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成長勵志故事
這個世界幾乎不合所有人的夢想。只是有些人可以學會遺忘,有些人卻堅持,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忍一忍就過去了
他於1934年出生在廣東梅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艱苦。他小的時候,冬天連鞋都穿不上。新中國成立後,他依靠助學金唸完了中學和大學。1961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
1963年,他經香港到泰國,僑居了5年。1968年,又從泰國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時,他兩手空空,處境艱難。為了生活,他甚至為人照看過孩子。
生活的艱難,使他萌發了創業的念頭。他利用晚上的時間認真鑽研香港的市場狀況,發現儘管香港的服裝業發達,香港人也很喜歡穿西服,卻沒有一家生產領帶的工廠。於是,他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積攢的6000港元,又騰出自家租住的房子,辦起了領帶生產廠。
萬事開頭難。起初,他和妻子兩人只是用手工縫製低檔的領帶。儘管夫妻兩人起早摸黑,乾得很辛苦,生意卻非常不好。經過仔細考慮,他決定改做高階領帶。他買來法國、瑞士的高檔領帶進行研究仿製,生產出了一批高階領帶。為開啟銷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產品放在一家商店裡免費發放給顧客。
由於花色、款式對頭,他拿出的這批產品深受歡迎。很快,他製作的領帶便在香港小有名氣了。及至1970年,他的領帶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這年,他正式註冊成立了“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龍買了一塊地皮,建起了一個初具規模的領帶生產廠。
他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標是要創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歐領帶廠參觀,學習他們的製作工藝和經營方法,然後集眾家之長,引進先進的生產裝置和嚴格的管理、檢驗制度,從而使“金利來”領帶逐漸佔領了香港市場,成為男人們莊重、高雅、瀟灑的象徵。
1974年,香港經濟出現了大蕭條,各種商品紛紛降價出售,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斷改進“金利來”領帶的質量,另一方面獨樹一幟地適當提高價格。結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來,當經濟蕭條過後,“金利來”更是身價倍增,在香港成了獨佔鰲頭的名牌領帶。
不僅是領帶,他還將他的發展計劃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將這些年來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廣告詞“金利來領帶,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簡單、實則深具創意的改動,改為“金利來,男人的世界”,又從T恤衫開始,逐步推出了金利來牌的皮帶、襪子、吊帶、花邊、腰封、領結、領帶夾、袖口紐、匙扣等系列產品,使公司和金利來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發展鞏固香港市場的同時,他還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拓展海外市場,向東南亞國家進軍。他親自到新加坡考察,創辦分公司,尋找合作伙伴。獲得成功後又迅速把戰場擴充套件到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迄今為止,金利來在這些國家的大客戶數目已超過上千個。
他就是“領帶大王”曾憲梓。作為一箇中國人,他有一顆可貴的中國心。在香港創業不久,就開始對家鄉廣東的教育事業及母校作出捐贈。至今為止,曾憲梓先後捐助的專案超過800項,涉及教育、科技、醫療、公共設施、社會公益等方面,捐款總額超過6.3億港元。
談起成功的時候,他一再提起小時候的一些經歷:
父親去世後,所有的重擔都壓在母親藍優妹身上。為了能讓孩子們活下去,她不得不去幹男人們都不願意乾的累活,挑石灰、挑鹽……即便這樣,他們的生活依舊窘迫無比,常常吃了這頓愁下頓,沒辦法,母親只好租了幾畝薄田。
那是一個天寒地凍的冬日,母親由於經常赤腳下田,雙腳生了凍瘡,並裂開一個個露出紅肉的口子,再赤腳下田的時候,鑽心的疼。如果用膠布貼在傷口上,下田時一沾水就會掉,而且她也捨不得花錢買膠布,但她想到第二天還得下田,如果不處理,裂口會越來越寬,於是就決定用鐵針和棉線來縫合它。她將雙腳泡進熱水裡,等裂口上的面板泡軟之後,再咬著牙一針一針地將裂口縫起來,每縫一針,鮮血直流,小憲梓在一旁看得眼淚直流,母親忍痛安慰兒子:“傻孩子,不縫好怎麼辦呢,裂口會更大更痛的,沒事的,忍一忍就過去了。”
這一幕永遠銘刻在曾憲梓的心裡,每當他在困難面前感到疲憊煩亂之時,他便會以此來鞭策自己:母親連那樣深痛的苦難都挺過去了,忍過去了,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過,什麼艱苦不能忍呢!
2:低調得很突出
“中國首富粱穩根”自9、10月開始至今,都為網際網路上熱門搜尋詞。當粱穩根榮登福布斯、胡潤雙料首富之時,當他從政訊息傳來之時,當三一重工全資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稅時,眾多媒體都在尋找這個低調而又神祕的中國首富樑穩根。然而,他卻始終躲在幕後。
10月18日,有媒體指出,三一重工全資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稅。而2011年的中國首富——三一集團實際控制人樑穩根,“中國首富”之稱,於媒體,是追逐熱點;於百姓,是日常談資:但於樑,卻毫無意義。
“你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三一,但最好任何人都不知道樑穩根。”這是三一集團董事長、創始人樑穩根曾對三一副總裁向文波說的話。
低調“中國首富”
傳來當樑穩根成為中國首富以及從政訊息之時,無論是在辦公樓內,還是生產廠區,整個三一集團都異常平靜,絲毫感受不到老闆已經成為中國首富的任何喜慶。“這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三一重工的工作人員說。
細心瀏覽三一集團和三一重工的官方微博,竟然對董事長樑穩根成為中國首富之事以及從政事件無任何訊息釋出與轉發。工作人員透露說,因為早已熟識樑的低調風格,因此,在此事處理上亦同樣低調。
採訪樑穩根這一要求被眾多媒體提起過,三一集團工作人員的回答是“幾乎不可能”。近幾年,樑穩根從不接受媒體採訪。而最近的2008年的破例接受媒體專訪,也是通過私人關係才得以約到。“之前跟他說過幾次採訪但都被拒絕了,總說他會不高興。”上述人員表示。
果然,無論是三一的員工,還是認識樑穩根的所有人,對樑的評價只有兩個字:低調。
開會時,一支筆、幾張白紙是樑必不可少的。無論發言者位居高管,抑或只是普通員工,他都會耐心地在紙上不斷地做著記錄,但從不打斷髮言者。如果會議結束前,他有了定論會公佈。如果沒有,他則會通過其它會議進行判斷。
“至今,我始終堅持每天工作到晚上8點,我也要求我們的整個高管團隊都這麼做,目的是希望讓三一始終保持創業伊始的執行力和創業激情。”樑穩根說。
並不低調的“三一集團”
樑穩根,這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也許並不熟悉,這是源於他的低調。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三一集團”並不陌生,相較於其董事長樑穩根的“低調”風格,他的三一集團,卻並不低調。
2011年9月7日、8日,三一集團創始人樑穩根先後登上胡潤與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之頂,首次成為中國首富。在億萬富豪榜上,更有七位高管進入榜單。一時間,三一集團被稱作“造宮工廠”。25年前,樑穩根與同伴用拼湊的6萬塊錢成立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25年後,曾經不起眼的小廠已發展為產值超500億元、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基地,並造就了“中國首富”。
三一被看作行業的攪局者,更是行業的另類,在這裡沒有“不可能”。2008年初,三一就有了千億級的發展戰略,即到2012年,三一集團要實現1000億元的收入,進入世界500強一這在當時看起來有點“天方夜譚”。2010年,三一銷售收入已突破500億元,一切似乎並非不可能。
三一沒有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優勢,沒有國企的政策優先,更沒有雄厚的資金。所以,有人說三一集團的成功是民營企業的奇蹟。
民企掌舵人的上升路
在“三一重工世界最長臂架泵車下線新聞釋出會”現場,面對“長沙市怎麼看待這次對樑穩根的考察”的提問,參會的長沙市市長張劍飛婉轉作答:“關於三一集團樑總身份的轉變,現在還處在考察階段,你們最好再找黨務部門作進一步瞭解。”
據瞭解,樑穩根能成為高層部門的考察物件,除了他在三一集團的巨大貢獻外,也與其做人低調和他本人體現出的從政稟賦有關。
事實上,樑穩根即將獲得的華麗跨越,不僅是對他個人成就和榮譽的一次簡單提升,更代表了整個中國民營企業家群體的地位之變。
業內觀察人士評價,儘管早在多年前青島海爾CEO張瑞敏、中石化董事長李毅中等企業家也曾先後進入中央高層序列,但有一個不可忽略的背景是,這些企業均是國企或央企。而作為擁有個人財富超過350億的下海民營企業家,此次若能順利晉升,樑穩根應是中國民企第一人。
學界人士認為,此舉象徵意義更大於政治意義。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浦興祖說:“以民營企業家的身份進入國家權力核心,既表明執政黨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態度,也有利於民營企業家所在階層的利益表達。”
施奕青卻一連用了三個“不會”來回應“樑穩根從政”的訊息,“樑董不會放棄三一重工的控股權,不會離開董事長的位置,三一高管也不會因此發生變動。”
因此,樑穩根的晉升機遇,意義非凡。
三一重工高管“低買高賣”?
10月18日,有媒體指出,三一重工全資子公司涉嫌海外避稅。根據三一重工公告,被指涉嫌海外避稅的公司為此前的三一重機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三一重機投資”註冊地為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資本僅為5萬美元,下屬全資子公司有三一重機中國有限公司維爾京下稱“三一重機中國”,這兩家公司均為持股性公司,自身無實際生產經營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三一重機投資由樑穩根等十名自然人於2003年註冊於維爾京群島,包括唐修國、向文波、易小剛、毛中吾等大部分三一重工或三一集團高層,該公司前身名為Specklemark Ltd。當時,樑穩根僅出資2.891萬美元,其他自然人出資更是少至從幾百美元到4410美元。
當日,三一重工有關人稱,對於海外公司的企業所得稅及個稅避稅等問題,目前公司高層已經知道媒體在關注,但並沒有正式迴應。不過,樑穩根等10名自然人因持有“三一重機投資”已有豐厚的斬獲。
2010年時,三一重機的整體評估值高達近20億元。因此,有人士質疑,三一重工及其高管存在將挖掘機資產“低買高賣”的嫌疑。
不過三一重工也曾迴應,三一重機在2001年和2002年時,存在技術水平、產業鏈建設、營銷服務體系及財務狀況等各方面難題,前景有諸多不確定性,而當時三一重工這家上市公司若要整合挖掘機產業需要投資大量資金,所以決定出售資產。
編者語:
無論“樑穩根從政”,還是“三一集團涉嫌海外避稅”,眾多媒體呼籲:如今他或許需要再次面對公眾,解釋自己是否通過一家海外註冊公司實現了對企業所得稅和個稅的高額規避。然而,最終事態進展如何,還是不能阻擋樑穩根“低調”的步伐。與許多民企領導人追求高曝光率不同,樑穩根將全部精力放在三一重工集團的經濟建設之上。這或許正是三一集團不斷得以壯大的原因。
或許在乎的不是財富,而是如何使三一重工實現國際化,成為世界500強。這對於不斷創造奇蹟的三一集團來說,對於樑穩根來說,或許值得期待。
3:人不會一輩子倒黴
正是年輕時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和主持新聞類節目積累的閱歷,讓他對於婚戀這個社會性的話題有著獨到的見解,更能瞭解普通人的心態,由此,此檔經他主持的節目一經播出,便火遍全國。
1971年,他出生在重慶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後來隨父母的工作調動來到了南京。1990年高考落榜之後,他南下深圳尋求發展。來到深圳後,他馬不停蹄地開始找工作。然而,奔波了十幾天,他竟然一無所獲。眼看身上帶的錢所剩無幾,他只好從小旅館搬出來,住進了破爛不堪的簡易房裡。那段時間,他每天所做的都是從街邊撿來的舊報紙裡收集招工資訊,然後一次次去應聘。
輾轉奔波了一個月後,他終於應聘到了一份搬運工的工作。這份工作累且報酬少得可憐,還得時常忍受苛刻老闆的責罵。和著淚水與汗水,他勉強做了一個月,便離開了深圳。
回到南京後,他做了一名印刷工人。這份工作要不分晝夜地連續3天工作,每10個小時,才能休息一次,而且要是手腳稍微慢一點,在規定的時間完不成流水線作業,就會影響下一個環節,會受到班組長的一頓大罵。即使這樣,為了生存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拿到第一個月薪水的時候,他報了成人高考。因為這個時候的他,開始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要改變命運,只有靠知識。他十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無論多忙多累,他都會準時出現在課堂裡。這種一邊打工一邊上課的生活,讓他的休息時間少得可憐。由於勞累過度,工作的時候他的手被捲進了機器裡,後來由於搶救及時,他的手保住了,但也因為這件事丟了工作。
1994年2月,他憑著自身過硬的素質,應聘進了江蘇電視臺文藝部,做了一名體育組的接待員。雖然這份工作只是一份伺候人的工作,但能進入嚮往已久的電視臺,也足以讓他歡欣鼓舞了。
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做了一年“茶水小子”。1994年7月,拿到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文憑後,他為自己確立了一個更高的目標,那就是不能再做“茶水小子”,自己也要做一名記者。
有了目標後,他就一門心思朝著理想的目標往前奔。他每天早早來到臺裡,利用幫記者們打掃衛生的機會熟悉記者的工作流程,在一些老記者出去採訪時主動請纓扛攝像機,因此學會了一些採訪技巧和攝像機的操作。與老記者混熟後,他的勤奮與吃苦肯幹,終於打動了老記者,漸漸地,有些小新聞,老記者便交給他。雖然自己僅僅是個將名字署在老記者後邊的幕後記者,但他還是非常高興,因為他將這種得來不易的機會當成了鍛鍊與提高自己的平臺。
之後,隨著在電視上曝光頻率的增加,臺領導終於注意到了他,破例允許他在幹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可以出去跑新聞。領導的“法外開恩”讓他終於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從此,他每天透支體力拼命趕做節目,通宵熬夜更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來的片子,心裡還是充滿了成就感。
1996年8月,他作為總攝影參與拍攝了26集專題片《飛向亞特蘭大》。該電視片在全國長篇電視專題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憑藉著這個成績,他終於被轉成了正式記者。
接下來,他的事業一帆風順。1995年,江蘇電視臺為了搶佔先機,組建了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籌備了一檔10分鐘的深度報道欄目《都市傳真》。他進入該組後,正式開始了跑社會新聞的歷程。
2002年1月,江蘇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決定改《南京新聞》為新聞直播節目,起名為《南京零距離》,宗旨是“為平民百姓服務”。經過激烈的角逐,在面向全社會的公開競選中,他以絕對優勢勝出。《南京零距離》第一期播出後,他詼諧幽默像拉家常似的主持風格,就受到了電視觀眾的歡迎。由於關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樂,沒過多久,《南京零距離》收視率就一路飆升。與此同時,他也成為《南京零距離》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觀眾親切地將他稱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2010年,江蘇電視臺新增了一檔婚戀交友類節目《非誠勿擾》,臺領導將節目主持的重擔交給了他。從新聞節目到情感真人秀節目,幾經磨合他很快適應了主持角色的轉換。正是年輕時跌宕起伏的生活經歷和主持新聞類節目積累的閱歷,讓他對於婚戀這個社會性的話題有著獨到的見解,更能瞭解普通人的心態,由此,此檔經他主持的節目一經播出,便火遍全國。這檔節目,不但捧紅了許多80後的交友選手,也讓他迎來了事業的巔峰。靠著非誠勿擾的人氣,他成功入圍第四屆華鼎獎主持人榜單。
他就是江蘇電視臺相親節目《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對於曾經的艱辛,孟非有自己的看法:“人不會一輩子倒黴,總會有云開日出的時候,而成功的機遇,總是會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是苦難中積聚的力量一步步將我引向了成功,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成名之前艱辛打拼的那段歲月,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從搬運工到“最睿智的月老”,孟非經歷了十幾年的磨礪。那麼你呢?為了成功,你準備好了嗎?
的人還:
1.成功人士成長故事
2.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3.成功人士的成長故事
4.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
5.3個成功人士的故事
成功人士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