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涉及有價值的體驗,如幸福感、滿足和滿意***對過去而言***、希望和樂觀***對未來而言***、充盈和快樂***對現在而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

  摘 要: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興起於美國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它的出現給傳統主流心理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倡導把心理學的研究重點從“心理問題”轉向“人的積極力量”,目前已經逐漸形成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影響著心理學的各個領域。本文就積極心理學的產生背景、研究概況做一綜述,找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積極意義和不足之處,並對其發展趨勢做出展望。

  關鍵詞:背景;研究概況;評價;趨勢

  一、積極心理學產生的背景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紀90 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它與傳統心理學主要關注消極和病態心理不同,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經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看待正常人性,關注人類美德、力量等積極品質,研究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認知過程、積極的人格特徵以及創造力和人才培養等,成為心理學的一種思潮***Sheldon M.&King L,2001***。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涉及有價值的體驗,如幸福感、滿足和滿意***對過去而言***、希望和樂觀***對未來而言***、充盈和快樂***對現在而言***。在個體層面上涉及積極的人格特性,如愛與召喚能力、勇氣、靈性、人際交往技巧、審美觀、韌性、寬容心、創造性、對未來的憧憬、洞察力、天才和智慧。在群體層面上涉及公民道德和推動個體更好地發展的社會機能,如責任、教養、利他、禮貌、適應、容忍力和職業道德***MartinE.P. Seligman & MihalyCsikszentmihalyi,2001***,以尋求人文關懷為宗旨,致力謀取人類幸福和社會繁榮,也就是說,積極心理學以積極的價值觀來解讀人的心理,試圖激發人類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幫助個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並獲得美好的生活。

  ***一***積極心理學的起源

  積極心理學產生的社會背景包括當前世界愈演愈烈的種族和宗教衝突,人們對當代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而產生的困惑,廣大普通民眾對自己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在於挖掘和發展人性的共同部分,即人性積極的一面。“積極”一詞來自拉丁語positism,具有“實際”或“潛在”的意思,這既包括內心衝突,也包括潛在的內在能力。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Terman關於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討,以及榮格關於生活意義的研究。20世紀60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由此產生的人類潛能研究奠定了積極心理學發展的基礎。但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幾乎中斷,戰爭及戰後心理學的主要任務變成了治癒戰爭創傷和治療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為紊亂以找到治療和緩解的方法,心理學對人的積極性研究似乎被遺忘了。消極心理學模式在整個20世紀佔據了心理學發展的主導地位。正如Sekligman所言:“當一個國家或民族被飢餓和戰爭所困擾的時候,社會科學和心理學的任務主要是抵禦和治療創傷;但在沒有社會混亂的和平時期,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美好則成為他們的主要使命。”因此,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代背景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雖然竭盡努力,但仍沒有使主流的心理學研究主題發生根本的轉移。再加上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主要是依靠個人的觀察、體驗和傳記資料,缺乏必要的實驗手段及實證根據,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

  隨著整個人類社會的和平與發展,對正常人的研究越來越引起心理學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識到,心理學不僅應著眼於心理疾病的矯正,而且更應該研究與培養積極的品質,心理學的研究還發現:幸福、發展、快樂、滿足是人類成就的主要動機,人類的積極品質是人類賴以發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學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優點和價值,實際上,發展人性的優點比修復病症更有價值。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積極心理學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廣泛關注。

  ***二***積極心理學的產生

  19世紀60年代,以馬斯洛、羅傑斯為先驅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確立臨床和行為方法的全新觀點。人本主義心理學以人的積極性為基本宗旨,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突出人性中積極向上的一面,彰顯人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這在心理學史上來說是一個創舉。

  積極心理學的思想來源於人本主義心理學,它是積極心理學主要理論參照。積極心理學倡導者和提出者Seligman以人本主義思想為指導。Seligman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開始研究“習得性無助”,在動物實驗中,若給狗重複施加其無法躲閃的電擊,狗就會出現“習得性無助”行為,它會對本可以避開的電擊不再躲避。在人中也會出現由於對環境事件的“習得性無助”而產生抑鬱。在後來的研究中,Seligman又發現,不僅無助是可以“習得”的,樂觀也是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的。學會維持樂觀的態度不僅有助於避免抑鬱,而且實際上有助於提高健康水平。Seligman指出,心理學有三項使命:一是研究消極心理,治療精神疾病;二是讓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實有意義;三是鑑別和培養人才。由於心理學過於重視對消極心理的研究,因此現在有必要進行積極心理學研究,從而拓展心理學在後兩個方面的貢獻。

  1997年Seligman就任APA主席一職時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隨後,愈來愈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並逐漸形成了一場積極心理學運動。[1]心理學在探索和研究人的積極層面時涉及的主題有:主觀幸福感、快樂、滿足、士氣、正性情感、負性情感、情緒平衡、幸福覺察、主觀不幸福感、可感性生活質量等,以及所激發的人類潛能和積極的人格特徵。

  二、積極心理學研究概況

  ***一***基本含義

  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概念界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有兩種。

  第一種表述:積極的心理學從關注人類的疾病和弱點轉向關注人類的優秀品質,它有三個層面的含義:第一,從主觀體驗上看,它關心人的積極的主觀體驗,主要探討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快樂感,建構未來的樂觀主義態度和對生活的忠誠;第二,對個人成長而言,積極的心理學主要提供積極的心理特徵,如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創造的勇氣、積極的人際關係、審美體驗、寬容和智慧靈性等等;第三,積極的心理品質包括一個人的社會性、作為公民的美德、利他行為、對待別人的寬容和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成為一個健康的家庭成員。幸福與財富無關,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個窮人也可以是很快樂的。積極狀態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樂和樂觀的。

  第二種表述:積極心理學在主觀水平上涉及有價值的主觀體驗,諸如幸福感、滿足和滿意、希望和樂觀、充盈和快樂。在個體水平上,涉及積極的人格品質,愛、勇氣、人際關係技能、審美力、創造力、對未來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群體水平上,涉及公眾品質:責任、利他、關愛、文明、現代性、容忍力及職業道德。積極心理學並不是不研究消極心理學以及人的心理問題與疾病,但它更強調研究人性的優點與價值,從更廣闊的層面來說,積極心理學研究包括工作、教育、洞察力、愛、成長與娛樂,它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獲得美好生活的途徑與方法,它採取更加科學的方法與技術來理解人類雜的行為,其目的就是要開發人的潛力、激發人的活力,促進人的能力與創造力,並探索人的健康發展途徑。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積極心理學吸收了傳統主流心理學的絕大多數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如量表法、問卷法、訪談法和實驗法等***,並把這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與人本主義的現象學方法、經驗分析法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它甚至想模仿傳統主流心理學的DSM 而建立自己的DSSWB***幸福的診斷和統計標準***,這使得積極心理學從一開始就讓心理學界看到了一張熟悉而又親切的臉。

  積極心理學採取了更加包容的態度,它以實證的研究方法為主,同時也不拒絕非實證的研究方法,這也是它比人本主義心理學高明之處。它幾乎繼承了傳統主流心理學的一切實證的研究方法,如實驗法、調查法等等。積極心理學在2004年還以世界心理診斷標準DSM***第四版***為模型建立了自己的CSV標準***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tues:A handbookand Classification***。另外,它還採納了人本主義現象學的方法,如在研究人的積極進展時就採用了大量的演繹推理,甚至還用 文化解釋學的方法來論述個體的發展歷程。

  ***三***研究內容

  就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來看,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主觀水平上的積極體驗研究;個人水平上的積極人格特質研究;群體水平上的積極社會環境研究。

  1.積極主觀體驗研究

  積極情緒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它主張研究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積極體驗。在對待過去方面,主要研究滿足、滿意等積極體驗;在對待現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樂等積極體驗;在對待將來方面,主要研究樂觀和希望等積極體驗。

  ⑴回顧過去——幸福而滿足

  心理學對幸福的研究主要用主觀幸福感作為幸福的指標。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自己對於本身的快樂和生活質量等感受的指標。對於幸福感的研究始於20 世紀60 年代,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到1969 年時僅有20 多篇研究 論文 ,但現在對於幸福感的研究引起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興趣,最近10年間這方面的研究論文已有幾千篇,這些研究中有相當多的部分是集中在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對個體幸福感的影響這一領域,也有一部分是金錢與幸福感之間關係的研究***Srivastava A. , Locke E.A& Bartol K.M,2001***。20 世紀90 年代以來,隨著積極心理學影響的逐漸擴大,一些心理學研究者對幸福的含義進行了新的解釋,形成了心理髮展意義的主觀幸福感研究。在他們看來,幸福不僅僅是獲得快樂,而且還包含了通過發揮自身潛能而達到的完美體驗。Dinner就是這一領域著名的研究者之一。他對與主觀幸福感有關的氣質和人格以及主觀幸福感強烈的群體的個人背景進行回顧,然後進行更為廣泛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巨集觀社會環境與幸福之間的關係。這些調查研究發現,並不是發生的事情決定了人們的幸福,而是決定於人們如何看待所發生的事情。包括婚姻關係、家庭成員關係、朋友關係、鄰里關係等在內的社會關係和人格特質也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⑵面對今天——快樂而充盈

  研究發現,在每個年齡階段雖然都存在著不快樂的人,但還必須承認,同時也有著許多快樂的人***Marcela Kogan,2001***。Lyubomirsky比較了那些

  快樂的和不快樂的人,發現他們在認知、判斷、動機和策略上有所差異,並且這種不同經常是自動化的,而並未被意識到的,主要表現在快樂的人對社會性比較資訊較那些不快樂的人稍微遲鈍些***Lyubomirsky S.,2001***。快樂與金錢的關係、快樂與信仰的關係以及快樂隨著社會發展而有所變化等主題也有不少研究。比如,Diener、Horwitz 和Emmions 調查了福布斯排行榜中最有錢的100 位美國人,結果發現,他們僅比一般美國人多一點點快樂而且還有一些人感到非常不快樂。甚至有人說自己已經不記得快樂的感受了。財富對快樂的影響如此小,有學者認為,主要是由於生活事件、環境及人口組成等因素在幸福感中所起的作用被差異中和了。為此,一種解釋快樂理論提出,要想知道為什麼有人比其他人更感快樂,那麼就必須瞭解保持和提高長期快樂以及個體感情產生的認知過程和動機水平。

  ⑶憧憬未來——現實而樂觀

  擁有樂觀精神是促使希望和樂觀增長的關鍵,因為樂觀可以讓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ChristopherPeterson認為,樂觀涉及到認知、情感和動機成分。樂觀的人更容易擁有好心情,更加不懈努力和成功,並且擁有更好的身體健康狀況。大量對如患有愛滋病等危及生命的病人的研究表明,那些始終保持樂觀的人活得更長久一些。樂觀的作用主要是在認知水平上起調節作用。一個樂觀的人更可能習得促進健康的習慣並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援。

  當然,樂觀有時會產生“樂觀的偏差”***optimistic bias***,即判斷自己的風險要比判斷他人的風險小,從而表現為盲目的樂觀而不現實***SandraS.,2001***。這樣就產生了矛盾:現實主義會提高成功適應環境的可能性,而樂觀則會使個體具有較好的主觀感受。為了解決這一矛盾,S a n d r a L .Schn Eider 探討了“現實的樂觀”,認為“現實的樂觀”與現實並不相互牴觸。從原則上說,人們能做到樂觀而又不自欺***Sandra J.Optimism,2000***。這種對“現實的樂觀”研究是積極心理學的詮釋:讓生活更加富有意義。

  2.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

  積極人格特質是積極心理學得以建立的基礎,因為積極心理學是以人類的自我管理、自我導向和有適應性的整體為前提理論假設的。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積極人格特質主要是通過對個體各種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當激發和強化使某種現實能力或潛在能力變成一種習慣性的工作方式時,積極人格特質也就形成了[2]。積極人格有助於個體採取更有效的應對策略,這方面具體研究了24種積極人格特質,包括自我決定性***self-determination***、樂觀、成熟的防禦機制、智慧等,其中引起關注較多的是自我決定論和樂觀。積極心理學家認為培養這些特質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隨著積極心理學的發展,人格特質的研究範圍也會越來越廣。自我決定性是指個體自己對自己的發展能做出某種合適的選擇並加以堅持。積極心理學從三個方面研究了自我決定性人格特質的形成:先天學習、創造和好奇的本性是其形成的基礎;這些先天的本性還必須與一定的社會價值和外在的生活經歷相結合轉化為自己的內在動機和價值;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滿足是其形成的前提,這裡包括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性、勝任和交往。

  Hillson和Marie***1999***在問卷的基礎上將積極人格特徵與消極人格特徵進行了區分。積極的人格特徵中存在著兩個獨立緯度:一是正性的利己主義,是指接受自我、具有個人生活目標或能感覺到生活的意義、感覺獨立、感覺到成功或者能夠把握環境因素及其挑戰;二是與他人的積極關係,指的是當自己需要的時候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援,在別人需要的時候願意並且有能力提供幫助,看重與他人的關係並對於已達到的與他人的關係表示滿意。積極的人格特徵有助於個體採取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創造力與天才的培養也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之一。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關於創造力和天才培養的研究蓬勃發展起來,例如,St EInberg 和Lubert 提出的創造力投資理論,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多維結構,由多種資源構成。他的理論對人類關於創造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實踐意義。綜觀西方心理學關於創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創造性的個體特徵,創造性思維加工過程與創造性環境。Steinberg等人根據創造力投資理論提出了發展性創造潛能的12種策略以及創造性生理啟用從腦機制方面進行的實驗研究,發現在發散思維時,高創造性被試***創造性測驗得分高考***兩側額葉都被啟用,而低創造性被試只有單測被啟用***Carlsson I.,WendtP.E.&Risberg J.,2000***

  3.積極社會環境的研究

  馬斯洛、羅傑斯等人指出,當孩子的周圍環境和教師、同學和朋友提供最優的支援、同情和選擇時,孩子就最有可能健康成長和自我實現。相反,當父母和權威者不考慮孩子的獨特觀點,或者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標準才給予被愛的資訊的話,那麼這些孩子就容易出現不健康的情感和行為模式。

  積極心理學非常重視社會背景下的人及其體驗的再認,意識到積極團體和社會機構對於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Francis Bacon 認為與能交流思想的朋友和搭檔接觸有兩個好處:“它加倍快樂,並將痛苦減半。”確實,當同別人一起時會感受更快樂些。當被調查問及:“你擁有多少親密朋友***不包括家庭成員***?”報告中有26%的人少於5個朋友,38%人有5 個以上的朋友,並說他們感到“很快樂”***David G.,2000***。

  不同文化對人的生活滿意度的判斷的感覺有很大的差別。在個人主義文化為主的國家中,當判斷自己有多快樂時,會理所當然的參照他們的情感,經常感受到快樂是生活滿意度的一個預測因子。相反,集體主義文化下的人們則傾向於參照一定的標準來判斷他們是否快樂,並且在評估生活時,會考慮到家庭和朋友的社會取向。因此,在不同文化中,人們認為與生活滿意度相關的因素也是有差別的,這或許源於文化對人們的價值觀和目標所帶來的影響。

  三、對積極心理學的評價

  ***一***積極意義

  積極心理學繼承了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心理學的合理核心,修正和彌補了心理學的某些不足,它一反以往的悲觀人性觀,轉向重視人性的積極方面。心理學的目的並不僅僅在於除去人的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而是要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模式。沒有問題的人,並不意味著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模式。積極心理學作為當代心理學取向之一,從不同視角重新審視心理學的理論與研究,試圖從元理論高度克服心理學面臨的各種問題與困境,整合心理學內部的分裂與對峙,重構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研究視野。

  1.強調對人性優點和價值的研究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功能應該在於建設而不是修補,因此,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應該是正常的、健康的普通人,而不是少數有“問題的人”。心理學應該注重人性的優點,而不是他們的弱點。積極心理學在對心理學的批判與繼承的基礎上,倡導研究和探索人類的美德,從而填補了心理學在正常人心理活動研究方面的空白,恢復了人性的積極面。

  2.提出積極的預防思想

  積極心理學重視對心理疾患的預防,並認為它們在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主要來自於個體內部系統的塑造能力,而不是修正其缺陷。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自身存在著抵禦精神疾患的力量,預防的大部分任務將是建造有關人類自身力量的一門科學,其使命是探究如何在個體身上培養出這些品質。積極心理學認為,通過挖掘困境中的個體的自身力量,就可以作到有效地預防。若僅關注個體身上的缺點或弱點,其實並不能達到有效地預防的效果。心理學的任務在於能夠有效測量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弄清它們的形成途徑,並通過恰當干預來塑造這些心理品質。

  3.兼顧個體和社會層面

  積極心理學在研究視野上擺脫了過分偏重個體層面的缺陷,在關注個體心理研究的同時,強調對群體和社會心理的探討。另外,在對心理現象和心理活動原因的認知及其理論假設的建構上,積極心理學強調人的內在積極力量與群體、社會文化等外部環境的共同影響與互動作用。儘管積極心理學者強調個體的心理、人格的良好品質,但仍十分重視社會文化環境,如人種、政治、經濟、教育、家庭等因素對個體情緒、人格、心理健康、創造力以及對心理治療的影響。積極心理學主張個體的意識和經驗既可以在環境中得到體現,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的影響。從廣泛的角度——進化過程來講,環境塑造著人類積極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經驗,因而對群體心理與行為的研究,在積極心理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4.整合研究方法

  積極心理學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仍是實驗、測量等,積極心理學需突破現有研究方法,尋找到適合自身的研究手段。和人本主義心理學一樣,積極心理學仍是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對人類心理學進行研究與探討,其研究結果不能被實踐證實,那麼,再完美的理論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因此,在某些方面積極心理學仍不能對幸福感作出完美解釋。例如,積極心理學強調快樂、滿意等積極情感,認為應該重視、強調人性的積極情感因素,然而中國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似乎也表明,很多成功人士在其成功的追求過程中,經常要自己去做一些煩瑣的、艱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是痛苦的,而快樂的人似乎容易“玩物喪志”,成為事業上的失敗者。人們的這種常識有其科學依據嗎?如何轉換?完善、健全的人格如何塑造?所有這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如果能夠得到積極心理學的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必將能促進積極心理學,乃至心理學科本身的發展。

  ***二***存在的不足

  積極心理學產生的歷史很短,不夠成熟,還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基礎單薄,理論體系不完整早期積極心理學家不願承認它的人本主義淵源,後來雖然承認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但是相關的理論研究較少,這使得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有些單薄,理論體系也不夠完整。因此,積極心理學還有眾多的研究領域需要積極心理學工作者不斷去開拓。

  2.表現出一定的“積極話語霸權”[3],即否認消極的價值與功能積極心理學是由Seligeman等著名的心理學家倡導的一種自上而下的運動,當積極心理學的一些觀點與這些知名學者的權威性結合在一起時,它在一定意義上表現出“積極話語霸權”,一味地宣揚積極,對傳統心理學進行批判,對消極進行指責,忽略了消極本身作為一種防禦機制也具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與功能。

  3.研究物件不夠全面,缺少令人信服的縱向研究[3]積極心理學在其研究物件的取樣上還不夠全面,表現出典型的成人化價值取向,忽略了兒童和老年人這兩個重要的群體。另外,由於其發展的歷史較短,缺少有重要影響的縱向研究以及跨民族和跨文化的研究。

  4.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的本土化研究尚存在困難[4]首先,由於東西方社會文化價值的差異,東方集體主義與西方個人主義取向下對快樂、幸福等的理解是不同的,這就使中國的積極心理學研究具有特殊性,必須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相結合。此外,一些西方積極心理學中的英文單詞很難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漢語意思,比如happiness既可以譯為快樂,也可譯為幸福,而well—bEing***主觀幸福感***的漢語意思實際上是“良好的狀態”,這就使我們在研讀西方的有關著作時產生概念上的混亂。積極心理學由於產生時間短,存在一些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隨著其理論的發展與完善以及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這些不足也是可以克服的。

  四、積極心理學發展趨勢

  積極心理學與其說是一個完善的心理科學體系,倒不如說是一個有待開拓的處女地。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積極心理學羽毛漸豐,終於與消極心理學分庭抗禮,成為現代心理學新的研究方向,但完善積極心理學思想,建構積極心理學體系,發展積極心理學技術,促進積極心理學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要走。在拓展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有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第一,研究方向是以主觀幸福感為核心的積極心理體驗。DanielKahneman指出,目前體驗的快樂水平是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建構基礎。包括主觀幸福感、適宜的體驗、樂觀主義和快樂等等,正如Diener***2000***所言:雖然人們已經對幸福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有了相當的瞭解,但幸福主題本身仍然存在眾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特別在我國,幸福感研究剛剛起步,更有待開拓。

  第二,研究方向是塑造積極的人格品質。這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積極心理學要培養和造就健康人格,個體的人格優勢會滲透在人的整個生活空間,產生長期的影響。這種研究途徑的共同要素是積極人格、自我決定、自尊、自我組織***Self-organizing***、自我定向***self-directed***、適應***adaptiveentities***、智慧、成熟的防禦、創造性和才能。

  第三,研究方向必須把人的素質和行為納入整個社會生態系統考察。即應該注意到人的體驗、人的積極品質與社會背景的聯絡性,因此,積極心理學需要綜合考察良好的社會、積極的社群以及積極的組織對人的積極品質的影響,發展著的社會背景建構著人的素質,社會關係、文化規範與家庭背景在人的心理髮展中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不能脫離人們的社會環境孤立地研究積極心理,必須在社會文化生態大系統中考察。

  第四,積極心理學將成為心理學理論新的增長點。積極心理學與傳統主流心理學並不是相對立的,它使傳統心理學長期被忽視的兩個使命又重新得到重視,是對傳統心理學的一種補充,拓展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它使原來具有片面性的心理學變得更完整、更平衡。積極心理學為心理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心理學的許多研究領域轉向人的積極層面,形成了一場積極心理學的運動,改變了人們在傳統意義上把心理學僅僅認為是解決心理問題、治療心理疾病的錯誤認識。積極心理學的本質與目標就是尋求人類的人文關懷和終極關懷,這也是心理學的最終歸宿。隨著神經生理學、腦科學、基因生物學等學科的進展,積極心理學將成為心理學理論新的增長點。

  五、結束語

  積極心理學是當代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一個社會只有以積極作為自己的價值導向,這個社會才能成為有效、公正和人道的社會。積極心理學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提倡積極人性論,它消解了傳統主流心理學過於偏重問題的片面性,真正恢復了心理學本來應有的功能和使命,這體現了一種社會意義上的博愛和人性。如果心理學能集中力量利用人積極的本性來使人更像個人,而人又能在個人和集體的解放中表現出充分的積極,那麼,心理學在使社會更具有人性方面就能作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倩,鄭湧.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J].心理學探新,2003,***3***.

  [2] 李金珍等.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3***.

  [3] 任俊,葉浩生.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的幾個問題[J].心理科學進展,2006,***5***.

  [4] 周嵌,石國興.積極心理學介紹[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6,***2***.

  [5] 樑寧建.當代心理學理論與重要實驗研究[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7.

  [6] 魏豔麗,吳榮先. [J].沿海 企業 與科技,2007,***5***.

  [7] 顧婭娣.積極心理學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2007,***9***.

  [8]石國興.積極心理學介紹[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6,***2***.

  [9] 彭美春.積極心理學中積極情緒及體驗的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心理諮詢相關論文
道德心理學理論淺述論文
相關知識
積極心理學研究論文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論文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論文
文學心理學研究論文
教育心理學研究論文
有關護理心理學研究論文
淺談積極心理學相關論文
積極心理學期末論文範文精選
積極心理學畢業論文
積極心理學結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