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學反思
小語五冊《自相矛盾》,是一則文字淺顯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課堂上,許多教學環節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現將此課教學進行反思如下:
***一***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上有所嘗試。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正確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是每個老師都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的以下幾個環節體現得很充分:
在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現在課題中。什麼是“寓言”,我沒有生硬的灌輸給學生,而是藉助電腦的幫助,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寓”裡藏著道理,“言”是用言語講述的故事。
在朗讀指導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感悟,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朗讀。不管他突出強調哪一個詞語來體現誇口,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句子內容的理解,在評價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為了幫助學生深化對寓意的理解,我設計了表演這一環節。表演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選角色。而老師呢,與學生是平等的,也參與到學生的表演當中順勢而導,導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使表演不是對課文內容的機械重複,而是有延伸、有昇華。
***二***充分開發、利用教材,注重語文三維目標的訓練。
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來。訓練的味道要濃,育人的意識要強,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也要體現。
例如:在匯入環節,老師不光是告訴學生什麼是寓言,還交代了學習寓言的方法,並把這一方法滲透在整節課的教學之中。
在生字學習中,儘可能的擴大學生學習的資訊量。“盾”字的演變過程,展示了漢字造字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詞語連起來說一說,連詞成句,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些設計既體現了語文基本能力訓練,又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為了突破難點,老師將這個人誇口叫賣的兩句話以結構圖的方式出現,引導孩子抓住這兩句話中的質問點進行文字對話。師生合作的學習方式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有效的幫助學生將零散的思維進行梳理,為寓意的理解搭設了橋樑。
寓言百寶箱,更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三***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多種功能,為教與學服務。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資訊科技的多種功能都得到了體現。猜謎匯入、課文動畫、“盾”字的演變過程,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字對話和寓言百寶箱兩個環節,媒體的互動功能又為學生的學習搭設了平臺。
範文2
《自相矛盾》一文內容淺顯、寓意深遠。對於這樣的課文該如何教學呢?我想:反覆誦讀這篇文章沒有必要的,仔細分析那更是無病呻吟了。而成語故事浩如煙海,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成語故事,走進成語的世界,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
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看了一分多鐘的視訊,2010年春晚上一段姜昆的《和誰說相聲》,孩子們都被他前後矛盾的語言逗笑了;然後就出示了《自相矛盾》的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文字,但由於認識水平較低,不能正確理解文章的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把原文和現代文相對照再來理解關鍵字“鬻”“ 譽” “陷”“ 弗”,解決了這些詞語,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課文。接著,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觀察插圖,展開想象,進一步探究文章內容,品味出寓意。當最後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進行拓展的時候,學生能找到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但都不能流暢表達。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範例,引導學生表達,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具體表達。最後再來讀讀古文,學生整堂課興趣盎然。
範文3
本節課我為了充分尊重學生這一個學習的主體,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上有所嘗試。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正確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是每個老師都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的以下幾個環節體現得很充分:
在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現在課題中。什麼是“寓言”,老師沒有生硬的灌輸給學生,而是藉助電腦的幫助,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寓”裡藏著道理,“言”是用言語講述的故事。
在朗讀指導中,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感悟,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朗讀。不管他突出強調哪一個詞語來體現誇口,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句子內容的理解,在評價中增強了孩子的自信。
看了的人還看了:
自相矛盾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