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語故事簡短梗概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關於歷史成語故事有哪些呢?成語作為高資訊量的語言組成部分,是語言的共同現象之一,不存在沒有成語的語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鑑!

  歷史成語故事篇一:中飽私囊

  春秋後期,晉國的執政大臣趙簡子***趙國君王的先人***,派稅官去收賦稅。

  臨行前,稅官問趙簡子:這次收稅的稅率是多少?

  趙簡子回答道:不輕不重最好。稅收重了,國家富了,但老百姓窮了;稅收輕了,老百姓富了,但國家窮了。你們如果沒有私心,這件事就可以做得很好。

  這時,有個叫薄疑的人對趙簡子說:依我看,您的國家實際上是中飽。

  趙簡子還以為簿疑說自已的國家很富呢,十分高興,還故意問簿疑是什麼意思。

  薄疑直截了當地說:您的國家上面國庫是空的,下面百姓是窮的,而中間那些貪官汙吏都富了。

  趙簡子聽了這話十分吃驚。後來,趙簡子大力整頓吏治,禮賢下士,選賢任能,為趙氏立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成語故事篇二:終南捷徑

  唐朝進士盧藏用沒有官職,他來到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隱居以擴大影響,後來朝廷終於讓他出來做官。司馬承禎想退隱天台山,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司馬承禎說:“終南山的確是通向官場的便捷之道啊。”盧藏用深感羞愧。

  唐朝時,書生盧藏用因為沒有考取進士,便和哥哥盧徵明隱居終南山。

  古代人隱居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人是不願與官場之人同流合汙;有人的是官場失利;還有一種人,其隱居的原因比較特殊,是想憑藉隱居之舉抬高自身聲望、提升身價,以此來謀求官職。就因為隱居之舉容易引起官府的關注,在士人中形成影響,所以朝廷往往會任用那些假意隱居的人,以表示自己對人才的重視。

  盧藏用就是出於最後這種目的,他通過隱居之舉,取得了賢名,後來果然被唐中宗請入朝中做官,先後擔任左拾遺、修文館學士、工部侍郎等職。時人因為盧藏用曾隱居多年,將其稱為“隨駕隱士”。

  當時,盧藏用和道士司馬承禎交好多年,可是他們二人在興趣志向上相差很多。有一天,司馬承禎奉唐睿宗之命前往長安宮中談道說法。臨別之際,盧藏用以朋友的身份來給他送行。司馬承禎向其表明了自己想退隱天台山的意願,而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並說:“這座山裡有很多好地方,你何必遠走他鄉呢?”司馬承禎立刻就明白了盧藏用的意思,當即正色說道:“在我看來,終南山只不過是通向官場的一條便捷之道罷了。”盧藏用聞言,面露愧色,感到很尷尬,甚至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歷史成語故事篇三:為淵驅魚

  某一日,孟子的幾個學生針對夏、商兩朝滅亡的原因展開了激烈地辯論。天命派認為桀和紂的滅亡是天意,人的力量沒法與天意抗衡。

  有人立即反駁說:“明明是人意嘛,哪裡是什麼天意!”孔子說:“天何能言?以人代言之。”即使是天意,也是通過人力來實現的。把一切因果都說成天意,人的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雙方爭執不下,一道去請教孟子。

  孟子仔細聽了雙方爭執的理由,分析道:桀和紂之所以滅國亡身,不是什麼天意,原因在於他們失去了民心,一個失掉百姓支援的國君當然要失敗了。一個君主要想取得天下,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首先取得百姓們的支援,百姓不支援的事情肯定辦不成。怎樣才能取得百姓支援呢?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深得民心。民心是很容易爭取的。這時有人提出質疑:紂王造鹿臺,百姓並不支援,但百姓被迫無奈,還是把鹿臺造起來了。

  孟子說:“鹿臺是造起來了,但紂王卻為這件事惹怒了百姓,紂王最後還是自殺了。這樣看來,鹿臺建成對紂王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呀。”

  有的學生不願問題節外生枝,對孟子說:“先生,您還是說說桀紂亡天下的原因吧。”

  孟子說:“好吧,我們回到原來的話題。還是先說說怎樣取得民心:首先是為百姓著想,做百姓喜歡的事情,解決百姓的疾苦,讓他們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凡是百姓討厭的事情就萬萬不可去做,更不能強迫他們去做。”

  孟子說得有些興奮,站起來繼續說:“我打個比方,國君施行仁政,愛護百姓,百姓就像百川歸海一樣湧向國君的周圍。你們都知道,水獺[tǎ]是專門靠吃魚為生的,水獺一經出現,魚類必然潛往深水;鷹隼專吃小鳥,小馬看到鷹隼了一定會飛向樹林深處。所以說,是水獺代替深水將魚兒趕來,鷹隼[sǔn]為叢林聚積鳥類,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雀者,鸕[lú]也。由此可見,是桀紂把百姓驅趕到商湯王和周武王那兒去的。總之,樑紂的滅亡是因為人心向背,絕非什麼天意。天意大難把握了,我們還是多盡人力吧。”

  弟子們聽了,都表示滿意。
 


  看過歷史成語故事還看了:

簡短的成語故事勵志
歷史成語故事簡短梗概
相關知識
歷史成語故事簡短梗概
歷史成語故事簡短梗概
小學生必讀歷史成語故事
關於正能量的歷史成語故事
蘇秦刺股的歷史成語故事
如火燎原的歷史成語故事
葉公好龍的歷史成語故事
畫龍點睛的歷史成語故事
指鹿為馬的歷史成語故事
歷史成語故事手抄報素材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