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古城的導遊詞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荊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儲存較完好的荊州古城牆。歡迎閱讀借鑑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範文,希望你們喜歡。

  荊州古城的導遊詞

  各位遊客,大家上午好!這天我們即將參觀的是著名的荊州古城。

  回顧荊州的歷史,能夠說與華夏上下五千年的禮貌史緊密相連。大家都明白,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和炎帝部落合併統一華夏後,“割地布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荊州即為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荊州”這個名稱,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的“荊及衡陽惟荊州”,當時荊州的區域面積是很大的,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便是興起於荊州域內。據史料記載,周莊王八年***即公元前6******,楚文王將都城遷往這天荊州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楚國在此建都長達411年,前後經歷了二十個國王,創造了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輝映並重,並可與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傳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5年***在位時,為了畢覽長江勝景,在荊州城區營建了“飛樓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趙千娥眉”的諸宮和宮船碼頭,這諸宮和宮船碼頭就是這天荊州城的雛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兵攻打楚國,佔領了江漢之間的地域,秦隨即在楚都設南郡,為當時全國三十六郡之一。之後,秦又在這天荊州城的地方設立江陵縣,“以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稱“江陵”。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建立荊州刺史部,為全國為十三州之一,從此,荊州開始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

  自秦漢以後,荊州成為歷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鎮,一向是州、郡一級治所,有的朝代還曾在此建都立國。三國時,那裡是爭霸的要津,孫劉聯合在赤壁一戰大破曹軍,劉備遂於次年向孫權借得荊州,並以此為根基迅速發展蜀國勢力。此後,東晉末年的安帝,南朝時的齊和帝、梁元帝、後梁宣帝,隋時的後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南平國王等,先後有11個紛爭王侯在此稱帝***王***建都,長達100餘年。唐代的荊州是陪都,稱“南郡”,與長安城南北呼應。宋朝建立後,於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明初又改設荊州府。清代則沿用明朝制度。民國時,荊州屬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荊州城是湖北省荊州地區專員公署和江陵縣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94年,原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合併成立荊沙市,1997年更名為荊州市,荊州城為荊州市六縣市二區的荊州區所在地。荊州城地處天下之中,江湖之會,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漢代以耿直忠烈聞名的宰相李固,三國名將關羽、周瑜、呂蒙、陸遜,晉代文武雙全的大司馬陶侃都曾鎮守過荊州;晉代詩人謝靈運、鮑照,唐代開明宰相張九齡、張柬之,大文學家韓愈、元稹以及宋代大政治

  家王安石等著名歷史人物,也都曾在荊州擔任過大小不同的職務。此外,歷代的許多次重大農民起義,也都把荊州作為重要的攻奪目標,如西漢末年的王匡、王鳳,唐末的黃巢,元末的陳友諒,明末的李自成和張獻忠等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都曾攻佔過荊州城。

  除了是軍事要地,古代荊州城的經濟與文化也是十分活躍和繁榮的。由於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早在西漢時期,它已發展成為全國十大商業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時,便成為“長江中游第一城”,與下游著名的商業城市揚州齊名,史稱“江左大鎮莫過荊、揚”。雖然在西魏時期曾一度毀於戰難,但到中唐又逐漸恢復繁華且其規模約十倍於以前,所以荊州城在當時被定位“陪都”,與長安、洛陽並稱。

  提起荊州,您必須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說《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魯肅討荊州、呂蒙襲荊州、關羽失荊州那些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國演義》,就有七十二回的資料涉及荊州。千百年來,到荊州古城探詢三國曆史煙雲陳跡的憑弔者、訪古者、探幽者絡繹不絕。作為大家的實地導遊,我很榮幸能夠借這樣一個機會把荊州古城逾兩千年來演變和發展的歷史畫卷展現給大家。

  我們此刻所處的位置是荊州城東門外,大家面前的這條几十米寬的河流就是護城河,在打仗之時,它是抵禦敵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這條河上,每年都會舉辦隆重的國際龍舟邀請賽。入城之前,首先請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荊州古城的歷史背景。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國南方儲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古城牆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時,以荊州古城為中心的荊州市又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鐘鳴楚天”的音樂、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譽。千百年來,那裡文化昌盛,人才輩出,孕育有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宋代“小萬卷”朱昴等一大批江陵才子。在政壇,從荊州走出的宰相有唐代劉洎、段文昌和“一門三相”的岑之本、岑長清、岑羲祖孫三代,最為著名的是明代宰相張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發展經濟,在當時起到了必須的用心作用,為後人所崇敬。同時,荊州城旖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吸引了歷代眾多知名文人志士前來觀光遊覽、詠詩會友,漢代的司馬遷,魏晉南北朝的王粲、陶淵明,唐代的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李商隱、杜牧,宋代的蘇軾、陸游及明清的袁巨集道、王士禎等都曾遊歷過荊州城,並留下超多的詩文佳作,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李白《下江陵》一詩中“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絕句了。

  好了,說了這麼多,大家對荊州古城的過去必須有了進一步地瞭解吧。此刻就讓我們一齊去來看看此刻的荊州城裡到底是個什麼樣貌。請大家緊跟著我沿著右邊的人行道上城,左邊是馬道,如果您留意的話,就會發現砌成馬道的磚上刻有文字,這就是荊州古城牆上極為珍貴的銘文磚,又叫文字磚,它們記載了歷代修建荊州城牆的漫長曆史過程,反映了荊州所管轄的行政區域的變遷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相傳在漢代荊州就築有正規的城牆,後經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12次維修擴建,使荊州城更加堅實壯闊,但這都是土城牆。據史料記載,荊州最初的磚城牆始建於五代十國時期,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出於割據荊州自立為王的目的,於公元912年動用十幾萬軍民大修荊州磚城牆,築城的磚不夠,就下令四處挖取墓磚,方圓五十里內的墳墓盡遭挖掘。據說城牆築成後,每到深夜,牆上便遊蕩出無數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戰火焚燒,城牆大毀。到了南宋時,荊州安撫史趙雄為了加強荊州防禦,上奏淳熙皇帝准許,於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在11個月的時間內重修起磚城牆,還在城牆上建造戰樓一千餘間,這次築城的磚為政府下令燒製的“專用城磚”,磚上有職責銘文,但沒有年號記載。之後,元兵攻佔荊州城,忽必烈下令將城牆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再次依舊基修復,並在城周開掘護城河。明末張獻忠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進荊州城後,城牆又被憤怒的義軍所拆除。直至清順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第三次在舊基上築起城牆,這就是留存至今的荊州古城牆。城池構築十分堅牢,為了防止城牆因水侵腐蝕而下陷,城牆基腳全部用條石壘砌,牆面均用石灰糯米漿灌縫,儘管曾

  遭三毀三建,且歷經三百多個春秋寒暑,該城牆依然儲存完好。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和當地政府對荊州古城進行了重點保護,對荊州城及周邊環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繕和擴建,修建了內環道和外環道,疏通治理了護城河,在東門外和新北門分別建起了鳳凰廣場和天問廣場,使荊州古城更加秀麗、雄偉、壯觀,這就是各位這天看到的荊州城古老而新鮮的面孔。另外,據專家考證指出,到目前為止,荊州城牆上發現最早的、有年號的文字磚是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此磚比新華社報道的、在萬里長城上發現的萬曆年間的文字磚要早207年。更令人稱奇的是,從文字磚上記載得知,這些磚不僅僅僅出自江漢平原,還有的來自省內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陝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見當時築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築城,還體現出一種質量管理的思想,歷代建築或維修城牆所留下的或詳或簡的職責銘文,實際上都是一種公開的職責狀。從城磚上文字記載的資料看,是十分細緻嚴格的,除了記錄有制磚的時間和地點外,還有關於監造人、制磚人、燒窯人、制磚費用、承擔者姓名和具體負責的地方官員的詳細銘文。可見在當時修築荊州城牆時採取了“全民動員、上下動手、分工明確、職責到人”的做法。荊州之所以在古代一

  向被譽為“鐵打的荊州”,與這種“職責制”是分不開的。這也是我們這天需要從先賢那裡學習和借鑑的。

  大家仔細的觀察這些文字磚,細心的朋友還會發此刻文字刻法上,既有陰刻,也有陽刻,還有陰陽兼刻;在書法字型上,既有行書,也有楷書;在字的寫法上,則既有繁體字,又有簡化字。因此,這些文字磚還有重要的藝術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此刻,我們登上了東門城樓,憑欄遠眺,遙想關羽當年,朱顏長髯,手握青龍偃月刀,您是否也壯心勃發,能夠體驗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情呢?

  從空中鳥瞰,荊州城牆就像一條游龍綿亙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規則的橢圓形。整個城牆東西長3.75公里,南北寬1.2公里,周長10.5公里,城內面積4.5平方公里。城牆高8.83米,頂面寬3至5米不等,底座寬10米左右。城牆上建有城垛4567個,炮臺26個以及藏兵洞4個。這些都是古代戰爭防禦進攻的工具。摘自:短美文

  荊州古城共建有六座城門,東北各兩座,西南各一座。東門名叫寅賓門,小東門名叫公安門,大北門名叫拱極門,又名柳門,小北門名叫遠安門,南門名叫南紀門,西門名叫安瀾門。每座城門的名稱都與荊州的地理、歷史和習俗有關,如小東門,當年劉備把油江口改為公安,迎娶孫夫人後乘船回荊州,在此門下舟登岸進荊州城,故名公安名;又如大北門,古時候城北有通往京都的大道,仕宦遷官調職時,皆出此門,官員友朋送行時,在此折柳相贈,故又稱柳門。為什麼古人不折桃李,卻偏要折柳相贈呢?這但是有來由的,據史書記載,我國自漢代起,親友臨別時折柳相贈漸成習俗,是因“柳”是“留”的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留戀”之意。除小東門之外,其他五座城門均有閭門,為二重門,二門之間有甕城,二重門各設一個木質對開門,木門內還有一道10釐米厚的閘板,以防水患。此外,六座城門上原先都建有城門樓,東門城樓叫賓陽樓,小東門城樓叫望江樓,大北門城樓叫景龍樓,小北門城樓叫朝宗樓,南門城樓叫曲江樓,西門城樓叫九陽樓,由於朝代更替,歷史變遷,加上戰火的破壞,原有的城樓除大北門上的景龍樓為清朝道光十八年***即公元1838年***重修儲存至今外,都已不復存在了。我們此刻所在的東門賓陽樓,是國家為了發

  展荊州旅遊事業,修繕和保護荊州古城於20世紀80年代撥款仿古重建的。

  荊州城內外還零星散落著一些歷史遺蹟,也是值得大家前往一遊的地方,如城內的開元觀、玄妙觀、鐵女寺、文廟、關帝廟,城外的太暉觀、關公點將臺、張飛一擔土等,除了城牆和這些歷史遺蹟外,在荊州城內再難看到古老的建築,取而代之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隨著時間的推進,昔日荊州城內的小街小巷也有寬闊的馬路代替,構成縱橫交錯、井然有序的公路網。為了適應現代交通工具的需要,在東、南、北三面的城牆上又開鑿了適合公交車輛通行的三座新城門,使這天荊州城的城門變為了9座。荊州古城內四處透射著現代氣息,商業氛圍十分濃郁,大型的商場有荊州商場、荊州百貨大樓、荊州華聯商廈、荊州楚天大樓等,在這些商場裡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如果您想購買一些荊州的土特產品帶回家作為紀念或饋贈親朋,我在此能夠如數家珍地把荊州風物介紹給大家,請大家用心聽好嘍:在聚珍園這座有著百年曆史的老飯店裡能夠買到正宗的江陵八寶飯,在荊州百貨大樓裡能夠買到香酥可口的江陵九黃餅,在荊州絲綢廠裡能夠買到稱心如意的織錦緞、仿古綢等絲綢產品,在荊州工藝美術廠還能夠買到品種各異的仿古漆器……

  好了,荊州古城的有關狀況就給大家介紹到這兒了。此刻給大家一刻鐘的時間自由活動,大家能夠在此拍照留念。

  荊州古城導遊詞精選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前來參觀荊州古城!我叫***,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導遊,期望我的服務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江陵,古稱荊州,遠在太古,中國方圓九州,荊州就是一個州的中心之地,春秋戰國時,楚國把楚國都遷到江陵,那裡便成了楚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的中心,楚在此建都400多年,歷經20代。

  江陵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有古城牆的城市之一。相傳為“劉備借荊州”時關羽所築。秦漢以來江陵北至長安、洛陽,南下兩廣,西去四川、雲貴的陸上通道必經之路。城南又有長江水運之便,向有“自古兵家重荊州”之說。據《《三國演義》》載:赤壁之戰以後,曹操退回黃河流域,孫權為鞏固長江下游的統治勢力,佔領荊州。孫劉之間的聯盟本來就出於一時利害關係上的思考,雙方為了奪取荊州這一塊地方,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孫權採納了部下魯肅的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以便聯合抗禦曹操。劉備取得四川后,不歸還荊州,派二弟關羽據守,關羽出兵襄樊,威逼曹操,孫權乘荊州空虛,派呂蒙襲取荊州,俘殺了關羽。歷史上“劉備借荊州”、“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故事都發生在那裡。孫劉聯盟破裂後,劉備、張飛興兵伐吳,張飛未曾出兵,被部將張達、範疆所殺。“頭葬雲陽,身葬閬中”。劉備兵敗“彝陵”,白帝城託孤。

  荊州古城又儲存完好的護城牆,成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總面積4.6平方公里。

  荊州護城河,又稱水域,時古城的第一到防禦線,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護城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駕舟從內河可直達武漢。

  位於荊州城內的“荊州博物館”,又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12000多件,其中最稀世的珍寶是越王勾踐劍和西漢男屍。越王勾踐劍,劍廠68.8釐米,劍身飾滿菱形花紋,近柄處刻有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字,劍柄兩面分別鑲嵌有三色玻璃和綠松石。雖然在底下埋藏了三千多年,仍劍刃鋒利,青光閃爍,換然如新。西漢男屍,據墓中竹簡記載,該人葬於漢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五月,死者名“遂”,江陵縣市陽里人,終年60歲,生前為五大夫***相當與或略高於當時的縣一級官員***,身高1.678米,體重52.5公斤。

  說了這麼多,大家對荊州古城必須有了初步的認識,此刻,大家請跟著我,一齊走進荊州,更深入的瞭解荊州古城吧!

  荊州古城導遊詞

  江陵,古稱荊州,遠在太古,中國方圓九州,荊州就是一個州的中心之地,春秋戰國時,楚國把楚國都遷到江陵,那裡便成了楚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的中心,楚在此建都400多年,歷經20代。

  江陵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有古城牆的城市之一。相傳為“劉備借荊州”時關羽所築。秦漢以來江陵北至長安、洛陽,南下兩廣,西去四川、雲貴的陸上通道必經之路。城南又有長江水運之便,向有“自古兵家重荊州”之說。據《三國演義》載:赤壁之戰以後,曹操退回黃河流域,孫權為鞏固長江下游的統治勢力,佔領荊州。孫劉之間的聯盟本來就出於一時利害關係上的思考,雙方為了奪取荊州這一塊地方,展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孫權採納了部下魯肅的主張,把荊州借給劉備,以便聯合抗禦曹操。劉備取得四川后,不歸還荊州,派二弟關羽據守,關羽出兵襄樊,威逼曹操,孫權乘荊州空虛,派呂蒙襲取荊州,俘殺了關羽。歷史上“劉備借荊州”、“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關羽大意失荊州”等故事都發生在那裡。孫劉聯盟破裂後,劉備、張飛興兵伐吳,張飛未曾出兵,被部將張達、範疆所殺。“頭葬雲陽,身葬閬中”。劉備兵敗“彝陵”,白帝城託孤。

  荊州古城又儲存完好的護城牆,成內東西直徑3.75公里,南北直徑1.2公里,總面積4.6平方公里。******

  荊州護城河,又稱水域,時古城的第一到防禦線,護城河全長10500米,寬30米,水深4米。護城河西通太湖,東連長湖,與古運河相連,駕舟從內河可直達武漢。

  位於荊州城內的“荊州博物館”,又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12000多件,其中最稀世的珍寶是越王勾踐劍和西漢男屍。越王勾踐劍,劍廠68.8釐米,劍身飾滿菱形花紋,近柄處刻有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個字,劍柄兩面分別鑲嵌有三色玻璃和綠松石。雖然在底下埋藏了三千多年,仍劍刃鋒利,青光閃爍,換然如新。西漢男屍,據墓中竹簡記載,該人葬於漢文帝十三年***前167年***五月,死者名“遂”,江陵縣市陽里人,終年60歲,生前為五大夫***相當與或略高於當時的縣一級官員***,身高1.678米,體重52.5公斤。


伏羲廟導遊詞精選
愛晚亭的導遊詞分享
相關知識
荊州古城的導遊詞精選
最新的湖北荊州古城牆導遊詞範文
有關麗江古城的導遊詞
平遙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關於鳳凰古城的導遊詞
鳳凰古城的導遊詞範文
廣州的導遊詞精選
關於貴州織金洞的導遊詞精選範文
關於貴州黃果樹瀑布的導遊詞精選範文
香港的導遊詞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