地位優越者易產生盛氣凌人、輕視他人的偏見,而地位低下者易產生盲目自卑、過於擔心自己處境的偏見,這些都阻礙著交往的順利進行。
改善大學生人際關係的途徑
每個成長中的大學生,如何提高個人的人際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狀態,這是每個大學生值得思考的問題。對大學生,使自己能夠適應大學生活。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在社會交往實踐中學習,鍛鍊和提高。
提高自身的人際魅力
社會交往中,個體的知識水平與涵養直接影響著交往的效果,良好的個人形象應從點滴開始,從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優化個人的社交形象。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懼、膽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獨、封閉、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加強自我訓練,以積極的態度進行交往。提高自身的人際魅力。良好的社交形象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隨著交往的深人,學識更占主導地位。這就要求大學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儀表到談吐,從形象到學識,多方位提高自己。
要把握好交往的度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必須把握好“適度”的原則,一是交往的廣度要適當。既不能過廣,過於分散精力,也不能過窄,形成排他性;二是交往的深度要適當。對交往物件有的淺交,有的深交;三是交往的頻率要適當。既便是好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雙方才有心想感、愉悅感;
四是在人際交往中要把握分寸尺度。說話要有分寸,莫提非分要求,力求自己的言談舉止文明規範,合情合理。
學會理解與寬容
在交往中,大學生應學會理解與寬容,能夠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理解他人,會善待和寬容他人。寬容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境界,寬容還意味著你不會再為他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對人對己都可成為一種毋須投資即可獲得的“精神補品”。適度的寬容,折射出一個人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和良好的涵養,可謂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哲學。學會寬容,不僅有利於身心健康,且對贏得友誼,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寬容他人就等於是在寬容自己,苛求他人也就等於是在苛求自己。人與人心靈溝通在人際交往中十分重要。生活中常常由於種種原因而導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別人。但當你站在別人的位置,換位思考問題時,就會理解別人的所言所行,心理上的距離自然就縮短了。在與人相處時,應當嚴於律己,寬容待人,接受對方的差異。交往中,對別人要有寬容之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讓人,最終將會成為孤家寡人。
客觀評價自我和接納自我
大學生在交往中,能否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關鍵在於是否具有良好的、積極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的形成和保持,一方面源於能否客觀地評價自我;另一方面源於接納自我,表現為—個人能客觀地認識和對待自己的優勢與弱勢,既不自傲、自負、也不自卑、羞怯或敵視他人;要學會原諒自己,包括自己的失誤和過失,注重自我修養,不斷完善自己。這是改善人際關係的重要途徑。由於大學生性格、家庭、生活環境不同,個性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交往中要遵循真誠互助的原則。這樣有利於大學生互幫互助,求同存異。
人際交往對青少年發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