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稱象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稱象》中稱象有三種辦法,一是“造一杆大秤”去稱,二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三是用船作稱,用石頭比對大象重量。小編在此整理了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稱象》,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稱象》
中國古時候有個大官,叫曹操。有人送給他一頭大象,他很高興,帶著兒子和官員們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牆,腿像四根柱子。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象這麼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問:“誰有辦法把這頭大象稱一稱?”有的說:“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有的說:“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誰能提得起這杆大秤呢?”也有的說:“把大象殺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
曹操聽了直搖頭。
曹操的兒子曹衝才七歲,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把大象趕到一條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裡裝石頭,等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船裡的石頭,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嗎?”
曹操微笑著點點頭。他叫人按照曹衝說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稱象》教學建議
教學開始,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問題情境:如果現在有一頭大象在你面前,咱們比一比,哪位小朋友最聰明,能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問題一出,相信每一個小朋友都會在腦海中積極想辦法。無論是哪種辦法,老師都應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相應的肯定和鼓勵。
曹衝的辦法是哪裡來的?他是吸收了前面意見中合理的部分,摒除了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因此,教學時,不要簡單地宣講曹衝如何聰明,而應抓住他如何動腦筋,特別是如何吸收別人的意見來認識問題。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曹衝的喜愛之情引導他們像曹衝一樣,想辦法解決課文中的生字,並在讀中認真體會曹衝稱象的過程,並指導學生用上“先……然後……再……最後”等連詞說一說曹衝稱象的過程。在進行這一環節時,可結合“金鑰匙”進行,教給學生複述課文的方法,在反覆練習中,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複述課文的水平。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稱象》教學反思
《稱象》一課主要寫曹衝想出一個好方法稱出了一頭大象的重量的故事。我在講這節課之前,深入鑽研教材,在年級組進行了多次研究,並參考了眾多的教學思路,根據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學計劃,把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衝想出的辦法,感受曹衝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
曹衝稱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等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學這部分時,結合我們班學生的思維水平,我是這麼做的:
首先,幫助學生弄明白曹衝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麼稱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脈絡。我先提出問題說說曹衝說的稱象的辦法可以分為哪幾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仔細讀課文。然後點撥學生說說曹衝在稱象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接著做什麼、最後做什麼,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曹衝稱象一步步的過程。
接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練習說曹衝稱象的過程。剛開始學生不敢說、不會說,在我不斷地鼓勵下,才有幾個學生舉手回答,但是表達不如人意。於是我出示flash課件,讓學生邊看課件邊練習說,在理解課文內容、重難點的同時,鍛鍊了學生複述、口頭表達的能力。在練習讓學生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先、接著、然後、最後”有序表達曹衝稱象的過程時,出現了困難,耽誤了一點時間,課前我預設做的不充分,對學生情況不瞭解。
通過這樣反覆的語言訓練和演示課件讓學生直觀地去理解,我想,學生對於這個稱象的過程已經有了深刻的瞭解,於是我趁熱打鐵,問:你覺得曹衝稱象的辦法怎麼樣?好在哪?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能很快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回答出來。接著我問曹衝是個是個什麼樣的孩子?他的聰明表現在哪兒?第二個問題學生回答不出來。我引導學生思考曹衝是用什麼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學生說出是船和石頭,從而想到曹衝懂得這樣的知識:同一條船,如果每次裝載的物體重量相同,那麼船身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過來說,如果每次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說明船上裝載的物體的重量也相同。曹衝能給運用上述知識和現有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運用“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說明船上裝載的物體的重量也相同”的知識。先用一條船“稱出”***找到***與大象重量相同的替代物——若干塊石頭,再一稱一稱地稱這些石頭的重量。這樣,就把不能分開來稱的身高,體重的大象,換成了可以分開來稱的若干塊石頭,從而間接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曹衝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善於觀察、愛動腦筋。
我覺得這節課教學重點比較突出,教學設計和多媒體的使用對教學難點的突破有幫助,還是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的。
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十一課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