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戰艦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二戰中有不少著名的軍事載具,其中戰艦這部分被很多軍事迷津津樂道。在二戰中最大的戰艦當屬大和號無疑,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了解大和號的詳細情況。

  大和級戰列艦

  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設計建造的的戰列艦,歷史上該級艦艇計劃建造四艘,建成了兩艘。1934年日本以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為假想敵制定了新的國防方針。1936年日本退出倫敦海軍限制軍備的談判,日本海軍明確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擊假想敵美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戰略。日本海軍在主力艦的數量方面無法同美國海軍抗衡,決心以單艦的威力來抵消對方在數量上的優勢。新型戰列艦的設計任務開始於1934年。

  建造背景

  1937年日本海軍制定了"03艦艇補充計劃",確定建造4艘大和級戰列艦。一號艦“大和”號***Yamato***1937年11月4日開工,二號艦“武藏”號***Musashi***1938年3月29日開工。在建造過程中日本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得各國海軍很長時間裡無法掌握到大和級戰列艦的正確情報***美國於1938年就隱約知道了日本新建戰列艦的企圖,但直到1942年才首次拍攝到大和艦的真面目,據當時測算,大和艦排水量約6萬噸,遠遠超過此前估計***。當時一般日本國民幾乎不知道日本建造瞭如此強大的戰艦。另外,根據"04艦艇補充計劃"開工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110號艦***“信濃”號由橫須賀海軍船廠建造,1940年5月4日開工,1941年12月暫停,於1942年在建造中建成50%時改建為信濃號航空母艦***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厚裝甲的航空母艦***。四號艦***111號艦***在1940年11月動工,於1942年3月停工。大和級戰艦的命名有一種說法,即以日本首都所在地的古國名命名,日本舊時首都為奈良,屬於大和國;當時首都為東京,屬於武藏國,預備首都鬆代,屬於信濃國。

  效能資料

  大和級全艦重量分配如下:船殼20,212噸,裝甲21,266噸,防禦板1,629噸,武器系統11,611噸,主機裝置5,300噸,舾裝1,756噸,固定裝置417噸,非固定裝置641噸,魚雷75噸***據認為大和攜帶6-10條610毫米直徑魚雷,但該艦沒有魚雷發射管,6-10條魚雷也沒有75噸重***,導航,光學裝置95噸,電力裝置1,108噸,飛機111噸,鍋爐水297噸,預備食用水212噸,重油4,210噸,潤滑油61噸,輕質油48噸,合計重量69,100噸***正常排水量***。

  排水量近73,000噸的大和艦艦體長寬比設計成6.76:1,為主炮射擊提供了穩定的平臺並儘可能縮短了重灌甲覆蓋的面積; 由於主機功率並不高,所以日本專家當年為了提高動力的利用效率,設計了40種船模進行論證,最終確定的是球鼻型船艏。大和號艦艏水線以上部分明顯向外前傾,艦艏前端成半圓形,其兩舷大幅度外張,藉以減少艦艏上浪。艦艏水線以下部分採用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線下約3米處,和尖削型艦艏相比,這種新構型可以減少8%的興波阻力,同時還減少了約3米的水線,從而節省了30噸左右的排水量。在球鼻艏內裝有零式水下聽音器,可以探測敵方潛艇的活動。這種艦艏和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艦艏很相似,但大和的球鼻艏向前突出成一個球形,而“依阿華”的則與水線以下艦艏保持平齊,兩相比較之下,大和艦的球鼻艏外觀更接近於現代,效能更明顯。大和艦艦艏內側的細腰部卻呈內凹的弧形,其減阻效能更為優良。這種外形和“依阿華”級同樣非常相似,但“依阿華”級艦艏的內側曲線延伸到艦體中部以後就變得平直了,而大和艦的內側曲線則呈弧線一直延伸到了艦艉,實際效能也更為優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差異,原因是“依阿華”級由於巴拿馬運河33米寬度的限制只好採用平直的舯部舷牆。

  主炮

 

  大和號戰列艦戰列艦以其裝備的9門460毫米口徑巨型主炮聞名於世,是當時口徑最大的戰列艦主炮,為隱瞞其真實口徑命名為“九四式四十釐米炮”。在艦橋之前的前甲板呈揹負式佈置兩座主炮塔,艦體後部佈置一座主炮塔。火炮炮身長21.3米,三聯裝炮塔總重1720噸,炮身重165噸,加上彈藥和炮塔裝甲的總重約2700噸,相當於當時大型驅逐艦的排水量。460炮俯仰角+45°—-5°,填彈角度固定為+3°。火炮俯仰和炮塔轉動均由液壓驅動,俯仰速率8°/秒,炮塔旋轉一週需3分鐘。炮彈裝填為半自動機械化裝彈機,揚彈速度10發/分鐘,但是射速只有1.8發/分鐘。單管火炮壽命200-250發。

人生最大的敵人是什麼
世界最大單體射電望遠鏡
相關知識
世界最大戰艦
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有多長
世界最大船塢登陸艦
現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
世界最大的戰役
世界最大的軍艦
世界最大的船塢登陸艦
世界最大的客機和戰鬥機的對比
世界最大的鐵甲艦
世界最大的烏龜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