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蘊厚重。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一***

  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和核心,對於我們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我國古代社會,尤其是漫長的儒學主導期裡,我們看到的是仁、禮、義等道德準則被高度推崇,那時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從背誦《三字經》開始接觸知識的。而今天呢,很多的幼兒在剛會咿呀兒語的時候就開始學abc了,《四書》、《五經》等等古籍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後人的珍寶,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國粹,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要把他們傳承下去,更要讓其中的營養供給青少年兒童的心靈,所以我們應該在兒童時期就對中華子孫進行傳統道德教育,重新樹立起我們文明古國的美好形象。

  當今,影響兒童廣泛最深的莫過於明清年間的四種國學啟蒙讀物“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詩》,今天讀來仍興趣盎然。以《三字經》為例,他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三字經》早就不僅僅屬於漢民族了,它有滿文、蒙文譯本,也不再僅僅屬於中國,它的英文、法文譯本也已經問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譯本更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加以世界範圍的推廣,由此看來《三字經》著實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

  在我校《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的課題中,不僅把經典納入了校本課程,更是把他和校園文化、校園雅行、班級管理融合在一起,轟轟烈烈在我校、在鐵機村、在洪山區、在市儒學會、在電視臺、在省級科研雜誌宣起了儒學高潮。我們中年級以《三字經》為主,在學校活動與班級活動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總結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中,積極熱忱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經典學習活動。

  一、經典誦讀活動異彩紛呈

  為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養成自己誦讀的習慣,我堅持做到五個結合:一是教師與學生同步學習相結合,無論是讀、講、傾聽等活動,教師都身先士卒,起到帶動、引領、激發、潛移默化等諸多隱性推動作用,極大的感染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自我表現的慾望。二是珍惜中午經典誦讀一刻鐘和輪流展示相結合,每每那個時刻,小老師吳錫澤便嚴肅而又認真地帶領大家溫習本週重點的片段內容,朗讀聲聲、形式多樣!而後就開始逐個展示自己誦讀的魅力,有的字正腔圓,有的搖頭晃腦、有的閉眼陶醉其中,有的甚至能說上一兩句解讀,以警示自己或約束自己或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那勁頭足以品味出經典所帶給學生的巨大的薰陶魔力!在誦讀中學生的記憶力超常發揮,相信“經典文化血液”能鑄就孩子們的“童子功”,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播下希望的種子。三是經典誦讀與經典評定冊相結合,規定學生確定每週應行動的方向,積極的開展自我評價、他人評價、老師和家長評價的方式,促進他們從心智、言行、道德品質等方面的進步,以期實現學校德育目標和班級管理目標,達到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最終目的。四是經典誦讀與故事、名言相結合,課堂上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放學後家長和孩子互動,皆來源於故事情節的感染、感悟出真諦——名言,從中學會為人處事、學會自尊自愛、學會勤勞善良、學會大智大勇、學會積極進取等內化人本質的精髓,長此以往必將造就學生們終生品性!五是經典誦讀與-想象作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將誦經的感受、體會和變化寫出來,既豐富了-想象作文內容,又昇華了經典中蘊含的“神韻”,最終達到學習經典的要旨。

  不僅如此,學校每學期的經典展示精彩至極,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每到這個時候,我都進行班級選拔,既讓學生們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又激勵人人蔘與,參與者人人都能獲得“小小主人翁”的稱號,無條件的上班級展臺。優秀者將推薦到學校展示比賽,石紫琪、方恆脫穎而出,連續在學校展示了數次,同學們都為他們感到自豪!特別是班級與班級之間經典拉拉接力賽,更是極大的鞭策了孩子們,他們學習經典的熱情更高了!

  二、經典誦讀融入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為了保證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我們採取了多項措施:一是開設了國學經典課。各年級每週一節,一、二年級《弟子規》、三、四年級《三字經》,五、六年級《論語》,教師通過甄別,選擇優秀篇目作為經典誦讀內容的補充。學校還利用大課間進行經典——古詩的吟誦,隨時都在營造學習中華傳統的氛圍。每到校本課師生們均捧著各自喜歡的經文靜靜地讀,輕輕地吟,朗朗地誦,與古人對話,與聖賢交流,整個校園書香盎然,國蘊飄香;二是合理利用各種陣地進行經典滲透。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我們把誦讀活動引入課堂,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探究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經典的知識點,結合上下文內容,分析經典內涵,從而達到理解的目的,並且收錄在冊,經常回味適時運用。例如在班會中講解《孔子拜師》的故事時,問學生:聽了這個故事,你認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們結合閱讀過的經典材料,紛紛發言,有的說,我覺得孔子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他已經非常有名了,還向七歲的項橐學習,《三字經》裡說“昔仲尼,師項橐”就證明了這一點;另一個學生馬上接著說,孔子還是一個非常好學的人,《論語》的第一句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這樣的課堂裡,學生引經據典,不僅證明他們理解了經文的內容,而且可以看出他們已經學會運用美德經文進行價值判斷了。

  經典走進課堂,讓單純的知識傳授型的課堂變成了在知識傳授中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雙贏”式課堂。學生們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感悟著高尚、品味著正直、產生著純潔,知識讓他們體會著意味深長……

  三、經典誦讀融入養成教育

  加強養成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們堅持學以致用的原則,把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與養成教育融合在一起,從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抓起,讓學生從小學會文明處世,禮貌待人,誠實守信,遵規守紀等。各班級在佈置班級特色文化牆的活動中,均發動學生研讀《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經文,精選其中符合現代要求的內容,編入班級管理髮展目標中,進一步細化了規範標準,使學生深刻感受了傳統美德與現代文明的統一與和諧。

  回憶自誦經活動開展以來,我們班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脫胎換骨變化:一是文明禮貌方面,學生比以前懂事多了,知禮多了,對家長更加孝敬了,對老師也更加尊重了,學生懂得了回家以後給家長端上一杯水,說上一句知心的話了。在班級中也能看事做事,靈活多了,課間不文明現象減少了,打架、罵人現象也不復存在了。二是勤儉節約方面,學生大部分是家中獨生子女,吃飯比較挑剔,花錢也大手大腳,自從讀了《弟子規》《三字經》之後,學生更加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現在,我們班的學生中午吃飯時從不浪費一滴糧食,也不隨便亂花錢。三是學習方面,學生認識了許多字,會講許多經典故事,表達能力增強了,寫作相應得到了提高,個人修為自然也提升了,那種怕苦怕累、受不了挫折、沒自信等不良的心理個性都得到經典中優秀人物的引領,效果比說教好上千倍!許多學生都願意和古人共同進步,勁頭可足了,只要有人獲得了榮譽或表揚,那他一定會贏得班級其他同學的仰慕!經典的“活學活用”,使經典從古代來到了今天,走到了孩子們的身邊,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變成了孩子們自覺的行為習慣,流露在他們的言行舉止之中……

  此外,學生家長的思想也發生了積極變化。一年前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剛開始時,不少家長還心有疑問,“學這些古懂有什麼用”;還有的是不痛不癢,漠不關心。經過一年的實踐,家長態度發生了明顯轉變,特別是學校開展了“經典進家庭”的活動後,家長的意識強烈多了,調查反饋支援率達百分之九十九。現在,家長與孩子一起比賽背誦,一起與老師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及品性的養成,發現問題能及時與老師溝通,共商策略,齊心協力教育孩子,效果顯著。

  目前,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大都能流利背誦《三字經》、《百家姓》等篇目,三四年級的學生都能背誦《三字經》、古詩詞等篇目,五六年級的學生對《論語》更是流利背誦。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如今,在青鋒小學的校園裡,一個個少年君子,文質彬彬,禮儀有加,就像初升的太陽噴薄而出,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承載著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希望,正在積蓄著力量,準備有朝一日登上世界舞臺。近年來,由於我校誦經活動開展得紮實有效,各級領導先後到校進行實地指導、觀摩,武漢電視臺、湖北經八面來風等媒體先後多次對我校誦經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報道,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反晌。××××年在“晶視佳”杯湖北省最有魅力校園評選活動中,我校位列第六名,榮獲了“十大最具魅力校園”稱號。全校師生與家長感到欣慰與自豪!

  “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找到了民族的根,獲得了民族的源動力,也賦予了學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內涵。我們相信,在民族傳統美德的感召下,青少年一代一定會茁壯成長。

  ***二***

  泱泱中華,五千文明,漫長的歲月為她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也凝練成了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籌久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楚辭漢賦,唐詩宋詞,便是中華人民用智慧凝成的結晶,用哲學譜繪的樂曲,這些經典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國學的博大與精神,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深邃之美。

  在這個物質豪奢,精神貧乏的年代,每個人雖然並非孑然一身,但卻都深感孤單,都感到很難見證自我價值,這時,我們可以選擇誦讀國學經典來進行自我反思到自我救贖。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我們靜靜思索這一名句,便總會產生精神共鳴:凡欲成大事者,必須自強,其德必須淳厚,以此為本,方可成一代英傑。在競爭勁烈的今天,像要謀求發展,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們所需要的正是這種自強不息,正是這種厚德載物,這也是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構成。

  司馬遷,這個在風雨中成長的勇士,他身上有一股“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堅韌氣節,正是他的忍辱負重,他的堅強執著,鐫刻下了中國歷史的興頹變遷。才有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輝煌鉅著——《史記》。成為國學經典中的一塊璀璨奇葩。

  歲月的梭子已在歷史的詩篇中悄然劃過,一個又一個偉大的詩人、智者已離我們遠去,或者說我們在與這些偉大的物理空間上從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裡無限親密,與我們的心靈無限靠近,用思緒凝成的經典跨越了數十個世紀抵達我們的心魂。而我們作為明天社會的棟樑該如何去對待這些經典呢?如何利用千人留下的這筆財富呢。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繼承、併發揚光大。

  清晨醒來,手捧《桃花源記》,站在校園的柳樹下,讓自己的精神伴隨著清爽的晨風,放飛到靜謐,溫馨的心靈田園,讓自己的思想沉澱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

  國學經典就是如此的具有張力,詩行意味著寬度,詩人意味著高度,一代又一代孜孜不倦的讀者構成了長度,不朽的國學靈魂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文學的智慧與靈性,這都是國學經典帶給我們的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便是文學的魅力,這便是國學經典的魅力,它往往能洗滌人的心靈,充實人的思想。也這是由了國學經典,通過文化這一特殊載體,拉近了我們與聖人的距離,讓我們可以與聖賢為友,與經典通行,在國學經典中去品味蘊藏著的中華精神。

  現在,讓我們從日常做起,拂去積滿的灰塵,去細細品味這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依舊教育世人的國學經典吧!誦讀國學經典,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用我們的言行去守候這片泛土,使民族精神萬古長青!

  ***三***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在於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國學的東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樂無窮。學生們誦讀,可以從中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使學生更加懂禮貌,更加愛學習……國學經典在誦的過程中深入了學生們的心靈,為學生們儲存了文化的養料,等他長大的時候慢慢吸收。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的底蘊厚重。走近國學經典,我認為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寧靜、潛心。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才有可能從內心中容下國學經典。當我們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腳以至心靈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的心態沒有消除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

  我校積極倡導讀誦國學經典在我看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讓學生們瞭解中國的過去,瞭解中國的文化,瞭解中國的思想。在讀誦中,強化記憶力,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為他們補充大量有益的讓他們受益終生的東西。最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們汲取千年文化中的營養,讓他們在今後的成長中不斷體會、反芻,用正確的思想指引他們的生活,帶他們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諦!

  朋友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學生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和學生們一起體會和感悟!用經典指導自己的言行舉止,在與學生們一起學習的過程中一同快樂收穫與成長。

  

品味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品味中華國學經典心得
相關知識
品味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品味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體會作文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範文
初一下學期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初中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三字經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國學經典誦讀心得感悟***2***
中學國學經典誦讀心得
中學國學經典誦讀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