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踐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豐富大學生思想和綜合能力的重要內容,促進大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身心得到增長。大學生在實踐中收穫心得體會,在以後人生道路的重要成果。
思行 | 新加坡實踐***4***: 與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座談感悟與紀要
親愛的奶奶
感恩有幸隨清華輔導員團隊走出國門來新加坡實踐學習,跳出了熟悉的路徑,反而看問題有了一些新角度。剛好昨天訪談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對理解國內基層社會改革和創新轉型有了一些啟發,簡要總結如下:
1.社會改革的中堅力量應該是中產階層,因為"有恆產者有恆心"。中國的中產階級薄弱,同時由於經濟地位低、政治地位不穩定,導致中產信心不足,消費信心不足,同時存在中產階層人才和資本大量外流現象,對改革是不利現象。需要在反腐之後繼續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提高中產階級,從而促進社會改革,藉以鞏固經濟改革成果,為未來的政治改革提供基礎。
2.中國道路不能單用西方的模式和理論解決,需要從中國現實出發提出中國命題。如烏坎事件並非官民衝突,而是自上而下的精英與自下而上的精英衝突的外顯。需要從中國古代縣域治理中借鑑團結社群和底層公共知識分子的智慧。
3.精準扶貧的價值理性是正確的,也是中國擴大中產階層、緩和民粹主義、為社會改革提供長久社會基礎的重要內容。但落實時"消除貧困率"的落實思路過於理想主義,工具理性出了偏差。即使發達國家也都存在10-15%的貧困人口。扶貧的目的在於提供社會階層流動的希望,併為中低收入幾層向上流動提供最低社會福利保障。目前的扶貧到了地方,大多變味成了"扶富":因為有指標考核,變成了錦標賽,基層官員出於政績考慮只能對那些在2-3年內有脫貧希望的貧困群眾進行扶住,這違背了政策的價值初衷。
4.社會領域改革不能單純用經濟領域改革的思維。房地產、教育、醫療改革屬於社會改革領域,不能單純我們經濟改革的思維模式推動,也即雖然有必要引入市場機制,但不能完全商品化,否則會扭曲社會改革包含的公共物品的屬性,對社會群眾生活剛需品的供求產生扭曲。推動社會改革需要管理創新,探索將西方的市場化機制中國化,不能照搬,而應該優化和發展。這就需要中國的年輕學者提出中國命題,回答中國發展創新的挑戰。這是我們的使命。
以下是訪談紀要和Q&A,與君共享,謝謝心雨奶奶的熱心與耐心編輯,每一次與你探討交流,都帶來了巨大的增量幸福。
歡迎留言或來信一起學術討論。
訪談紀要有6930字,大約需10分鐘閱讀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 西明爺爺
公眾號:爺爺奶奶讀書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爺爺奶奶讀書會”一個專注釋出原創書評與生活隨筆的讀書共創平臺。
大學生實踐學習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