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搭石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搭石》這一課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語文搭石教學反思範文,望大家喜歡。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範文一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教學中我主要以兩個方面展開教學:
 
  1、發現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
 
  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自然美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美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美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教學時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你現在認為什麼是美?在我們身邊哪裡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課堂駕馭能力十分欠缺。課堂教學中總是被自己備好的課所牽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開展教學,對於課上突發的意外情況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引導。
 
  2、雖然教學中注重了感情朗讀的指導,但是學生的朗讀效果、朗讀的層次感並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讀指導方法上自己還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過教學,我感到自己設計的一些提問過於細碎,總感覺自己在課堂中一個勁地在提問、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一節課下來,自己沒少忙乎,可學生的情感總是處於一種很平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情感方面是我這節課很薄弱的一個環節。
 
  4、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學中,我總是一味地牽著學生學習,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方面做得很不夠。
 
  5、板書設計也有所欠缺。設計板書時只注重了簡潔,對看不見的美“謙讓美、奉獻美、敬老美”等沒有在板書中凸顯出來。如果能將這一點表現出來,會更好地突破重難點。
 
  6、本課教學中忽視了寫作方法的指導,沒有為“學生寫生活中的美”做好鋪墊。
 
  其實,教學中暴露出得問題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教學機智、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學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總結與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範文二
 
  王崧舟老師曾經說過:“語文教學它有一道檻,越過這道檻是語文教學,沒有跨過這道檻就不是語文教學,這道檻是什麼呢?就是話語形式。”因此,我在教學《搭石》這篇課文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以 “美”為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
 
  一、引領走進文字——隨風潛入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依據這一理念,我把文中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面。課堂伊始,我通過出示畫面,感情匯入,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劉章爺爺生活的那個小山村,走近讓作者魂牽夢縈的搭石。而後一句“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裡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很自然地使搭石浮出課本,我的一句“如果沒有搭石,村裡的人們又是怎麼過河?”的追問,孩子們對“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有了更深地體會,自然地引導學生了解了搭石的重要性。有了對搭石淡淡的瞭解,多了對搭石甜甜的感情,便吸引著孩子們對課文美美地品讀下去,這一切,都進行得如春風潛入夜般的自然。
 
  二、理解感悟文字——潤物細無聲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感悟走搭石的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緊 緊抓住“一群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和“老人、年輕人走搭石”三幅畫面,將讀懂詞句、體驗畫面、感悟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步理解搭石在家鄉的人們心中為什麼是一道風景。
 
  如在理解“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這一句時,我抓住“協調有序”這個關鍵點,創設情境,通過“我們是在走什麼?”“不小心會掉進水裡”等情景渲染,讓學生採用合作朗讀“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前面的……後面的……”來體驗朗讀的協調有序,進而感悟人們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然後,我又改課文為詩歌,引導學生誦讀詩歌,更是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有著濃濃鄉情的搭石旁邊,引領學生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在大家面前。
 
  對於青年人遇到老年人怎樣走搭石的內容,我則以“在讀書的過程中,有的詞語會讓你心頭輕輕一顫”的引導方式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抓住“伏”和“理所當然”。從“伏”的品詞到“理所當然”的過渡,又由請學生上臺做“伏”的動作,說說要不要老人千恩萬謝達到自然和諧的統一。我像鏈子般地將文中的語言點串到了一起,在我的引領下,孩子們用心地體會文字的味和美!我的一句“得到幫助的老人曾在年輕時理所當然地幫過別的老人,而幫助他人的年輕人也會在自己年老時理所當然地得到其他年輕人的幫助。”不僅讓學生順利地理解了“理所當然”這個詞語,更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對學生尊敬老人,學會將心比心的思想道德教育,而這樣的引導方法,又絲毫不會沖淡我們語文課中寶貴的語文味。
 
  三、拓展延伸文字——功到自然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現在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為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應該做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我在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後,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想象,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而且藉助學生的想象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如最後一環節的寫話訓練,在感悟了三塊內容描寫不同的物件走搭石的情景後,學生在頭腦中已通過想象儲存了很多關於人們走搭石的情景畫面,這時我便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啟用畫面,再引導想象,效果是很好的。學生也很自然地想到還有不同的人來走搭石,還有不同的走搭石的情景畫面。這時,我讓學生模仿課文去說去寫,學生的想象思維很快被調動起來,說內心的話表內心的情自然是水到渠成。這樣,語言、情境、人文內涵全都有了。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改正的地方。我更清楚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後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範文三
 
  本課我要反思的內容非常多,《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搭石》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字中和諧共生。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原本的設計是以人為本,以讀為本。想通過採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想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想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於課堂始終。但由於自己課堂出現錯誤,心裡自信不夠,壓力不由而生,導致課堂沒能按預定的設計完成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我是設計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帶著問題:“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即為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著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為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麼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節,我設計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調美、畫面美。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後的美。3、為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並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可惜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沒能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很多:
 
  1、由於沒有很好地把握時間,原來預定的內容都不能完成,是有生以來上得最失敗的一堂課。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的太繁瑣,甚至是很羅嗦自己卻全然不覺,因此浪費了很多時間,沒能把握住教學內容。
 
  3、對自己教案不夠熟,對文字也沒揣摩透,今後一定努力改正。

新課標語文搭石教學反思
人教版初三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期末檢測試題及答案
相關知識
新課標語文搭石教學反思
新課標語文搭石教學反思
語文搭石教學反思範文
新課標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新課標登山遊戲教學反思
新課標辨認方向教學反思
新課標辨認方向教學反思
新課標搭石教學反思
最新語文我想教學反思精選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