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淺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最近幾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一些因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而出現的事故也凸顯出來。其實教師心裡健康問題不單單是教師自身的問題,其中是自身、社會、環境等等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教師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的重要性》

  摘 要:最近幾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一些因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而出現的事故也凸顯出來。其實教師心裡健康問題不單單是教師自身的問題,其中是自身、社會、環境等等各方面因素的綜合。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教育工作的質量具有直接聯絡,而且教師是學生的典範,所以要想下一代的心理健康成長,就需要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而教師也需要規範自己,有意識的去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滿足工作的需要。

  關鍵詞:教師 心理健康 學生 影響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239-01

  現代教育提倡素質教育,人們對於素質教育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不單純的從成績來評判教育成果,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工作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會有直接影響。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否良好能夠決定教育成果的質量,影響學生的成長。所以我們對於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必須要嚴格、謹慎,通過完善教師的心理問題來保障學生的心理素質達標。

  1 教師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影響

  教師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實是非常的明顯的。在當前的減負大環境下尤其突出。

  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的單口相聲,而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一個教師如果有心理素質良好,那麼他在教育過程中會用各種手段來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關係,在融合的關係中開展教育活動。教師的熱情能夠感染學生,鼓舞學生,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一種促進的積極作用,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能夠開心的去接受教育,深入研究問題。

  我們常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極大”。曾經有人指出:“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中的一切”。“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無窮的”;“言教不如身教”。黑格爾有句名言:“教師是孩子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師有什麼樣的人格,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只有人格才能塑造人格,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

  學生模範教師的形成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教師在學生眼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對學生造成影響,那麼教師的雙面性格就容易成為教育中的偽君子形象,讓學生無法對道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且還會對教師的行為產生懷疑,這樣教育效果肯定就不會理想,所以教師不能夠忽視的身教對於學生的影響。

  我們會看到,當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做到親切地說服教育、耐心地輔導講解、仔細地批改作業、以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十分高漲,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他們能夠從教師的一招一式中、從作業批改到輔導學生時的一絲不苟中,體會到老師所付出的心血,以及老師對他們的期望。他們的學習潛力將隨著教師的引導而發揮出來,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反之,當教師情緒不穩定,教學修養不高,或其它原因反映出隨便、不仔細、不規範時,就會造成學生鬆鬆散散,平時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而且這種不良習慣一旦形成,是很難糾正的,這種不良的心理態勢,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調節教師心理素質,滿足新課程的需要

  新課程的提出對於教師工作來說起到了一定的改變,過去完全專注於成績的做法已經不合時宜,現在需要更多地將注意力分散到學生的心裡健康問題上,所以教師要滿足新課程的要求,首先去提升自己的心裡健康,適應工作需要,這樣才能實現新課程的目標。

  2.1 改變思維定勢

  過去的教育模式經過多年的積累,形式已經相對的比較固定化,因此在人們心中很難一是顛覆,學生的成績始終是和未來的發展聯絡在一起的,高考中考等等考試都是注重教育成績,所以也一定程度影響了教育工作的重心。而新課程預示著未來的教育發展將不再將成績作為唯一標準。這除了需要行政部門的評價體系和升學模式有所改變之外,還需要教師的心裡能夠適應和接受,改變教育模式和思維定勢。用新的思維角度來進行教學,像是將課堂進行延伸,在課後進行一些實踐性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等等。這些方式都是過去教育中不曾出現的,而且這樣開放生動的教育更加符合新課程的要求。

  素質教育提倡減輕學生負擔,教師心中難免會有壓力,認為減輕了負擔,那麼學習效果就會下降,因為過去都是題海戰術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現在給予學生更多活動的空間,是不是會荒廢學業,讓他們沒有心情學習,產生惡性迴圈。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透過過去的一些例子來看,高分低能是過去普遍存在的現象,企業和用人單位不願意招收高學歷的學生,一方面認為他們的學識和動手能力不相符;另一方面認為他們沒有創新能力,因為過分的專注於書本而忽略了實踐,所以這是過去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現在的教育是素質教育,所以更多的體現是動手能力,教師應該要轉變思維方式。

  2.2 完善心理品質

  人的個體之間存在了一定的思維差異,通過思維品質而體現出來。心裡品質是一個人由內而外所體現出來的情感、意識、興趣、情緒等等本質特徵。其實教育過程中教師對於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其他教育手段所無法代替的。因為教師對“減輕學生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的理解與接受取決於思維是否具有敏捷性和深刻性,在實施素質教育時又要求思維具有靈活性和廣闊性。另外在學生減負與素質教育中,也存在心理適應與思維品質培養等心理素質的問題。所以,教師必須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思維品質。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每個教師都應對自己的心理品質有所認識,及時地豐富自己的思維品質,使自己的思維既具有廣闊性,又具有深刻性;既具有獨立性,又具有靈活性;既具有邏輯性,又具有敏捷性,適應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變化,及時、敏捷、靈活地確定新的工作方案,變換工作方法,並當機立斷地實施到新的工作中去。

  2.3 合理調控情緒

  情緒是一個人對於事物的反應,過於激動的情緒往往無法反應事物的真實面貌,教師的情緒管控也是教師心裡健康狀態的一個標準。教師要用科學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情緒,通過加強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來調節自己的情緒,不會再挫折面前長嗟短嘆,也不會在勝利來臨時沾沾自喜。

  教師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喜怒哀樂都會有,受到各種刺激也會有情緒的出現,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能夠要求教師完全的沒有情緒,那樣只會是機器人,我們要做的是做好調節和管控的工作,通過這些訓練來讓情緒不至於大起大落,影響工作。

  教師只有在做好了情緒管控工作之後才能夠去履行新課程所需要的各項事務,從教育新形勢和新觀念上進行轉變,在發展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保持自己的立足之地,讓學生認可,讓社會認可。

  總的來說,教師這個職業即使普通職業又是特殊職業,普通的地方就是和其他眾多職業一樣有各種困難和挑戰,特殊的是其肩負的責任非常的巨大,因此壓力和困難也比較複雜。但是作為教師就應該要學會做好心裡健康訓練工作,讓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處於良好狀態,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更好的去完成教育工作。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談積極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有關家庭教育的心理學論文
相關知識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淺析論文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淺談論文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淺述論文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淺析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淺析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淺析論文
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淺述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論文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