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電影觀後感
日本老片《羅生門》故事結構簡單,人物也就那麼幾個,可看完後讓人心裡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本文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前幾天閒來無事,看起了老電影。其中之一,《羅生門》,1950年日本導演黑澤明的作品。知其名年久,卻是第一次看。影片開始的場景,沉悶遲緩,兩個男人木呆呆地坐在座破廟前發愣,直到路人好奇搭訕後,情節慢慢地展開,卻是一場對人性的不帶血光的徹底揭露。一個強盜垂涎於路過山林中的武士之妻,在制服武士後強暴了武士之妻,武士隨後身亡,目擊的人有樵夫,道士。很簡單的案件,在官大人面前卻各有說辭,包括武士妻,武士借女巫還魂後的說法,也和別人的描述不一樣。每個人都把自己描述得近乎正面,幾乎每一個人都將自身置於最利於自身的境地。然而一定有人說謊了,可電影並不去揭示說謊的人是誰,影片的著重點的是人們替自身開脫的這一事實,這一人性中趨利避害的本能。
注意,這部電影裡唯一一個坦然承認自己殺了武士的人是那個罪大惡極的強盜,在他的描述中,他是被武士妻迷住了,但他認為他是經過和武士決鬥後因武士落敗而取得了佔有其妻的權利,之後當武士對被玷汙的妻子表現出鄙夷和唾棄的態度後,他還挺憐香惜玉地請求其妻跟他走。後面的兩句描述與別人的有很大出入,但前面他居然不怕被官辦地承認他殺了人,令人忽然不能完全恨他起來。特別是當看到影片將鏡頭一個個對準其他人,從他們口中說出的完全是替自己開脫的另一種當時情境時。我忽然想說一句話:無恥有時候比虛偽還可愛點。
看完這電影我有很深的悲哀,這部1950年的電影引起六十二年後的我的共鳴,是因為這裡揭示的人性之醜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比比皆是。更悲哀的是,相比當時,如今的日本顯然國民素質,誠信度有了相當大的提高。可我們這裡呢?
國民教育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文盲比例越來越少,可是國民素質中的劣根性卻越來越重。
成人世界裡充斥著謊言,無論做得多麼荒唐的事情都會想盡辦法自圓其說,掩飾真相,掩耳盜鈴地美化自身,言不由衷,言不及意地打呵呵,這些影片裡的人物都還活在當今的我們周圍啊。
如果說影片中各角色的諸多表現是為了逃脫官責,如今我們周圍的現象的產生動機源自哪裡呢,是利吧?
看來利真是把刀,可以把人身上的骨氣剔出去,讓人的內心變成軟骨頭,可以隨時哈下腰來。為掌握了利益大權的所謂貴人作揖嗑頭。嗑就嗑了,還不敢讓人看見,甚至還自己騙自己說沒嗑,也是種罪惡。
但我也不認為不為利而不折腰的人最可敬,因為飽肚之人不懂餓漢之飢。置於死地還能硬抗著死撐到底的,因為真實坦然,是真漢子。
所以我最祟敬的是寧死不食周粟的那類。最恨的是虛偽虛榮的貨色。可惜後者在現世叢生。只希望這類人能離我遠點再遠點。
篇2
殘破的房屋,散落於傾盆大雨中。羅生門的牌匾依稀還能看見,可卻也似乎支撐不了多久了。一個農民、一個和尚坐在門檻上,眼神中透露著恐懼與不解!
這便是片頭的景象,為全篇奠定了基調。
相傳羅生門是萬惡聚集之地,鬼因害怕人類的凶殘而藏身於此。人性便是導演黑澤明所想傳達給觀眾的東西。
影片表面簡單無比,敘述了四個不同的角色對同一件事情的描述,但是卻各不相同。為什麼同一件事情有著不同的描述?這也是導演想留給觀眾思考的地方。
首先我們得明白這四種描述中必定有不真實的成分,當然也有真實的成分。比如少女被侮辱這是所共同認可的,就是說這件事的的確確發生過!
那麼為什麼他們會對有些事實隱瞞甚至於撒謊呢?
於強盜而言,被抓已成事實。因為自己的惡貫滿盈,想要脫身已是不可能。那麼何不讓自己如一個強者般死去?從他供詞的過程中狂放自大的笑聲中可以明白二三。所以不管他有沒有殺害武士,他沒有思考的便承認了。在他看來,承認殺害武士並不會怎樣,相反自己內心卻因自我強大而得到滿足。
於少女而言,失去貞節是自己極其不能接受的事實。更讓她痛不欲生的是自己的丈夫***即武士***卻用一種鄙夷的眼光看待自己。這讓她充滿了憤怒,憤怒的女人是可怕的,更何況在這種情況之下。於是她開始挑撥二人,說丈夫應該像一個男人一樣去戰鬥,去和搶奪自己女人的人戰鬥,而不是畏首畏尾。這裡面有一件事情,少女說她自己昏厥過去了,醒來時發現丈夫已死。這按常理不符,人在經受巨大的精神、心心理打擊後是無法馬上平靜下來的。唯一的解釋只有選擇性遺忘,遺忘了自己不想記住的事實。
於武士而言,首先我表示對這個角色的極度憎恨。在自己的妻子被侮辱之後不僅不勇敢的去保護她、給予安慰,反而唾棄,說她還不如自己的一匹馬。這是一個男人應該做的嗎?
武士借女巫之口講述了一個悽慘的故事。過程中始終強調妻子在被侮辱之後意欲殺害自己以及自己是自殺而並非他殺。之所以他要強調自殺,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自己作為一個武士的尊嚴,另一方面則是在妻子被奪的情況下如若自己還被殺害是極其受人鄙視的。
上述三人中,武士、少女認為鑲有珠寶的短刀是凶器,而強盜則認為長劍才是凶器***強盜使用的是劍***。強調這一點是因為這與農民***目擊者***的供詞有莫大的關係。
依據常理,農民是最不可能撒謊的,也應該是最清楚事態的整個過程的。結果是他也撒謊了。
這從他前後供詞不一樣即能窺見一些端倪。相信大家對於影片初始農民回憶砍柴時看見的那隻手記憶深刻。然而事實是他並非只看見如此,而是目睹了整個過程。片尾過客的一語道破緣由。
農民因見財起心拿了短刀不得不捏造事實說武士是被長劍殺死的,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置身事外。
從這四個人的供詞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共同點:其一,對於於自己利害無關的事情都是事實。其二,於自己有利害關係的就會舍害取利,甚至於捏造。每個人的供詞都是為了讓事態發展至利己的道路上來。
我們不妨將這四個人的角色範圍擴大。農民,目擊者即觀眾;強盜、武士即強者,少女則為弱者。
篇3
最近不是很忙,看了許多歷來被世人奉為經典的影片,有很多確實不錯,也許電影拍成那樣才算是真正的藝術。
日本老片《羅生門》故事結構簡單,人物也就那麼幾個,可看完後讓人心裡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只有影片看到最後才會明白影片一開始和尚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對白,“這次讓我可能喪失了對人類靈魂的信心,這比強盜,比戰爭,比瘟疫,比天災饑荒還可怕”
影片從故事裡和講故事的人兩個層面揭露人世界上最讓人恐懼的事情,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誠實,每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可以撒謊,可以出賣別人,可以不顧一切,切實的讓我感到十分的恐懼。
影片的另一個角度是表面上十分溫順軟弱,動不動就淚流滿面的年輕少婦,在觸及到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時面目卻是那麼的猙獰,內心活動的變化是那麼的豐富,說謊趨炎附勢,甚至比強盜和他丈夫更狠毒,中國的一句話“人心隔肚皮”也是頗有道理。
無論是強盜,武士,年輕少婦,樵夫,還是巫婆甚至虛構的鬼魂沒有一個是誠實的,彼此間是信任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露出虛偽的外表說謊欺騙,讓人內心感到恐懼,甚至那種恐懼超過任何的恐怖片帶來的可怕感。
只有在影片最後大雨停了,外篇露出了光明,當樵夫承認了自己的欺騙,抱著撿到的嬰兒走出羅生門時,才看到人性殘留的溫存和善念,也許這也是唯一的希望。
篇4
今天終於看了這部久違的黑色電影,果然很有意思。
羅生門揭露了人性最大的弱點 —— 自私和虛偽,在危難的時候,面臨生死的考驗的時候,即使是平時恩愛的夫妻,也可以反目成仇,互相傷害。事情過後,雙方又各有一套說辭來為自己辯護,犯錯的永遠是別人,自己是多麼無辜啊。
但從這部片子我們還可以看出,男人永遠都比女人更自私、更虛偽。男人可以自私到為了保全自己唾棄自己的結髮之妻,也可以虛偽到死到臨頭還要說謊來美化自己。你可能會說,片中的妻子也自私,她挑撥自己的丈夫和強盜決鬥;她也說了謊,謊稱自己暈倒了不知道丈夫是怎麼死的。但她的自私,她的虛偽,是在當時那種絕境之下多麼無奈的一種選擇。她在和強盜搏鬥未果被玷汙後,不想死,也不想和強盜走,想讓自己的丈夫和強盜決鬥來保護自己,這實在不能說是非常過分的要求。她的謊言就更容易理解了,顯然,她是為了自保,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她總不能跳出來說,是我挑撥他們兩個決鬥的。在這個時候,還原事情的真相沒有任何意義,她懦弱的丈夫寧可說自己是自殺也不願意承認是被強盜殺死的,死不足惜。
當然,這部片子放大了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普通人可能永遠也不會面臨那麼極端的情況,大多數人還是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更多的考慮自己的利益,然後談起的時候有選擇性的忽略那些不光彩的細節,同時誇大那些對自己有利的細節。如果說自私是人動物性的本能,那虛偽就是人社會性的本能,是普遍和客觀存在的。
最重要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善惡美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陰暗面,我們與其失望和批判,不如多一點寬容和理解。
喋血孤城電影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