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工作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有改革才有進步。下面由小編為你提供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

  2015年,全市各級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部署,按照“三項原則”和“四個結合”要求,突出問題導向,聚力創新攻堅,改革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呈現出鼓點緊、步履實、成效好的良好態勢,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釋放了新紅利。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統籌協調。先後7次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27項改革檔案,聽取了11次改革工作彙報,同時召開了1次專項小組聯絡員會議和1次縣***市區***委改革辦主任會議。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每次會議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都及時傳達貫徹,市委改革辦迅速分解落實,做到了人事對應、有條不紊。

  ***二***抓謀劃部署。年初出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5年《工作要點》《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年中確定《2015年法治咸陽建設重點任務》,全年共安排重點改革任務69項,其中延續2014年任務22項,對接省委年初任務21項,自主新定26項,具體改革舉措235項,任務覆蓋所有行業和領域,責任分解到所有單位和縣***市區***,做到了有路線圖、有時間表、有硬措施,牢牢掌握了改革工作主動權。

  ***三***抓試點探索。鼓勵支援縣市區和市直部門爭取中省改革試點專案,鼓勵基層單位和廣大群眾探索推行新模式新機制。全市爭取實施國家級改革試點專案23個、省級改革試點專案17個,部署開展市級改革試點專案12個、縣級改革試點專案44個,智慧城市、未成年人保護、職業教育整合等多項試點探索得到中省有關部門高度肯定。

  ***四***抓調研指導。協調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圍繞重點改革任務深入調查研究,加強上下溝通銜接,謀劃改革路徑。充分運用專項小組會議、專題聯席會議等途徑完善改革方案,提交領導小組會議的改革檔案均注重徵求各方意見,有的還邀請專家學者問診把脈。注意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及時推廣基層創新探索,《數字化平臺、大城管體制》《從一廳式辦公到一門式服務》《昔日關關設卡、今天直接落地》《適應網際網路+、運用大資料管》等調研成果在省市媒體發表並得到市委主要領導肯定。編印了《全面深化改革案例選編》***上下冊***3000套,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引導作用。

  ***五***抓資訊上報。制定了資訊工作考核辦法,及時發現和總結有特色有突破有成效的好做法好典型。全年編髮《咸陽改革動態》85期,較2014年增發23期,其中10期被省委《改革工作動態》刊用,名列省內各市區前茅;1期被中央《改革情況交流》刊用,併入選中央改革辦《案例選編***一***》***共30個案例,其中陝西4例***,受到省委改革辦高度肯定。

  ***六***抓氛圍營造。定期組織咸陽電視臺、咸陽日報、咸陽政務新聞網、市委機關刊物《涇渭縱橫》、咸陽政研***改革***網站改革專欄進行專題報道,積極聯絡中省媒體報道宣傳咸陽重大改革成就。2015年6月2日《陝西日報》“三秦新視野”欄目、10月13日華商報第2版、10月15日陝西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10月24日陝西日報頭版、12月12日陝西電視臺新聞聯播“追趕跨越爭上游、地市鉅變”欄目先後採訪報道咸陽改革工作進展。

  ***七***抓督查落實。所有改革任務納入臺賬管理,劃定時間節點,定期對賬盤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先後聽取8個專項小組工作彙報,各專項小組、各牽頭單位平均每月召開1次會議協調改革程序。市委改革辦實行科室對口聯絡專項小組、幹部緊盯具體任務、人人蔘與助推改革的工作機制,尤其是狠抓跟蹤督辦,6月重點抽查,8月全面督查,11月專題督導,年末對帳考核。同時,聘請西安交大改革試點探索與協同創新中心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進行第三方評估,積極探索改革效果評價的新路子。長武縣設立改革創新驅動發展成果獎,大大激發了改革熱情。

  二、任務完成情況

  從督查考核情況看,235項年度改革任務基本達到預定節點,或落地實施,或出臺方案,或形成草案。其中,全市性簡政放權、商事登記、資料管稅、智慧城管、擴權強鎮、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秦都區社群矯正與教育聯盟、興平市兒童福利與陽光信訪、涇陽縣供銷社、武功縣電子商務、彬縣農村黨建、長武縣鎮村綜合等改革經驗得到省委改革辦肯定推廣,興平兒童福利制度試點經驗得到中央改革辦肯定推廣,並在雲南省委《改革快報》刊登。

  ***一***政府機構職能和事業單位改革。1、市縣機構改革。市縣黨政群機關新“三定”規定印發。市級精簡部門2個、部門管理機構2個、部門內設機構41個、編制239名、領導職數61名。縣市區精簡行政機構59個。2、整合縣以下市場監管體制。秦都、渭城工商、質監分局下放給兩區管理。縣級食藥、工商、質監、鹽務、物價等部門整合為市場和質量監管局***掛縣食藥局牌子***。3、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在2014年76項取消、35項下放、192項保留、74項承接基礎上,2015年再取消5項、下放3項、承接23項。4、推行權力責任清單。在全省率先出臺“兩單”制度《實施意見》並完成培訓調研,形成清單初稿。5、簡化優化審批流程。製作了行政審批、日常管理及便民服務事項的審批辦理流程樣表,精簡審批辦理環節100多項次,縮短時限三分之一以上。6、推行“一廳式”辦公。市縣政府和多數鎮辦、社群都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或服務站,初步達到“進一個門,辦所有事”。7、建設網上政務中心。市政務服務中心新的網上審批系統投入執行,市級52個職能部門705項行政審批事項和日常管理事項實行網上辦理。8、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成了323個市級事業單位和4520家縣鎮事業單位類別劃分及方案批覆。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試點穩步推進。9、鎮村綜合改革。15個被撤銷鎮和12個改辦鎮全部摘掛牌,417個行政村撤併,司法所、財政所、市場監管所由部門垂直管理改為鎮辦管理為主。10、擴權強鎮改革。縣級部門委託下放鎮***辦***許可權從27項增至30項,下放範圍擴大到所有鎮***辦***。出臺了《關於深化完善全市省級重點示範鎮和文化旅遊名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11、科研科技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市級公立醫院推行“總量控制、自主招聘、過程監督、統籌養老”人事管理新機制。長武縣財政對公立醫院自主招聘人員工資按縣醫院60%、中醫醫院80%、婦幼院和鄉鎮衛生院90%比例補助。12.全國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在全市11個縣級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基礎上,整合建設了彬長旬、涇三淳、乾禮永、興武四個區域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分中心,人員、經費和資產由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統一管理,承擔區域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任務。目前,基礎建設、人員劃轉等已基本完成。

  ***二***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1、國有企業改革。初步形成了國企改革指導性《意見》,完成了4戶破產國企職工安置。2、國有資產監管。初步形成了加強國資管理《意見》和市屬國有經營性資產統一監管《意見》,制定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方案。3、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市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見》和《市屬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管理辦法》已草擬完成。4、混合所有制試點。咸陽陶瓷廠正按市國資委批覆方案組織實施;威力克能源公司正在準備。5、商事登記改革。5月在全省率先推行營業執照、機構程式碼證、稅務登記證、印章許可證“四合一”登記。9月全面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6、財政預算改革。市縣黨政群部門全部實行了預決算和“三公”經費支出公開,嘗試綜合預算和零基預算,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GDP掛鉤事項全面取消。7、清理規範財稅優惠政策。清理各類稅收優惠政策17項,累計金額達3454.7萬元。8、稅費改革。全面完成“營改增”試點。市地稅局大資料管稅模式得到省上肯定推廣。9、公務支出標準化。修訂了市級機關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系列管理辦法。10、政府購買服務。印發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指導目錄》。11、創新財政投入方式。出臺《財政支援產業發展資金股權投入管理辦法》。設立1.36億元中小微企業擔保貸款風險補償資金。12、加大財政支農力度。新增農業產業扶持資金900萬元。13、政府債務管理改革。出臺了《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實行政府性債務規模、結構和安全性動態測評,債務償還責任單位資金精細化管理。14、科技體制創新。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方案已上報並形成規劃。國家智慧財產權建設試點城市方案已制定下發。科技創新《實施意見》及配套政策出臺。陝西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咸陽分中心成立。首家科技型企業在新三板上市。15、投融資體制改革。出臺投融資體制改革21條舉措,完善了民間投資金融服務體系。三原縣聯合縣信用聯社向鎮辦派任金融助理。16、重大專案決策機制。市級備案核准專案實行網上公開。市級新開工重點專案全部通過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程式。17、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第2批6大類50個專案向社會推介,總投資352.5億元。彬縣在旅遊和大橋建設方面實現了PPP模式實際運用。18、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制。出臺了《關於促進外向型經濟突破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編制了“一帶一路”建設規劃。19、居民水電氣階梯價格。階梯電價制度全面實施,階梯水價制度《意見》印發。20、公車制度改革。7月15日市縣兩級同步實施。市級封存835輛、劃撥租賃平臺150輛,目前拍賣267輛992.62萬元,交通補貼按月及時發放;縣市區封存1156輛、劃撥租賃平臺639輛、拍賣307輛,部分發放補貼。21、不動產統一登記。實施方案已下發,市縣不動產登記機構全部設立,市不動產登記局正式對外辦公。22、建立健全汙染防治聯動機制。治汙降霾統一監測和資料共享機制、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協調機制、汙染源線上監測第三方運營管理機制執行順暢,汙染源線上監測覆蓋面達95%以上。23、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實行能耗總量和強度目標責任雙考核。選定47家高汙染,高風險企業開展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和環境信用評價試點。24、規劃環評和建設專案環評聯動機制。全市建設專案環評檔案及審批流程線上全文公示。市級審批專案均按照環保部要求向社會公示。25、水、氣環境質量考核機制。每季度對轄區內水、氣環境質量進行考核通報,超標縣***市區***統一徵收汙染補償金。26、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完成承載能力測算,方案上報省環保廳。27、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前置審批制度。已審批專案均執行到位。28、節水型社會建設。市縣兩級水功能區和水源地水質監測網建立,12個縣市區完成節水器具推廣專案,市級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建立有序推進。29、統計制度改革。已出臺統計資料質量系列評估辦法。30、安監體制改革。政府監管網格化、行業直管專業化、企業管理精細化機制穩步推行。31、軍地軍民融合發展。制定了“百校助學、百村扶貧、百官共建”《實施意見》。32、誠信制度建設。已出臺誠信建設制度化方案,基本建成全市信用資訊平臺。

  ***三***農村改革。1、城鄉一體化。《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印發,全域咸陽規劃館建成。2、農村土地確權頒證。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確權發證率分別達到90.7%和89.2%。旬邑、武功、淳化3縣完成房地一體地籍調查試點。全市首張承包地權證書12月11日在三原頒發。3、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出臺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意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636家、家庭農場2046家,其中省級示範家庭農場59個。全市流轉土地141.2萬畝,土地流轉率達26.2%。4、惠農補貼資金“一卡***折***通”兌付。在2014年禮泉、彬縣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專案由7項增至32項,涉及資金16.15億元。5、涉農專案資金統籌使用。制定《工作方案》在武功、旬邑兩縣試點。武功縣整合14個專案1.01億元,旬邑縣整合21個專案3.78億元。6、新型農村社群試點。出臺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實施意見》,首批建設21個社群,合併行政村90個14.8萬人,旬邑經驗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推廣。7、供銷社綜合改革。武功、涇陽被定為省、市供銷社改革試點縣,成為全國供銷系統農村電商示範縣。8、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全市農村居民進城落戶14.89萬人,佔年任務126.2%。9、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實施專案20個,爭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7萬多畝,恢復高質量耕地近2萬畝。10、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出臺了《關於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意見》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規則***試行***》。旬邑縣、三原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成運營。11、國有林場體制機制改革。完成全市11個國有林場調查摸底,在旬邑、淳化兩縣3個國有林場開展試點。12、農村社群工作人員專職化。在彬縣開展試點,形成10個社群招聘50人方案。13、美麗鄉村建設。已出臺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意見》,興平馬嵬驛、旬邑馬欄鎮、長武亭口鎮、武功小村鎮、旬邑太村鎮、淳化潤鎮成為全省美麗鄉村示範點。14、村級組織“一事一議”機制。已出臺《關於規範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操作程式的實施意見》。15、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選擇三原縣試點,探索出建管一體化、農民監督員、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等模式,發展農民用水戶協會等專業合作組織。16、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禮泉縣阡東農民用水者協會作為中省試點單位***灌區***進行了分類水價探索。省上投資1000萬元改造了協會末級渠系和辦公地址,將總水量水權分配至農民用水協會,協會按照灌溉面積細化到村組、農戶,建立了農戶用水電子臺賬並頒發水產權證。17、水權交易試點。完成縣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配,正分類推進取用水戶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18、水生態補償機制。形成了實施方案,同時開展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合作試點、農社對接試點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調研。

  ***四***城市管理體制改革。1、規劃管理體制改革。已形成《城鄉建設規劃與社會事業規劃聯審聯批辦法》和市城鄉規劃委員會人員調整充實方案。編制了城市公共空間等十多項專項規劃。2、城市停車管理體制改革。初步形成《咸陽市機動車停車場規劃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咸陽市停車場建設專項規劃》《咸陽市停車場建設三年計劃》。3、智慧城市建設。“六個一”和“光網城市”建設持續推進,智慧醫療專案上線執行,人民廣場、咸陽湖景區免費WiFi全覆蓋。4、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建立了市綜合執法局牽頭、多部門和秦渭兩區參與的綜合執法機制和街區分類分級負責的管理網路,建成了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5、城市管理數字化。市數字城管指揮中心和城建、秦都、渭城3個子平臺建成執行。6、城市精細化管理。選定城區8個重點區域實施試點。7、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初步制定了市綜合執法局13項執法許可權下放秦渭兩區的意見,形成了數字化巡控、市區協調聯動新機制。

  ***五***社會民生體制改革。1、就業保障制度。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在各類生產經營單位推行。公益性崗位人員實名制管理,“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2、集體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了集體合同制度攻堅計劃和農民工合同簽訂“春暖行動”,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3、勞動爭議調處機制。市縣仲裁院全部建成,80%鎮辦組建調解中心,市縣總工會和81%建會企業成立調解委,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結案率94.4%,超省規定4.4個百分點。4、農民工工資保障制度。健全了工資保證金、應急週轉金等制度,明確了工程總承包企業負總責制度。5、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無縫銜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體系開始運轉。6、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職級並行制度。已按中省部署全面推行。7、社會保障“一卡通”***IC卡***制度。市級機關與企事業單位完成發放。8、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城鄉校長教師定期輪崗交流制度、“大學區”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全面建立。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全面落實。資助家庭困難學生6億多元。9、職業教育改革。中職學校20%編制自主聘用和生均公用經費政策基本落實,職教聯盟***集團***組建完成,5個區域職教中心掛牌執行。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推進現場會在禮泉召開。10、招生制度改革。中考中招改革方案印發實施。11、社會力量辦學。初步形成《關於進一步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意見》。12、大病保險制度。在2003年建立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基礎上,啟動農村居民大病保險制度,22種大病住院費用統一先執行新農合政策。13、生育審批制度。準生證網上辦理,單獨“兩孩”政策全面落實,全面二孩政策正完善細則。14、低保、五保和臨時救助制度。完成了城鄉低保和五保的補貼標準調整。旬邑縣、淳化縣開展了“救急難”制度試點。15、公立醫院改革。全市成立5個三級醫院牽頭的醫療聯合體,覆蓋62個一、二級醫院和社群衛生中心,實現了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社會人群全覆蓋。縣鎮醫療一體化、藥品***疫苗***全程電子監管和醫療機構聯網登記公示等制度不斷完善。16、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身份不明或繳費不足人員疾病應急救助基金設立。新農合即時報銷直通車制度全面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網上繳費平臺率先開通。“先診療、後結算”範圍不斷擴大。17、分級診療制度。出臺《關於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意見》《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暫行規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管理辦法》《關於配合分級診療制度推行調整咸陽市城鎮醫療保險有關政策規定等事項的通知》和全市分級診療指南,10月1日起已全面推行。18、民辦醫療管理改革。形成健康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和健康養老社會投資專案《規劃》。19、住房保障制度。出臺《租賃型保障房共有產權實施細則***試行***》,形成《保障性住房分配監督實施細則》《保障性住房資產管理辦法》。20、殯葬制度。首批30個農村公益性公墓已經建成,第二批46個正在建設。21、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市上成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並開展省級試點。長武縣被列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試點縣。興平市被列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和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雙試點”市。22、建立社會組織評估制度。成立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負責社會組織等級評估。23、社會管理服務網格化。市縣平臺建成,秦都、渭城、興平、禮泉、武功、彬縣、永壽完成2.5維地圖製作和基礎資訊錄入。24、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出臺《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實施細則》。25、信訪制度改革。市、縣、鎮信訪資訊系統與全國信訪資訊系統無縫對接,逐級走訪、涉法涉訴信訪新機制初見成效。興平市探索建立信訪事項複查複核法律引導服務新機制。26.創新殘疾人幫扶模式。秦都、武功、禮泉、三原、長武探索推行“專案入股、基地經營、年底分紅、利潤保底”新機制,有效解決了政府兜底重度殘疾人精準幫扶難題。

  ***六***文化體制改革。出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專案分工》,確定了文化體制改革的目標要求、主要任務和時間節點。1、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模式。實施“六德”工程,開展“六進”活動,樹立培育示範點160個,並確定了“崇德包容、尚法創新”的咸陽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陽”的城市品牌。2、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統籌政府、企業、文藝組織力量,整合市、縣、鎮村***社群***資源,搭建社會文化舞臺,成功舉辦了咸陽市文化藝術節。3、網路媒體管理。建立了重點工作資訊釋出、突發輿情處置、重大事項輿論風險評估、輿論環境綜合整治“四大機制”和網路評論員、資訊員、紅色網軍隊伍,設立了咸陽市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4、政府購買文化服務。出臺了《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活動實施細則***試行***》和《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試行方案》,建立了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專項基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則,市縣財政投入公共文化活動補助資金1341萬元購買或場次補貼惠民性演出。5、扶持文藝創作機制。出臺《文藝精品創作扶持獎勵辦法》,按照獲得中省表彰獎勵0.5-5萬元的標準,首批表彰了21項文藝精品獲獎作者。6、扶持民間文藝團體。採取“民辦公助”等方式籌建了市民樂團、歌舞團等文藝團體,加強同省內外、國內外文藝事業的交流互鑑。7、扶持壯大文化產業。市財政每年列支200萬元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並擬定了咸陽文化投資公司方案。乾陵唐文化大景區等30個重大文化專案進展順利,涇陽樂華城、茯茶小鎮等文化園區初具規模。8、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建立了咸陽政務網和宣傳網的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咸陽政務網、宣傳網、新聞網和視聽網成為對外宣傳新視窗。與新華社、陝西日報社合作建立咸陽新聞客戶端。咸陽日報社成立全媒體融合發展中心,市廣播電視臺主要欄目實現網上觀看。9、文化事業單位成立理事會。選定市圖書館、市群藝館、市博物館試點,市博物館理事會章程、第一理事會議程擬定。10、方誌改革。聘請社會人士編纂了《咸陽地名文化集萃》。

  ***七***民主法治領域改革。《2015年法治咸陽重點改革任務》確定19項重點改革任務,其中對接落實省上16項,自主確定3項。1、人大監督機制。市人大會出臺了“一府兩院”專題詢問,專項工作報告滿意度測評、會審議意見辦理情況滿意度測評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就職宣誓等5個具體辦法,制定了辦理市人大代表重點建議的暫行規定,圍繞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了2次專題詢問,對政府16專項工作報告和7份審議意見的辦理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81名新任命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向憲法宣誓。同時,建立完善了人大代表資訊服務網路平臺,制定了《依法許可對市人大代表採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辦法》。2、地方立法機制。市委出臺《關於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見》,市人大會審議了《咸陽市地方立法條例***草案***》,市人大法制委、市人大會法工委組建完成。3、協商民主制度。出臺了加強協商民主建設、加強政協協商兩個《意見》和年度政治協商《計劃》。“月協商”座談會按期召開。制定了《政協委員視察工作辦法》,成立了政協委員法律服務中心,支援服務政協委員履職參政。4、社群民主建設。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城鎮社群建設《意見》,提出了社群工作標準體系和評價制度。5、村民自治。順利完成新一輪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

  ***八***司法體制改革。根據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研究制定了《關於做好我市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見》《關於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深化“平安”咸陽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執法司法公正的實施方案》《關於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除司法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正報請省司改辦稽核外,其他檔案均印發實施。市委政法委專門成立了司法體制改革辦公室,安排專人負責。1、全面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出臺了在全市範圍內推行法律顧問制度的《意見》和做好政府法律顧問備案工作的《通知》,大部分縣市區與市級政府部門已完成法律顧問聘任工作。2、社群矯正制度。出臺了全面加強社群矯正工作《意見》、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社群矯正工作《意見》和《社群矯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市共建立社群矯正教育基地25個、社群服務基地20個,在冊矯正人員1893人。3、法律援助制度。依託鄉鎮司法所設立法律援助站164個,建立社群***行政村***法律援助聯絡點213個。4、維穩工作點評機制。出臺《全市政法綜治維穩工作的點評意見》,受到中央維穩辦高度肯定,並在11月南昌市全國維穩工作規範化建設會議上介紹經驗。5、法院立案登記制改革。市縣法院5月1日起改立案審查製為立案登記制。全市法院系統立案數同比增長27%,無一起“立案難”投訴。6、推進司法公開。出臺《政法機關案件資訊公開工作規定》《檢察機關全面推行檢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警務公開規定》。全市法院直播庭審239場,釋出微博微信資訊969條,公佈裁判文書20656份。7、公益訴訟試點。根據最高檢和省檢部署,在市縣兩級檢察機關試行。8、人民監督員制度。學習吉林省經驗出臺《實施方案》,65名市級監督員選任完成。9、人民陪審員制度。市中級法院建立了人民陪審員聯絡員制度,同步加強了陪審員選任、培訓、管理、參審範圍、調解職能、考核機制6項工作。10、拓展人民群眾參與司法活動的途徑形式。全市法院推廣“群眾說事、法官說法”機制,召開司法聽證會8次240餘人次。市中院會同市司法局等部門訴前調解結案21件。11、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出臺《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實施細則***試行***》,18起案件當事人獲得救助人民幣67萬元。12、健全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出臺《依法治理多元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工作實施意見》,修訂《行政複議聽證規則》。全市法院***法庭***建立人民調解工作室。市縣檢察院設立駐法院民事行政檢察聯絡員。13、完善司法責任制。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等工作的制度健全、人員固定。14、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關於深化全市公安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初步形成。目前,已完全放開落戶條件,推行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制度;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累計發放居住證20多萬份;出入境證件受理許可權下放縣級公安機關;實施駕駛人考試自主預約、異地考試製度;推行“一村一警”包抓聯絡制度。15、檢察審判機構人財物省上直管。市中院、市檢察院和永壽縣法院、永壽縣檢察院被確定為全省改革試點單位。

  ***九***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出臺市委貫徹《省委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實施細則》,確定了134項具體改革任務。1、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出臺了《市委全委會對正縣職幹部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投票表決辦法》《市委管理幹部選拔任用工作動議暫行辦法》《領導幹部個人向市委推薦幹部人選辦法》《縣處級後備幹部推薦意見》。2、幹部監督制度。印發了新提拔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和家庭財產申報備案的《意見》和加強幹部教育管理監督《意見》,開展了“超職數配備幹部”“違規進人”“慵懶散奢和走讀”“吃空餉”“黨政幹部在企業兼職”等專項整治。加強了公務員任職稽核備案。3、目標考核制度。出臺了《市級部門“創優爭先”考核辦法***試行***》,形成了《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辦法》。4、黨代表大會制度。秦都、三原、旬邑開展黨代表工作室建設試點。5、“兩新”組織黨建。成立了市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委並出臺了系列制度措施。6、人才工作體制。形成了黨管人才工作《實施意見》。7、領導幹部法治培訓機制。出臺了《全市領導幹部系統法制培訓實施方案》。

  ***十***紀律檢查體制改革。1、清理議事協調機構。市紀委牽頭或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從63個減少至8個,解決了主責不清、工作越位問題。2、整合優化內設機構。在機構、編制、領導職數不變情況下,市紀委撤銷黨風廉政建設室、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室、執法監察室、行政效能監察室,組建了組織部、宣傳部、紀檢幹部監督室,增設了3個紀檢監察室,執紀監督人員佔到總編制的72%。3、派駐紀檢機構迴歸主業。明確市級部門由紀檢組長***紀委書記***以外1名黨組***黨委***成員分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監察室以外1個內設科室承擔黨風廉政建設日常工作,使紀檢組長***紀委書記***、紀檢組***紀委***和監察室職能迴歸執紀監督。4、落實“兩個責任”。出臺了《關於落實黨委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落實紀委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實施意見》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考核問責辦法》,並細化責任,提高分值,獲得中省紀委肯定。5、改革案件線索管理辦法。出臺《紀檢監察機關管理處置領導幹部問題線索暫行辦法》《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轉送件辦理工作的通知》《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受理和處理工作暫行規定》《要結果信訪件稽核制度》《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件管理工作辦法》,加強了對反映問題線索的集中管理和規範處置。6、改革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出臺了《縣市區紀委書記、副書記和市直部門紀檢組長提名人選庫管理辦法》《縣市區紀委書記、副書記,市紀委派駐紀檢組長***紀委書記***提名考察辦法》,市紀委組成3個研判組對縣市區紀委班子進行了綜合研判,對擬入庫人員進行了考察。7、推行派駐機構全覆蓋。出臺《市紀委向市委辦公室等7家單位派駐紀檢組的方案》,採取單獨派駐和歸口派駐兩種形式,統一名稱,統一管理,向市委工作部門派駐紀檢組,實現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永壽、長武等縣還探索推行紀檢監察派駐機構幹部聯合履職模式。8、籌備成立市委巡視工作聯絡辦公室。成立方案已上報省編辦。

  三、存在問題和下一步建議打算

  當前,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主 要存在以下困難與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夠到位。一些領導幹部對“誰改革誰受益、早改革早受益”缺乏深刻認識,習慣於等政策、等經驗、等指令,甚至中省檔案規定已經很明確了也要以各種理由“再等等”“再看看”。還有的把日常工作當作改革創新、把方案印發等同於任務落實,導致不少改革落地慢,甚至在執行中搞變通、打折扣。二是責任落實不夠具體。有的專項小組組長“掛帥不出徵”,有的專項小組聯絡員“敷衍不盡責”,協調解決改革推進中的具體問題不夠主動、不夠紮實。有的縣市區抓改革“一鍋責任粥,一筆糊塗賬”,頻出“中梗阻”,推進措施不力、檢查流於形式。有的市直部門對上級改革部署跟進不及時,一味強調部門利益,方案調研週期過長,“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三是自主探索力度不大。一部分改革事項推進按部就班、平鋪直敘,膽子不大、步子不快。一些縣市區自主改革事項少,缺乏特色與亮點。還有一些縣市區發現典型不及時,總結亮點不深入,上報改革資訊數量少、質量差。四是任務進展不夠均衡。規劃聯審聯批、城市管理、國企、國資、國企負責人薪酬等領域改革進展緩慢,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等改革缺乏實質性進展,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農村產權抵押等改革阻力不小,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不強烈。同一改革事項在不同縣市區進展不一,如縣級工商、質監、鹽務、食藥、物價等部門整合,僅長武等少數縣市場與質量監管局掛牌執行,其他縣市區大多原狀維持。五是配套措施跟進不力。一些已確定的改革舉措由於配套不足而推進效果不理想。如持續簡政放權以後,一些縣市區與鎮辦對省市下放的管理服務事項無力承擔;註冊登記、先照後證、四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商事登記改革後,後續監管還需要加強,等等。

  2016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三個原則”和“四個結合”要求,圍繞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突出問題、需求、戰略、目標“四大導向”,按照“三個有利”標準,及時跟進中省最新部署,著眼前後銜接和縱深推進,協調時序、力量、進度,在聚焦重點難點、提高方案質量、加大自主改革、落細落小落具體、強化督查考核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激發發展活力,為加快建設富裕人文健康新咸陽貢獻力量。

  一是健全責任機制。進一步夯實改革主體責任,完善責任和壓力傳導機制,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責任鏈條,確保有人抓、有人幹、可落實、可核實。

  二是搞好試點探索。積極爭取中省改革試點專案,探索建立試錯容錯機制,鼓勵基層和群眾大膽試驗,形成生動活潑的改革創新局面。

  三是加強調研論證。堅持問需問政問計於基層,嚴格決策程式,加強銜接配套,讓改革契合實際需求、鉚合突出問題、符合群眾期待,切實增強改革舉措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嚴格督察考核。以聘請西安交大專家進行簡政放權第三方評估為試點,加快健全完善改革督察考核機制,力促每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五是提高隊伍素質。推動實現市縣改革辦人員專職化、責任單位工作人員穩定化。加強市縣改革辦人員、專項小組聯絡員學習培訓,全面提高業務能力與工作水平。

  ***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工作的回顧

  年是實現“”計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經受住了非典疫情、持續高溫等諸多不利因素的考驗,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搶抓機遇,紮實工作,積極參與並配合洋山深水港、臨港新城的前期建設,保持了全區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發展。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9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7.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7%;完成財政收入37.0億元,比上年增長4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8.9億元,比上年增長53.4%;城鎮職工平均工資20119元,比上年增長12.2%,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482元,比上年增長6.8%。

  ***一***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抓住“兩港一城”建設的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現經濟增長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去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73.5億元,比上年增長24.1%,實現工業利潤12.1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26.6,比上年提高4.9點。工業區整合力度加大,“1+9”市、區兩級工業區為全區工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強化工業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實現了各大園區形象開發和功能開發的同步推進,努力招引大專案、大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加快,傳統產業技術能級提高,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佔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有新提高。與此同時,新興的資訊產業、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初具雛型,發展態勢良好。

  第三產業平穩增長。年,全區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66億元,比上年增長17%。房地產、旅遊、商貿等行業繼續成為推動三產增長的新增長點。全區房地產業增長強勁,對全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增強。旅遊業通過合理引導,抓住“黃金週”假日消費和舉辦桃花節這兩大契機,帶動全區旅遊業實現新的增長。與此同時,通過加大引進力度,深化內部改革,進一步優化全區商業業態結構和佈局,促進商業有新的發展。去年,全區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到1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2%。資訊化建設有新進展,資訊科技在一些行業得到初步應用。此外,交通運輸業、中介服務、現代物流、金融業等也有了新的發展。

  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6.3億元,比上年增長3.1%。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都市型農業、確保農民增收的目標,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糧食與經濟作物的比例調整為23:77。林業建設持續快速發展,全區完成成片造林2.85萬畝,超額完成全年指標,森林覆蓋率達到18%。農業基礎投入和農業招商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新經濟組織不斷壯大,農產品品牌整合和農業組織化建設有新的提高。農業科技致富工程進展順利,並大力推行農業生產“零稅率”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此外,通過大力推進農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經營、鼓勵扶持異地經營,加大農業集中的力度。

  二、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利用“兩港一城”優勢開展招商引資,並通過採取不斷改善投資軟環境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全區對內對外開放的水平。

  招商引資的質量有新提高。利用“1+9”工業園區整合的契機,出臺了一系列關於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並通過“兩港”投資環境推介會的舉辦以及“百日招商”競賽活動的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去年,全區共批准外資專案167個,總投資達6.6億美元,合同外資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8%。繼續強化吸引內資工作,全年引進內資企業工商註冊5682戶,比上年增長8.7%,新增註冊資本94.7億元,比上年增長42.7%。其中,“兩港”投資環境推介會共簽約專案55個,總投資達到157億元。通過一年的努力,吸引了臺灣正隆、河南神火等內外資大專案增資擴股和落戶。

  外貿出口平穩增長。積極實施促進外貿出口的政策措施,堅持外貿出口多元化和以質取勝的戰略,努力培育外貿出口新增長點,全區外貿出口增長平穩。去年,全區出口創匯達到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4%。

  三、各項改革不斷深入

  以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繼續深化各項改革,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內在動力和體制保障。

  加快企業改革步伐。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機制,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的有效監管辦法。進一步加大國有資產監管力度。加快全區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步伐,積極穩妥地推進供銷合作總社、匯侖公司、工業總公司等企業的改制工作,全年完成國有、區屬集體企業改制90多家。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非公經濟總量佔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75.8%。同時進一步規範鎮級區劃調整及撤制村、組的資產處置,積極推行村務、組務公開。區級機關行政用房清理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調整鎮域行政區劃。在去年調整的基礎上,鎮級行政區劃由19個調整為14個,進一步精簡了機構人員,實現了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

  切實推進“鎮保”工作。按照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總體思路,認真組織實施《市小城鎮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各鎮和園區相繼建立工作班子,切實落實工作責任制,強化輿論宣傳,確保小城鎮社會保險工作的有序推進。通過強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促進就業的責任制,加大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力度。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重點解決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對農村富餘勞動力實施與城鎮勞動力相同的就業服務和就業優惠政策,積極推進非農就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2.9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努力創新投融資體制。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並吸收各種社會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資格局,從而促進了全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的建設。

  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規劃理念,區域生態環境和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

  重點區域建設有新進展。臨港新城總體規劃和新城建設正式啟動。作為城市主要景觀的滴水湖建設已完成蓄水,大堤、道路、綠化以及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科教園區正在抓緊思博和工商外國語學院二期工程以及中國太平洋保險學院一期工程的建設,電力學院、工商外國語學院的產權成功實施轉讓。康橋工業區在確保區內已落戶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正在抓緊編制工業區二期開發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中科大研究院已完成主體工程和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中國電信資訊園正在著手開展動拆遷工作。工業園區在加快啟動原有已落戶專案的基礎上,正在著手編制和完善二期開發規劃。國際醫學園區已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園區規劃方案的調整和專案招商工作正在抓緊進行。與此同時,祝橋空港工業區、現代農業  園區等其他園區也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

  城市化程序有序推進,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按照規劃決策、執行監督分離的原則,加強對城鎮的規劃管理,認真組織實施新城、中心鎮和一般集鎮的總體規劃編制和報批工作。惠南鎮東西門大街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周浦老鎮改造規模繼續擴大,航頭、大團城鎮建設拉開序幕,新場古鎮保護完成調查摸底工作。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成滬蘆高速公路、郊區環線段改建高速公路以及中油管工程的前期工作和惠南鎮人民西路延伸段的前期準備工作,完成30座鄉村公路危橋和60座農橋的改造任務,南蘆公路路燈工程於11月份完工,同時軌道交通R3線規劃方案正在進一步優化。綠化和景觀建設力度繼續加大。完成外環線400米林帶段建設任務,完成惠南、六灶等鎮五塊公共綠地建設和滬南公路航頭段景觀綠化包裝工程。農村水網改造工作順利推進。完成40個村的水網建設和1.5萬戶居民的水錶改造任務。與此同時,還完成了一批事關人民生活的實事工程專案。進一步加強城鎮管理。繼續完善城鎮管理體制,確保城鎮的長效管理。創新物業管理機制,加快物業市場化運作步伐。強化以建築業管理為重點的行業管理,不斷提高工程質量。

  ***五***社會穩定工作落到實處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大開發、大建設程序的不斷加快,我們把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係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來抓。

  重視和加強對人民群眾來信來訪的接待和處理,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各鎮、各部門也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以城鄉低保工作為重點,切實抓好各項救助政策的落實。扶貧幫困送溫暖工作做到制度化、經常化,從資金、日常生活等多方面關心和幫助困難群體。

  進一步落實維護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確保了全區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繁榮。不斷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不斷深化,進一步解決了發生在老百姓身邊、嚴重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深入實施政務、村務和廠務公開工作。推進社群建設示範活動,平穩開展居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全區幹部群眾的法制意識不斷增強。

  重視做好人大代表書面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件,書面意見130件,政協委員提案231件。

  ***六***社會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績

  今年以來,全區開展了以“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為主題的學習宣傳活動,廣泛開展“兩港建設與新一輪發展大討論”,形成共識並提煉成為“匯聚百川、服務兩港、創新開拓、勇立潮頭”的精神,全區進一步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氛圍。積極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全年啟動建設村文化活動服務中心專案30個,不僅改善了村文明形態,也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創造了條件。深入開展文明鎮村、文明小區、文明單位、文明機關和文明標誌示範區的建立,提高了全區文明建立的水平。

  積極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加快科技發展,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形成了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成果。民營科技企業快速發展,去年全區共引進民營科技企業860家,註冊資金達到20億元。深入推進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完成推廣30項農業“四新”技術。推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全面完成中小學達標建設工程,寄宿制高階中學建設工作已經啟動。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初步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辦學格局。高質量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群教育也得到較快發展。繼續做好衛生工作。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標準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編制印發了《區區域衛生規劃》、《區區域衛生規劃三年行動計劃》和《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防範非典為契機,全面落實各項公共衛生監督工作。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合作醫療投保率,推動全國中醫二期先進區建立工作,進一步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完成市級衛生鎮和衛生村的建立任務。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區文化中心竣工,成功舉辦了區首屆文化藝術節,紮實有效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進一步繁榮全區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體育中心建設不斷加快。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全面啟動第二批三峽移民安置工作,同時完成第二批老年養老設施建設的“星光計劃”。此外,民防、宗教、臺灣事務、僑務等其他各項事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七***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

  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我們凝聚全區人民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力做好防非的各項工作。積極做好非典防範和控制工作。認真貫徹市政府關於防非的各項通知、通告精神,建立非典防治工作區、鎮、村三級防範網路,成立防非專家組,在20多天內建立了祝橋光明醫院隔離病區,設立31個監測點密切監測疫情動態,制訂了應急預案。穩妥處置突發事件。針對中僑學院、老港鎮、泥城鎮出現的三例疑似病例,我們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做好了密切接觸物件的醫學隔離。強化防非投入,區級財政共安排防非資金1500萬元,用於全區的防非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大力普及防非知識。在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抗擊非典鬥爭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防治工作轉入常態長效管理以後,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堅持思想、工作和措施三個不放鬆,堅決防範疫情再次發生。

  ***八***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根據大開發、大建設的新形勢,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形成政府工作合力。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手續,鞏固完善並聯審批制,強化“一門式”服務,探索告知承諾、企業年檢的改革。

  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分階段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綜合執法工作,完善執法方式和手段,改進行政執法作風。加大政府自身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和工作規範,把行政行為逐步納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通過建章立制、完善獎懲機制、強化培訓等方式來規範公務員的行政行為,不斷提高公務員隊伍的素質,改進服務質量。

  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根據市公務網建設的總體部署,積極啟動區電子政務“三網一庫兩應用”建設工程,逐步推進政務網上公開,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政府透明度。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深感到,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離不開歷屆縣委、縣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礎,離不開區人大、區政協的支援和監督。特別是在抗擊非典的鬥爭中,全區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顧全大局、守望相助,湧現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蹟,充分展示和體現了全新的精神;在推進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全區人民知難而上、迎難而進、齊心協力、勇於開拓,在大開發、大建設的程序中邁出了新的步伐。在這裡,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援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以及駐的解放軍、武警部隊,表示誠摯的感謝!

  各位代表,新一輪發展的序幕已經拉開,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為:一是經濟綜合競爭力不強,產業集聚度不高,上規模的企業不多;二是改革發展穩定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矛盾,就業不夠充分,農民向非農轉移的速度不快,社會矛盾的化解工作還不夠及時有效;三是投入不足,管理欠缺,影響了城市化程序的快速推進;四是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還需要進一步深化,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還要進一步改進。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抓緊研究解決。

  二、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裡,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的建設將進一步深入,臨港新城產業區也將有實質性啟動,在新一輪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更加突出,這一切都為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持久的驅動力。

  新的一年裡,政府工作的總體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和區委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區”、“以港興區”、“三個集中”戰略,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建設,堅持以提升區域經濟整體競爭力為目標,在“一核三圈三帶”經濟佈局的基礎上,有序推進以臨港新城為核心的“五個板塊”的組團式發展,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積極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推進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不斷推進的城市化、現代化、國際化程序,為把建設成為美麗的園林城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年全區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以上;出口創匯增長25%以上;合同外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35%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以上;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增長6.5%以上;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做到六個堅持:

  一要堅持“科教興區、以港興區、三個集中”戰略。把“科教興區”戰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管理創新等全方位創新,不斷增強持續創新能力,在更高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新的跨越。同時要積極依託“兩港一城”的開發,積極培育一批適應港口發展的新興產業,進一步優化全區的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級,不斷增強經濟的綜合競爭力。通過大力推進“三個集中”,進一步提高全區城市化、現代化的水平。

  二要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貫徹“二、三、一”產業發展序列,在不斷穩固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主要依靠二、三產業來推動經濟的發展。工業要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提升產業能級來帶動全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三產業要以房地產業、旅遊業發展為龍頭,加快商業改革和發展的步伐,積極培育新興三產行業,實現增速領先、結構優化、比重提高的目標。

  三要堅持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開發建設。“兩港一城”開發是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託,在服從和服務“兩港一城”開發這一大局的前提下,更要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的開發和建設,依託“兩港一城”開發來實施產業佈局、產業結構和城鎮體系的優化調整,在服從、服務、參與和融入“兩港一城”開發的過程中加快自身發展。

  四要堅持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深化改革來突破和消除各種體制和機制瓶頸,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關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

  五要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既要不失時機地推進改革,又要在改革中切實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發展經濟,不斷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以改革促進發展,以發展保穩定。

  六要堅持當前與長遠相結合。在重點推進當前工作的同時,結合“”後兩年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深入研究影響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全域性問題,明確“”後兩年和“十一五”發展的方向和思路,為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要在加快全區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按照建設園林城區的目標,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改善全區的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今年重點要做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

  要繼續加快產業佈局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努力形成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不斷提升全區經濟執行的整體質量。

  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佈局。按照“一核三圈三帶”的區域經濟佈局思路,加快區域經濟佈局優化調整。全力推進臨港新城和惠南新城區的建設,以新城的建設來帶動人口的集聚和產業的發展。臨港新城要緊緊依託深水港和臨港新城產業區的開發和建設,加快以行政中心為主的標誌性建築的建設和城區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初步樹立開發形象。惠南新城區要在進一步完善科教園區開發的同時,加快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和太平洋保險學院以及體育中心的建設,提升新城區的服務功能。全力推進中部、西北部、東北部、東南部和西南部五大經濟板塊的建設,形成既互補互動又相對集中的五大經濟發展組團。中部以惠南新城區為核心,加快發展科教產業、商貿業和都市型工業,形成以科教為特色的經濟發展板塊。西北部以周康地區為核心,加快發展以高科技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為特色的綜合經濟板塊。東北部以祝橋鎮為核心,加快發展以臨空加工和臨空服務為特色的臨空經濟板塊。東南部以臨港新城為核心,加快發展以現代物流業和現代裝備製造業為特色的海港經濟板塊。西南部以航頭、新場地區為核心,加快發展以生產生活資料流通業和旅遊業為特色的商旅經濟板塊。整合後的“1+9”工業園區要在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通過大專案的帶動培育新的產業鏈,積極形成相互滲透、相互合作、互動互補、同步推進的產業叢集格局。

  努力形成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加快第二產業結構升級。繼續加快汽車組裝及零部件加工、精細化工等已成熟產業的技術改造步伐,提升產業能級,充分發揮對工業的支撐作用。配合臨港新城產業區的啟動,引導以現代裝備製造業為核心的相關產業向園區集聚,圍繞重大專案形成產業鏈,同時抓緊研究制訂產業園區和東部四鎮聯動發展規劃。加快發展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導地位,儘快形成產業規模。採取積極的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支援和鼓勵各類要素向優勢產業集聚,突出發展優勢產業。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依託“兩港一城”的開發和建設,進一步細化和完善全區物流業的發展規劃,加快泥城物流園區、祝橋臨空物流園區、老港產品分撥物流園和現代農業園區物流中心的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現代物流業。繼續推進商業佈局結構和經營業態的調整,加快引進大型連鎖超市和品牌專營店等新型商業業態,增強現代商業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加強土地一級市場的巨集觀調控,繼續推進房地產開發結構調整,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推進完成區內公交資源的整合工作,引導公交客運企業以資產為紐帶,加快重組和整合的步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加快發展以知識要素、專業人才為支撐的中介組織,完善中介服務體系,使中介服務業儘快做大、做強、做精。認真組織實施年桃花節,進一步豐富旅遊內容,提升旅遊的品位。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豐富都市旅遊產品,提升旅遊業競爭力。

  進一步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繼續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不斷優化和調整農業結構,實施種植業結構、林業內部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畜禽業的調減與優化。繼續抓好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和組織化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力實施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加大對農民的科技扶持力度,不斷提高科學種田的水平,為增加農民收入打下堅實的基礎。

  全力以赴推進“三個集中”。按照全市郊區城鎮建設用地、農業用地、生態綠地與林地各佔“三分之一”的格局,進一步優化人口布局、產業佈局和城鎮佈局。突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城鎮體系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歸併農村自然村落和居民點,促進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鎮集中。以“1+9”工業園區為載體,進一步實施政策聚焦,推進工業向產業基地和重點園區集聚。繼續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民向非農化轉移。大力推進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繼續加大農村稅費改革的力度,努力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同幅同步增長。

  ***二***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充分利用“兩港一城”開發的機遇,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擴大開放,全面提高開放水平。

  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不斷健全招商資訊平臺,完善各個層次招商資訊網路的建設,重點要加強對重大專案資訊的捕捉和跟蹤。結合“1+9”工業園區的開發和建設,引導內外資專案向“1+9”工業園區集聚,同時結合全區城市功能的提升,吸引外資向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農業等領域拓展。不斷創新招商方式。通過園區整體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外引外招商、網上招商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引資能力。不斷調整和完善招商引資激勵政策,切實使激勵政策向引外、引大、引實和引高方向聚焦。堅持開展全面招商和開展專業招商相結合,堅持考核招商效率和考核產出效益相結合,開創全區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不斷完善市、區、海外三個層次的招商資訊網路,從源頭上捕捉招商資訊,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快“一門式”辦證辦照服務視窗硬體建設,努力降低商務成本,不斷改進政府服務,全力創造利用內外資的綜合優勢。

  積極拓展對外貿易發展空間。加快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在穩定紡織服裝、五金機電等傳統產品出口的基礎上,擴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的出口規模。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積極推動服務貿易出口。積極培育出口主體,大力促進“三資”企業的出口。

  ***三***以規劃為先導,加快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以網路化和功能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繼續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生態環境建設,構築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推進城市化程序。

  以“三個集中”思想為指導,加快城市化程序。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和綜合調控作用,以新城、中心鎮和一般鎮總體規劃為依據,加快編制分割槽規劃、控制性單元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區域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營造整體環境優美、風貌特色明顯的城鎮新景觀。依託交通條件、產業支撐等優勢,大力推進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和土地的集約利用,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加快臨港新城主城區的建設。要加快水、電、燃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建設區行政中心、海事大學、港城展示中心、一期湖濱景觀帶等功能專案,力爭到年底基本形成港城一期建設的形態框架。

  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實施大東公路、周鄧公路、人民東路、人民西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設,配合市有關部門做好滬蘆高速公路、A30改建高速公路等工程的建設。抓緊做好城市軌道交通R3線建設的各項前期準備,爭取儘早開工建設。以重點領域、重點專案和重點地區為突破口,加快推進第二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大力推進農村水、電、路和通訊網路的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的整體環境。繼續實施惠南、周浦的老鎮改造和新場水鄉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周浦老鎮改造要在面貌上出新形象,新場水鄉古鎮的保護與開發要在細化和完善規劃的基礎上,啟動核心區域的開發。繼續加強公共綠化和生態林的建設,不斷提高全區的綠化覆蓋率。與此同時,還要努力完成好一批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工程專案的建設。

  加強土地管理,促進全區有序發展。要堅持“政府調控、市場供應、規範運作、依法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儲備制度。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土地的供應方式,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創新城鎮管理機制,提升城鎮管理水平。不斷完善城鎮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區、鎮兩級管理監控網路,對城鎮管理中矛盾最突出的違章建築、亂設攤等問題進行重點整治。加快城鎮管理機構改革,實行政企分開,管養分開。強化城鎮管理經費的投入,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從城鎮管理的體制、機制、法制、隊伍等問題上入手,初步建立城鎮綜合管理體系。

  ***四***努力推進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國資和企業改革。按照“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權利、責任、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產收益管理和國有資產產權轉讓管理,切實維護出資人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企業改轉制力度,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快以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為核心的國有、區屬集體企業改制步伐。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授權經營制度,逐步建立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度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積極推進行政事業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社會化、多元化的社會事業投融資體制。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管機制。

  堅定不移地引導和支援非公經濟的發展。努力幫助解決非公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積極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確保非公有資本安全有效地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投資領域。支援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強做大。同時要依法加強對非公經濟的監督和管理。

  不斷規範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繼續抓好關係人民生活的消費市場的建設,重點整治食品、藥品市場,壓縮生豬屠宰場,建立廢品回收網路。同時,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市場管理的制度化和經常化。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的監察力度,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積極培育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利用的特色和優勢,建立一批具有一定區域範圍知名度的行業協會,促進相關產業的行業聯合和企業誠信體系的形成。

  深化投融資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推進開發建設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市、區、鎮三級政府的財力投入和政策性資金的槓桿效應,建立新型的投融資機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探索實行以專案經營主體自行籌資為主的市場化投融資模式。

  深化為臨港產業區配套服務的研究。以臨港新城產業區的啟動為契機,依託重大工業專案的引進與落戶,積極研究產業鏈形成、上下游產業延伸、配套產業服務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形成新的產業叢集,壯大產業規模。

  ***五***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夯實社會穩定的基礎

  建立良好的社會保障機制是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事,要充分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切實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努力營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

  繼續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萬人就業專案,重點幫助本區就業困難物件實現就業。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年內力爭新增就業崗位2.6萬個。通過政府引導,廣泛開闢就業渠道,積極倡導勞動者自主就業和政府扶持就業。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繼續舉辦各類就業和創業洽談會,強化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促進小企業、非正規勞動組織的發展。通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等方式,不斷增強企業的吸勞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促進就業困難人員的再就業。

  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全面推進“鎮保”工作,加快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改革養老金計發辦法。規範社會保險基金徵繳、使用和管理,加強社會監督,確保基金運營安全。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立補充保險,積極發展商業養老、醫療保險。穩妥推進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過實施救助期限制等措施,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時,鼓勵有勞動能力的低保物件主動就業。堅持基本醫療保基本的原則,積極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範基本醫療服務。繼續做好幫困救助工作,確保困難群體的正常生活。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大“四五”普法力度,努力增強全區幹部群眾的法制觀念。不斷強化社群基層管理,加強對群眾自治組織的引導。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重視和加強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工作,切實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完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認真妥善地處理好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實際問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依法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確保社會穩定。

  ***六***加強社會事業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前提下,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實現兩個文明建設的同步提高。

  繼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結合“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主題宣傳活動的深入開展,大力弘揚和實踐新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克服行為陋習,提高文明素質。圍繞到2010年建立文明城區的工作目標,實施鎮區、社群、景區、園區、校區文明建立,深化文明鎮村、文明行業***視窗***、文明示範標誌區***文明路段***的建立工作,紮實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不斷提高我區精神文明建立管理水平。

  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創業中心,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積極實施農業科技致富工程,加快科技興農步伐。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繼續完善科教園區建設,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程序。完成寄宿制高階中學的建設。加快全區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積極實施優教工程,推進二期課程教材改革。深入開展繼續教育,建設學習型社群。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理順鎮村衛生機構管理體制,推進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公共衛生體系的應急控制系統等七大系統建設,全面提高我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繼續重視預防保健工作,重點加強冬春非典的預防和各種傳染病的控制工作,進一步規範公共衛生行為。全力推進國際醫學園區建設,加快動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國內外招商力度,吸引國際知名醫療機構、醫學教育機構和醫療器械企業落戶園區。大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加快推進“區有中心、鎮有廣場、村有場所”的文化設施網路建設,積極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時要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中心等公益性設施的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體育健身苑和體育中心的建設,為人民群眾的健身活動提供良好的場所。繼續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完善以現居住地為主管理的制度,穩定低生育水平。實施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依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大力推進資訊化程序,初步形成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區域的資訊化應用體系框架。另外,還要積極推進民政、民防、宗教、臺灣事務、僑務等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

  加快人才高地建設。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重視人才、吸納人才、培養人才的機制,做到人盡其材。大力優化人才資源結構,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大力引進緊缺人才,努力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加強重點部門、重點地區人才隊伍的建設,形成優秀人才向重點部門和地區集聚的優勢,進一步加快重點地區和部門的發展。不斷完善人才選拔、考核和激勵機制,努力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加強我區人才培訓和就業指導的基地建設,做好培訓服務,不斷滿足各行各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七***加強依法行政和政府自身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以《行政許可法》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建設一個憂民所憂、樂民所樂的服務政府,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責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把實現群眾的願望、滿足群眾的需要、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記群眾的利益高於一切、群眾的疾苦急於一切、群眾的呼聲先於一切,時刻把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放在心上,充滿感情、全力以赴地去解決,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大力推進依法行政。要認真學習《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依法辦事、嚴格執法。積極推進勤政廉政建設,做到決策、執行和監督相協調,加快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堅持依法辦事、依法決策、依法處理問題,使政府各項行政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在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上的同時,更加重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繼續深化政務公開工作,重點完善“事權、財權、人事權” 公開的制度。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在政府網站上公佈行政許可事項,提高政務透明度、辦事效率和市民的滿意度。繼續深化機構改革,完善內部機構設定,優化人員結構。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推進告知承諾制和備案制,全面清理現有的行政審批和企業年檢事項以及各類收費專案,逐步建立規範的行政審批制度。繼續拓展和深化糾風工作渠道,不斷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風問題。繼續加大行政監察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廉政監察、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的水平。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培育高素質的公務員。嚴格公務員隊伍管理,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和法制紀律教育,改進對公務員的考核,重視考核結果的運用。切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落實崗位責任制和行政責任追究制度,拓寬群眾監督渠道,努力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積極推進民主建設,依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監督,高度重視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社會各界參政議政的作用,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眾團體的作用。

  各位代表:

  “兩港一城”開發的大好形勢催人奮進,大發展的機遇千載難逢。我們要在區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 精神,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更高昂的精神狀態、更足的幹勁,抓住機遇,團結奮鬥,紮實工作,乘勢而上,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和推進,為實現新的跨越作出新的貢獻!

  ***三***

  一、2015年經濟體制改革進展情況  2015年,按照上級統一部署,狠抓工作落實,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取得初步成效:  ***一***深入推進財政預算公開。嚴格執行公務卡制度,279個單位實行了“零餘額”賬戶管理,10個單位實現了非稅收入POS機繳費。  ***二***探索推行PPP模式。謀劃PPP專案28個、總投資93.5億元,儲備PPP示範專案6個、總投資68.8億元。目前,古城保護與旅遊發展專案,已與中建集團達成合作意向;黎陽汙水處理廠專案,已與河南水投集團展開實質性合作。  ***三***積極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按照《浚縣人民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安排,完成了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職責整合、工商質檢管理體制調整、衛生計生合併,啟動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人員選配工作。全面修訂部門“三定”方案,印發了縣計生委、工商局等5個部門的“三定”規定。目前,縣政府共保留工作部門24個。  ***四***加快交通執法體制改革。縣交通運輸執法局和道路運輸管理局掛牌成立,交通運輸局和公路局的人員劃轉、職能調整基本完成。  ***五***積極搭建企業服務平臺。認真搞好銀企對接,為企業協調融資27.8億元。認真抓好金融體制改革,浚縣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組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加快企業上市步伐,聆海集團、農林製藥新三板掛牌和中鶴集團上市股改,正在做前期準備工作。  ***六***認真做好“個轉企”。印發《關於支援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的意見》,鼓勵、支援符合企業條件的個體工商戶升級為企業,15家工商戶實現了“個轉企”。  ***七***認真做好縣醫院醫聯體試點工作。不斷提高醫療資源的總體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努力為群眾提供安全、方便、優質的醫療服務。  ***八***認真做好線上審批平臺基礎資料梳理工作。共梳理了需要我縣發改、住建、國土等13個部門審批的72個事項,並編制了申報指南、優化了申報流程,為線上審批平臺早日開通執行,創造了條件。  ***九***積極推進公車改革工作。成立了浚縣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報送了浚縣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浚縣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後封車停駛車輛報告。  ***十***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立了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起草了浚縣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2016-2020年***和2016年浚縣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重點,為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做好指導和規劃。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對重大戰略問題和重大政策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工作上創造性不夠,幹部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新形勢下,我縣如何適應新常態,加快“雙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四個”浚縣,如何開展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更好地緊隨黨和國家改革步伐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個別部門對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於一些改革工作未能盡心盡力,體制改革工作進度不快。  三是改革創新工作的組織領導仍需加強,目前縣內仍需不斷完善領導有力、協調有序的改革創新組織機構和整體推進全縣改革的體制機制。  三、下一步思路。  一是繼續深入研究學習中央和省市關於深化改革工作的政策精神,結合各部門職能和我縣實際情況、發展要求,提出2016年我縣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圍繞重點改革內容,創新思路、積極進取,不斷推進改革深化,為推動浚縣經濟穩步發展提供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  二是按照上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求,制定2016年度改革方案,明確改革重點,繼續按行政管理、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要素市場、財稅金融和投融資、經濟管理、社會領域、城鄉管理以及涉外經濟等八大領域改革全面推進我縣改革工作。  三是不斷完善改革推進機制。探索建立全縣推進改革合作協調推進機制,完善以“抓專案方式抓改革”的推進機制,將改革的各項任務量化到可操作、具體的專案上來,建立完善改革推進考核評價機制。  四是配合推進各項改革。按照縣裡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配合做好行政體制、文化社會體制、社會治理等領域改革工作。  政治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專項小組2015年工作總結  一、縣人大牽頭改革事項  ***一***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切實增強監督實效。一是從制度層面入手,在規範人大監督程式上下功夫。制定了《浚縣人大會執法檢查工作規範》和《浚縣人大會視察調研工作規範》,從議題的確定到活動的組織實施、從視察報告的撰寫到結果的運用等都進行了詳細規定,有效防止了人大監督多是總結經驗、走過場,出現阻力就放棄監督的情況。二是突出重點,在抓住主要矛盾上下功夫。選題上堅持突出重點,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涉及全縣發展大局的根本性、全域性性問題,科學選題,確保監督工作幹到關鍵處。三是突出監督實效,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監督過程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突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止個性問題社會化、區域性問題全域性化、偶發問題常態化。工作中,要求“一府兩院”在一定期限內辦理或整改完畢,確保辦理落實的速度和質量;二是組織人大代表或由相關委員會負責定期或不定期對“一府兩院”辦理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跟蹤督辦;對審議意見的整改落實情況,由會組成人員進行評議和電子投票表決,當場報告表決結果,並向社會公佈;要求被監督單位舉一反三,從防止問題重複出現入手製定有關制度和措施。  ***二***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突出代表主體地位。一是加強培訓,提高代表綜合素質。以人大會組成人員和代表活動小組為重點,切實加強新《預演算法》執法檢查、工作視察等方面培訓,不斷提高代表履職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代表專業小組,提高代表履職的針對性。為豐富和完善閉會期間的代表活動,提高人大代表小組活動質量,會將全縣230名人大代表編為12個代表聯絡組,每個聯絡組又細分成2-3個小組,配備了聯絡員和小組長,負責組織開展小組活動,加強活動指導和服務。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先後在白寺鄉、王莊鎮、小河鎮、新鎮鎮、屯子鎮和黎陽街道給予重點指導,率先建立了“代表活動之家”,初步達到了有陣地、有制度、有活動、有保障“四有”標準,使代表熱情有了新動力、代表活動有了新內容、代表履職有了新成效,有效提升了基層人大的工作水平。三是創新代表工作機制,提高代表履職水平。建立完善了人大代表列席會制度、公民旁聽會會議制度等。同時,邀請代表參加縣法院旁聽案件審理、縣檢察院“檢察開放日”活動,不斷拓寬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有效保障了代表的參與權、監督權,發揮了代表建言獻策的作用。進一步創新人大代表評議評價機制,新建了《浚縣人大會關於主任會議組成人員聯絡縣人大代表的意見》《浚縣人大會組成人員開展述職評議工作的意見》,主任會議組成人員分別聯絡5名縣人大代表,會組成人員向原選舉單位述職、參加代表小組活動。試行了市人大代表向縣人大會述職,增強了代表履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責任感。截至目前,共邀請16名人大代表列席了會會議、5名公民旁聽了會會議,12名市人大代表開展了述職活動。  ***三***加強和改進人大會工作。一是自覺維護和服從黨的領導。健全完善縣人大黨組重大事項向縣委請示報告等制度,始終保持與黨委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發展上同力。二是進一步加強人大自身建設。帶頭踐行“三嚴三實”要求,改進工作作風,樹立講規矩、守紀律、敢擔當、講務實、講廉潔的良好形象。強化學習培訓,完善規章制度,認真學習《中共全國人大會黨組關於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貫徹省委加強縣鄉人大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推動人大工作與時俱進。三是推進人大工作資訊化建設。及時向社會和選民釋出人大工作資訊,增強人大機關、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交流互動。  二、縣政協牽頭改革事項  ***一***探索建立專題協商座談會制度。為貫徹落實黨的關於“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要求,進一步調動政協各參加單位、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別委員履行職能、議政建言的積極性,印發了《政協浚縣委員會專題協商座談會暫行辦法》,建立了專題協商座談會制度。  ***二***強化自身建設,持續提升委員素質。為進一步加強政協委員自身建設,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推動全縣政協委員認真履行職能,積極建功立業,不斷開創政協工作新局面,制訂印發了《政協浚縣第十屆委員會關於政協委員履職情況考核辦法》。  ***三***加強基層協商民主建設。為促進基層黨委政府開展協商民主工作,縣政協按照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協商民主工作要求,建議各鄉鎮***街道***黨***工***委建立鄉鎮***街道***工作組,明確副書記分管政協委員管理和基層協商民主,聯絡政協工作,使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把協商民主的觸角延伸到基層。  ***四***進一步加強專委會工作的改革創新。為加強委員日常聯絡和服務管理,幫助委員知情明政,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調查研究能力、聯絡群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建立健全委員聯絡專門機構,成立政協委員聯絡委員會。同時,為擺脫編制制約難題,增強專委會履職能力和水平,按界別在各專委會配備兼職副主任。  三、縣紀委牽頭改革事項  ***一***紮實推進“三轉”和紀檢幹部派駐工作。共退出議事協調機構45個,繼續保留18個,清理紀檢監察幹部各類分工202項。對內設機構進行調整,機關監督執紀力量達到了78.6%。出臺《調整規範縣直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紀檢監察機構設定方案》,35個紀檢監察機構及領導職數予以保留的同時,還新增了18個紀檢監察機構***鄉科級紀律檢查員***,對17個單位歸口管理,紀檢監察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  ***二***認真落實“兩個責任”。研究出臺了浚縣《關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實施辦法***試行***》,釐清了黨委責任11項、黨委一把手的責任6項、班子成員責任4項和紀委責任7項。對紀檢監察機關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進行清理,共清理45個,繼續保留18個。全面規範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分工和兼職工作,清理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各類兼職167項。  ***三***有效加強懲防體系建設。研究出臺了浚縣《關於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實施意見》,統籌推進反腐倡廉各項工作。督促紀檢監察部門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監督。深入開展“自報風險崗、自查易腐點、自曝軟肋、自補短板”活動,將各單位廉政風險具體到人和事,加強督促檢查,推進工作落實。建立案情通報會制度,定期通報典型案件,擴大震懾效果。截止目前,下發案件通報15期。  ***四***紮實推進從嚴治黨制度建設。結合實際,創新《浚縣公職人員履職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責任追究辦法***試行***》、《浚縣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涉企股室民主評議制度》等規定。出臺《規範黨政機關主要領導幹部權力行使暫行辦法***試行***》,明確“三重一大”決策程式,提出“五個不直接分管”要求,加強對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形成了“副職分管、正職監管、集體領導、科學決策”的工作機制。對全縣83個單位執行“三重一大”“五個不直接分管”制度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對執行不力的32個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對其“一把手”進行集體約談,責令整改,成效明顯。今年以來,共處分正科級幹部3人,較去年27人下降了90%。  ***五***有力推進責任制落實。向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等四大班子及宣傳、統戰、組織等部門派駐了紀律檢查員。出臺了《進一步強化案件震懾效果,加強警示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創新方式,在省委巡視組巡視期間密集下發通報6期,召開政法、教育、鄉鎮街道3個系統警示教育暨作風整治會議,通過電視臺、微信、微博曝光等方式,通報損害群眾利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51起65人,將責任壓力傳導到全縣每個黨員幹部身上。  ***六***完善查辦腐敗案件機制。實行紀檢監察工作協作區制度,精挑細選30名有辦案經驗的幹部,組成10個案件組,由6個紀檢監察室牽頭,對省委巡視組交辦的4批次129個問題線索全力查辦。3次組織召開縣委反腐敗協調小組會議,制定加強協作配合5類實施細則,充分發揮縣委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  ***七***加強基層黨風政風監督檢查和責任追究工作。完成縣警示教育基地升級改造,開展廉政教育周活動,對68個單位360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集中廉政教育。建設浚縣陽光廉政網,依法公開涉農政務和農村事務,接受群眾監督。強化責任追究,共查處問題130個,138人,黨政紀處分33人,辭退1人,誡勉談話5人。  ***八***紮實開展巡察工作。成立縣委巡察辦,組建3個縣委巡察組,在全縣公開遴選13名工作人員。圍繞“四個著力”對民政局、住建局、黎陽街道辦等3個單位進行了第一輪巡察,共發現問題44個,問題線索29條。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巡察工作。  四、縣委組織部牽頭改革事項  ***一***完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補充、交流機制。制定了《浚縣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補充及交流辦法》。堅持黨管幹部原則,規範程式、簡化操作,推動年輕幹部跨條塊跨領域交流,促進年輕幹部成長。  ***二***健全乾部談心談話制度。堅持和完善《縣級領導幹部接待黨員幹部談心談話制度》,改進日常談話,嚴肅任職談話,及時提醒談話,加強對幹部的日常瞭解,及時發現、解決部分幹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三***完善幹部管理制度。完善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對152名正科級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進行備案,並對重點崗位幹部進行了調查核實。推進縣管幹部檔案數字化,實現了幹部檔案管理“雙套制”工作模式,即紙質檔案規範化管理和數字檔案資訊化管理。  ***四***完善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組織召開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推行村黨支部書記季度述職評議制度。實行基層黨建工作矩陣式管理,縣、鄉、村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建立黨建工作臺賬,制定任務清單,明確工作責任。建立健全督查通報制度,對各鄉鎮***街道***、浚縣產業集聚區基層組織建設進行督查指導。定期督查工作進度和工作效果,公開評優評差,排名通報,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五***推進基層四項基礎制度建設。完善基層民主科學決策機制,在鄉鎮***街道***重點推行“六步決策法”,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在農村規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制定了“十必須十不準”規定和操作規範20條,確保“四議兩公開”科學運用、規範執行,科學決策村級事項953個;完善基層便民服務機制,加強縣、鄉、管理區、村四級服務平臺建設,縣財政撥款411萬元,新建、修繕了60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制定了服務規範“十要十不準”制度,提升了服務水平,服務群眾18萬人次。完善基層矛盾調解化解機制,成立了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負責疑難信訪案件的分析研判、指導部署和調處化解;成立鄉鎮***街道***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積極推進“148”平臺建設,妥善處置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成立農村***社群***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室,採用說事評理會等形式,化解基層矛盾糾紛。完善基層黨風政風監督檢查機制,明確了監督檢查的物件、內容、方式和責任追究辦法,全面治理髮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指導村級成立村民監督委員會,完善農村“三資”管理等制度15項,推進基層黨風政風監督檢查常態長效。加大廉政宣傳教育和執規執紀力度,及時查處違反黨規政紀、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六***完善鄉鎮黨代表任期制。指導7個鄉鎮召開了黨代會年會。健全了代表提案提議、調研視察、聯絡黨員群眾等11項制度。推進黨代表工作室建設,並組織引導黨代表駐室服務群眾,幫助解決問題。7個鄉鎮共建立黨代表工作室57個,黨代表幫扶困難黨員群眾500多人,解決問題100多個。  ***七***完善基層黨組織“晉位升級”機制。按照“五星級”標準,對農村黨組織進行了分類定級、星級評定,共評出“五星”黨支部102個,“四星”或“三星”309個,“二星”46個。建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機制,實行縣級黨員領導幹部聯村、縣直單位幹部駐村、鄉鎮***街道***機關幹部包村等辦法,促進46個軟弱渙散黨支部實現轉化升級。紮實開展“三帶三爭”活動,引導農村黨支部書記、農村黨員制定爭創目標,公開服務承諾,評選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標兵20名。建立“農村基層組織活動周”制度,促進了農村基層組織活動正常化、規範化,全縣457個農村黨支部普遍開展活動3次,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100餘件。  ***八***完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機制。在農村黨支部書記的選派、管理、提升、評價、激勵等方面探索創新,形成了一套科學規範的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工作體系。強化教育管理,對換屆後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分期分批進行專題培訓,提升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履職能力和服務本領。縣財政拿出548萬元,用於農村黨建工作經費,將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報酬每人每月增長200元,有效激發了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熱情。  ***九***完善大學生村官動態管理機制。圍繞促進大學生村官創業和分流開展工作。在創業方面,紮實開展創業聯誼活動,實施“雙管三帶”,即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期間由組織部門與實踐單位雙重管理,創業發展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有帶無,共結成幫帶對子85對,大學生村官創業率達到53.9%;在分流方面,暢通出口出路,加強疏導引導,拓寬流動渠道,形成了能進能退的良性工作機制。  ***十***完善黨員發展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全市發展黨員質量管理體系,健全完善巨集觀調控、質量監控,季度評比、年終總評“雙控雙評”工作機制,實行發展黨員備案制、預審制,嚴把發展黨員質量關,全縣新發展黨員470名。  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小組2015年工作總結  按照中央、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關精神和鶴壁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具體工作***鶴壁市深化文化改革實施方案尚未出臺,正在審議通過階段***,浚縣結合實際,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  一、2015年工作情況  ***一***成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根據省、市委進一步加強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的要求,成立了由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加強了網際網路工作的領導管理。  ***二***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完善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內部機制建設及管理制度,加強隊伍管理,定期對執法人員進行執法培訓,提高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年初,簽訂文化市場綜合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目標,強化責任,加大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力度。今年,共組織40餘次集中行動,出動車輛70餘臺***次***,出動人員215人***次***,檢查文化娛樂場所100餘家***次***,下發整改通知書60餘份,收繳非法出版物6000餘冊,光碟900餘盤。  ***三***深入推進文明河南建設工作。制定下發了《浚縣關於推進文明河南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成立了全縣落實文明河南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今年,全縣共在濮鶴高速路口、縣城主出***、縣城主幹道設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文明河南建設公益廣告大型廣告牌17塊、建築圍擋公益廣告8處、護欄廣告153塊,總面積25000餘平方米;舉辦了“踐行價值觀,崗位比奉獻”主題演講比賽;組織開展了“鶴壁好人”、“道德模範評選”、文明餐桌等系列活動。  ***四***落實國有文藝院團扶持政策。按照上級有關精神,積極爭取扶持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今年,爭取到國家扶持資金資金80萬元***資金尚未到賬***,用於創新劇目以及非遺傳承等。  ***五***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在全縣開展非遺登記、採訪、記錄、攝影、攝像等普查、建檔工作,完成了實物徵集、圖文編輯、文字整理、聲像合成、光碟錄製等;舉辦非遺培訓班、錄播電視專題等形式,大力宣傳《非遺法》等法律法規,提高全社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聘請了專業的優秀教師面向全縣開展免費秧歌舞及旱船、高蹺等培訓;積極整理我縣非遺專案申報省、市非遺保護工作,今年共有7個專案列入市級非遺保護名錄,4個專案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認真籌備浚縣石雕等專案申報國家級非遺保護工作;依託浚縣正月古廟會,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浚縣區域活動,打造“國字號”民俗文化品牌;與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科技學院、鄭州師院等大中專院校聯合,邀請大中專院校學生來浚,實施了“感受非遺魅力,體驗民俗文化,與泥同樂”學生暑期進泥塑村觀光體驗活動。暑假期間,共接待大中專院校學生1.5萬人次。  ***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整合鄉村文化資源,打造了屯子鎮、伾山辦兩個示範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繼續實施了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免費對社會開放政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今年以來,共舉辦文化廣場活動157餘場,播放電影5268場,演出戲曲26場;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專案基本竣工,正在綠化,12月中旬進行竣工驗收。  ***七***完成有線電視網路整合工作。浚縣有線電視臺完成了改革任務,正式掛牌成立了河南廣播電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浚縣分公司。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視,健全組織。根據省、市文化體制改革要求,成立了以縣委、宣傳部長為組長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縣的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把具體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縣委、宣傳部長王有卿不定時帶隊,到相關單位進行調研,瞭解改革進度,協調解決問題。  ***二***明確責任,及早部署。按照上級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有關精神,年初,組織文廣局、文物旅遊局等相關單位召開會議,傳達有關精神,結合浚縣實際,制定2015文化體制改革措施,進一步明確改革任務。同時,縣委主要領導組織召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專題會議,研討文化體制改革的具體工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指明瞭方向。  ***三***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平臺等多種方式,宣傳報道深化改革的程序及意義,縣電視臺共製作播放專題15期,在全縣營成人人關心改革、人人支援改革、參與改革的氛圍,也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監督保障。  ***四***強化督導,狠抓落實。建立工作臺賬,實行月報制度,定期到相關單位督導改革事項,及時掌握改革任務的進展情況,針對遇到的難題,及時召開會、專題研究、限時解決。同時,定期通報相關單位的改革任務完成情況。  三、存在問題  ***一***改革任務有待進一步明確。浚縣的文化體制改革任務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早在2013年以前,就已經完成了“兩臺”合併、“三局合一”、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成立了文化綜合執法大隊,需要加強與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小組聯絡,待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下發後,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細化任務分工。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認識不夠。很多人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概念認識模糊,重視程度不夠。  ***三***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地方政策扶持不夠。按照中央、省、市相關配套扶持政策,基層單位在專案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有所欠缺。  四、下步工作計劃  ***一***制定浚縣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待鶴壁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下發後,結合浚縣實際,制定浚縣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和任務。  ***二***加強網際網路建設和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的職能,制定詳細的網際網路管理辦法***條例***,加強網際網路與資訊管理工作。  ***三***完善新聞釋出及從業人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新聞釋出會制度,加強全縣新聞從業人員的培訓管理,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水平和道德。  ***四***繼續推進文明河南建設工作。按照省、市檔案要求,開展系列活動,增強道德觀念,細化道德要求,促進道德養成,深入推進文明河南建設。  ***五***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申報力度,力爭將浚縣石雕申報成國家級非遺保護專案,將屯子鎮申報成中國石雕之鄉。  ***六***繼續加快文化藝術中心專案建設。完成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文化館裝修和搬遷工作,文化藝術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七***其他深化文化改革相關工作按照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進行。  司法和社會管理改革專項小組2015年工作總結  2015年以來,縣直政法部門和各有關單位圍繞縣委縣政府工作大局,緊緊抓住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賦予的任務不放鬆,有力推進了司法改革、矛盾化解、民生服務各項措施的深化落實,起到了良好效果。  一、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  堅持把司法為民的精神貫徹到位、把司法改革的措施落實到位、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整改到位,營造了公平高效的司法環境,打造了廉潔專業的政法隊伍。  一是解決立案難問題。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認真落實《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從人力、物力上向立案工作傾斜,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暢通立案渠道,切實保障當事人訴權,從制度上、源頭上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立案難”。今年5月1日以來,共立案登記案件2250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32件,提升48.2%。  二是解決執行難問題。積極探索執行查控方式改革,建立執行指揮中心和執行資訊查控中心,通過構建資訊化網路破解執行難。積極開展涉民生案件執行專項活動,集中優勢警力,攻堅重點案件。11月1日,浚縣政法單位聯合執行了一起土地承包經營權案件,清理土地近300畝,起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三是解決司法不規範的問題。縣委政法委組織開展了政法系統紀律作風專項整治活動,制定了活動方案,充分發揮政法紀工委職能,以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整治重點,嚴查違規案件,加強執法規範化建設,以執法規範化、公開化、透明化確保政法系統紀律作風和整體素質長效提升。  二、源頭化解矛盾糾紛  把基層矛盾調解化解機制作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基礎性工作,下大力氣抓實抓好,探索出“平臺支撐,一評四會,多元化解,兜底解決”的工作路子,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社群***、大事不出鄉鎮***街道***、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  一是健全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印發了《浚縣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規範》,明確了評估範圍、評估內容、責任主體、評估程式、結果運用、評估問責和組織保障。2015年,沒有發生因應評未評、評而不實、評為不用等引發的到縣以上越級集體上訪、惡性案事件等情況。  二是成立村***社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室,完善農村***社群***說事評理會機制。全縣457個村***社群***全部建成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室,由鄉鎮***街道***和村***社群***幹部牽頭,組織發動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吸收輩分較大、德高望重,敢講真理、愛提意見,文化較高、能說會寫,遵循自願、熱愛工作的人員擔任評議員,對鄰里家庭糾紛、土地糾紛、輕微傷害等多發性民間矛盾和簡單的信訪問題,採取召開說事評理會的形勢,當場評議是非曲直,充分發揮村規民約、風俗習慣、群眾輿論的作用,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做到民事民辦。  三是成立鄉鎮***街道***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完善鄉鎮***街道***綜治聯席會議機制。在鄉鎮***街道***,推行“148”服務平臺模式建設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1”就是在每個鄉鎮、街道建立1個社會管理服務中心,“4”就是在每個服務中心設定指揮處置、綜治維穩、便民服務、矛盾調處4個平臺,“8”就是在4個平臺的基礎上,設立黨務、民政、人社、計生、綜治、信訪、警務、司法等8個便民服務視窗。依託“148”服務平臺,每週召開一次由綜治、信訪、法庭、公安、司法、民政、土地等部門和村***社群***負責人蔘加的聯席會議,排查梳理矛盾,逐一分流交辦,明確包案責任,限期予以化解。對情況複雜的矛盾糾紛,組成聯合工作組,專門開展調處化解。  四是成立縣級行業性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組織和應急處置工作專班,完善縣突出問題、突發性事件評議會商會機制。在人社局、衛生局、交警隊、工商局、國土局、住建局成立了6個行業性調解組織;抽調16名經驗豐富、法律素養強、協調能力突出、群眾工作水平高的矛盾調處專家組成的3個應急處置工作專班;針對每個非法集資案件成立了12個處置非法集資案件工作組。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依照法律法規,制定具體解決方案,綜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力量,開展聯合調處,促使矛盾糾紛得到依法、及時、有效化解。  五是成立縣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完善縣級分析研判會機制。建立健全了紅黃旗月例會分析通報制度、矛盾糾紛研判評議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機制,窮盡一切手段,對在全縣有影響的重大矛盾糾紛和複雜疑難信訪案件實行專案攻關,確保案件依法終結,問題兜底解決,矛盾不上交。堅持每月召開一次由各單位一把手參加的信訪穩定工作例會,通報上月工作情況,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本月工作。對工作先進的單位發紅旗,被動落後的發黃旗,問題嚴重的發黑旗,現場落實責任追究。  三、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  堅持從基層基礎抓起,創新工作機制,著力破解基層社會管理服務“誰來做”、“怎麼做”的難題,不斷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打造基層綜治平臺。全縣11個鄉鎮和街道全部設定了社會管理服務中心,設立黨務、民政、人社、計生、綜治、信訪、警務、司法等便民服務視窗。通過集中辦公,實現了集中接待、統一批轉、現場辦理、限時辦結,方便了群眾辦事,提高了社會治理水平。在村和社群也普遍建立了綜治工作站,確保在群眾身邊解決問題,做到民事民辦。  二是推進“一村一警一干”。將“一村一警”工作納入平安建設整體規劃,公、檢、法、司和各鄉鎮辦綜治部門整體參與,在經費、裝備、人員等方面得到有力保障,全縣按照政法幹警+鄉鎮辦包村幹部的捆綁包村方式,形成了有浚縣特色的“一村一警一干”活動。活動中,堅持開展“八小九講”活動,“八小”,即偵破小案件、化解小糾紛、辦理小實事、整治小隱患、收集小作息、做好小宣傳、開展小幫扶、改正小毛病,用小措施做好“大文章”;“九講”,即講如何防騙、防盜、防搶、防火災、防交通肇事、報警、打架成本、社會公德、法律知識,講農民群眾想要聽、聽得懂的話。“一村一警一干”活動的開展,實現了警力下沉、警民交心、幹***融,群眾對政法幹警滿意度不斷提升。  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專項小組2015年工作總結  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我縣認真開展了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情況  一是大力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近年來,對全縣39個單位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規範,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全縣39個單位共申報行政審批事項298項,經過認真稽核,共保留142項***含接收市下放33項***,減少156項***其中取消23項,轉行政服務133項***,精簡52.3%,取得階段性成效。  二是嚴格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全縣26個現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和經營服務性單位進行審查,目前,共有收費專案109項,經嚴格審查,共保留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74項,經營服務性收費專案33項,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2項,即城鎮基本醫療保險IC卡工本費和計劃生育手術費。  三是積極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工作。印發《關於開展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編制工作的實施方案》,按照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檢查、行政確認、其他職權等“7+X”進行劃分,12月度前完成有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編制初審工作。  四是深化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把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後置審批、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先後辦理企業名稱預先核准登記852戶,設立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838戶。  二、工作原則  在稽核各單位的行政審批事項過程中,我們以法律法規為依據,以國家省市檔案為準則,重點把握了以下稽核原則:  ***一***凡上級法律法規和檔案明確規定由縣級審批的行政審批專案,我縣予以保留。  ***二***凡上級明令取消的行政審批專案,我縣一律取消。  ***三***凡上級檔案明確轉行政服務的行政審批專案,我縣轉為行政服務專案。  ***四***凡是上級決定下放的行政審批專案,我縣堅決接收。  三、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  我縣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與省市要求和群眾期盼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部分單位行政觀念尚未根本轉變,對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認識不到位,推進改革的動力不足,工作人員業務水平、服務意識還不夠高。二是重事前審批、輕事後監管現象仍然存在,部分行政審批部門將大量精力放在許可證辦理和有關批文方面,對取得許可的單位和個人是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重視不夠、監管不到位。三是相關配套措施還不夠完善,管理有待規範,工作運轉還不夠高效,各項規章制度還需進一步健全完善。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入開展行政審批標準化改革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規範提升行政審批標準化工作。按照《河南省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加強行政審批標準化體系建設,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提升行政審批標準化水平。推行完善“一口受理、限時辦理、規範辦理、透明辦理、網上辦理”,進一步約束審批權,提高審批效率和透明度。  二是全面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行全省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的實施意見》***豫辦〔2015〕21號***和《中共鶴壁市委辦公室鶴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開展部門責任清單編制工作的實施方案》***鶴辦〔2015〕28號***精神,加快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工作,力爭2016年3月底前完成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編制工作,並向社會公示。對“兩個清單”實行動態管理,強化執行監管。  三是落實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取消下放調整的審批事項。對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取消和下放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嚴肅紀律、嚴格執行,取消的堅決取消,下放的全部接收,堅決糾正變相審批、弄虛作假等行為。  四是繼續取消行政審批事項。及時跟進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改革程序,在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和深入論證的基礎上,再取消一批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束縛企業活力的行政審批事項,最大限度釋放市場活力。  五是全面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按照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關於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有關要求,對縣政府各部門保留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清理,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這一審批類別。  “三農”***城鄉一體化***工作專項小組2015年工作總結  2015年,縣委農辦按照市委“三農”***城鄉一體化***改革專項小組和縣委深化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總體部署和安排,認真履行專項小組辦公室職責,組織相關單位,制定改革方案,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按照節點穩步推進承擔改革事項,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城鄉一體化試點改革有序推進。圍繞全市“1566”戰略,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改革事項。一是由縣發改委牽頭,縣住建局等部門配合,啟動了《浚縣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二是由縣衛計委牽頭實施的城鄉居民健康卡已經正式啟用,為群眾就醫帶來了便捷和實惠;三是由縣人社局牽頭全面啟動了社會保障“一卡通”,深受群眾好評。  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明顯。根據省、市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優先解決存量、有序引導增量的原則,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是明確工作思路。結合浚縣實際,起草了《浚縣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方案》,初步確立了我縣農業轉移人員市民化“一基本兩牽動三保障”***產業為基,就業為本,住房和學校牽動,基本公共服務保障、社會保障和農村權益保障***和積極推進“三個一批”***優先解決一批已進城就業定居的農民工落戶,成建制解決一批城中村居民轉戶,推動一批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序轉移***的基本工作思路。二是分解責任目標。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積極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八項措施的通知》、《鶴壁市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意見》等檔案精神,按照相關單位職能,從體制機制改革、“1+10”政策體系完善、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等方面對各項任務進行了分解,明確了各單位年度任務,建立了工作臺賬,制定了督查辦法,為加快推進浚縣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夯實了基礎。三是營造濃厚氛圍。組織各鄉鎮、街道、縣直有關單位,發放、張貼《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宣傳手冊》、《鶴壁市公安局服務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調整戶籍制度的公告》、《農民進城好處多》等宣傳資料5萬餘份,在全縣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四是堅持合力推進。公安部門大力宣傳戶籍制度調整政策,積極為群眾辦理轉戶落戶手續;教育部門按照“應入盡入”原則,解決了進城落戶人口隨遷子女就學難題;房管部門積極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範圍;人社部門積極開展免費職業介紹、免費技能培訓、免費創業培訓和小額擔保貸款支援,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民政部門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及時將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市低保;財政、發改、農業、國土等部門也都結合自身職責,積極推進市民化工作。通過上述努力,2015年,全縣新增市民化人口0.89萬人***不含7個小城鎮,加上7個小城鎮,預計今年市民化人口將達1萬多人***。  三、示範體系初具規模。一是建設美麗鄉村示範村。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作為全縣新農村建設重要工作,以“兩保三化”***保障農村住房安全、保障農村人口飲用水安全和淨化鄉村環境、硬化農村道路、美化村莊面貌***為抓手,以“三無一規範”***村內及周邊無垃圾堆放、無汙水橫流、無雜物擋道,日常生產生活物品堆放規範有序***為標準,在全縣開展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達標示範村建立,在去年23個示範村基礎上,今年新啟動83個村莊示範村建立工作,使全縣在建示範村達到106個。二是建設城鄉一體化示範鎮。對善堂鎮、王莊鎮、新鎮鎮等3個示範鎮,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為統攬,以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為目標,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為動力,以“255”工程建設為突破口,全面加快示範鎮建設,王莊鎮、新鎮鎮入選全國重點鎮,善堂鎮連續四屆被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三是建設道路交通示範線。由公路、交通、林業等部門承擔,以過境主幹道為重點,開展以“一優四提”***優化公路沿線規劃佈局,提升建築風貌、商貿市場標準、綠化檔次和淨化美化水平***為主要內容的道路交通示範線建設工作,打造了永定線、浚南線、日鳳線浚縣段等一批佈局科學、建設規範、功能完善、淨化美化的示範路段。  四、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一是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步伐。按照“保持穩定、依法規範、尊重歷史、民主協商”的原則,制訂工作方案,成立領導小組,聘請專業測繪公司,指導鄉村兩級積極配合,動員、組織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展順利。截至目前,全縣11個鄉鎮***街道***458個行政村工作已全部展開,其中完成權屬調查任務村140個,稽核公示任務村110個,清理土地承包檔案村394個。全縣107.6萬畝承包地,已完成實測32.97萬畝。二是穩步推進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其中宅基地使用權,已完成地籍調查宗地數14.19萬宗,完成調查面積2199.45公頃;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完成地籍調查宗地數13725宗,已完成調查面積1564.78公頃。農業資料庫正在建設中,預計到12月底,該項工作外業能夠全部完成,符合發證條件的宗地發證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三是加快農村經營體制改革。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流轉,鼓勵土地在農戶間流轉,向種田能手流轉,積極推進耕地規模經營。王莊鎮土地適度經營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廣。截止目前,全縣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589個,其中,國家示範社8家、省級示範社2家、市級示範社66家,家庭農場120家,流轉土地面積15.37萬畝。同時,依託糧食資源優勢,做好糧食精深加工,拉長糧食產業鏈條,推進產業叢集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我縣農業組織化、集約化生產能力。目前,全縣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達到91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6家、市級74家。全縣共培育農業產業化叢集5個,其中,中鶴面業叢集、益民面業叢集被省政府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叢集。四是探索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浚縣被省人行確定為省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全省共22個試點縣***,10月份,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浚縣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15—2020***》,明確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納入抵***質***押擔保範圍,擴大了農村有效抵押擔保物範圍,將推進農村土地資源轉變為現代農業發展資本,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農民和經營主體因抵押物不足而貸款難問題,實現農村金融與“三農”的共贏發展。

幹部下基層工作報告
個人季度工作總結範文3篇
相關知識
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報告
改革工作報告
發改局紀檢工作報告
統計局工作報告精選範文
統計局工作報告範文
統計局工作報告
大學生心理健康實踐工作報告
幼兒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工作報告
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講話
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講話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