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淺述論文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尤其現在的教師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係到教師個人,也關係到我國教育事業的成敗與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摘 要: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尤其現在的教師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教師的職業倦怠,偏執性認知障礙,疲勞綜合症,多重角色轉換的心理困難,人格缺陷,人際關係障礙等,究其原因有社會、家庭、教師本人等方面。維護教師心理健康,樹立健康的心理觀念,改變認知,積極調整情緒,不斷自我增值,提升自信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教師本身要有意識的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適應社會的變化與競爭,提高心理素質,更好的完成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任務與使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教師的心理健康;角色轉換;人際關係
社會的變革,觀念的更新給現代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而教師由來已久的“平衡”心態也正在經受著衝擊,教師的心理問題已不再是問題,而是一種現象,時代正賦予教師一個全新的任務:在雕塑下一代靈魂的同時,還要對自己的心靈進行自我塑造。不久前,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採用國際公證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這一工具,由心理學專業人士對教師進行檢測,結果表明:69%的被檢測教師自卑心態嚴重。另外,嫉妒情緒明顯,焦慮水平偏高等也是較突出的問題,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已不容樂觀。下面結合實際從以下幾方面談談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首先,由於社會的壓力與物質需要的欠豐富導致教師心理失衡。我國正處在教育體制的改革時期,諸如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末尾淘汰、按績取酬等改革,“鐵飯碗”的格局已經被打破了,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同時,教師繁重的工作和超負荷的付出難以獲得相應的回報,長期處於這些壓力下的教師對自己的社會地位容易產生焦慮,感到心力交瘁。
其次,教師角色的心理衝突。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扮演著各種各樣的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教師的實際角色水平有時卻難以適應,有的教師在教學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服從管理出現“頂牛”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某種程度上,學生對教師的感情日漸淡薄,造成教師的情感失落,引起了教師內心的衝突。
再次,人際關係不和諧引起的心理障礙。教師的人際交往不和諧引起了許多心理問題,如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又不願同別人交流,日久天長,導致孤僻焦慮;為得到領導、他人的關注,整日都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想法,心情壓抑,遇到不愉快就與他人爭吵,要麼遷怒於學生,要麼鬱積於心,還有因人際關係緊張而引起的敵對性心理。
二、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表現
1.教師的職業倦怠。有些教師的情緒和情感處於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喪失,以麻木不仁的態度對待學生,輕則見到學生不大理睬,重則厭倦甚至體罰、心罰學生,把對工作的不滿發洩在學生身上。常常看不到成績,感到前途暗淡,甚至產生厭教情緒。
2.偏執性認知障礙。有些教師的認知結構僵化,知識面窄,儘管他們教學勤懇,但內心已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實際教學效果也明顯比別人差,可他們總認為自己掌握的知識已經足夠,對新理念極端抵制,不反省自己,一味怪罪、怨恨自己的學生“今不如昔”,把責任全推給學生。
3.多重角色轉換的心理困難,人際關係的障礙。在學校教育中,師道尊嚴和狹隘的理解,阻礙了教師從傳授知識、課堂紀律管理者的角色向學生的朋友、知識引導者的角色轉換。同時,教師的職業習慣,使有的教師回到家中難以轉換角色,在家中不能與親人友好相處,加重了心理負擔。有的教師,由於自身的科研、教學、社交能力的不足而陷入自閉的漩渦。
4.人格缺陷。有些教師拋棄為師的人格尊嚴,打起學生的主意或直接暗示學生及家長要進行“感情投資”。同時,我們也在報紙上、媒體上看到某學生因為擔心教師的懲罰而逃學、出走,因為不堪忍受教師的辱罵而自殺的報道……教師缺乏對學生的愛,把生活、工作中的厭煩、憤怒轉嫁到學生頭上,這些無不反映了極少數教師靈魂的缺損,人格的缺失。
三、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解決的措施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外一直以來都把教育這一職業列為心理健康高危職業,而據我國的專家分析,近年來我國中小學教師也已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面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如何去解決呢?
1.改變認知,樹立健康的心理觀念。現階段,我國絕大部分的人群依然缺少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其中有不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教師,他們認為“心理問題”是難以啟齒的“醜事”,不願意承認也不會主動去面對與解決,從而影響自身心理的健康與發展,所以教師要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必須樹立健康的觀念,不逃避心理問題的存在,經常審視自己的內心和行為,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2.調整情緒,提高耐挫力。愉快穩定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教師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積極主動學習一些心靈成長和情緒管理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教師管理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3.掌握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交往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是在滿足了生存和安全需要之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使人心境開朗、舒緩壓力。教師的工作特點決定教師在工作中要樹立合理的同事觀、師生觀,在生活中要加強與家人、朋友的溝通與聯絡,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網路。
綜上所述,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係到教師個人,也關係到我國教育事業的成敗與發展,除了社會和教育管理部門要重視這個問題,教師本身更要有意識地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適應社會的變化與競爭,努力開發自身的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以便更好的完成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任務和使命,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國韜等・教師心理學―怎樣成為一個好教師―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8.
[2]龐麗娟等・教師心理健康 關注與促進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3***5***.
[3]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指導手冊・北京:開明出版社.2001.
[4]柳友榮・教師心理保健・合肥:安徽任命出版社.2000.
[5]王雲娟・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中國教育報・2002.0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教師心理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