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選教學心得體會文章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相信每位教師都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篇關於教學心得體會的範文!
篇一
一、創設的情景要充滿趣味性
興趣是學習之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二、創設的情景要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絡,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例如我在教學求圓柱體容積的時候,帶了一隻木水桶,讓學生主動測量,計算,檢驗。學生們興趣十足,他們竟然能自己得出結論:計算時要使用內直徑和內高。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並體會學習數學是大有用處的。
三、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該是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後增強自信心,並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後,讓學生做探究延伸題,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後那種喜悅溢於言表。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是這樣去設計的。總之,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增進學生的交往,體驗情感,提高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不斷創新,教學相長,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揚長避短,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
一學期以來,我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奮懇,兢兢業業,有計劃、有組織地展開教學工作。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出總結,以增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用德律己
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堅持閱讀,勤奮學習,刻苦研究,及時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與能力。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認真聽取他們的教誨,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堂課,以滿腔的愛心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積極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誘,管束管導,既教書又育人,對學生等量齊觀。做到深入學生,為學生排難解紛,為學生多辦實事。本學期全勤,沒有因個人私事而耽誤學生一節課。能主動、認真地服從和配合學校各級領導安排的工作。並且能夠保全大局,與同事們團結協作,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用功學習
“書山無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無止境的,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每位教師來講固然很重要。由於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題目都會提出來,而且經常“打破沙鍋問到底”,所以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可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雖然自己剛踏入工作崗位,但在這一學期裡,我能認真閱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認真備課、上課、反思,也能積極參加學校展開的各項活動,如教職工運動會、集體教研活動等。每次聽課或參加培訓學習,我都爭取坐個看得清楚的坐位,以便能更好地作記錄,我也會積極地講公開課,讓那些有經驗的教師給我提出寶貴的建議。課餘時間我堅持寫教學反思和讀書筆記,例如:《年輕教師步入工作崗位需注意的幾個問題》、《淺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與評價》、《提高高效課堂教學的理念》等等。付出一定會有收穫的,在12月23日的新教師彙報課中,我有幸獲得數學組第一名,這將是我今後努力學習的動力。
三、用愛育人
我經常教育學生要愛學校、愛班級、愛老師、愛同學。假如連自己身邊的人和物都愛不好,談何愛祖國、愛人民呢?因此我經常不失時機地捉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文明禮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漸滲透愛的教育。碰到學生因小事吵架,我會主動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告知他們要學會關愛他人。對學習落後的學生,我沒有放棄他們,經常鼓勵和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的困難,使他們有信心繼續學習。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養我的學生,用自己的行為給他們建立愛的榜樣。
四、專心教育
現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以為:“認知是一個程序,而不是一個結果。”因此,他誇大“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程序。”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好“教”與“學”,“學”與“導”的關係,把教與學的重點放在“學”上,在教法上著眼於“導”,以學生髮展為本,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引誘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參與認知結構的程序,促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我在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一課時,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使他們在活動中有機會探索,並有所發現。使學生們拼出了各種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從中得出梯三角形的面積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進而激起了他們對學習的愛好。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假如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播知識,那麼這類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倦怠,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因此,我上課的第一工作就是使學生“動”起來,讓學生以偷快的心情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新課標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解決數學題目的方法,發現數學的規律,教師應當轉變角色,成為真實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在解決題目中能夠主動地調動相干知識,積極思惟,通過自主學習,取得獨立解決題目的能力。我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正是如此努力地實現著這個目標。
五、存在題目
1、學生沒有一種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2、學困生的轉化還沒有到位,個別學困生沒有轉化好。
3、基礎知識把握不牢固,計算的正確率太低,理解能力差,知識學得較死,沒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4、自己的知識面窄,教學經驗,需要找到一種好的、合適自己的、合適本班學生的、符合當前環境的教學門路。
六、 改進措施
1、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多表揚,多鼓勵。
2、在學困生身上多下工夫,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表揚為主,多一些關愛。
3、堅持練習口算和計算題,進步計算能力。
4、教給學生分析題目的方法,培養思惟能力。
5、認真研究教材,掌控教材的難點,重點,紮實基礎知識。
6、多看些與數學有關的書籍,向有經驗的教師多請教,多溝通,找差距,補不足,以進步自己的教學水平,堅持寫反思。
7、工作儘可能做細,考慮周全,細節決定成敗。
總之,我認真地備好每節課,在備課中,我認真研究教材、教學用書。學習好新數學課程標準,虛心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總結經驗,力求進步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工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題目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穫!
篇三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先進的教學理念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豐富個人知識儲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保證。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從課前的準備、課堂的組織、課後的練習等幾個環節來提高實效性,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必然途徑。
一課前的有效準備
大凡成功的課必定是充分準備的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有效的備課必須體現出: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
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有效。
二課堂的有效組織
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
語言組織準確、簡練。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囉裡囉嗦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一位好的教師應該得到全體學生的尊敬與愛戴,一位好的教師應該使所有學生都受益。在課堂教學中,各環節的安排要儘可能以全體學生的參與為基礎,以個別提問、小組交流、課堂檢測等多種形式來了解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情況。
三課後的有效練習
課後練習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寫上,思維與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教學給當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力求課堂實現有效教學。
篇四
有效教學,不是看教師是否教得認真或是否講完了課時教學內容,而是看課堂三維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看學生有沒有真正學懂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多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
下面我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以及課後反思、佈置作業四方面來著手。談一下教師如何提高教學實效。
一有效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的充分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有效性與否。備教材要備教材的編寫思路、教材的呈現思路、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備課程標準,要充分利用教學參考書,將本節課的考點抓出來。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從而以標靠本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確定要教什麼內容,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訓練什麼技能,教給什麼學習方式,都要心中有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節節有所教學生堂堂有所得。另外課堂要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知識與生活相聯絡。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有效課堂教學
1、有效講授。
講授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一上課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我們要般把學習目標告訴學生,在他們頭腦中提供可以掛靠要點的鉤子。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上課開始時就要引導學生了解本節課的“關鍵”部份。在課堂教學的進行中,結束時強調相應的關鍵部份,以免學生關注形式的多樣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採用易於學生喜歡的語言,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藉助一些技巧。其次,上課時少講,扮演好引導的角色而不是主演的角色,我們在上面眉飛色舞了一通我們是很條理了也明白了,但學生究竟會的並不多。通過問題情境環環相扣將本節知識以學生的學為主要過程進行而不是老師的講,多用啟發式教學進行。另外,要考慮的是在講授中要提供鼓勵性的即時評價。課堂上善於發現和總結,及時地作出有效評價;同時要“師出必有名”,評價必須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即表揚確有值得表揚之處。
2、有效提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說明我們要充分重視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所提問題的內容應包括學習的重點、難點。一節課就這些問題認真設計問題,巧妙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針對班內的全體學生進行反覆提問。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教師這樣引導學生髮言的,“你把剛才的回答再說一遍!”“你再來說一遍,”“誰的想法與他的不一樣?”類似這樣的問話,幾乎沒有一句引導學生相互溝通的話,更沒有引導學生對各種方法進行整理,這種交流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中,教師是這樣引導學生的,用“能說說你的想法嗎?”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用“誰聽懂他講的意思了?”來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思維過程,用“你能解釋一下嗎?”來引導學生彼此的溝通和相互的理解,用“你有新的想法嗎?”來引導學生與同伴比較異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優化的意識,用“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來引導學生再次提出問題,把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難點反饋出來,再次引起學生的質疑。這樣引導學生相互間的學習,啟發和取長補短的交流過程就是有效交流的過程。
三有效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不在多,貴在精。可以記錄這些內容:
1記課堂生成。在課堂學生表現如何,學生的討論有哪些精彩的成果,課堂上生成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都能夠為教師的下次備課提供可借鑑的素材,使備課中的“備學生”有據可以。
2記下規律。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會有所感悟,應該及時地將這些感悟記下來,從中發現點滴的教學規律,並思考提煉出實用而有創新的課堂教學方法。
3記下精彩。在課堂教學中的精彩之處應該在備課中有批註或勾畫。這些記號可以用固定的色彩做上醒目的標記,並在旁批上做上點評,這樣不但可以為下次備課提供捷徑,還可以通過集體備課的形式進行資源共享。
4記下敗筆。有成功,就有失敗。失敗並不可怕,但須及時發現並總結,避免下次重蹈覆撤。對課堂教學中的敗筆進行回顧、梳理,並探究剖析其根源,有利於教師自身快速成長、迅速成熟。
5記下靈感。在課堂教學中,隨著師生思維火花的碰撞,有時教師會從那裡得到靈感,甚至產生頓悟。這是一定要將這些“智慧的火花”記錄下來。
四有效佈置作業
作業不在多在精,一天十個選擇或者五六個選擇一個大題認真做完,有希望做完。太多了他就一二一一點也不做了或者胡弄你。“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有效的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髮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新課程下的教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教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篇五
參加工作的這幾年,我聽過不少老師的示範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鬆鬆,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並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彙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裡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在平時的聽課活動和觀摩教學中並不少見。眾所周知,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我認為,如果不對好課的標準進行重新認識,勢必會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我認為一堂好課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考慮。
“一個都不少”——面向全體學生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一化的集體教學為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為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著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著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並不意味著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於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髮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餘力的優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群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採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
“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具體說,教學時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學習的必要經驗和預備知識奧蘇貝爾稱之為“先行組織者”,從而為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應啟發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瞭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維果茨基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矛盾,引發認知衝突,使學生達到“憤悱”的狀態,為學習新知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說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的生命在於應用”——注重學用結合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業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少專家指出,數學教學不能“掐頭去尾燒中段”,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得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自《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一方面,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的教學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統計知識及一些應用題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出發,經過分析整理編成數學問題的;另一方面,由於課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許多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事例未能進入課本。因此,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係,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注重學用結合,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應儘可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資料編制數學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相伴;應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改變封閉式的單向結構為開放性的多向結構;應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著眼全面發展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
在數學課上,學生們除了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智慧,還帶著自身的情感、動機、需要等一併投入課堂;學生們除了與教師交往外還與同伴之間進行相互交往;學生們除了認知、情意方面的發展,還包含群體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誠然,這一系列目標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但卻必須通過每節課來實現,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在每一節數學課上,每個學生都是把整個生命投入課堂的,我們所進行的都應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在數學課上營造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無論是課堂的引入、新知的展開、結論的獲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發展、個性的展現……課堂的每一分鐘都能像磁石一樣緊緊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應創設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問題情景與任務目標,讓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地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助互動;應充分挖掘數學的形式美與內在美,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和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經常伴有輕鬆感、快樂感和成功感,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新時代的課堂教學,已經進入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要目標的新階段。通過對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反思,認為,一堂好課不同於一臺好戲。演戲是按照固定的劇本,依據既定的程式,演繹著不變的情節。而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這些個體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豐富情感。因此,我們所上的每一課都是唯一的、不可重複的、豐富而具體的綜合。一堂好課,不是講授得多麼滴水不漏,環節上的天衣無縫,細節上的精雕細琢,而是應該建立在實際學情的基礎上,面對全體學生,關注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新精選教學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